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福建省
鼓楼区
仓山区
永泰县
福清市
闽侯县
晋安区
连江县
长乐区
台江区
马尾区
平潭综合实验区
罗源县
闽清县
福州市文物古迹
福州市红色旅游
福州市名人故居
福州市博物馆
福州市十大祠堂
4A景区
福州市十大景点
福州市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
福州市特产
福州市美食
福州市地名网
福州市名人
[移动版]
121、
泛船浦天主教堂
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朝阳路新民街54号,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民国22年(1933年)重建,为哥特式建筑。主堂北端,建有20多米高的钟楼,楼顶竖立近3米高的十字架。昔时钟楼报时声扬十余里,号称“江南第一大堂”,其至今仍为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为福建省、福州市天主教总堂。泛船浦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民国22年(1933年)重建,占地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3.7平方米,为哥特式建筑。主堂北端,建有20多米高的钟楼,楼顶竖立近3米高的十字架。昔时钟楼报时声扬十余里,号称“江南第一大堂”,其至今仍为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为福建省、福州市天主教总堂。地址:福州市仓山区朝阳路新民街54号类型:教堂游玩时间:建议30-40分钟电话:0591-834……
[详细]
122、
高峰书院遗址
高峰书院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石牌村。始建于宋代,近代荒圯。1996年发现,2003年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显示整个书院遗址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高峰书院为宋理学大儒黄榦讲道著书和归隐之所。黄榦一生致力于普及理学和整理朱熹文集,其死后就停柩于高峰书院,后安葬于高峰书院西南侧的庖牺谷。……
[详细]
123、
旗峰林公祠
“旗峰林公祠”位于林春泽故居南侧,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祀明程番知府林春泽、子林应亮、孙如楚。为三进院落,各进均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扛梁式木构架,歇山顶,建筑面积389平方米。正门上方石刻横匾“旗峰林公祠”,横匾上方是石刻直匾“奉旨祀典”。进大门为一进门头房,上悬挂有皇帝册封的“乡贤祠”。……
[详细]
124、
黄阁重纶坊
黄阁重纶枋是叶向高后裔为纪念叶向高两次入阁主政,于明崇祯元年(西元1628年)建成的。全坊由一色黛青色花岗岩构成,仿木楼阁式重檐四坡顶。通高10.07米、面阔四柱三间约11米,进深三柱两间约3米。牌坊门洞跨街,门额为巨大月梁。梁双面均浅浮雕鳌头、牡丹、双凤等图案。梁下有透雕神鳌的雀替承托。梁上置青石雕隔扇,双面镂空透雕人物3组。中组内容为抚琴、奕棋;透雕人物僧俗,长幼神态各异,袍履、须发分明。隔扇上方为诰封牌,列叶向高、叶父朝荣、祖广彬、曾祖仕俨四代诰封官衔,有文字21行,每行6字,另加款识8字,计134字。牌上用柱头枋,双面有浅浮雕。枋上置匾,横向阴刻楷书“黄阁重纶”四字。牌坊顶楼面宽一间,进深两间。楼阁中竖立牌匾,署“恩荣”二字,匾周镂刻飞龙,匾左右一组斗拱,承托横梁正檩。坊顶正脊中置宝……
[详细]
125、
补山精舍
补山精舍始建于宋朝,是寺僧接待达官贵人的客房。它是建在榕寿岩上,岩石上有多处题刻。古建筑艺术与书法艺术、树根艺术融为一体。1933年秋,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等将领曾在此召开秘密会议,发动反蒋“闽变”。补山精舍在万岁寺东侧,从法雨堂东边过圆门,即进入补山精舍。补山号称于山第一峰,补山精舍建于榕寿岩上,木结构单层歇山顶,与一般传统建筑不同的是木构件尺寸都很小。榕寿岩是一块巨石,在岩隙间生长着一株古榕,垂须屈干,悬立倒挂。岩壁上镌有一个大“寿”字,字径2.20米,是清代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年)有人为榕树做寿所刻,这块巨石也因此得名榕寿岩。岩前小坪为避暑休憩佳处。补山精舍东面围墙外为戚公祠。围墙上嵌有大石一块,石顶部有小石塔一座。石头上布满题刻,早期题刻倾斜,后期则中正,说明此石曾被震倾斜,顶……
[详细]
126、
张真君祖殿
