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丹阳市旅游

丹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是第二代核心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战斗-过的地方,作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自98年开馆以来,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已累计接待参观者20多万人次,尤其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年接待人数达6万人之多。目前,丹阳市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对全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进行了全面修缮改建。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坐落于丹阳市内城河路宝塔弄5号(原戴家花园)。包括旧址和纪念馆两个部分,占地1344平方米。为二层楼房。现旧址按当年的原貌布置陈列。纪念馆为一幢三层楼房,内设《光辉的总前委》展览,运用图、文、声、光、像等现代化手段,将总……[详细]
金家村陵墓石刻
  金家村陵墓石刻:位于丹阳后巷镇建山金家村。从景安陵旁边的路一直向北,大约5公里,是一丁字路口,左转约600米,在路的左边就是金家村。开车进入村里,找个空地停车。一直向南走,有一片大的田地,四周被围着,顺着田垄,走到最南端,石刻就在那里。这个石刻比较难找,因为田地地势低洼,四面地势都比这里高,所以在外面根本看不见。朱偰考察丹阳的南朝石刻,把这里漏掉了,可见多么难找啊。因此《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里没有此处的照片,也无法比较这个石刻的磨损变化。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文物部门1977年4月将沉于水塘和土中的天禄、麒麟提升安放。东为天禄长2.38米,高2.25米,颈高1.2米,体围2米,头已残,失三足,风化严重。西为麒麟,长2.13米,高1.9米,颈高1.05米,体围1.65米,吻部及左后……[详细]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坐落在丹阳市云阳镇前艾田家村南400米处。萧赜,齐高帝萧道成的长子,继萧道成即皇帝位,改元永明。萧赜是齐朝第二代皇帝。于永明十一年(493年)七月卒,谥武皇帝,九月丙寅葬景安陵。《齐书》载:“永明十一年七月上不豫,戊寅大渐,诏曰‘陵墓万世所宅,意常根休安陵(指武帝后陵)未称,今可用东三处地最东边以葬我,名为景安陵’。是日上崩,九月丙寅葬景安陵”。陵南向,已平。陵前存石兽一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天禄身长3.15米、高2.8米、颈高1.55米、体围3米,其造型、雕饰,以及神情动态均与萧承之陵前的天禄相似,如出一人之手工。麒麟四足已失,风化剥蚀严重,身长2.7米、残高2.2米、颈高1.40米、体围2.51米,,形体略小于天禄,显得极为娇健灵活。通体雕饰因风化剥蚀严重,两翼仅……[详细]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位于丹阳市云阳镇荆林三城巷刘家庄附近,南距其父梁文帝建陵约360米,北毗其子萧纲庄陵。陵东向,三座陵墓由南向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这是齐梁皇帝死后丧葬制度的习俗。萧衍(464—549年),是南朝梁代的建立者,曾任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于公元502年起兵夺取帝位,改元天监。太清三年(549年)被侯景幽死,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修陵。此陵为梁武帝及郗后的合葬陵寝。郗后讳徽,武帝为雍州刺史时殂,年32岁,归葬东城里山(即今三城巷北)。此陵临近古有皇业寺,后改名戒珠院。据元至顺《镇江志》载:“丹阳皇业寺,今为戒珠院,父老相传。梁武帝之陵墓在其下。”萧衍是梁代的开国皇帝。陵前仅存天禄1只,是丹阳齐梁陵墓石刻中最完整的一只。此天禄姿势雄伟,远远望去,像一头高傲的猛兽……[详细]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之东北。处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与梁武帝修陵之间。