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深圳市旅游

深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大万世居
  深圳大万世居又称大万围,位于深圳市坪山街道大万围村。曾姓客家人创建于清乾隆五十六(1791年),客家寨堡式建筑。平面呈方形,总面宽124.3米、总进深123.5米,占地1.5万平方米,分为外、内围龙,整体保留尚好。包括正面的大门楼、两侧门、民居、水井、碉楼和围墙等,装饰讲究。石门匾刻“大万世居”四个阳文大字,门联为“大和保合,万福攸同”。四角与后墙正中的碉楼、大门及侧门均连以壁立的围墙,形成高不可攀、壁垒森严的寨堡。紧贴四周围墙下建有简单的民居,再于其南、北、东面各建有一排三间两伸手带天井的四合院民居。水井在大门与南侧门之间。内围龙,位于-龙内的中前部,四角及后墙正中也设碉楼。西面有正门和两侧门。正门内两侧靠后设两对开的横门。正门及门内的“勿替引之”石牌坊已拆毁,面对正门的端义公祠,是内围……[详细]
莲花山邓小平铜像
  邓小平塑像位于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2000年11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际塑像落成,江泽民同志为塑像揭幕。塑像高6米,重6吨,由主体塑像和底座组成。主体塑像为小平同志身披风衣,气宇轩昂,步伐坚实,大步向前行走形象,硅青铜材质。钢筋混凝土底座以花岗岩石包封。背面大理石碑刻“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六日”。基座南面刻有行书繁体文字题记“邓小平同志。江泽民二○○○年十月一日”。这是全国第一座由中央批准,以城市雕塑形式竖立的小平同志塑像,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寄托了特区大步向前,实践创新的精神和深圳市民对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对研究和保护改革开放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2005年经“深……[详细]
南头古城垣
  南头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大道3109号,是深圳最古老的城,如今称为“新安古城”,俗称“九街”,为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亦是深港澳地区的历史源头。据《新安县志》记载及考证,现存的南头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原为东莞守御千户所所城(其历史变迁参见“大事记”)。南头古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枕山面海,四周原有濠沟围绕,城垣范围东西最长为680米,南北最宽为500米。现北城墙尚存一段高低不等、断断续续的遗址,北墙北城门、西城门被毁,东城门虽存但已改为石块构筑,唯南城门保存完好。南头古城内六纵一横的道路网与自然地势完美结合,辟有县前街、显宁街、永盈街、聚秀街、和阳街、迎恩街、五通街、牌楼街、新街等9条街道,故乡民俗称南头古城为“九街”。2……[详细]
宝安曾氏大宗祠
  曾氏大宗祠位于深圳市新桥街道新桥社区。始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目前的建筑规模成于清乾隆、嘉庆间,为五开间四进三天井的建筑群。总面宽21米、总进深50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包括大门、石牌坊、中厅、后厅、亭、廊等,是新桥、新二、上星、上寮、黄埔等地曾姓的总祠。大门额刻“曾氏大宗祠”,对联为“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内有“诗礼传家”及叶名琛所题“保障一方”木匾。中厅上挂“大学堂”。前厅与中厅间是三间三楼式的石牌坊,雕琢精细的花岗岩石砌筑而成,正面额书:“大学家风”,北面额书:“片石流辉”。前额表彰其远祖曾子的功绩。将曾子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学论视为传家之宝。后额记载番禺小龙始祖曾仕行、新桥始祖曾仕贵兄弟两人为躲避搜查皇妃之乱,自南雄珠矶巷逃难到广州,兄弟二人分手时剖石为符的故事。祠堂内……[详细]
鹤湖新居
  鹤湖新居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群,占地近2.5公顷,建筑面积达14530平方米。现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鹤湖新居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为龙岗罗氏祖宅。其建筑外围前宽后窄,略呈梯形。内部建筑主体为三堂两横结构,分内外两围,规模宏大。围墙内屋宇、厅、堂、房、井、廊院布局错落有致,号称“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公交:357、358、367、365、380、863等多路公车到达。门票/开放时间10元/人。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社区罗瑞合北街一号类型:博物馆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电话:0755-84297960;0755-84296258官方网站:http://www.szlgkjbwg.com/开放时间:9:0……[详细]
咸头岭遗址
  咸头岭遗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咸头岭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1981年发现,1985年、1989年及1997年三次发掘共1241.5平方米。遗址面积1万多平方米。发现有房基柱洞、红烧土堆积、灰坑出土等遗迹。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橙黄陶和白陶,纹饰以绳纹为多,贝划纹、贝印纹次之,还有划纹、弦纹、叶脉纹、编织纹、附加堆纹及彩绘等,器类有釜、罐、圈足盘、盆、钵、碗、豆、杯、筒形杯、器座等。既有圜底器、圈足器,也出现了圜平底及平底器。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次之,种类有斧、锛、凿、刀、杵、敲砸器、砧、砺石、球等。与大梅沙遗址Ⅰ期较为接近,年代为距今6000多年。清理墓葬一座,随葬品有陶器鸡形壶等,时代为商时期。此外,还发现有东汉墓、宋墓。……[详细]
绮云书室
  绮云书室: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乐群社区西乡小学内。由香港爱国侨胞郑姚修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2009年重修。坐北向南。原建筑由前中后三堂、东书楼、西船厅、明楼、厨房、水井等组成,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宝安地区最大的私家书室建筑。现存建筑为三开间三进布局,由前中后三堂及两廊庑组成。砖木结构。大门两侧有塾台,门额木匾刻“绮云书室”。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木雕梁首、柁墩、雀替。硬山顶,灰塑博古脊,红瓦面,蓝琉璃瓦当。整个建筑用料考究,建筑技艺高,木雕、石雕工艺精湛,对研究宝安书室类建筑及教育史提供了实物资料。2015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孺子牛雕塑