张真君祖殿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双杭街道星安桥。始建年代未详。现建筑为清式。正殿奉祀张真君,后殿主祀陈靖姑。相传原有张真君塑像腹腔中有黄布条上 书-宋绍兴年号;又殿内戏台对联“卅三天演法;廿一史传奇”的“廿一史”可能寓意为宋代。从北向南,占地约800平方米。殿面阔三间,深四间,高8.5米。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周围封火墙。构构件雕饰完整,石柱、石廊保存完好。存留石柱楹联题刻颇多,河土乾石护柱犹在。殿前临河浦,左右有星安、三通两桥,潮涨时,有“两头涨”的奇观。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真君原名张慈观,又称张圣君、法主公,在福建、台湾多处有祠庙。“祖殿”意味着支社的存在。据记载,20世纪40年代,张真君祖殿曾分香到莆田江口镇,建立支社……
[详细]
127、
林应亮故居
林应亮故居林应亮故居原为林春泽手建,嘉靖13年毁于大火。后林春泽长子林应亮在原址上重建。人称林应亮故居为“中衙”,是一座典型的明朝官家府第建筑。……
[详细]
128、
九头山汉墓
九头山汉墓保护范围:以九头山汉墓边沿线为基线,向四周外延1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外延20米范围内。……
[详细]
129、
千佛陶塔
介 绍 陶塔位于涌泉寺门前两侧。该对陶瓷千佛塔,高6.83米,于1972年从福州南郊龙瑞寺移来,用作镇寺之宝。它是宋元丰五年(1082年)用陶土分层烧造,然后拼合累叠而成的。此类以陶烧造的宝塔,在国内十分罕见。 该对陶塔,东边的称“庄严劫千佛宝塔”,西边的称“贤劫千佛宝塔”。两塔形式相同,均为八角九层,每座塔壁均贴有雕塑佛像1078尊,八角塔檐上有四方佛72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枚。石砌塔座刻有金刚力士、莲瓣、舞狮等,刻铭文记述建造时间和捐献者以及造塔工匠的姓名。福建福州……
[详细]
130、
樟板乡贤第
樟板乡贤第年代:清座落地点:永泰县同安镇樟坂村简介:清代后期建,整体建筑保存完好,由屋前池塘、上下厅及左右护厝、后部横屋组成,总面积2737.82平方米。主厅面阔七间,两侧有回廊,进深七柱,前出游廊并有后廊,装修精致。为清代著名理学家、咸丰元年特赐进士、乡贤余潜士的故居。余潜士及其儿媳张瑞贞均为著名教育家,其门人弟子等在闽台二地有较大影响。附属文物有余潜士墓、张太君墓。保护范围:余潜士故居:东至围墙外公路边,西至旧围墙,南至龙乾原生产队仓库,北至停厝外墙滴水沟;余潜士墓:东至水库边,西南北三向均由墓碑中心点起各延伸20.5米;张太君墓:东至余金华厝滴水沟,西至仑顶,南至山坡,北至张守丹厝滴水沟。2009年,樟板乡贤第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31、
《天妃灵应之记》碑
《天妃灵应之记》碑,又称《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俗称“郑和碑”。大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和副使太监李兴、朱良等人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寄泊福建长乐以等候季风开洋,在重修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宝殿之后,镌嵌《天妃灵应之记》碑于南山宫殿中。碑以黑色页岩为料,高1.62米,宽0.78米,厚0.16米。碑额书有小篆“天妃灵应之记”六字,其中二字残损。字框的上端及两侧阴镌线刻如意云气纹。顶端正中涌出一轮圆月。石碑正文四周镌刻着缠枝蕃莲花纹。正文楷书直下计31行,首行68字,全文共1177字,除9字磨损外,尚可完整辨识。碑文记述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公元1405年~1431年)间,三保太监郑和奉使统率远洋船队百余艘,以先进的航海技术七次下西洋的经历。这是研究郑和……
[详细]
132、
金山堂
金山堂年代:清座落地点:永泰县洑口乡洑口村简介:占地面积1650.8平方米,建筑面积513.86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九柱,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由大厅、左右厢房、天井及左右书院组成。保护范围:东至围墙路,西至围墙邻竹林,南至林传广菜地,北至校围墙。2009年,金山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33、
三捷青石寨