萧顺之,系齐高帝萧道成之族弟,未即帝位。天监元年(520)闰四月被追尊为文皇帝,庙号为太祖,陵曰建陵。陵东向,已平。陵前存石刻有石兽、方形石础、神道柱、石龟趺各一对。石兽,南为麒麟,北为天禄。麒麟独角已残,四足缺失。身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体围2.7米,天禄双角四足已失,身长3.1米,残高2.3米,颈高1.5米,体围2.76米。两兽均昂首突胸。麒麟上颚已残,颔下长须蔓卷,垂至胸际,两翼微向上,翼面雕饰与他墓者大体相类,唯翼的细鳞中饰有五瓣小花,兽之背脊作通贯首尾连珠状纹饰。方形柱础石二,位于石兽与神道柱之间,边缘有榫眼,础上结构已失。神道柱一,柱表作瓦楞纹,南柱尚存,然自上而下已裂为二,北……[详细]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乡刘家庄附近,其南60米处为梁武帝萧衍修陵。萧纲系粱武帝之子,太清三年(549)五月梁武帝卒,萧纲即位,于大宝二年为侯景所害。次年,元帝萧绎尊为简文帝,庙号太宗,葬于庄陵。陵向东,已平。陵前有萧港,可通陵口镇运河。陵前神道存石兽天禄一,北向,仅存前躯及左前足,身高3.16米,左前足五爪上张,足之下连接石板残部,厚0.26米,有双翼,伸颈昂首,翼膊上方有两片羽翅向前翘起。有别于其他齐粱石兽。口角边有茸毛,垂胸长须及翼部纹饰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前石兽相似,颇富装饰意味。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南朝(551年)丹阳县荆林刘家庄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详细]
陵口陵墓石刻
  陵口陵墓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陵口陵墓石刻南朝丹阳县陵口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口石刻  丹阳陵口镇东有一对高大的石麒麟,此处就是南朝齐,梁两代陵区的总门户,称为齐梁陵口。陵口现在仅存一对残损的石麒麟,东为双角天禄,西为独角麒麟。两只石兽相距约百米,中间隔着一条小河。陵口石刻为现存体积最大的南朝陵墓石兽,长、高度均达到4米,宽约2米,总重量约为30吨。两座石兽腿部均已残损,现在用石块支撑着。头部也有不同程度残损,天禄的头部曾经用石料补修过。从陵口石刻的雕刻风格来看,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的风格很象,高大饱满,颈部较短,羽翼由四小冀拼成一大翼,腹部复衬以羽翅纹,已经不象之前的一些南朝陵墓石兽那样鲜明的曲线美的风……[详细]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是南朝齐明帝萧鸾与敬皇后合葬陵。在丹阳市云阳镇荆林三城巷东北0.5公里,北距梁文帝建陵约60米。齐明帝萧鸾是萧道生的儿子,齐高祖萧道成的侄子。建武五年(498年)7月卒,葬于兴安陵。陵东向,已平。陵前存有石兽一对,南为麒麟,北为天禄。两兽间,隔有一道小河沟。天禄残存部分前驱。麒麟四足全失,独角已残,身长3.02米,残高2.70米,颈高1.35米,腰围2.78米;兽身雄健,颈项短肥,头上昂,颌下有垂胸长须,大翼由4小翼组成,其形与胸前长毛浑然一体,由头至尾调饰为连珠,口角有齿状茸毛,1957年南兽麒麟扶正入座。1982年冬将天禄残躯部分从深埋的地下发掘出来,向东北方向平行移动12.5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详细]
狮子山土墩墓群
  狮子山土墩墓群位于丹阳司徒镇甸头村,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80米,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山体与四周分界明显,一看就像是人工的杰作。狮子山土墩墓群是个高规格的古代墓葬,狮子山这儿还能看到狮子的两个眼睛和绣球,狮子山的西北面不远处就是两个土墩墓——秦角墩土墩墓,这是狮子山的眼睛;再往前还有窑坟墩土墩墓,这是绣球。现存的秦角墩土墩墓墩体上长满松树,高出地表约6米。秦角墩土墩墓原本有两个墩,几年前修路破坏了一个墩,现在仍然能看到道路在靠近秦角墩土墩墓的地方有个明显隆起的弧度。当时修路的时候,看到这个地方的土与其他地方的泥土颜色不一样,是黑色的,考虑到可能有墓葬,就没有再往下挖。因此,非常可能这个墓葬并没有被破坏。窑坟墩土墩墓位于秦角墩土墩墓北面,据说也是双墩。因为距离较远,只见墩体仍旧被……[详细]
延陵季子碑
