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旅游

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下石城遗址
  下石城遗址 位于湟中县多巴镇银疙瘩村西,志土河西岸。志土河是条全长不足4公里的由南向北流入湟水的小河,泉水量虽不大,但常年有水。遗址南靠志土河转嘴,北有条小沙沟,西是山坡农田,东紧贴志土河岸,面积约300×200米。遗址上原有用河卵石垒砌的方形石墙,面积略小于遗址。60年代时围墙尚整齐,70年代后逐渐因平整土地被拆去,当地农民将此围墙称下石城,现地面已不见痕迹,只在遗址的东北角覆盖土下尚保留有约3米长的墙基和一些河卵石。由于遗址大部被平整,中部文化层已裸露,西部尚存一部分未动,从未动部分的断面观察,被移动的土层达100-130厘米。从志土河岸边观察,原覆盖土厚约80-90厘米,文化层被移动尚不太大,遗址深层部位保存尚好。遗址地面散布较多的陶片、杂骨、碎块、河卵石及烧土块。断崖处暴露有灰层……[详细]
万丈盐桥
  万丈盐桥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察尔汗盐湖之上。南距格尔木约60公里,北距锡铁山约30公里,公路就像一座桥浮在卤水上面,盐桥全长为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横跨整个察尔汗盐湖,素称“万丈盐桥”。它是举世罕见的一种路桥,也是柴达木盆地的一大奇观。介绍万丈盐桥,实际上是一条修筑在盐湖之上的用盐铺成的宽阔大道。它既无桥墩,又无栏杆,整个路面平整光滑,坦荡如砥,看上去,几乎同城市里的柏油马路无两样。有趣的是,万丈盐桥由于路面过于光滑,汽车开得太快,就会打滑翻车,所以,桥头的木牌上限定最高时速不得超过每小时80公里。盐桥的养护方法十分奇特。平时,一旦路面出现坑凹,养路工人从附近的盐盖上砸一些盐粒,然后到路边挖好的盐水坑里滔一勺浓浓的卤水,往上一浇,盐粒很快融化,并凝结在路面上,坑凹处便完好如初。万丈盐桥道……[详细]
双二东坪遗址
  双二东坪遗址位于乐都县洪水乡双塔村南旱台上,西临双塔河,东南皆有洪沟,台地面积约400×300米。旱台原来为南高北低的缓坡,后经多次平整形成多级梯田,大部文化层已裸露,尤以西南部较甚。梯田崖坎皆有灰层、灰坑暴露,遗址中还有一条灰沟。北部及西南边缘原存夯土为骨、外砌石块垒筑的石墙,上部也皆在平整土地时被移动或部分被毁。遗址北部曾发现雨水冲出墓葬、人骨。遗址地面散布大量的杂骨、陶片、石器。从陶片看,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泥质红陶彩绘波折纹、锯齿纹、网格纹的壶、盆、罐残片,齐家文化泥质陶饰绳纹、篮纹的双耳罐残片,辛店文化加砂陶、素面及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彩绘太阳纹、回纹、大角羊、鹿等纹饰的双耳罐、钵、盆、鬲及大耳厚重的彩陶罐残片,但马家窑文化陶片稀少,齐家文化陶片也不多,显然以辛店文化为主。所暴露的……[详细]
24、塔秀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秀寺
  海南州贵南县治西南15公里上画隆的加哇达纽码山谷中,有一座三面青山环绕的佛寺,那就是塔秀寺。寺前溪水常流,环境幽静,据传,-第十一统通金猪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西藏高僧曲江嘉措来青海进行佛事活动,曾在此建蒙古包寺院。此后,许多佛教界著名学者曾光临该寺。0-噶桑嘉措与其经师阿旺却丹曾来此主持佛教仪规。当时上、下西隆的几十处蒙古包经堂和100多顶蒙古包僧房,“如同空中繁星闪闪发光”,3座蒙古包佛堂顶端的金瓶“光辉耀目”,0-驻跸的蒙古包行宫,装饰得如同“玉皇之宫”。可以想见,当时草原地区藏传佛教流行的盛况。-十六年统迥木猪年(1935年),在现址建成土房塔秀寺,命名为“南这次成林”,意为“真诚具戒寺”。此后,陆续兴建了一座25间砖木结构的经堂,还有佛塔、-府邸、僧舍等。供有释迦牟尼、宗喀……[详细]
乐都西来寺
  导游西来寺位于乐都县城东关。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寺坐北面南,由山门、过厅、东西两厢和大殿组成。山门面宽3间,进深1间,中为门廊,东西两旁分设泥塑四大金刚;过厅和东西两厢,为硬山式木作结构,内供观音、土地神。大殿面宽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矗立在台基上,雄伟壮观。大殿周檐斗栱繁缛,昂嘴下突,具有明代建筑的典型风格。大殿内原有泥塑圆雕的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两边是文殊和普贤,还有阿难、迦叶、比丘等。东西两山墙上八大供养菩萨,端坐在莲花须弥座上,神态安详,栩栩如生。墙面上浮雕的山水、人物、建筑等,小巧玲珑。保护范围:以西来寺四周围墙为基线,向外延2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外延5米。地址:青海西宁市乐都县碾伯镇东关类型:古迹寺庙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8:……[详细]
