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旅游

扬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董恂读书处
  董恂读书处位于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南大街143、145、147号,建于明末清初。董恂(1807~1892)近代诗文家。原名醇,后避同治帝讳改恂,字忱甫,号醒卿,江苏甘泉(今扬州)人。道光进士,先后事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官户部尚书。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全权大臣,奉派与比利时、英国、俄国、美国等国签订通商条约。董恂一生酷爱读书,是我国“英诗汉译”的第一人,退休职后留居京师,以“还读我书”名其室,著有《荻芬书屋诗文集》等近百卷。董恂读书处原为经营油坊的齐氏所建,后齐氏与董恂结成儿女亲家,董恂守孝回家,在此读书,著《甘棠小志》。董恂读书处坐西朝东,由南北两条轴线构成,占地面积为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前店后宅,沿运河边为读书楼,西南角原有花园。北轴线前后四进,第一、二进为店房……[详细]
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江都区大桥镇永济社区繁荣街,原系利用民国时期开明绅士刘厚宅第而设。当地人称为“刘家大院”。这座庭院建于清末民初,1938年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时,陈毅指挥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在此设立司令部。鉴于该建筑对研究新四军抗战史十分重要,省文物局将之列入抗战文物抢救性保护项目。目前其修缮工程均已结束,未来将用于历史文化陈列和展览。2019年3月,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邮城墙及奎楼
  高邮城墙及奎楼高邮城墙位于高邮市蝶园广场东南角,始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高邮军知军事高凝祐始筑。1972年该城基本拆除,唯保留东南122.7米一角。城墙为青砖结构,高6.6米,砌体底宽2米,结顶0.87米,雉堞39个。据《高邮州志》记载,原高邮城周长一十里三百一十六步,高两丈五尺,面阔一丈五尺。1985年曾进行整修,城上有明代奎楼,城墙脚下的护城河及东水门现在仍发挥作用。城墙是高邮建城历史的见证,现成为蝶园风景区的组成部分。……[详细]
周邶墩遗址
  周邶墩遗址周邶墩遗址位于卸甲镇周邶墩村,遗址原是一处高出地面8米左右的台型土墩,面积约15000平方米,70年代发现,1993年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34平方米,清理灰坑20座,出土陶器、石器等遗物50多件,遗址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土器物与王油坊类型的龙山文化相类似;第二阶段出土器物与尹家城类型的岳石文化相类似;第三阶段出土器物为宁镇地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青铜文化,2006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邮净土寺塔
  净土寺塔位于高邮市高邮镇琵琶路街道南侧(城区东郊)。净土寺塔,原名净土寺空塔,俗称东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系高邮知州衷时章所建。此塔为砖砌仿楼阁式,塔身七级,呈八角形,通高47.46米。塔以雄伟见长,挺拔而秀颀。1963年,高邮中学学生朱光荣等攀上塔顶,从中取出明代万历年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等四十余卷,现由南京博物院保存。2005年6月,为恢复古塔原有风貌,该塔大修,维修过程中排除抗战遗留在塔体内的炮弹三枚,并发现建塔时的记事砖碑一方。2006年6月该塔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6、匏庐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匏庐
  匏庐位于扬州市广陵区甘泉路221号,民国初年镇扬汽车公司董事长卢殿虎所建,扬州造园名家余继之设计,为民国初年扬州“四庐”之一。卢殿虎(1876--1936),字绍刘,扬州宝应县人,清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江南高等学府,奖拔贡生。历任江苏巡按署教育科长、海州中学校长。辛亥革命后,历任安徽、甘肃省教育厅长。后寓居扬州。1918年他倡建扬州至清江公路,经官方同意,先建瓜扬段,并着手成立瓜清长途汽车公司、江北路政局。1924年扬州至六圩公路通车,1925年扬清公路(土路)全线通车。又在六圩、镇江兴建码头、栈桥,设置趸船,以便旅客。曹植于《-赋》云:“叹匏瓜之无匹,咏牵牛之独勤。”主人以“匏”名“庐”,有自谓自勉之义外,还有一层,是园北长、南宽,形状如瓢,而取名匏庐。卢殿虎去世后,韩国钧曾为其作《……[详细]
祭墩、竹墩、奤墩
  祭墩、竹墩、奤墩奤墩汉墓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射南村崔桥组。墩呈方形,南北长58米,东西宽60米,占地面积3480平方米,覆釡状,存高约3米,西北角因村民取土已缺损。封土墩上长满农作物,并有现代墓葬。在墩附近,曾采集到汉代陶片、瓦当等。奤墩汉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里一千墩汉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射阳湖地区汉代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详细]
48、树人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树人堂