  延陵季子碑位于丹阳市九里镇南街北端,季子名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曾封于延陵,传说延陵九里季子庙后有季子墓,碑立于庙前。庙已毁。碑圆首,高2.45米,宽1.06米,厚0.12米。碑文为“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两行10字,篆书阴刻,传为孔子所书。碑下部有唐大历十四年(779)萧定重刻,张从申题字20行,每行5字,今左6行因石破损字无存。每行最下两字在1980年10月扶正入座时嵌入碑座。在碑文两旁空白处刻有唐建中元年(780)八月树碑,建堂,及唐贞元三年(787)、宋元祐元年(1086)、明正德四年(1509)、嘉靖六年(1527)五处款识,字迹已不清晰。碑阴刻“改修吴延陵季子庙记”篆额及萧定撰、张从申书“改修吴延陵季子庙记”,系后人据拓本重摩上石。碑尾有清初丹徒人张孝思题识。碑右侧有“延陵巡检……[详细]
烂石陇南朝佚名墓石刻
  烂石陇南朝佚名墓石刻位于丹阳的南朝石刻在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却没有把烂石陇南朝佚名墓石刻列入全国重点,而是省级文物。石刻共有两个,一南一北,隔着一条土路对峙。南侧的损坏严重,只剩下躯体下侧的部分石块,而北侧比较完整,但是风化严重,要仔细辨认,才可以看清局部花纹。据《丹阳县志》记载:墓今已平。墓前有2尊石辟邪,南北对列。南辟邪现已碎,北辟邪较完好。形似狮,身长1.58米,高1.54米,颈高0.75米,体围1.7米。张口吐舌,作蹲踞状,其形态为南朝石刻中所仅见。1977年5月提升入座。此墓有齐废帝海陵王萧昭文墓之说。(日)曾布川宽《六朝帝陵》:烂石垅的右侧石兽已碎,左侧石兽虽然风化,但保存状况良好。体长1.58米,高1.54米,作前肢立起的蹲踞状……[详细]
12、开泰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泰桥
  “开泰桥”位于丹阳市城区南门外大街,横跨于东西向的西门运河上,“开泰桥”又名“草堰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90年左右)。为花岗岩石质单孔石拱桥,横纵联锁式砌置,高10米、长45米、宽9.5米,桥拱部两侧有“开泰桥”三字,桥体东西明柱各有对联一副,东侧为“束京口潮流,百尺虹腰,高踞迎春以上;枕曲阿塔影,千层雁齿,迤趋萃秀而东”。西侧为:“横波激石,峙并雄关,摇揖凤凰山秀;堰水长虹,跨当孔道,旁通香草河流”。桥面除横状阶梯石阶外,中心线上有竖砌条石路,以便独轮车通过。“开泰桥”下方的西门运河,是明万历16年(1588)将丹阳县城西、南城壕拓宽浚深后而成的京杭大运河古河道,从明万历16年开始,往来船只从丹阳城外绕行。“开泰桥”于1985年被丹阳县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详细]
13、季河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季河桥
  季河桥位于延陵镇九里村季子庙南大门,又名奈何桥,现座下的九里大塘原为元、明、清时期的香草河故道,季河桥始建于元至正2年(1342),当时由僧法安募建。明景泰2年(1451)改建为石拱桥,位于当时的季子庙南门之首。季河桥桥体为青白石石质,单孔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置,南北向,高6.18米,长22.3米,宽5.5米。拱桥两侧龙门石上各刻有“季河桥”三字,拱角狮面雕塑为省内罕见。季河桥完整第体现了明代江南石拱桥的工艺特色,古朴典雅,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91年被丹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丹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镇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考场钟亭
  铜钟位于丹阳市人民公园内,该钟铸于唐代中和(883年)三年。原悬挂于丹阳市西门朝阳寺寺内,寺早毁,现移置于人民公园内,1983年建钟亭保护。钟高1.95米,侈口径1.41米,厚0.11米。截面为圆形,唇六曲,口沿铸以宽部,钟体表黑绿色,分三段浇铸的痕迹仍清晰可见。凸弦纹和竖向线条将钟体划分成八部分,腰箍上下各四,钟纽为相背连体双龙。即传说中所谓龙之第五子蒲牢的形象,钟铭文记载了丹阳朝阳寺铜钟于唐中和三平由信女五十四娘捐资首铸造,重约5500斤,现经测3012.5公斤。该铜钟是全国极少数存在的唐代铜钟,而且体量巨大,纹饰优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详细]
丹阳唐中和铜钟
