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旅游

昆明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王家营古墓群
  王家营明墓群位于王家营东北,西临市级行政中心100米。为明代镇守云南黔宁昭靖王沐英的第五、六、七、八代后裔沐详、沐崧、沐绍勤、沐朝宣等人的家族墓地。经1955、1963、2006年三次发掘砖室墓9座、土坑墓18座,出土金、银、铜、铁、锡、铅、玉、石、陶瓷器文物600多件,尤以嵌红、绿、兰宝石的金发冠稀世珍贵。出土墓志记述了沐氏家族镇守云南的历史,其中,沐崧、沐绍勤墓志皆由明代文学家杨慎(升庵)撰文。沐绍勤墓志称慎“甲申来滇”,为杨慎于嘉靖三年(1524)被朝廷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提供了可靠年代依据。呈贡县人民政府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云南艺术剧院
  云南艺术剧院位于昆明市东风西路,坐北向南,建于1957年。1958年正式投入使用,是昆明市建国十周年国庆的十大建筑之一。剧院平面布局为“凸”形,由前楼、观众厅、后楼与侧楼组成,钢混结构,建筑面积3803平方米。前楼正立面门厅设四根圆形石柱,观众厅能容纳1100余名观众,侧楼两层,通廊连接,造型庄重典雅。建筑内用孔雀、茶花、月琴民族图案装饰,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云南艺术剧院是云南高水平文艺演出场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盛名。2006年被列为“昆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3、钱沣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沣墓
  钱沣墓在“龙泉镇”、“羊肠村”或“昆明北郊”一带,具体位置不甚清楚。五年前,我在清水村附近的磨盘山买房子时,发现有两座坟冢坐落于小区正大门前,顿觉有些奇怪,开发商为什么不把它迁走?后经打听才知道,原来此冢是钱沣与夫人的合葬墓,现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钱沣墓位于公园正中央,四周有雕刻石条做围栏,呈长方形,周围松木环绕,显得古朴肃穆。拾级而上,只见一左一右两只大石狮子坐落于石梯两侧,目光炯视,庄重而威严。以前的两个“土堆”已被条石垒起围拢,呈圆形,足有一米多高。墓前明堂开阔,视线良好,风水极佳。……[详细]
富民文庙
  富民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迁建于现址,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建。坐西向东,占地3245平方米,现仅存大成门、先师殿及两厢房、月台、崇圣祠、两庑,共5栋21间。大成门、先师殿、崇圣祠均为单檐歇山顶,左右厢房为硬山顶,梁架为穿斗式。富民文庙是研究本地儒学传播及建筑的实物资料,庙内五通碑记为研究文庙的历史沿革及修建情况提供了依据。1985年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经多次维修,保存较好。……[详细]
云南省博物馆大楼
  位于五一路118号,是一座仿苏式建筑。1958年始建,于1962年6月完工,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立面总体为“凸”字形,下部大厅舒展,呈弧形,前廊设12根圆形石柱。中部凸起二台方形塔楼,上立俄罗斯式尖塔,顶部置红星,通高达65米,整座建筑气势雄伟,造型别致。云南省博物馆大楼是上世纪50年代末修建的重要公共建筑,是云南省为国庆10周年献礼的10大建筑之一,也是昆明市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官渡法定寺
  法定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南郊官渡古镇内,南邻土主庙。始建于南诏时期(756年前后),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修。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2500余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长17.2米,宽5.7米,单檐歇山顶,九踩斗拱。2003年法定寺与土主庙一起成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法定寺与官渡古镇内的土主庙、妙湛寺及观音寺一起交由少林寺托管,成为“官渡少林寺”的一部分。……[详细]
王德三、吴澄、马登云三烈士墓
  云南昆明王德三、吴澄、马登云三烈士墓地在昆明市北郊黑龙潭东南山坡之上。三墓皆为拱顶圆堡形石墓,背西向东,中为王德三烈士之墓,两侧稍后为吴澄、马登云烈士之墓。前立墨石金字墓碑,四围护栏,雪松翠柏,环境清幽,庄严肃穆。墓旁有石碑,刻有烈士生前事迹。20世纪50年代初,三烈士墓迁葬于黑龙潭北面山坡,1983年12月,再迁此地安葬,并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口洞遗址
  张口洞遗址位于宜良县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年代旧石器时代,地处一古河旁台地洞穴。2003年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8平方米,获得古人类化石10件,动物化石约40种共1000余件,植物化石数种,石器制品若干,另外还发现炭屑、灰烬、烧骨等文化遗迹。古人类化石中,1颗牙齿化石距今约11万年。2003年12月公布为云南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明街马家大院
  马家大院位于景星街36号,是一座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1142.61平方米的宽大宅院,因建造该宅院的主人姓马,故这个大院称“马家大院”。马家大院体量高大,中院开敞轩朗,平面布局为“四合五天井”建筑,土木结构,双面坡硬山顶。中间大天井四周皆为三间二层楼房,有回廊连通,俗称“走马转角楼”。四角天井较为狭小,三坊一壁。壁设南北,各有对外开门。原大门开于北面正中,面向小银柜巷,后改为东南角,有通道达景星街。该宅院原装饰简朴,主要为传统做法,檐下檩枋挂板均有浮雕,抱头梁下有灯笼垂柱。局部装饰有时代特点,如外墙窗框为砖嵌拱顶、窗扇使用了方格玻璃窗等西式做法。房主人马鉁(1886~1963)字少坡,云南洱源人,白族,云南陆军讲武学堂丙班毕业。1924年,靖建国联军第五军少将参谋长,1925年,调任昆明市……[详细]
聂耳故居(昆明)
