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佳县云岩寺
  佳县云岩寺位于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座落在佳县县城南1公里的虎头峰山腰。东临黄河天险,与吕梁山脉隔河相望,南环佳芦河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相连,西靠佳吴公路,交通便利,北倚铁佳州,飞峙兀立的佳县山城。寺属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寺内石窟始凿于唐,完成于宋代宣和四年(1122)。由错落有致,高底参差的八个窟室、古朴精巧,古色古香的殿阁以及宋代大观年间(1107—1110)的摩崖题刻、明清琉璃浮雕碑石、壁画、古柏等组成。云岩寺荟萃了大量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遗产,早在1957年5月31日就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主窟为大雄宝殿,窟内外存留有各具特色的48尊摩岩石刻造像。造像大小不一,高度在25-149厘米之间,形状各异,栩栩如生。主窟深6米,宽7米,……[详细]
黄陵紫峨寺
  紫峨寺位于黄陵县腰坪乡潮塔村西北五华里,紫峨寺与轩辕黄帝陵遥相呼应,为黄陵县正在开发建设的景点。紫峨寺是佛教圣地,创建于北魏时期,兴盛于唐宋,毁灭于清末,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朝阳洞,以及悬空寺。唐宋年间佛教兴盛,大雄宝殿也按照皇家寺院的标准进行过多次修葺。大雄宝殿最大的特-一就是其地理位置绝佳,坐落于中国的本初子午线上。据古北问记载大雄宝殿。殿阁辉飞,规模宏大。记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这三进寺院以及附属建筑,是一座具有与相当规模的寺院。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该处存石窟七个,分布在长约250米的石崖壁,最大窟60平方米,其余窟20—30平方米不等。各窟造像组合均为一佛二弟子,共有石雕佛造像16尊,均残。石窟开凿于金贞佑四年(1216)、明永乐二十年(1422……[详细]
武功姜嫄墓
  武功姜嫄墓《武功县志》载:“姜嫄墓在南门外,南去360步,又西40步,墓在坎上,与东原梅家庄通。”姜嫄为有邰氏之女,考古者认为有邰氏为炎帝姜姓部族的一个支派。姜嫄与儿子后稷,不只是母子关系,在农业发展上还属一种继承关系。姜嫄将姜姓部族的农业经验教给后稷,对他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后稷在农业上的伟大建树,是与姜嫄分不开的。因此,周人对姜嫄的崇敬也是至尊至圣的,如《诗经.闷宫》中就称:“赫赫姜螈,其德不回。”一姜嫄伟大又光明,她的品德最纯正。姜嫄墓是武功县最早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据1956年文物普查登记:墓前有一砖砌牌坊,中门上有石刻“姜嫄圣母墓”五个大字,为光绪丙子年立,陕西提学使吴大澉书。牌坊后有石碑两块,前后竖立。封土高约4米,下为方形,周长15米。近年来,文物管理部门,在墓旁植上了成片的……[详细]
164、萧何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萧何墓
  萧何墓位于城固县城东北一公里的博望镇谢家井办事处杜家漕村。萧何(?—前193年),沛人(今江苏省丰县),公元前206年随刘邦驻汉中,汉王朝建立后被拜为相国,封酂侯,谥文终侯,葬于咸阳五陵塬。传说萧何当年随刘邦来汉,在城固练兵、兴修水利,惠泽当地群众,后人为了祭奠他,修建萧何墓和萧何祠祭拜。城固萧何墓为衣冠墓,墓座西向东,墓冢呈椭圆形,长15米,宽10米,高5米。墓前有石碑三通。正中一通上刻隶书“汉丞相酂侯萧公墓”,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碑高1.87米,宽0.9米,厚0.15米。右侧一通上刻楷书:“汉相国萧公讳何神墓”,系乾隆十一年(1746)城固知县藏应桐重立,碑高1米,宽0.7米,厚0.22米。左侧一通大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石碑,上刻楷书:“创修酂侯陵园碑记……[详细]
中国大地原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位于咸阳市北的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是中国的地理中心。大地原点由中心标志、仪器台、主体建筑、投影台等四大部分组成。高出地面25米多的立体建筑共七层,顶层为观察室,内设仪器台;建筑的顶部是玻璃钢制成的整体半园形屋顶,可用电控翻开以便观测天体;中心标志埋设于主题建筑的地下室中央。大地原点建成后不久,即增设并施测了国家基本重力点和天文基本点。背景资料——大地原点亦称“大地基准点”,即国家水平控制网中推算大地坐标的起标点。建国初期,我国使用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是从前苏联测过来的,其坐标原点是前苏联玻尔可夫天文台,这种状况与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极不相称。为此,国家从1975年开始组织人力和搜集分析了大量资料,根据“原点”的要求,对郑州、武汉、西安、兰州等中国中部地区的地形、地质、大地构……[详细]
