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江岸区旅游

江岸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二七纪念馆
  一九二三年二月,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成立总工会的自由和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二月一日,总工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时,遭到军阀吴佩孚的干涉和破坏。当晚议决举行全路总同盟提出了“为自由战,为-战”的口号。同时决定总工会迁移汉口江岸办公。二月四日,大罢工实现,京汉全线工人一致行动,全线所有车辆一律停驶,长达一千二百多公里的京汉铁路顿时瘫痪。二月七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汉口江岸、郑州、长辛店等地对工人进行了镇压,铁路工人同敌人展开了英勇搏斗。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总工会法律顾问施洋等五十二人,先后惨遭杀害,数百人受伤,造成历史上有名的“二七”惨案。这次斗争,得到全国人民和世界无产者的有力声援,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威望,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伟大的……[详细]
二七烈士纪念碑
  二七烈士纪念碑在武汉市汉口江岸“二七”革命纪念馆院内。为纪念1923年在“二七”大-(即京汉铁路大-)中牺牲的烈士而立。碑用花岗石砌成,碑身为圭形方锥体,置于束腰石座之上,通高12.6米,碑正面镌毛泽东手书“二七烈士纪念碑”七字。碑座四面,镶嵌着白色大理石的浮雕艺术装饰,前面为象征工农团结、高举革命火炬的图案,左右两侧嵌有浮雕画图,生动地再现了武汉各工团声援-和铁路工人赤手空拳与全副武装的反动-英勇搏斗的壮烈场面。座后刻有碑文,记述“二七”大-斗争中的英雄事迹,碑后纪念馆内还陈列有“二七”革命斗争史料和烈士遗物,周围繁花簇拥,青松环抱,瑰伟壮观。1923年2月2日,京汉铁路总工会从郑州迁至汉口江岸,2月4日三万多铁路工人大-,1200多公里长的京汉铁路陷入瘫痪。2月6日,军阀向工人举起了屠刀……[详细]
顺丰茶栈旧址
  顺丰茶栈旧址,位于洞庭街62-64号,在兰陵路口。该建筑属殖民地风格西式建筑。主面四层侧面三层砖混结构,第三层临街建有阳台,阳台外有连体YY型花草纹,外墙面用水泥拉毛,装饰简洁。楼内地坪、楼梯均采用水磨石技法,属典型的办公用建筑。19世纪下半叶,汉口的茶叶市场日趋火红。1861年俄国茶叶商人李凡诺夫来到汉口,经营由湖北崇阳、蒲圻羊楼洞等地销往俄国的茶叶制作和买卖。并先后在汉口黎黄陂路与沿江大道转角处开设顺丰砖茶厂,即现在的长海大酒店所在地;在汉口兰陵路长江边建立顺丰茶栈码头,这是武汉三镇第一座工厂专用码头;除顺丰茶栈外,在今汉口洞庭街90号还建有李凡诺夫公馆。那时,汉口茶市的买方为各国洋商及本国茶叶店,买卖双方一般不许直接交易,而由茶栈居间作中介,由茶栈负责签订合同,写明采办数量、茶叶品质、……[详细]
汉口交通银行旧址
  汉0通银行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建于1921年,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属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构图手法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正立面的4根廊柱,严格遵从西方古典柱式比例,使得整幢建筑格外庄重雄伟。该建筑曾是原汉口租界区内的重要景观,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交通银行原为旧中国四大官僚资本银行之一,1907年11月,邮传部为经理铁路、电报、邮政、航运四项事业的收付,向慈禧和光绪奏请设立交通银行。总行设立后第二年(1909年)4月,便设立了汉口分行。交通银行是中国最早的发钞行之一,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负责借款赎回京汉铁路。汉0-行大楼为英商景明洋行的翰明斯设计,风格为晚期古典主义。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采用古典三段式:基座,……[详细]
汉口景明大楼
  汉口景明大楼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英商景明洋行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和监理业务,汉口地区许多知名的近现代历史建筑都由其设计。大楼建于1921年,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3611平方米,属古典派风格向现代派风格的过渡性建筑。1948年8月,楼内曾发生举世震惊的美军集体-中国妇女案。该楼是研究地方建筑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物。(第五批)景明大楼是武汉历史上最重要的外资建筑设计机构——英资景明洋行为自己设计建造的6层大楼。其设计风格受到当时新建筑运动的影响,外观处理趋于简洁现代,简化了古典的装饰,内部平面布局也很紧凑。立面设计采取结构支配外观的手法,运用柱梁和大玻璃窗作为立面造型,强调室内自然采光;主入口造型简朴,花岗石基座,上砌花岗石至二层楼顶;有样式不同、规格不一的阳台。但是,整个建筑立……[详细]