26、龙恩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恩寺
  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东南部,西(宁)久(治)公路可达,距州府所在地大武镇约70公里,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点。寺址在一土台上,靠山面河,开阔向阳,占地约13万平方米。是甘德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宁玛派寺院,母寺为四川省德格的佐钦寺。该寺院拥有堪称一绝的檀香艺术——格萨尔人物檀香雕刻艺术群;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雪域宝塔夏荣卡肖,此塔目前已成为亚洲第一高塔,名扬国内外。寺内建有藏医门诊1所,有藏医7名,各种医疗器械齐备。1982年创建了玛域格萨尔文化中心,得到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及众多国内外知名人士的支持和关怀。赵朴初先生所题的“玛域格萨尔文化中心”牌匾现藏于该中心。该寺院还成立了以传播格萨尔文化艺术为主的藏戏团,人员由起初的45人发展到80余人。他们的服务工作和文化活动很受群众欢迎。另外寺内……[详细]
街子清真大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街子乡团结村,交通便利,三级油路可直达,距离县城5公里,距西宁市上140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旅游景点。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初建于明洪武三年,清代年间和民国二十年曾有三次扩建,原有礼拜殿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可容纳1500多人排班礼拜,气势相当雄伟,可惜在“文革”中被毁,1982年政府拨款,群众集资,仿照新疆喀什清真寺重新修建。新建的清真寺为砖混结构,占地面积4050平方米,寺基走廊2394平方米,大殿呈正方形,其中礼拜殿面积1089平方米,可容纳1200人集体礼拜,殿内四根大柱支撑着49间的殿顶,大殿四角是距地面高23米高的宣礼塔,中间的大圆宝塔,具有鲜明的阿拉伯风格。大殿前南北两侧是两栋学经楼,设有净水房和办公室。寺院……[详细]
28、沙陀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陀寺
  亦称“沙托寺”、“尕旦寺”藏语称“扎西群科林”,意为“吉祥0洲”。现址位于县治西南46公里青海湖西岸的黑土根,在今泉吉乡境内布哈河畔的单龙沟。该寺故址在今泉吉乡西南6公里的年乃索麻地方,南距青海湖约1公里,寺院建在泉吉河与阿斯汉河之间隆起的山梁上,顺地形一直延伸到青海湖畔。该寺始建于1665年,属宁玛派。据传,这里很早有一祭祀山神的“俄博”。清顺治十年(1653),第五世0-罗桑嘉措进京觐见顺治皇帝,返回西藏时途经青海湖,在这里举行过祈祷海神护佑的宗教活动。从此,沙陀成为宗教圣地吸引无数信徒到此煨桑拜佛。此后,在这里形成一座帐房寺院,经同德郎加高僧尕日旦经营后,这里佛事更加兴隆。至1941年,在原来俄博的基础上建成一座经堂,占地400多平方米,约30间,并建有僧舍300间,聚僧130人,成为……[详细]
29、五峰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峰寺
  五峰寺五峰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互助县威远镇西北15公里处的五峰乡白多脑村的五峰山上,距省会西宁45公里。四面五峰林立状如手掌而被称为五峰山,山上有寺院故称五峰寺。五峰寺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属于道教寺观,是中国古典式庙宇建筑。清朝时就被称为“湟中八景”之一。现在仍然是青海省有名的旅游风景区,是互助县4Α级土族故土园五大景区之一。五峰寺现有建筑均系1978年后陆续修建的,有菩萨殿、无量庙、八卦亭、玉皇庙、三清宫、黑虎洞、澄华泉西牌楼、六角亭、香公楼等,于1986年5月27日被列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五峰寺翠峰青恋、雾披云裹,泉水潺潺、风景十分优美,山间泉水汩汩流淌,四季不断,澄澄清亮,碧蓝如玉。夏季这里百花争艳,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五峰寺举行传统朝山庙会,土、汉、藏、回等族……[详细]
阿柔大寺
  “阿柔大寺”,亦称阿力克大寺”,藏语称“阿柔县喜--洲”。位于祁连县治八宝东南21公里处,在今草大坂乡政府所在地贡白加龙。“阿柔大寺”属祁连“阿柔部落”,背靠群山,坐北朝南,前临八宝河,后靠贡白加隆山,目前海拔约2900米。阿柔部落原为游牧部落,明万历年间,阿柔部落首领请三世0-到青海传播佛法;清顺治年间,在五世0-的支持下,建成“阿柔大寺”,取法名为“具喜--洲”。曾经有旅行家说过,想要专程去寺庙看看的话,一定要去未成为旅游景点的寺院。阿柔大寺的庄严、宁静、安详是很多成为景点的寺庙所不及的。阿柔大寺,仍保留着藏区佛寺传统的建筑风格,古朴宁静。各色幡、帏、绸缎、哈达、天花布阵藻井,廊坊精雕细刻,陈设丰富多彩,还有闪闪发光、肃穆神圣的善逝如来八塔。红墙斑驳,经幡飘扬,壁画鲜彩夺目。这里就像一座……[详细]
