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潮州市 > 湘桥区旅游

湘桥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广济门城楼
  潮州古城现存的东城墙上的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城楼,宫殿式三层歇山顶。可登城楼顶观韩江水、湘子桥。广济门城楼座落在湘子桥西端,是潮州城的主要标志。广济门城楼修缮按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设计,恢复明代石木结构,保留东门楼原有防守、防洪和观景的功能。建筑总高度为24.43米,比原城楼约高出2.4米。二楼的原水泥承重柱恢复为石柱,三、四楼仍用木柱,取消原水泥结构;梁架、门窗、栏杆、瓦脊等均恢复明代形式,拆卸构件经甄别后尽量利用,以保存更多历史痕迹;瓦面、墙体、地面、石质、台阶等表露部分不直接使用水泥;修缮后的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面环窗改为格扇门。广济门城楼座落在湘子桥西端,是潮州城的主要标志。广济门城楼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详细]
海阳县儒学宫
  海阳县儒学宫,俗称学宫,在潮州城昌黎路西端。据清乾隆《潮州府志》载:县儒学宫“旧在府治西偏附郡学右”。至宋绍兴年间(1100年)县令陈坦迁到锦坊(即今址)。此后历代屡有增修,使海阳县学宫成为一座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学宫现有面积仅存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为棂星门、伴池、两庑厢房、大成门及大成殿。大成殿是海阳县学宫主要的建筑,至今仍较好地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俗,重檐歇山顶,西阔五间,进深四间,金箱斗底槽柱网布置。潮州市博物馆现设在县儒学宫内,游览学宫除欣赏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外,学宫内陈列藏宝甚多,文物种类齐全,包括有玉石器、陶瓷器、铜铁锡器、潮州木雕、织绣品、古字画、地方文献(线装册)、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地址:潮州市湘桥区昌黎路和文星路交界处类型:博物馆古迹游玩……[详细]
刘嵩家族墓
  刘嵩家族墓包括刘嵩墓、刘允墓、刘昉墓、刘景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5年12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刘嵩墓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下津村桃坑向西祠后,坐东朝西,面宽10米,占地面积78平方米。始建于唐,历经重修。现墓面形态为弧形靠背三折摆手,矩形抹角墓碑,碑文为“唐大理寺卿清海军节度使刘公墓康熙辛亥年重修”。刘嵩,原籍山西大梁河东,潮州桃坑刘氏开基祖刘颖之父,唐昭宗时任大理寺卿、清海军节度使。因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南海王“刘䶮之变”而遇害。刘允墓、刘昉墓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桥东绵德中学操场南侧,墓面形态均为三山形靠背单折摆手,券形墓碑。刘允墓建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明正德四年(1509年)重修,坐南朝北,面宽10米,进深12.82米,占地面积128.2平方米。碑……[详细]
潮州凤凰塔
  潮州八景之龙湫宝塔龙湫宝塔是潮州八景之一。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四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求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走去。现在,代替此景是韩江东岸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位于潮州市区东南约2公里的涸溪村,临韩江东溪、北溪分叉之东南岸上,耸立着一座七层八面砖石结构的古塔,此塔俗称涸溪塔,正名凤凰塔。始建于明历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年重修。凤凰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塔高45.8米,基围46.6米,墙厚2米多,7层八面,石砖结构,工程浩大……[详细]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
