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青海省旅游
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海东市
玉树州
西宁市
海南州
海西州
海北州
黄南州
果洛州
青海省文物古迹
青海省红色旅游
青海省名人故居
青海省博物馆
5A级景区
4A景区
青海省十大景点
全部
青海省特产
青海省美食
青海省地名网
青海省名人
[移动版]
41、
夏日乎寺
夏日乎寺夏日乎寺是甘德地区唯一的格鲁派寺院,位于甘德县岗龙乡黄河西岸的隆木切沟口,距县城70公里,该寺最早创建于1804年,创始人为杰仓格西格勒桑保,距今有203年的历史,是甘德县境内建寺最早的寺院。该寺的建筑风格庄严,寺内藏汉艺术水0融,古迹文物及壁画、雕刻艺术品较多。1998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的文物有:五世0和九世班禅的书信、“千年佛”、金银铜铁木铸塑、百尊雕刻神像、唐卡壁画、格萨尔的马蹄印子和箭、手刻文字、多智、达日、玛智、俄布、赞木秀茶壶、才江卖、空巴、头杰青保机可、头杰有尕俄、经筒、东巴、赛智唐卡等。……
[详细]
42、
白城子(又称察汉城)
白城子(又称察汉城),清,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乡黄科村,古遗址,第四批青海湖南岸白城子(察汉城),位于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乡黄科村一社。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车),成丰六年(1856年)废。根据《青海古城考辨》中描述:其“城呈长方形,南北长410米,东西宽300米,顶宽约2.5米。城四角各有马面一座。城开东、西二门,门宽6米。西门外26米处有一道宽3.4米、长26米、高6米的遮墙。东城门北侧和西城门南侧各有一条马道。从东门至西门有一条中轴大道,北墙正中至南墙正中之间也有一条中轴大道,两条大道将城内分为四区,每区内各有五座建筑遗迹。...察汗城东北及西北还有两座城堡,东北城堡南距察汗诚100米,呈长方形,夯土筑,南北长80米,东西宽69米。西北城堡距察汉城50米,呈长方形,东西长55……
[详细]
43、
鲁芒沟岩画
介 绍 位于天峻县天棚乡鲁芒沟内约4公里的东山根,共发现三处。一处在山根北侧,在一块约3平方米的大石块上刻有50多个不同形态的兽类;一处在中间,画面较少,共有7个兽像;一处在南侧,比较特殊,共刻了19个兽像,主要以骆驼为主,头向一致,体现了骆驼在大沙漠里运行的场面。 三处岩画均以摩刻和锤打而成,动物形态简单大方,构图严谨,形象逼真,主要动物有骆驼、马、牛、猪、山羊、大头羊、狗、狼等。整个场面体现了工匠以写实手法反映了高原动物群居生息的场面。据考证,作岩画时间在佛教盛行于当地的元明清时代。青海德令哈……
[详细]
44、
张卡山遗址
张卡山遗址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乡张卡山村西。张卡山属脑山区,地势较高,遗址西北接连山地,东靠村庄、南为缓坡,面积约120×100米。遗址西北有条大水渠穿过,水渠对遗址北部有所破坏。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及残墓葬。地面散布有陶片,灰层及灰坑中夹有较多的杂骨、陶片及碎石。所见陶片皆为“唐汪式”陶器,计有加砂素陶及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的双耳罐、无耳罐、瓮、壶和彩绘旋涡纹、回纹、变形S纹的双耳罐、豆等残片。1958年,在建水渠时曾征集完整的彩绘旋涡纹双耳罐及素面回纹双耳罐各1件。此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45、
本布台遗址
本布台遗址 位于湟中县多巴镇王家庄村。王家庄西原有一藏传佛教所设的本布,现习惯上仍将这里称本布台。遗址面积约100×100米,文化堆积厚约70-100厘米。遗址南部有条大路,西、北、东三面皆为村庄院落,中部尚为耕地,地表散布有陶片,部分地表灰层裸露,南部大路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坑及白灰居住面房屋遗迹。从陶片看都是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素面及饰有篮纹的双耳罐、腹耳罐、加砂陶素面及饰有绳纹的罐、瓮碎片。遗址因平整土地和建设村庄对上层略有破坏,保存基本尚好。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46、
达拉卡遗址
