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 > 邓州市旅游

邓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杏山楚长城
  邓州杏山楚长城位于河南省邓州市杏山旅游区杏山山区,此处属杏山村委会管理。邓州杏山楚长城分布于杏山山区的几个山头之上,主要有大山、朱连山、严山、老君山、清泉山等,主峰朱连山海拔470米,其余山峰海拔在200—400米之间,杏山山脉主向呈东西向,山脉之北是丹江库区。邓州杏山楚长城总长度约30公里,长城墙体在数个山头蜿蜒延伸交汇,形成平面近似圆形状的大山寨。另在每个山头之上还设有小山寨,其中面积在5000—20000平方米的大型山寨内有数排整齐分布的石屋遗迹(其中朱连山山寨内有石屋四排近百余间)应是兵营遗址。目前已知的大型山寨有三处,分别分布于朱连山、严山、大山山顶,小型山寨或关堡遗迹约有60处。邓州杏山楚长城的现状:长城墙体及山寨内石屋墙体均于自然山体之上用青毛石片(块)干砌而成。长城墙体的宽度……[详细]
汲滩陕山会馆
  汲滩陕山会馆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城东20公里的汲滩镇中学校院内。是外地旅邓商人聚会议事的地点。也用来敬神感灵,祈福禳祸,交流信息,接待商人和停放货物的地方。明清时期,邓州经济活跃,在邓州兴建的会馆有15处之多,在这些会馆中,以汲滩的“陕山会馆”最讲究。会馆内有大殿、拜殿、戏楼、钟楼、鼓楼、春秋楼及石牌坊等,气势雄伟,巍巍壮观。汲滩镇紧靠湍河,又是赵河入湍处,且东边与新野的上庄、王集乡毗邻。全镇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湍河自西由后湾入境,赵河自北由李洼入境,至后湾汇入湍河,东流折向南,过刁堤入新野县境。在清代湍河水深,汲滩镇是邓州水路货运的集散地,非常繁华,有“小汉口”之美誉。因此,陕山会馆当时经济是很活跃的,有大批商贾集此地。现存的陕山会馆,中线上有卷棚三间,大殿三间。大殿两侧各有陪房两间,构成一个……[详细]
  西清真寺坐落在市区团结西路(小西关)南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间),1957年由原邓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真西寺始建于明,清道光四年重修,原有房屋28间,占地1000多平方米,另有石碑8通,木制匾额21块,明未遭兵焚。清道光二年(1736年)和道光四年(1825年)进行了重修。1958年大炼钢铁时部分建筑被毁。现有礼拜堂、望月楼和卷栅9间,礼拜堂居中长13米,宽8.1米,高10米,5檀,抬梁式结构,内有四个方柱,中间较大,两梢较小,是做礼拜的地方,其西有望月楼,是伊斯兰教寺院中特有的建筑,为向訇观看月亮出没,宣读圣书、斋戒时使用的地方。望月楼重檐歇山式房顶以灰色筒子瓦覆盖,南北长10米。东西宽6.5米,高15米,雕龙画凤,八角玲珑,颇具匠心。在开斋时,伊斯兰群……[详细]
  兴国寺舍利塔,位于河南省邓县,始建于隋代(实为宋塔),2006年11月14日,兴国寺舍利塔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详细]
  邓州市金碑元碑,即“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大元重修宣圣庙碑”,建与金元时期,分立于邓州市城区第一小学大门口西、东两侧,此处原为孔庙旧址。后修碑楼予以保护。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位于城区一小门口,通高4.52米、宽1.20米,分三体:碑额高0.90米,碑身高3.02米,碑座高0.60米。碑额半圆形,正中为篆刻“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边饰双龙戏珠图案,下有龟形碑座。碑文竖读,行书体,由翰林学士赵秉文撰并书,金哀宗正大七年(1230年)四月立。碑文基本可辨,原为邓州宣圣庙内存放,该庙位于百花洲附近,后战乱被毁。 大元重修宣圣庙碑位于城区一小门口,通高4.17米,宽1.20米。分三体:碑额高0.90米,碑身高2.67米,碑座高0.60米。碑额篆书“大元重修宣圣庙碑’’,……[详细]
  石华表,汉代,现存于邓州城区一小大门内。石华表立于泮池桥头。上修表亭保护。大理石质,十六棱柱体,身高1.9米,加之座、顶全高2.84米,每边长0.06米,其中五个柱面刻有爵秩人名25人,书体8分。另外五个柱面上用楷书刻劳勒有关华表出土的历史情况。碑文说:“此石柱旧在冠军城同,乃嘉庆年间乡人发土所获,后为嗜古都舁入往上城,寄存学宫。柱面款识八分书题,故吏二十五人,考其爵秩郡邑皆系汉制,且相丁隆、陈钦名俱岁见汉书,其为汉物无疑。窃恐其日就磨灭,因独捐工资,重立于兹以存古迹。”1963年6月,石华表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习氏祖茔位于邓州市十林镇习营村。年代为明。 2016年1月22日习氏祖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吾离冢遗址吾离冢,位于邓州市东南2公里处,属于城郊乡(现湍河办事处)一行政村,又名“五离冢”、“五女冢”,传为春秋时期邓侯吾离冢,为邓州市第一冢。1957年被原邓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左氏春秋传》载;“鲁桓公七年(周桓王十五年,即公元前705年),邓侯吾离朝于鲁”。吾离在任期间,励精图治,发展农桑,鼓励冶铁铸造,“邓师铸剑”曾闻名天下,又广泛与列国建交,邓国曾一度崛起,屹立于列国之林,是邓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国君。吾离死后,葬于今邓州东南吾离冢村,距今二千六年多年,他的墓是邓州古墓中有名字的最早的一个。所以称之为“邓州第一冢”。当地老人说,古辈时,冢曾被盗,出土有陶鬲、陶俑等,并发现一把半截铜剑。再者《辞源》称:春秋时,邓侯吾离,子孙以国为氏,所以吾离应是中原邓姓人的祖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