31、仙米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米寺
  仙米寺仙米寺是门源地区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距浩门镇十五余公里,雄距群山之首的冷龙岭和闻名于世的祁连山脉环抱寺院四周,环境十分幽静。整个寺院依山而建,由低到高,依次而上。从下仰望,高低错落,犹如楼台亭阁,蔚为壮观。由大经堂、小经堂、佛殿、僧舍、花园等组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仙米寺,本名“显明寺”。16、珠固寺:珠固寺是门源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位于珠固峡解放村,环山面水,风景秀丽,顺治元年(1644年)由西藏哲蚌寺郭莽扎仓的-赞布端智嘉措主持修建,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在月牙形的山坡上,前面是一座白底金顶的塔,塔后对称排列着大经堂、切拉院、0殿、抓卡山神庙、茶房、探花佛及其余9处-府邸。重檐歇山式大经堂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占地2亩余,高达四层,全部木质结构,雕刻精细,绘画生动,与松多塘的美景融为……[详细]
32、嘎丁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嘎丁寺
  嘎丁寺位于毛庄乡泽容村乃西社,三面邻河,北靠嘎丁山,初建于明嘉十四年(1535年)奉宁玛派,清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0-从北京,途经玉树改为格鲁派寺院,并派一员堪布主持寺务,康熙末年,七世0-也曾到过此寺。该寺现存有四层土木结构的大经堂、拉章并有寺藏宗教文物若干,建筑总面积29868平方米,为独具特色的藏式平顶建筑,墙体为条石垒砌,草拌泥抹面,涂白灰,大经堂上有边麻墙,经堂屋面四角各有一经幢,该建筑群对研究藏式建筑的营造风格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199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巴青百户旧址位于吉尼赛乡巴青村,始建于清代,保存较为完整。坐西朝东。两层土木结构藏式平顶建筑,由-殿、僧房、主人房、佣人房组成,墙体均土夯而成,总面积2904平方米,有着浓郁的康区藏式建筑风格和藏传佛教建筑特色。……[详细]
汪家庄汉墓
  导 游  汪家庄汉墓,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沙塘川乡汪家庄。  介 绍 1978~1979年发掘,共有汉代洞室墓10座。每座又分墓室和长方形墓道两部分。此外还发现少量的木椁墓和砖室墓。墓葬中的葬具和人骨均保存完好,可以看出有夫妻合葬、众人合葬和二次葬等三种。 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车马饰器和汉代五铢钱等,同时还发现玉环一件。汪家庄汉墓的发掘,为研究我国各民族发展史提供了新的资料。青海西宁……[详细]
刚察大寺
  沿伊克乌兰河北上与恩乃水汇合处,巍峨挺拔的德旦冷宝山前,奇花瑶草,幽谷深邃,刚察大寺就建在这里,该寺位于刚察县城正北25公里处。1981年4月5日,大寺重新开放,初用一顶花边白布帐房做临时经堂。群众积极布施,于1982年在旧经堂遗址重建寺院,占地528平方米,新建的大经堂比原来殿堂更为华丽堂皇,上下共50间,并建弥勒殿、白伞盖佛母殿、度母殿、0神殿、吉哇等分布在大经堂周围。寺院的东西则还建有三座洁白秀丽的舍利灵塔。大经堂殿脊0辉煌,宝伞玲珑,双鹿欲奔。殿宇内雕梁画栋,殿柱绣裹,经垫横铺,壁墙中数百尊佛像安放其中,香烟缭绕,佛灯长明。佛殿内壁画30余幅,塑像20余尊。左侧塑德钦智化、右侧塑吉牙巴像。两侧格架千佛并列。刚察大寺位于县城北25千米处,地处伊乌河上游与恩乃水汇合处及德日冷宝山、德钦文……[详细]
西宁文庙
  西宁文庙,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文庙街,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其后经三次修缮,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建成。大部分建筑已被拆改。2004年10月改建后,在原址修建了店铺、广场等设施。文庙的前门设有两个由照壁连接而成的牌坊门,门楣上面分别写有“道冠古今”和“德配天地”,这是寓意孔子的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同时也是在赞颂孔子。穿过这两扇牌坊门,迎面就可以看到气势恢弘的大牌坊,上 书“棂星门”三个大字。棂星门是文庙特有的设置,高十余米,飞檐斗拱,造型十分壮观。棂星门令人惊叹的一点在于,它建于1741年(清乾隆六年),它的承重仅靠没有深埋于地下的四根柱子和八根埋地的斜杆,在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雨之后,仍然屹立不倒。……[详细]