达拉卡遗址 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黑城乡拉公麻村南约200米处。达拉卡是一处大山余脉的山嘴台地。遗址东西为大沙沟,南连山地,北为山坡。面积约200×120米,文化堆积厚30-13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杂骨、河卵石。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灰层及灰坑内夹有较多的陶片、杂骨、红烧土块。所见陶片皆为卡约文化的加砂陶素面或饰绳纹、锥刺纹、附加堆纹的双耳罐、壶、盆、瓮及少量的彩绘回纹双耳罐残片。遗址在平整土地时覆盖土及上层文化层略有扰动。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47、
东囊喇钦寺
东囊喇钦寺位于东坝乡吉赛村尼达卡吉曲河西南岸。始建于元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初奉巴绒噶举派,后改宗噶玛噶举派。原称“东囊寺”,后分建为由大--主持的东囊喇钦寺和小--主持的东囊喇琼寺。总面积82040平方米。现存有326平方米、二层石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大经堂(内有151平方米的宗教壁画),100平方米的-殿,488平方米的闭关院,1349平方米的讲经院等几处古建筑,均保持着原有的建筑布局和内部空间结构,建筑风格和布局极具特色,保存较为完整。……
[详细]
48、
尕山遗址
尕山遗址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大寺路村西南。尕山系纵横相列的几个小土包,遗址处于西部3个土包之中,面积约200×100米,文化堆积厚100-150厘米。地面散布有较多的陶片、杂骨及零星的石器,断崖处暴露有灰层和不规则的灰坑,灰层及灰坑中夹有杂骨、河卵石及陶片。所见陶片皆为卡约文化时期加砂陶双耳罐、盆、无耳罐、鬲等残片。土包的断崖处还暴露多座汉晋时期的砖室墓葬。此地既是一处卡约文化遗址,又是汉、晋时期的墓葬群。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49、
千卜录寺
千卜录寺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廿地乡曲什纳村,类别为古建筑。千卜录寺是共和县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清代中期创建于同德茫拉,1821年迁入廿地乡曲什纳,1949年有僧侣174人,其中--9人,寺主赤哇。1981年8月,经中共海南州委批准开放,重建大经堂45间,佛堂8间,嘛呢房23间,其它房舍236间,有僧侣92人.1992年4月,新建全寺规模最大的经堂,当年完成主体工程,2001年全部竣工。千卜录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50、
白土庄遗址
白土庄遗址 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德加乡白土庄村。遗址面积约80×80米文化堆积厚30×150厘米,遗址部分被压在村庄之下,地面散布有陶片,断崖处暴露有灰坑。遗址东部有一条长20余米、宽1.5 米的“V”字形灰沟,灰坑中及灰沟内有大量的陶片、碎石块、杂骨及零星石器。所见陶片皆为卡约文化遗物,可看出器形的陶片有加砂陶素面双耳罐、腹耳罐、大口瓮、 豆、鬲等,石器有石磨盘、盘状器、石斧等。此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51、
塔干遗址
塔干遗址 位于湟中县拦隆口乡铁家营村东,西纳川河西岸。遗址面积约500×300米,文化堆积厚40-12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杂骨,断崖处暴露多处灰层、灰坑,灰层、灰坑内夹有较多的碎石、杂骨、陶片及零星的石器等遗物。陶片都是卡约文化卡约类型的长颈双耳罐、四耳罐、无耳罐、壶、瓮、鬲残片。石器有石斧、石杵及细石器等。遗址北部在平整土地时略有破坏,部分文化层裸露,其余保存较好。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52、
旦麻古塔
旦--塔又名安多天然佛塔,据《安多政教史》载,此塔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或道光年间,塔基长宽各18米,高2.5米,塔身为一小山丘匀称规范,却非人力所为,高18.8米,上镶巨型日月金顶。天然佛塔现有旦麻尼姑寺经管,该寺有27名尼姑修行,早晚颂经,青灯金钟,体验着人生的因果业缘,相传印度国王阿肖嘎(法王聂俺美)时代,由五百罗汉一夜间通力施法完成佛塔的施工,塔内有一千位先知先觉者的舍利子。……
[详细]
53、
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