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旧址
  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332-352号(时为汉口大和街26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8省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集中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正式组建成立,着力解决新四军各支队集中整编、干部任命、隶属关系和后勤给养问题;确定红军游击队的集中整编办法和作战部署;多方筹集款项、武器、物资、补充新四军给养供应的不足。1938年1月4日,指挥部队迅速开赴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军部离汉迁往南昌。1月28至29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详细]
汉口麦加利银行大楼
  汉口麦加利银行大楼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建于1865年,三层砖混结构,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建筑面积2275.06平方米。麦加利银行是汉口第一家外国银行。辛亥革命后,在汉外国银行联合成立“汉口外国汇兑银行公会”,该行当选为“永久主席”。该大楼对于研究汉口经济发展史和外国势力在汉演变史具有重要意义。麦加利银行,即英商渣打银行,创建于1853年,本部设在伦敦,是英国皇家特许开展殖民地业务的银行。为什么在中国内地被称为“麦加利银行”呢?原来,渣打银行在中国的第一任大班名叫约翰·麦加利(JohnMackellar),也许是叫他的名字叫得上口,麦加利银行在当时成了内地通称。汉口1861年开埠,迅速成为华中商贸中心。作为中国最主要土产品的茶叶,在汉口进出口贸易的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英、俄两国茶商的竞……[详细]
汉口向警予故居
  江岸区三德里27号,省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住过的汉口三德里,于清末建成,沿用欧洲的两层联排式砖木结构,在单元平面划分上借鉴中国传统四合院布局,内向封闭,形成小天井,别具一格。如今仍是居民住宅。如果不是镶嵌在墙上的“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故居”和“向警予故居简介”两块碑记,很难想象,这里就是向警予烈士的故居。927年4月,向警予来到大革命中心武汉。“七一五”汪精卫公开-,向警予不畏艰险,毅然选择留在武汉,转入地下斗争。向警予不断变换住址,以防不测,半年时间里辗转于汉口的广福巷、贤乐巷、昌年里、河街,最后搬到法租界三德里27号。当时向警予和湖北省委指派给她的女助手陈桓乔同住于此,对外以姑嫂相称。向警予化名夏易氏,公开身份是失业的小学教员。陈桓乔化名易陈氏,是家庭妇女。她们以找工作为掩护,每天外……[详细]
中国实业银行大楼旧址
  中国实业银行大楼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江汉路22号,建于1935年,卢镛标设计,李丽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面积4645平方米。该旧址为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属现代派建筑,立面简洁,外墙裙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外墙用红色涂料粉饰。中国实业银行大楼创汉口建筑之新风,是武汉现代派建筑的里程碑,对研究武汉市近现代金融业及近现代早期建筑有较高价值。1936年,中国实业银行汉口分行在洞庭街口建成这幢砖红色“摩登大楼”。此时西方现代派建筑开始进入中国,这幢构筑新颖的大楼是当年武汉最高建筑,引得市民争相前来观看,视为奇观。中国实业银行诞生于1919年,第一任总经理为周学熙。周学熙在中国工业史上与南方张謇齐名,有“北周南张”的说法。基于“金融为实业之先、实业之本”的思想,他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健全的为发展实业而服务的金融……[详细]