  昆明聂耳故居就坐落在原云贵总督府前的官道、现在的甬道街上73、74号。聂耳故居为穿斗结构二层民居建筑,原建筑面宽两间、进深两间,底层铺面原为药店。后因拓宽街面,原临街建筑部分被拆除,现存两间铺面,楼上楼下共四间,每间9平方米。2004年以来,省、市、区文物主管部门多次对聂耳故居的历史状况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与考证,制定了《聂耳故居修缮方案》,2007年5月省文物局同意《聂耳故居修缮方案》。修复后的聂耳故居复原了1912年时的原貌,被开辟成聂耳故居陈列馆,于2012年对广大市民游客开放。1986年7月,盘龙区人民政府将甬道街之73、74号临街铺面命名为“聂耳故居”,并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划归五华区管辖,2003年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甬道街72号-74号……[详细]
文明阁建筑群
  文明阁建筑群官渡区官渡街道办事处官渡社区螺峰村。文明阁建筑群,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官渡古镇内,由始建于明代的孔子楼、棂星门、关圣殿和清代的赐书堂组成,现存建筑全为清代重修。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文明阁建筑群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昆明西园
  西园位于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龙门社区苏家村西园隧道旁。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昆明西园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桥村安顺桥
  大桥村安顺桥位于汤丹镇大桥村,年代为清代。为昆明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昆明北的山谷里的丹桂村,藏着这座规模不大的清真寺。1935年,红军曾到达这里,清真寺主动开门迎接入住,红军驻扎休息,并留下“红军绝对不拉夫”的标语。(不抓壮丁)小清真寺由此成为了颇有名气的建筑。……[详细]
  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位于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社区俊发城闻一多公园内。为昆明传统“一颗印”式典型民居建筑,建于1940年前后。旧居系土木结构两层建筑,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36平方米,建筑面积370平方米。旧居原系司家营村村民所建。1941年随西南联大南迁昆明的清华文科研究所租下该房用于教学、研究兼住宿使用。闻一多先生及其家眷住在入门左边厢房楼上,朱自清与浦江清等人住入门右边厢房楼上,正房楼下为办公室,楼上是图书室。闻一多在此宅居住近三年(1941-1943年),除指导研究生学习外,还继续研究整理《诗经》、《楚辞》等,还撰写了《楚辞较外》等著作。此外,闻一多每周两次要去城里西南联大上课,回来需步行30余公里。1944年后,闻一多一家搬回城里居住,但因文科研究所仍设在司家营,故闻氏仍不时来司家营。……[详细]
  震庄系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的私人花园住宅。位于昆明市北京路514号,南为东风路,东临盘龙江,.震庄所在地原为昆明城东门外盘龙江边一低洼的水塘和原灰面公司旧址,1936年,龙云买下这片土地营造花园别墅。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建造时断时续,直到1942年始告完成。命名“震庄”。震庄之名来源于《易经》所说的卦象。震即东方,且震为雷,为龙、象意上升。因该花园住宅建在昆明城东,又与龙云姓名有关,故名,因特殊历史背景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底蕴,馆内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在昆明市中心绝无仅有。建国以来一直是云南省重要政务接待场所。……[详细]
  青龙潭,盘江之源。青龙宫因青龙潭而得名。在昆明市盘龙区清源镇,有两个始建于清代的古道观“黑龙宫与青龙宫”,一并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宫由正殿、东西厢房、大门、戏台组成。正殿悬挂陈荣昌先生(清末文化名人、书法家)手书的“盘江之源”木匾,周围有老龙潭、新龙潭、格来龙潭三个长年清泉不断的泉眼。百年来,青龙潭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昆明城,是昆明重点水源保护区。……[详细]
  一得测候所即现今的云南气象博物馆,位于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太华山美人峰顶,昆明太华山气象台内。主体建筑为一幢坐北朝南的西式楼房,三层九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86平方米,配有水银气压表、日照计、风向标、测雨表等数十种主要仪器。一得测候所是云南著名的气象天文、地震事业的开拓者陈一德先生1927年7月自费在昆明钱局街53号创立的云南第一个私立测候所,也是全国第二个私人测候所。1938年测候所迁至西山太华山,在此其间“一得测候所”积累了大量的气象、天文资料,并在全国首创“步天规”,绘制出了云南第一张“昆明恒星图”。1950年2月20日,云南和平解放,陈一德把全部气象资料和测候所交给人民政府。随后测候所更名为昆明太华山气象台,装配了天文观测器、地震器等先进的设备。为我省的气象、天文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详细]
  木克乡红军壁画位于禄劝县木克村,1935年5月1日,红一军团从寻甸鸡街进入九龙乡,在普渡河东岸木克村住宿,红军在木克村张有功家墙壁上画了《工农暴-动-起来,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消灭地主阶级,反对富农剥削》、《打倒抽收苛捐杂税的国民党军阀龙云》、《-兄弟和红军联合起来一致北上抗日去》、《红军不拉夫,不派款》等6幅宣传字画,一直保护至今。1993年11月公布为第四批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凤龙湾水库距寻甸县城16公里,始建于1958年,成立之时命名为战斗水库,解放初期,马龙河洪水泛滥,摧毁了下游的庄稼、牲口,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堵住洪水,保障下游安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寻甸县组织1200多名民工、铁道兵组成“野战师”,吹响了建设战斗水库的战斗号角,克服重重困难,昼夜奋战,以九吨半0-定向爆破两岸山体筑坝,苦战了二百天,建成战斗水库。当时,人民群众将水库建设过程比喻成一场“战役”,大家比干劲、比先进、比决心、比效率、比技术、比质量,人人动脑筋,为提高工效而努力奋斗。整个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模范单位41个,英雄46人,先进人物116人,李占云、毕绍光、梅金寿3名战士和曹炳辰医生英勇壮烈牺牲。为了激励后人铭记当年“力争上游、百折不挠”的战斗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