  孺子牛雕塑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中共深圳市委大院门前。孺子牛雕塑于1984年落成,1999年,雕塑由市委大院内迁至大门外花坛,见证了深圳特区30年多来的创业历程。雕塑高2米,长5.6米,重4吨,由孺子牛和树根两部分组成,形态为一开荒牛头抵向地面,四脚用力后蹬,呈竭尽全力状往前拉身后一腐朽树根。主体为铜材质,底座为花岗石料。孺子牛雕塑象征了特区建设者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无私奉献、奋勇前进的创业精神,对于弘扬特区改革、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迁徙市民广场或深圳市博物馆广场,供广大市民参观和照相留影。……[详细]
龙田世居
  清深圳龙田世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坑梓镇。又称龙田围,上田围,因地处田野之中,故又叫田心村。为黄姓客家人筑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寨堡式民居。平面呈圆形,分成二围龙。一围龙,即-龙。包括前部1米高的围墙、内16米宽的护城河、后部4米高的围墙、-门、桥、禾町及左右民居。二围龙,即内围龙。坐南向北,位于中间,面宽65.5米、进深72.4米,占地4750平方米。包括北面的大门,左右两侧门,四角及后墙正中五个0,0及大门间壁立的围墙,大门内仪门及“众山一览”牌坊,还有天井、水井、祠堂及众多的民居。大门上有石匾,上刻“龙田世居”4个阳文正楷大字,旁阴刻落款“道光十七年丁酉岁仲夏谷旦售卿建立”,大门设栅门、板门,非常结实。0、围墙与跑马廊有机相联,相互贯通,组成灵活的防守和联系网络。大门内的“众山一……[详细]
铁仔山墓群
  铁仔山古墓群: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臣田社区铁仔山南坡。1983年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铁仔山南坡脚下抢救发掘了汉至明清时期的各类古墓葬130多座,发现“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的东汉墓,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2000年1月22日开始,又对铁仔山古墓群A、B两区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300平方米,清理了自东晋至明、清时代的墓葬224座,出土各类随葬品300余件。该墓群墓葬数量多,分布密集,历史延续时间长跨度大,墓葬形制多样,内涵丰富,对研究宝安地区古代的葬俗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2008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津石塔
  龙津石塔当地的人们又叫它花塔公。它是古代人用于镇水的风水塔。整个塔并不高大,单层方形塔身,下为方形竹节角柱须弥座,上为缵尖塔顶。塔身正面为浮雕半身佛像,两侧镌刻双手合十、仗剑除妖形象以及佛经咒语,背面刻有“嘉定庚辰立石”的字样。深圳之北的沙井古镇,经济繁荣,是一个古文化大镇。镇中保留的古代建筑计有大住宅、炮台、祠堂、私塾、庙宇、碉楼以及古塔等等,是非常丰富的建筑组群。在那么多的古建筑中,比较重要的是一府石塔。塔虽然不算太大,但是塔上雕刻体现出许多佛教特征。这座塔建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这座龙津石塔,建在镇内偏北的一个巷口。石塔平面方形,高约一点八米,台基四转角刻莲节柱,正面刻出了壶门。塔身亦做方形,正南面刻出较深的龛,再刻佛像半身,从其手势来看,是“捏二伸三”,……[详细]
元勋旧址
  元勋旧址又称笋岗老围,位于罗湖区笋岗村,建于明代早期,是笋岗何氏为纪念其祖先-岭南名贤何真在此发迹而建造的。该旧址是深圳市区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古代寨堡式村围。围屋呈方形,东西宽68米,南北深63.5米,四角有碉堡,碉楼间连以高5米、宽2米的围墙,内有3条纵巷,6条横巷,共140多间房,还有3个水井。整座围屋建筑雄伟壮观,南面的大门外墙是用-石砌成,门额石匾刻有“元勋旧址”四个大字。目前围屋的碉楼部分塌毁,围内房屋历经维修。1988年7月2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将它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屋背岭遗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内。其发现增强了考古学界对南海海边先秦时期人类聚落特点的新认识,是探索环珠三角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与其它地区考古学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据。遗址在地域分布上覆盖了珠江口地区,是珠江口地区先秦遗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圳先秦文化的重要一环,对岭南地区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编年探究及研究岭南古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01年,屋背岭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详细]
  茂盛世居位于深圳市横岗街道茂盛路,是典型的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特有的、融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中国五大民居之一。茂盛世居是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客家围屋,建于清道光年间,迄今有190多年历史,是目前深圳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客家民居古建筑,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围屋中的住房基本上保持原貌,围前的月池和围后的风水林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在深圳现存的围屋中并不多见。茂盛世居是一个矩形围城式建筑,宽83米,长73米,建筑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四周墙高7米,墙厚70厘米,墙体用红糖糯米粥拌的三合土夯实而成,坚硬无比。围墙遍布枪眼,四角设有碉楼互相照应,极具防御功能,反映了客家人历代迁徙、异乡立足的艰难,以及由此培养起来的防患意识。茂盛世居整个建筑布局严谨,构造大气,围屋四角碉楼造型一致,飞檐造势……[详细]
  黄默堂墓位于深圳莲花山公园,南宋古墓葬,墓塔合一原葬墓。1998年,它被深圳市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2002年又被广东省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黄默堂墓集多个特点于“一身”:名为居士塔,乃典型的佛塔。既有塔又有墓,且为双层塔、六角形塔。该古墓是目前深圳发现的惟一的南宋时期塔形古墓,在广东也极为罕见。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