166、丰阳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丰阳塔
  丰阳塔山阳县城西北隅的苍龙山之首,矗立着一座宏伟古朴的唐建古塔,这就是丰阳塔,它始建于唐朝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相传原为9层,后来塔儿垭下母猪潭(今镇安县白塔乡白皮关)的母猪-成害人精,天神察觉,即移丰阳塔3层落于塔儿垭镇妖,故丰阳塔只有6层,且残缺塔顶,而塔儿垭处也确有塔尖残迹存在。丰阳塔高21米,底围15.26米,外形6棱,呈橄榄状,腹部空心,为密檐式,下层最高,以上各层间距较短,各层有不同的砖砌图饰,或为禽兽,或为花卉,传神生动。层底有拱门,其余层相间有券门。全塔以红泥烧砖垒成,工艺独特。丰阳塔雄居县河与州河之交汇处,隔水与云台山、翠屏山、莲花山相望,登塔可览古城山阳全貌,20千米的丰阳景物尽收眼底,素有“塔乃丰阳图画”之称。史载“彼时置丰阳县,始有丰阳塔,县之徽兆也”,这是山阳县……[详细]
旬邑文庙
  旬邑文庙旬邑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是旬邑县现存的唯一的一座供奉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内涵。1982年,文庙被旬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旬邑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是旬邑县现存的唯一的一座供奉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内涵。1982年,文庙被旬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大殿一座,座北面南,面阔五间,长16米,进深三间宽11.5米,为歇山頂,是典型的七檩六椽式建筑,屋面中心施绿色琉璃瓦,四檐施斗栱,五彩重昂,各角柱均施转角斗栱,檐部施勾头滴水,四个翼角角梁顶头施彩色琉璃套兽,整个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肃穆壮观。2006年县委县政府投资40万元对……[详细]
168、王季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季陵
  王季陵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玉蝉乡陂头村西南,东距渼陂湖约500米,传说为周文王之父季历之墓。季历系后稷13世孙,太王古公亶父第三子,时周族渐兴,向东发展,季历之兄太伯、虞仲逃躲至荆蛮,文身断发,让出首领地位。季历继位后,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归顺,周族强盛,号称“西伯”。后季历为殷王文丁所杀。武王灭殷建周后,追封季历为“王季”。现王季陵封土呈覆斗形,东西长41.4米,南北宽31.8米,高12 .21米,陵园总面积为7000平方米。其地上建筑早年已毁,惟于封土南约200米处尚存土阙两座,高约5米,间距75米左右。陵前西侧曾出土大量秦汉瓦当等建筑材料,说明曾有过一定规模的殿堂建筑。封土前有清初陕西按察司佥事张宗孟撰文碑及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碑石各一通。封土南200米处尚存土阙二座,高约5米、……[详细]
169、唐庄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庄陵
  唐庄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十五公里陵前镇柴家窑村东250米处,是唐敬宗李湛(809~827年)的陵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湛,唐穆宗李恒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于元和四年(809)六月七日出生于东内大明宫之别殿。长庆二年(822)十二月被册立为皇太子的,长庆四年(824)正月,敬宗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宝历三年(827年)十二月遇害去世,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大和二年(828年)七月入葬。曾用年号:宝历;谥号:睿武愍孝皇帝;庙号:敬宗。陵园为方形,长490米,宽480米,四面各开一门,门外置一对石狮。南门朱雀门外神道长460米。有华表、翼马、鸵鸟、翁仲等石刻造像,封土前有清代立“唐……[详细]
170、洞阳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阳宫
