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咸阳市 > 武功县旅游

    武功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武墓
      苏武墓‎位于武功镇北1.5公里龙门村,代有封修,题书、碑、碣殊多。清乾隆巡抚毕沅题碑,同治间(1862-1874)知县陈尔茀等题碣。40年代末尚有围墙、院落、门楣,后被陈,仅存墓冢,高约1.5米。197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遂立标识,确定保护范围,划定墓面积330平方米,设门楣建围墙。1938年,菲律宾华侨成立有“南洋武功苏氏宗亲会”,1993年更名“世界苏氏宗亲会”,1997年,“宗亲会”追本溯源,寻根谒祖,组团回武功拜谒苏氏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47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龙门村。【苏武墓及苏氏宗亲会】位于武功镇北1.5公里龙门村,代有封修,题书、碑、碣殊多。清乾隆巡抚毕沅题碑,同治间(1862-1874)知县陈尔茀等题碣。40年代末尚有围墙、院落、门楣,……[详细]
    教稼台
      教稼台为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历史遗迹,位于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古农业名胜,被列为关中四大名台之首。作为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机构,教稼台巍峨矗立于距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8公里处的武功镇。相传为后稷向人们宣讲稼穑百谷之道的场所。原一矩形土心砖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为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洞门东口上有宽约1米、长约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区”。上款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县事邓兆桐立”,西口上为“教稼台”。此台代有修葺,清雍正元年(1723)知县杭云龙、清道光五年(1825)知县邓兆桐、民国25年(1936)县长钱范宇曾三次重修。1970年,由于“文革”中破坏,教稼台已荡然无存。1987年,耆宿发起倡议,士、农、工……[详细]
    武功关帝庙
      关帝财神庙位于武功县武功镇南关小华山之下,面东朝阳,武杨公路临门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南北宽43米,东西狭长147米,占地九亩五分。据地方志载:“绿野亭原在武安王(关公谥号)庙后稍南崖下,有古洞。”由此推测,关帝庙始建最迟应在宋末元初。又据清光绪八年重修碑记载:“关帝庙神会由来久矣。本自前明中承马公捐资设立。……同治原载,修延至光绪八年,多次修建。”原为一组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体,依次为牌楼、山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正殿、寝殿、左右陪殿等。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武功供销社占用,多年来一直未曾修缮,风蚀雨浞,再加上不懂事的小孩的破坏,所有建筑脊倾瓦残、破败不堪,凡目睹其惨状者无不痛心。近几年来,县文管会人员多次奔走操劳,动员社会各界人士要保护文物古迹,抢救维修关帝庙。并于2005年农历4月8日召开……[详细]
    望仙宫
      望仙宫位于陕西武功县小村镇的下雷村北约200米处的土崖上,处于渭河二级阶地和一级阶地交接处,又叫烧台庵,或者烧香台。现存元三清殿、明玉皇阁、明古钟、清文昌宫,清《重修望仙宫》碑,以及高十多米的,有近300年树龄的古藤,至于柱础、门墩、老砖和古瓦,俯拾皆是。望仙宫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武功县保存比较完整的宫、观建筑群之一,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存、清幽的环境以及神奇的传说,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仁人志士前来寻古访幽、踏勘觅胜。关于“望仙宫”一名的来历,一说是唐太宗在此曾与显圣的老子谈经论道,后李耳腾空而走,李世民望仙远去;一说是汉武帝来此敬求灵丹妙药,期望长生不老,老子赐药后升空,汉武帝举目仰望老子离去,故而随名“望仙宫”。望仙宫始建于春秋时期,兴盛于五代、十六国,相传老子李耳……[详细]
    武功姜嫄墓
      武功姜嫄墓《武功县志》载:“姜嫄墓在南门外,南去360步,又西40步,墓在坎上,与东原梅家庄通。”姜嫄为有邰氏之女,考古者认为有邰氏为炎帝姜姓部族的一个支派。姜嫄与儿子后稷,不只是母子关系,在农业发展上还属一种继承关系。姜嫄将姜姓部族的农业经验教给后稷,对他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后稷在农业上的伟大建树,是与姜嫄分不开的。因此,周人对姜嫄的崇敬也是至尊至圣的,如《诗经.闷宫》中就称:“赫赫姜螈,其德不回。”一姜嫄伟大又光明,她的品德最纯正。姜嫄墓是武功县最早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据1956年文物普查登记:墓前有一砖砌牌坊,中门上有石刻“姜嫄圣母墓”五个大字,为光绪丙子年立,陕西提学使吴大澉书。牌坊后有石碑两块,前后竖立。封土高约4米,下为方形,周长15米。近年来,文物管理部门,在墓旁植上了成片的……[详细]
      岸底遗址位于武功县游凤乡岸底村西的漆水河东岸台地上。为先周文化遗址。总面积约21000平方米,199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发掘了400平方米。发掘清理的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陶窑及墓葬。遗物包括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两大类。早期生活用具有陶器,分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均以红褐色为主,也有少量的灰褐陶、灰陶和橘红陶。绳纹以粗疏散乱的麦粒状绳纹为主,印纹全为方格纹,画纹为网格状,附加堆纹极为盛行。另外还有弦纹、旋纹。器形有鬲、盆、尊、罐、簋、豆、瓮等。生活工具有石斧、骨锥、纺轮等。中期生活用具中,陶器仍以红褐陶为主,灰褐陶、灰陶占相当大比例。麦粒状绳纹有所减少,粗绳纹数量增加,新出现了方格乳钉纹、叶脉纹、涡旋纹。器形新出现了直口罐、分裆瓿。骨器有骨针2枚,通体打磨光滑,残长7厘米以上……[详细]
      寺背后塔时代:明地点:武功县薛固乡寺背后村保护范围:四周围墙。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5米。2008年,寺背后塔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康海墓 时代:明 地址: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八一村 保护范围:墓台东西外延30米,南北外延7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东西外延100米,南北外延500米。2014年,康海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