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位于玛多县花石峡境内,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对象。长期以来,由于无专门管护人员,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受到盗墓者疯狂挖掘,古墓遭受到严重破坏,遍体鳞伤,千疮百孔。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就像一幅忧伤而风情万种的画卷镶嵌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默默地注视着草原的万千变化,倾诉着它对世人的寄托,显得是那么的沧桑和无奈。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是玛多县旅游业名胜景点之一。……
[详细]
54、
丰台遗址
丰台遗址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红崖村,丰台遗址又名丰台(甲)遗址,面积约100×90米,遗址靠红崖村,东临沙塘川河,北有一条沙沟,原系一处缓坡地,后改为梯田。对上层覆盖土及文化层略有改动,地面散布有被改动的灰土、杂骨、陶片及零星石器,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层厚达到厘米,内夹较多的陶片。陶片都系卡约文化上孙类型加砂红陶的双耳罐、盆、鬲等碎片。该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55、
群科加拉遗址
群科加拉遗址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乡群科加拉村。群科加拉村坐落在青海湖滨,村西有一条小沙沟河。遗址位于沟的东岸边,面积约70×50米,文化堆积厚50厘米,地面散布有杂骨、陶片,河沟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层中夹有杂骨、陶片、鱼骨,其中以鱼骨较多。陶片多较细碎,能看出器形的有加砂陶双耳罐、无耳罐、壶等。从陶器观察为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56、
东村遗址
东村遗址 位于平安县三合乡东村东北。遗址西南边缘压在村庄之下,现存面积约130×100米,文化堆积厚30-120厘米。耕地及水渠崖坎处暴露有灰层、灰坑遗迹,灰层、灰坑内夹 有较多的杂骨、陶片及零星石器,地面散布有灰土与陶片、杂骨等遗物。从陶器的残留口沿与器底看,陶器器形存有泥质红陶双耳罐及加砂陶绳纹双耳罐、鬲等。此遗址为齐家文化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57、
杨宗寺
杨宗寺(1)如来殿保护范围:以本体为准,四周向外延3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外延5米。(2)仙家殿保护范围:以本体为准,向外延3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外延5米。(3)神仙洞保护范围:以本体为准,向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外延8米。……
[详细]
58、
西家嘴遗址
西家嘴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西家嘴村一社南。遗址面积约300×200米,文化堆积厚5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层内夹有较多的杂骨、陶片及河卵石。陶片有加砂陶双耳罐、四耳罐、瓮、鬲等残片。从陶器观察,属卡约文化上孙类型与大华中庄类型。遗址中心有清代南海殿废址,后又经过土地平整,对遗址有所破坏。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59、
西宁大佛寺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西藏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详细]
60、
朱乃亥遗址
朱乃亥遗址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下卡力岗村朱乃亥台地西。朱乃亥系沙珠玉河北岸台地,台地较为平坦。遗址面积约200×100米,文化堆积不详。地面散布有较多的杂骨、陶片。陶片看出器形的有加砂陶壶、瓮、罐、鬲等。属卡约文化时期,遗址所在地现仍为荒地,保存较好。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
青海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青海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青海省A级景区名录
·
青海省国家级湿地公园
·
青海省国家级森林公园
·
青海省国家级水利风景点
·
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青海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青海省首批省级生态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