  洞阳宫位于城固县城西北约40公里的老庄镇红花村。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洞阳宫始建时间,据《水经注》载:“汉水又左会文水,文水即门水也,出胡城(位于今城固县城西约十公里的柳林镇古城村)北山石穴中。长老云:杜阳有仙人宫,石穴宫之前门,故号其川为门川,水为门水”。清《城固县志》载:“门水即今文川河,杜阳仙人宫即洞阳宫”。据此记载,可见洞阳宫始建时间是在1500多年的魏以前,可以说这是陕南有史可稽最早的道观。明朝初年,著名的云游道士张三丰,游至洞阳宫后,被这里的山光水色、庙宇殿堂、钟鼓之韵所陶醉,于是在这里修行多年。从此后,使洞阳宫声名大振。张三丰住洞阳宫,明英宗天顺三年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张三丰重建洞阳宫,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再次培修。清乾隆年间陈本秀修复洞阳宫,并……[详细]
鸭限岭遗址
  鸭限岭遗址位于陈仓区凤阁岭乡鸭限岭村西南150米高的塬坡上,北靠山峁及宝天铁路,东、西、南三面临渭河,渭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弯,遗址就在河套的二级台地上,地势突兀。遗址分布东西200米,南北40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区内文化层厚度一般在0.8~0.35米,可见到的袋状灰坑多处,直径1.5~3米,深度1.2~2米。其内遗物较多,文化内涵丰富,地边路旁,崖坎下皆可见到大量陶片,可辨器形有尖底瓶、钵、盆、罐、缸等,陶器陶质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红陶,纹饰有绳纹、交错绳纹、附加堆纹、弦纹、锥刺纹等,并有素面磨光陶片。泥质灰陶陶片较厚。从遗物的特征分析,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遗址东西2……[详细]
东村会议旧址
  东村会议旧址原为一天主教堂,建于1934年,建筑为四合院形式,坐东面西,三面环谷。在距教堂南侧30米处的沟畔有三孔土窑洞,是当年毛泽东指挥直罗战役时居住过的地方。1935年10月11日,直罗战役之前,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东村,在东村福严院塔(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同徐海东率领的红15军团会师,开始了直罗镇战役的战前准备工作。直罗镇战役的具体作战方案就是在这座旧址里形成的。主席在这里听取汇报、组织会议、拟发电文、安排军务、部署兵力,指挥了举世闻名的直罗镇战役。直罗镇战役胜利后,毛主席于11月30日在教堂内主持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毛主席作了《直罗镇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对直罗镇战役的伟大胜利作了全面的历史性总结。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对陕甘革0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详细]
汉阴文峰塔
  文峰塔文峰塔是山城汉阴的象征,是百多年来沧桑变迁的历史见证。文史记载:“清同治十二年(1873)筹资兴建,次年落成,筑于明城墙东南角隅垣上,是当时县令及地方绅士为“文出卧龙”而捐资所修。文峰塔造型之美,设计之巧,构思之奇,匠艺之工,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塔高十二丈,塔体五层,通体均为砖结构,呈六棱楼阁式锥形。各层均为砖砌的檐、椽、斗拱,六角端外伸,石雕龙头似螭首,翘首下悬铎铃。一楼侧东面有拱券洞门,其他五面上方嵌圆眼透窗,二层以上六面均有洞门,侧东门上方俱有阑额字匾,衬以美仑美奂的花纹图案,塔身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塔成之时,即成山城一景。其正月初一登城墙,会带来蒸蒸日上的运气;进塔游观,可带来步步高升的福气;上塔楼拜叩魁星点斗神像,能带来文星下凡的才气。外地人来此,也敬慕这样的风俗,游塔再参观“三……[详细]
红石峡摩崖石刻
  红石峡位于渝林城北三公里的红山脚下,源于宋元的石窟寺,历代守边文臣武将、文人墨客到红石峡到此游览题刻,后形成红石峡摩崖石刻书法群落。原有摩崖石刻一百六十多幅,现存一百二十多幅,其中真、草、隶、篆俱全,名家荟萃,被誉为“塞上碑林”。红石峡是集七彩秀水、石窟古刹、摩崖石刻、水利枢纽于一体的名胜古迹,被誉为“刻在石壁上的中国志,盖在大漠上的中国印”。红石峡摩崖石刻内容分为四类:一为夸赞秀丽风景,此类题刻较多,占百分之六十;二为称赞此处大漠边关,坚不可摧,为兵家必争之地;三为表达汉蒙友好和谐;四为近代名人题刻,表达爱国之情。红石峡摩崖石刻群落的形成有四个原因:既是一个寺院,才有人流量;又是一个边关,人们到此祈求平安;石质为沉积砂岩,易凿窟而难保存,题刻书迹都是大字榜书,适度弥补了脱落残损的缺憾;景色……[详细]
富平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文庙大成殿位于富平县老城正街,明洪武三年主薄陈忠信创建,经洪武九年,天顺三年,弘治五年,正德六年四次修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关中大地震毁。隆庆七年(1573年)知县史灿,县函李果始重修,大殿座北向南,座落于台基上,台基长(东西)21.4米,宽(南北)16.6米,高1.5米,大殿为歇山顶,四角有区檐,有角柱,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面阔17.7米,进深12.7米,砖木结构,中间最宽,向两边递减,中间三间柱础有浮雕二龙戏珠。檐下重叠斗拱并有彩绘等,屋面饰琉璃瓦,大殿内北壁有孔子的线刻画像,前面院中有明崇祯年间朱国栋修筑的丰池,文革中填平,据有关人事讲,丰池基本完好,大殿历经万历八年,崇祯十年、十二年,清顺治十八年,康熙十九年、五十二年,乾隆元年、十一年、咸丰元年,同治二十年,民国……[详细]