上海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上海银行汉口分行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江汉路60号,1923年建,由三义洋行设计,上海三合兴营造厂施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于1919年在汉口设立分理处,次年改组为分行。该旧址占地面积59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古典主义风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外部麻石雕花门墙。正面五开间。一层为拱券门窗,麻石砌墙,二至三层中部窗间有圆柱装饰。上海银行汉口分行是汉口民国时期重要的金融机构,该旧址也是汉口近代建筑的典范之一。1917年,出生于武汉工商世家的周苍柏赴美留学归来,就职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18年,他回汉亲自选址,主持动工建造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大楼由景明洋行的英国建筑师设计,为典型的新古典义建筑,巍峨方正,白花岗岩石雕花门墙,入门台阶为汉白玉砌成。一层拱券门窗,麻石砌墙;二层和三层……[详细]
汉口盐业银行大楼
  汉口盐业银行大楼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建于1926年,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6699.43平方米。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外墙麻石砌筑,正面双肢列柱,两侧面单肢列柱,古典混合柱式。日军占领武汉后,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指挥所曾设于此。整座大楼庄重雄伟,是武汉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的佳作。英国设计公司景明洋行设计,建筑面积5410平方米,为五层钢混结构,欧洲古典主义风格。2007年武汉市修建过江隧道,这一带老房子毁掉不少,仅剩下老银行大楼孤零零地立在原处。大楼外墙麻石到顶。二、三层建有6根廊柱;两侧单柱,中间双柱。四层上檐较宽。装饰简洁,庄重宏伟。盐业银行由袁世凯长兄袁世昌内弟张镇芳于1915年创办,与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并称“北四行”,为民国时期享誉全国的中资银行,金融辐射功能遍及……[详细]
鲁兹暨史沫特莱旧居
  史沫特莱旧居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32号。和中世纪欧洲教会建筑的风格相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横平竖直的长方体。1913~1938年间,美国主教鲁兹(BishopRoots,1870~1945),中国名吴德施,携全家居住于此。这里符合新教教徒节俭清淡的传统。大坡状瓦顶,方石墙基,深灰色清水砖外墙,上下两层间有两道深红色的砖线。正立面连续的拱券门窗,外框凸出,造型优美。整幢楼建筑面积646平方米,体量阔大,室内宽敞,有数十个房间。除了住有主教一家人外,常有客人留居,简直像是一家“私人旅馆”。鲁兹的家成为进步的新闻记者、外交人员和社会工怍者经常活动的场所。著名的美国记者艾格尼斯·史沫特莱、安娜·路易丝·斯特朗是这儿的常客,和主教夫妇,还有孩子们,像一家人那样亲密无间地相处。白求恩大夫来中国,在……[详细]
源泰洋行旧址
  源泰洋行旧址在江岸区洞庭街82号,这幢楼正面临黎黄陂路,底层窗设三角形罗马窗楣,二层窗是圆弧形窗楣,勒脚部分条石砌筑,上部粉刷,勒角线、阳台线、檐口线等共有三层水平向划分线。后部左侧临洞庭街边墙边有一嘹望塔,嘹望塔是采用八面皆尖顶,建筑颇具特色。这栋建筑的顶部塔楼体现的是俄罗斯建筑的神态,而房体又呈现其他文艺风格,这种混搭现象来自19世纪半叶俄国建筑思潮中的折衷主义。源泰洋行是早期到武汉进行茶叶贸易的俄国洋行之一,建于1912年,业主是那克伐申,曾在短时间内作为俄租界警察科。当时,源泰与顺丰、新泰、阜昌被称为汉口“四大俄商洋行”。保护范围:源泰洋行旧址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以旧址外墙为基准,东南、东北各向外延伸10米,西南向外延伸至黎黄陂路北侧规划道路红线,西北向外延伸至洞庭街规划道路中线。建……[详细]
宋庆龄汉口旧居
  宋庆龄汉口旧居在汉口沿江大道的黎黄陂路口,有一座高三层的小楼。它有着杏黄色的外表和纪念碑似的塔楼,是座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在临近沿江大道的一侧,三段构图的手法将小楼内廊巧妙划分,借以回廊的雕花铁栏和铁制吊灯,让人浮想联翩。宋庆龄所居住的这座小楼,始建于1896年,最先是一家专门为俄茶商交易而开设的华俄道胜银行。大革命时期,这幢建筑被武汉国民政府财政部相中,后又为民国中央银行武汉分行。宋庆龄当时住在二楼,这可能是她的弟弟、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的安排。直至7月17日因时局-而-离开汉口。解放后实行军管,小楼成为了胜利文工团的驻地,其花园原有的防空洞、假山被拆毁,楼顶坡面被改造为0,楼内所存物件也大多散失。由于建筑具有重要历史价值,2002年湖北省又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小楼粉……[详细]
汉口花旗银行大楼