  李氏宗祠位于潮州城区中山路中段,原为李姓祠堂,1987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它是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早在1925年3月,东征军占领潮州后,为使随军东征的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能有机会补习课程,筹设潮州分校。未及一月,军校学生奉命返回总校。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二次东征,11月再次占领潮州,复设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于李厝祠(1926年5月1日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招生范围为惠、潮、梅、海陆丰各属学生。由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兼任分校校长,何应钦为分校教育长兼代校长,周恩来兼政治部主任,王昆仑为秘书兼政治教官;同时,聘请黄埔总校的熊雄、恽代英、肖楚女等共产党员为政治教官,陈勉吾、张光、张镜澄、方万方、张岳嵩为军事教官,反映了当年国共合作创办该校的历史事实。12月18日举行开学典礼,……[详细]
葫芦山摩崖石刻
  北宋—现代潮州葫芦山摩崖石刻位于潮州市葫芦山。葫芦山旧称艮山,因山下有西湖,故又称湖山或西湖山,葫芦山既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又是摩崖石刻荟萃之所。山多巉岩怪石,或拔地而起,或峥嵘突兀,或悬崖削壁,或傍水临波,为墨客骚人留题勒石的好去处。可谓逢岩必刻,无石不铭。自宋以来,历朝累积,蔚为大观,虽历经劫难,至今仍保存138题,其中宋刻16题,元刻1题,明刻24题,清刻28题,近现代18题,年代不详48题。这些石刻的内容,有赞美湖山的、有抒-怀的、有记述游踪的,还有重要记事、科举题名以及官衙文告等。字体则包括真、草、隶、篆、行。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宋刻“放生”、“倒景”、“俞献卿葬妻文”、“重辟西湖记”,以及字径近两米的巨幅摩崖“湖山图画”。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外江梨园公所
  外江梨园公所位于潮州市区上水门街头,始建年代未明,清光绪年间重修,是当日潮州地区外江戏各班及潮音班艺人集聚之所。公所座北向南,门额刻“外江梨园公所”六字,门楼檐下,嵌镶雕刻,甚为雅致。门前左右有石鼓。公所门面宽12米多,深度23米多,屋顶嵌镶彩瓷片,装饰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全座分三进,斗拱抬梁式木结构屋架,屋面正脊斜脊均饰以潮州嵌瓷人物造型,一、二进有天井通廊,均为卷蓬顶建筑形式。二座有如戏台构造,轩、厅、房三者紧凑成一整体,第三进早已倒塌。所内环壁镶嵌碑记七块,分别记录着历次重修梨园公所的捐资者芳名。梨园公所于“文革”期间受破坏甚大,石雕木刻皆受损毁,近年来陆续有海内外热心人士捐资维修,现为潮州民间音乐团活动场所。1987年被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涵碧楼
  涵碧楼始建于一九二二年,是潮州西湖公园里一座二层小楼。她因背依青山,前临碧绿的湖水而被美誉为涵碧楼。她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一段又一段不解之缘,承载着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一九二五年二月,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帮助下,发动了第一次东征,东征军攻占潮州城后,周恩来同志将黄埔军校校军办事处设在涵碧楼。周恩来于涵碧楼展开工作,东征军在潮州停留14天,涵碧楼自此与周恩来的英名连在一起。同年,第二次东征时,涵碧楼又成为东征军首脑蒋介石、周恩来、罗茄觉夫(苏联顾问)、何应钦等指挥战斗的地方。当潮安各界于西湖庆祝第二次东征胜利时,东征军首脑于涵碧楼接见潮安各界代表。东征中于潮州设立黄埔军校第一所分校,分校师生于涵碧楼开展活动。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在南昌举行反抗国……[详细]
柯柏年故居
  柯柏年旧居位于潮州市湘桥区上西平路刘察巷15号,是李家先祖兴桢(锦华)公于清末兴置,坐南朝北,面朝刘察巷,是一座具有潮州地区特色的传统“四点金”格局。在这李家住所大家庭,诞生李春涛、柯柏年(李春蕃)、李春鍏、李春霖、李伍五位革命志士。柯柏年旧居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至12:00,下午14:30至17:30,实际情况以预约结果为准柯柏年旧居地址潮州市湘桥区上西平路刘察巷15号……[详细]
丁宦大宗祠
  丁宦大宗祠位于湘桥区磷溪镇仙田三村,时代为明-清。2006年,丁宦大宗祠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尚书府在潮州城区西平路北段,是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的府第,俗称“三达尊”。黄锦是饶平人,居住于潮州府城。黄尚书府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府第座北朝南,面宽50米,进深77.5米,占地4200平方米,是一座三进堂屋。东西各有侧巷,与后包连成一体,构成类似四合院中纵向连接式的布局,建筑结构严谨,为木、灰、沙、砖构筑。室内梁柱、门窗、屋瓦和各种装饰花纹图案都具有明代的工艺特点。正门朝东通西平路,后来又辟一门朝西,通打银街,称为“新门”。以前东面正门上建有“勅书楼”,是藏书的地方,后毁于火灾,今旧貌已改。东西两门间为广阔的天井,天井北面正中有中门,即府第主体建筑的大门。大门朝南,门前有一对石鼓。门对面原有一座牌坊,坊额北面有“累朝元老”四字,南面有“三达尊”三字(该府俗称即得名于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