  丹阳唐中和铜钟中和铜钟原系丹阳城内南大街普宁寺法物。中和铜钟高2.14米,厚0.11米,口径1.41米。口沿铸以宽廓,唇六曲,钟体黑幼绿,分三段浇铸,痕迹清晰;凸铸旋纹和竖向线条将钟体分成八个部分,腰箍上下各四,内铸矩形和梯形几何纹样,布图简朴大方,钟钮造型为连体双龙,头上长有双角,长舌下垂于钟顶又微微上卷,身披鳞甲,四足撑立,生动逼真。大钟铭文称:“铜钟重五千五百斤,信女王十四娘捐款铸造”。据铭文可知,大钟铸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中和铜钟根据现代技术实称结果为重6025斤,这为研究唐代与现代衡器比率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数据。现存于丹阳人民公园。……[详细]
丹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原为民国时期界牌富户姚德才、乔良成私宅,建于1935年,占地380平方米,建筑物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前后两进,五开间二层楼房,东西两边由厢房连接,建筑面积620平方米,楼上过道、槛窗、隔扇用料考究,均为当地传统样式。1939年底到1940年7月,由陈毅、粟裕、谭震林领导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机关驻此,1940年7月新四军主力北撤后,丹北、澄西两个中心县委于1940年10月合并,组成中共京(宁)沪线路北特委。1991年7月31日,丹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8月7日公布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烂石弄南朝佚名墓石刻
  烂石弄南朝佚名墓石刻位于丹阳市后巷镇建山行政村。两兽间距19米,南北相对列,南辟邪已破坏严重,只余身体,北面邪身长1.58米,高1354米,颈高0.75米,体围1.70米,张口伸舌,半蹲踞状。1977年石辟邪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该石刻是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其中之一,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汉、下启隋唐,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寺艺术遥相辉映。在中国石雕艺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南朝政治史、经济史、建筑史、艺术史有着重要的价值。据专家考证推测可能是齐前废帝郁林王萧昭业的陵墓石刻。……[详细]
贺甲战斗旧址
  贺甲战斗旧址位于丹阳市延陵镇行宫五星行政村贺甲自然村。旧址原为贺甲祠堂,始建于民国初年。两进一院三开间,进深8.1米,面阔11.5米,进深8.1米。建筑分布面积约234.6平方米。硬山式砖木结构。1939年11月8日,新四军一支队0-团,新六团和丹阳独立支队,在贺甲村附近,与日军激战二天一夜,歼灭日寇168名,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取得重大胜利。新四军新六团政治处主任刘震英、三营营长刘五村等英雄健儿牺牲。该旧址于2003年进行过修缮工程。贺甲战斗是新四军在苏南抗日战争中,杀敌较多,规模较大的一次战斗,贺甲战斗旧址有着重要的历史纪念价值。……[详细]
总前委、三野司令部旧址
  总前委旧址原为民国时期戴则均私人住宅,俗称“戴家花园”建于1934年。1949年2月24日,总前委迁至丹阳,驻进“戴家花园”。总前委是中共中央在淮海战役前线的代表机关,于1948年11月成立,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刘、陈、邓为常委,邓任书记。总前委负责领导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的行动,统筹淮海前线一切事宜。淮海战役结束后,奉中央军委1949年2月指示,继续行使领导中原和华北地区的军事和作战职权,率领第二、第三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进行渡江战役。1949年5月3日、6日,总前委主要领导人陈毅、邓小平分别从南京到丹阳,在“戴家花园”办公和居住,指挥“京、沪、杭”战役。5月26日上海攻克后,陈、邓等领导人去上海,总前委亦撤离丹阳。总前委离开丹阳后,“戴家花园”由丹阳县人们广播站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