西宁宏觉寺
  亦称“宏觉寺”、“洪觉寺”。位于今西宁市南大街东侧的宏觉寺街东南头。《西宁府新志》载,“在城南门内,旧名 ‘妙华庵’,洪武二十三年(1390 )建,永乐十年敕赐额曰 ‘弘觉’”。该寺在明代前期颇受朝廷重视,寺僧札思巴锁南曾受封为国师,多次进京朝贡。由于明王朝的支持,该寺曾在西宁地区冠盖一方。明末,塔尔寺和佑宁寺等相继建成,弘觉寺遂被取代,开始衰落。清时成为甘肃拉卜楞寺属寺。该寺一进三院,人山门即护法殿,前院两侧分列钟鼓楼,中院主殿塑有三大菩萨像,另有僧舍18间,全寺建筑占地约4亩。解放前夕,该寺成为省内蒙藏王公、千百户和上层僧人来宁时的常住地,寺内仍有少量僧人,但已不举行宗教活动。解放后,建筑被毁,寺址占为它用,现仅留“宏觉寺街”之名。……[详细]
石树湾遗址
  石树湾遗址 位于湟中县李家山乡吉家村西北部。吉家村处于云固川中段的东河西岸,村庄西北地势略高呈舌状,尾端崖边曲向北转,当地将这个转角地带称石树湾(石音旦),实际上该地与村庄连成一片。遗址面积约200×120米,文化堆积厚100-160厘米,东南边缘取土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调查时村庄尚在扩建,庄院及取土处到处散布有大量的陶片、碎石、杂骨,断崖处暴露灰层,灰坑和形制不清的红胶泥掺细砂的居住面,西部边缘处还见有人骨及残墓葬。所见陶片有加砂陶的长颈双耳罐、双耳罐、双耳壶、瓮、鬲等残片。石器有石斧、石杵、研磨器,骨器有骨锥等。遗址除取土部位遭到破坏外,其余保存尚好,属卡约文化卡约类型遗址。此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8、尕藏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尕藏寺
  介 绍 全称尕藏班觉楞,汉译为善缘富乐洲。位于称多县称文沟的当隆村,东距县城约5公里。据传,元代最盛时期寺院建有23座神庙、5座殿堂、6座-寝宫、500多间僧舍,僧侣上万余人,在当巴仁波切的主持下,讲经修行,声势均力敌显赫,处于佛法兴盛时期。 1987年由十三世罗日-桑巴僧格主持重建经堂、闭斋堂、怙主堂、僧众会堂,以及藏医院、印刷室等建筑。殿堂里供奉着万应佛祖像、尊者妙金刚像、尊者十二面观音为首的五尊石身伏藏像、八思巴所赐法螺、九尖摇玲天铁杵、当巴仁波切念珠、印章、合金质无价佛像,还有金质唐卡等等。寺院周围有唐东杰波雕像、佛像、佛塔、经轮等建筑。1998年被列为青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玉树州……[详细]
西宁南禅寺
  西宁南禅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凤凰山麓。追溯历史,北宋时(公元997~1065)年在凤凰山已建有寺院,明永乐八年(1410年)形成一定规模。清同治二年(1863年)因战乱,有部分殿宇被毁,后在清光绪年间先后集资和捐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建成规模较大的殿宇建筑群。这个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是目前西宁市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本地及周边地区汉传佛教信徒(净土宗派)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青海省历史最古老的汉传佛教寺院。该寺有四合院五座、房屋86间,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千佛殿、玉佛殿、三圣殿、韦陀殿、弥勒殿、地藏殿等,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一九八六年五月被青海省列为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0、当卡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卡寺
  介绍 当卡寺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风大队所属扎增大赛山腰间,海拔3600米,属噶玛噶举派寺院。该寺历史悠久、文物丰富,特别是1981年后,寺院恢复快、发展大,经堂等建筑远远超过了解放前的规模,依山而建的寺院显得气势雄伟,颇为壮观。 寺内现有80柱大经堂1座、20柱小经堂1座,还建有佛像、怙主殿、讲经院和100多间僧舍。此外,寺内还有释迦牟尼佛像、莲花生大师像、蒂洛巴、纳若巴、玛巴和米拉日巴等噶举派始祖以及祖婆阿斯秋吉卓玛等0神像。-每年11月23日至30日的“祖婆0神”供养法会和6月1日至10日的初十供轮法会都在这里举行。青海玉树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