  树人堂位于扬州市广陵区淮海路13号扬州中学内,建于1930年,一座系教学实验楼和会堂相结合的建筑,由扬州中学师生捐资所建,号称当时的苏北第一楼,由大礼堂、科学馆和标准高度台三部分组成,其实验设备齐全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树人堂坐西朝东,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平面呈飞机形,平顶。前由门廊与翼楼组成前楼,面阔28米,主楼三层,局部四至五层。中为会堂,后为舞台。1965年维修时,因会堂观众厅平顶危险,改为两坡顶,其余基本保持原状,现仍为实验楼和会堂。树人堂为扬州地区近现代优秀建筑,建筑特色鲜明,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树人堂为扬州中学内保存的重要古建筑。扬州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有着优良的传统,历史积淀深厚。树人堂体现了扬州中学“树人”这个一以贯之的办学宗旨,树“刚健质实”之人,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详细]
大桥徐氏宅
  大桥徐氏宅徐氏住宅位于大桥镇人民路14—18号,清代建筑,座北朝南,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前后四进明三暗四建筑。水磨砖砌门楼做工精致,厅堂梁、檩、枋木作料好工细,雕花隔扇门窗。侧间用直棂纹支摘窗。天井由30×30厘米白矾石石块铺设。……[详细]
布哈丁墓及阿拉伯人墓碑
  普哈丁墓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市区。普哈丁墓,俗称“巴巴窑”,又称“回回堂”,始建于宋德佑元年(1275年),明、清扩建重修。普哈丁相传为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南宋末年到扬州传教,卒后葬于此。墓园占地15600平方米,分为古墓园、古清真寺和花园三部分。三个部分以花墙相隔,以石阶门道相通。墓园的古墓域北侧有普哈丁墓亭,墓亭为砖石结构,方形平面,四出拱门。亭内为砖砌圆形穹顶,外顶为四角攒尖顶。普哈丁墓筑于墓亭中央地下,用青石筑成五级矩形层叠式墓塔,每层悬出的周边、顶面雕有精美的牡丹花纹,或浮雕缠枝花草和如意纹。第三层墓塔侧面刻阿拉伯文《古兰经》摘录。普哈丁墓的墓亭建筑是波斯建筑风格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典型实例,墓园则采取了庭院式的设计,与传统茔域布局不同,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包容与和谐。普……[详细]
51、冬荣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冬荣园
  冬荣园位于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98号,旧称“陆公馆”。园主人陆静溪,原籍安徽合肥,后迁居宝应,再移居扬州,曾供职于两淮盐运司,其夫人为李鸿章四弟李蕴章的女儿。冬荣园原购自张武龄宅改建而成,张武龄与夫人陆英所育三女儿嫁与著名作家沈从文。是园垒土为山,山势自西南向东北平衍,与后院房舍相连,院北馆舍三间,接以两厢,绕以抄手游廊,成庭园四合之势。园内植以怪石,参差错落,间种松梅,而以“梅作主人”。当石山盛行之世,此可谓别具一格。现园林部分已毁,花厅于1984年移置瘦西湖“西园曲水”,园内尚存门楼、厅房及住宅等三路建筑,占地面积1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东路建筑坐北朝南,自南而北分别为门厅、大厅和三进住宅,皆面阔三间,进深七檩;中路建筑分别为照厅、大厅和三进住宅,前四进建筑皆面阔三间,……[详细]
  双琚遗址位于宝应县夏集镇双琚村南。2006年、2008年扬州市考古队和宝应博物馆两次进行考古勘查,调查时发现最早的遗物为商周时期的陶片以及唐、宋、明、清时代陶瓷片,文化层内涵相当丰富。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江淮地区当时的人类活动踪迹等具有重要意义。保护范围:北起双琚河南大堤,南至凤凰沟;西起凤凰沟,东至凤凰沟。控制地带:北起双琚河北大堤,南至凤凰沟南堤;西起凤凰沟以西120米,东至凤凰沟东堤。……[详细]
  周氏盐商住宅位于扬州市广陵区青莲巷19号,系盐商周扶九宅第,建于清代晚期。周扶久(1834—1921),名鲲,谱名泽鹏,江西吉安县人,近代中国金融家、上海滩地皮大王、上海滩黄金巨子、近代中国实业家。清末曾在扬州经营盐业,有“江南盐业领袖”之称。当年扬州曾流行一句话:“周家的钱,萧家的盐”,“周”指的是民国时期的巨贾周扶九,“萧”指的是与周扶九同时代的扬州盐商萧云甫。辛亥革命后,周扶久迁居上海,他反对满清,拥护民主共和,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时,他曾捐助军响30万两。周扶九花甲之年,除在上海拼搏地产、黄金生意之外,还与清朝状元张骞合资创办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南通纱厂,与张勋合作创办了江西首家“九江华丰纱厂”,后改为“久兴纱厂”。到了暮年,还与民国初的江西省省长陶家瑶合股投资兴建南昌至九江的南浔铁路……[详细]
  廖氏盐商住宅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南河下118号,为盐商廖可亭住宅。清光绪三十一年,廖购原山西人所建的余庆堂、慎德堂改建为住宅。光绪三十四年廖又购此宅后严姓空地及部分房屋,予以扩建。日寇侵华期间,此宅曾为日商洋行。解放前,国民党二十五军部驻军于此。廖可亭,江西临江人,太平天国运动期,经营粮草军需商务,并因与太平天国作战有功而受到清廷嘉奖。曾任曾国藩幕僚,在政商之间游刃有余。其后,廖可亭辞官从商,投身盐致富。廖氏盐商住宅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东、西两条轴线并列,宅后为花园。东轴线建筑前后七进,第一进为南向二层门楼,面阔六间,大门对面一字形照壁依稀可辨。门内迎面砖雕福祠,今存残迹。第二进照厅面阔五间,福祠左为仪门,磨砖门楼,其上匾墙框边,六角锦磨砖对缝贴面,两旁墙面全为斜角锦磨砖对缝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