  汉口花旗银行大楼位于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97号。美国花旗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建于1921年。其业务为存款、放款、储蓄、押汇、国际汇兑等,还在汉口发行纸币60万元。1950年停业。旧址为一栋五层花岗岩结构楼房。东北两面贯通立面并列巨柱形成柱廊,柱头采用爱奥尼涡卷纹雕饰,西南两面直接在墙上开窗,具有古希腊建筑风格。二楼为汉口美孚洋行办公处。设计者是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这幢大楼地面有5层,29.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910平方米,建筑面积6153平方米。建筑风格属于简化的古典主义,立面三段式构图,2~4层为中段,设贯通3层的8根圆柱,柱头采用爱奥尼式涡卷纹,横向贯通透空长廊,装饰金属栏杆,十足豪华气派。这座经历战火的遥远建筑,烈日下倒映出寂寞的影子,石头基座冰冷硬朗,它似乎沉埋在记忆之中,从外部到……[详细]
巴公房子
  1901年前后巴氏兄弟在汉口俄租界买了一大块地皮,范围包括东西向由两仪街(今洞庭街)到珞珈碑路(今珞珈山街),南北向由列尔宾街(今兰陵路)到今天的黎黄陂路。并在两仪街与三教街(今鄱阳街)交汇于黎黄陂路到兰陵路间的三角地带盖起了一栋等腰三角形的大房子,1901年始建,于1910年建成。这就是人们所称的巴公房子。建成后的巴公房子成为这一带俄租界的标志性建筑。鄱阳街与洞庭街呈大约40度在此交会,巴公房子浑然天成,两翼顺着两条街排开,在交会处形成窄而高耸的转角、入口、圆顶,像一只巨兽蹲立在路口。这是汉口最早的多层公寓楼,是一座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建筑,设计者却是英国人(景明洋行)。它曾是一栋高级住宅,现在变成了普通民居。这幢房子原主人叫巴诺夫,人称巴公,是俄国贵族、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表兄。巴诺夫曾任俄国驻……[详细]
四明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四明银行汉口分行旧址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江汉路45号,建于1936年,卢镛标建筑事物所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四明银行1908年成立于上海,1919年成立汉口分行。该旧址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主义风格。平面呈梯形。地上五层(局部七层),地下一层。立面构图强调竖向,简化的壁柱直通顶部。一层采用麻石贴面,以上几层采用水刷石材质。楼顶部两侧为渐次收进的阶梯状塔楼。该旧址是中国建筑师在汉设计的第一座钢混结构建筑,是当时武汉较高的建筑之一,也是武汉在租界以外修建的最早的西式建筑之一,是当时华人修建的“争气楼”,运用了当时欧美建筑界的最新思想,对武汉近现代建筑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详细]
英文楚报馆旧址
  英文楚报馆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99号,建于1924年,由格里波夫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英文楚报馆创始人为英国传教士、汉口圣教书局经理计约翰,英文楚报主要刊登中国各省的消息。1924年大楼建成后,路透社曾在内办公。武汉沦陷后,英文楚报为汉口唯一发行的英文报纸。旧址建筑面积约3145平方米,属古典复兴式建筑。原系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后地上增设一层。大楼外观多变,外墙素净,线脚简化,以柱式控制构图,麻石粉面。该旧址融入了西方建筑手法,对于研究近现代建筑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它对于研究英文楚报的历史具有较高价值。……[详细]
亚细亚火油公司汉口分公司旧址
  亚细亚火油公司汉口分公司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天津路1号。建于1924~925年间,英国景明洋行设计,魏清记营造厂施工,属欧洲文艺复兴古典主义风格。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1890年于上海设立中国总公司。1912年在汉口设分公司。珍珠港事件后,大楼曾作日军禁锢俘虏之用。该旧址占地面积900平方米,系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按三段式划分,采用西式隅石与中式纹样作为装饰,外墙仿麻石墙面,墙角有隅石护角,檐口装饰及阳台细部处理留有中国传统手法痕迹。该旧址是汉口早期现代建筑中的代表作,也是汉口民国时期重要的商贸建筑。……[详细]
市政府礼堂
  市政府礼堂江岸区沿江大道187号建于?~1954年市优秀历史建筑(一级)武汉市政府礼堂,精美而大气。四坡水茶色歇山屋顶,三层水泥框架结构,左右对称布局,两边设有晒台。其外观是中式建筑风格,内厅是苏式格局。中西合璧的建筑样式,有武汉大学的影子,也有京城许多丹楼碧阁的血脉。礼堂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其大胆地反复重檐,给人高殿嵯峨之感。钢筋水泥的西式墙体,厚实沉稳,又峻宇雕花,庄严中不失华丽。这在四柱三门入口处,表现尤为明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