西安卧龙寺
  卧龙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于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间(860年)和僖宗乾符年间(874年),先後在寺内建立石刻陀罗尼经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976—997年)更寺名为“卧龙寺”。卧龙寺历史上以禅宗道场为主,但兼传播其他宗派的经典、教义,被称作“各宗并弘道场”。如1922年,妙阔法师在这里讲解《唯识三十八颂》、《楞严经》等,1931年太虚法师开讲《金刚经》,1932年慈云法师讲《圆觉经》,1942年和1949年后,朗照法师任住侍,历讲《楞严经》、《法华经……[详细]
董家坪遗址
  董家坪遗址董家坪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北150公里处长武县洪家乡公主村。龙山文化聚落遗址。1958年发现,遗址地势西高东低,为缓坡台阶地,东西横距100米,南北纵距1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遗址中心区发现3处大型袋状灰坑,长约2~5米,深约2米。另外在该遗址区北部断崖上亦发现条状文化层。出土器物有泥质红、灰陶罐,夹砂红陶盆和灰陶罐以及带流刻槽碗等。董家坪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北150公里处长武县洪家乡公主村。龙山文化聚落遗址。1958年发现,遗址地势西高东低,为缓坡台阶地,东西横距100米,南北纵距1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遗址中心区发现3处大型袋状灰坑,长约2~5米,深约2米。另外在该遗址区北部断崖上亦发现条状文化层。出土器物有泥质红、灰陶罐……[详细]
李有源故居
  《东方红》作者李有源故居佳县张家庄村是著名颂歌《东方红》的发源地。它位于佳县城北3.5公里的佳榆公路线上。《东方红》作者李有源的故居就在村中北坡。这是一个有6孔窑洞的四合院落,李有源的故居是正面右起第一孔。这是一孔陕北农村极普通的接石口土窑洞。1942年,农民歌手李有源就是在这里创作了响彻全球的颂歌——《东方红》。李有源1903年出生在陕西省佳县佳芦镇张家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家祖祖辈辈揽工租田过日子,李有源13岁就成了放羊娃,饱受旧社会剥削压迫。1942年他怀着对党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感激、无比热爱的心情编唱了《东方红》。1951年,李有源以一个农民作者的身份,参加了绥德专区文艺工作者代表会,第二年又出席了陕西省文艺创作者代表会,并荣获奖旗、奖章,人们尊敬地称他为“人民歌手”。1955……[详细]
城固钟楼
  城固钟楼位于城固县博望镇钟楼街,原城固县城东、西、南、北大街的交汇中心。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城固钟楼通高20米,为砖木结构,由台座与楼构成,内有陡梯可通顶层。台座为砖砌,其平面为方形,边长7.5米,高6米,下有“十”字券洞,可穿行。楼为三滴重檐亭阁式建筑。楼为木结构,平面方形。底层每面三间四柱,通面阔气5.5米;二层平面亦为方形,每面仅一间,四周绕回廊,通面阔4.2米;三层平面为六边形,每边长1.45米。屋顶为六角,攒尖盔顶,宝顶为铁铸宝珠。各层均施腰檐,老角梁下原有风铃。一、二层外檐斗共作五踩双翘,单拱计心造,当心间平身科出斜共做如意斗拱。三层外檐科拱作三踩单翘。外檐斗拱布置疏朗,升拱做法正规。底部无幽,出翘卷杀弧度较长。平板枋和栏额断面窄扁。据清代《城……[详细]
小圆坪遗址
  小圆坪遗址位于商州区夜村镇杨塬村苏家 湾西侧小塬坪之上,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至龙 山文化村落遗址。1985年5月商洛地区文物普查 队发现。遗址背依山坡,西临丹江,自然条件优 越,公路从遗址前通过,交通便利。遗址东西长310米,南北宽160米,总面积 约49600平方米,文化内涵丰富,地面可见灰土, 陶片遗物俯拾皆是。出土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 并有少量夹砂灰陶。纹饰以刻划纹、绳纹、素面 为主。可辨器形有钵、盆、罐、瓶等。它的发现,为研究商洛的史前文化提供了 实物资料。小圆坪遗址现保存较好。1992年4月20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 为: 东至苏湾村,西、南均至丹江边,北至杨塬 坡根。一般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地带为: 东至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