三捷青石寨年代:清座落地点:永泰县同安镇三捷村明末始建,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呈横向长方形,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寨墙用青石砌建,四个转角均有碉楼。寨内建筑有主座、左右边座等,主从有序,计有房屋80多间。寨墙顶部设有跑马道,内有水井两口,具有很好的防火、防盗、防匪功能。保护范围:东至前大门水田边,西至寨仑山,南至水田边,北至长垅边。2009年,三捷青石寨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34、
郑侨墓
郑侨墓位于永泰县梧桐镇潼关村大洋自然村。陵墓左右宽约60米,前后深约70米,墓周约200多米,依山砌筑六层,错落有致。每层前后有5米或10米宽平面,层层间有红砖阶级登上,底层48级,其余各层或10级或5米,第三层层壁上镌刻宋光宗赞郑侨语云:“朝野臣僚能如侨之爱民,则天下安矣。”由此起分左右两边上下,顶层墓碑曰:“宋太师郇国公郑侨之墓”。墓顶后墙高二米如屏风,增强陵墓雄伟。……
[详细]
135、
庄边山遗址
庄边山遗址,位于闽侯县竹岐乡春风村西南庄边山。遗址东西长约190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1956年发现,1960年试掘,开探沟3条,发掘面积78平方米;1982~1983年进行大面积发掘,开探方114个,揭露面积近3000平方米,出土一批石、贝、陶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文化堆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文物石器以石锛为主,少量为凿、斧、镞等,贝器有耜和刀两类;陶工具为陶拍、纺轮及小网坠,陶制器具有釜、罐、壶、豆、簋、碗、杯等,陶质主要为灰、黄砂陶和黑、灰泥陶;属新石器时代。 庄边山遗址如同昙石山遗址一样,文化层中包含大量蛤蜊壳,文化内涵与昙石山遗址类似。庄边山遗址文化堆积划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出土的生产工具以小型石锛为主,陶器以泥质灰黑陶和夹砂陶为主,有釜、罐、壶、豆、碗、杯等,与……
[详细]
136、
福州建宁会馆
福州建宁会馆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郎官巷又名天后宫,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040平方米,由正落的门房、戏台、大殿、后殿,及侧落附属建筑等组成。大殿内供奉妈祖神像,殿内鎏金藻井由七层如意斗拱叠涩螺旋结顶。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福州建宁会馆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37、
仙塔
仙塔年代:唐座落地点:连江县凤城镇仙塔街仙塔位于连江县凤城镇仙塔街,共二层,高9.2米,花岗石干砌,楼阁式空心八角形结构。塔座高1.2米,周边雕刻波纹和莲花瓣图案,以及双狮、天马和奔鹿等浮雕。第一层高4米,莲花蕊托顶,有龙首吐珠、缠枝莲花和双凤朝阳等各种花纹,雕刻精致。内有砌窗形佛龛,配上青石坐佛。南面有门,拾级而上,通往二层。第二层高4米,塔身按比例稍缩,嵌刻简朴,南门镌刻柱联“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妙法莲花经”,门额刻“悉达多密坦”。北门两边各竖一尊青石雕刻的武士像。武士高1.80余米,高大威武,身材健硕,给人以雄壮魁伟之美感。保护范围:塔周边各向外延伸10米。2009年,仙塔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38、
福州中山堂
福州中山堂年代:1912年座落地点:福州市鼓楼区中山路23号简介:原为明、清时期贡院“至公堂”,清光绪三十年(1904)改建为中西合璧式会堂。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在此接见学生代表,向福建军政界发表重要演讲。1932年为纪念孙中山,改称“中山堂”。建筑平面呈矩形,占地1600平方米,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局部二层,内有过厅、中央大堂、大小配房近20间。由主楼与会堂、厢房组成。前主楼两层,立面宽十一开间,中央五开间略微内凹,三间罗马式门廊。上部歇山屋顶小青瓦屋面。主楼后为大会堂,内有八根楠木立柱,顶棚彩绘。会堂左右为两列厢房。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登记为“始建于清道光七年”,存疑)。宣统三年(1911)在同盟会的努力及福建谘议局的配合下,孙道仁举兵起……
[详细]
139、
采峰别墅
采峰别墅年代:1920年座落地点:福州市台江区上杭路简介:马来西亚爱国侨领杨鸿斌(1884~1974)1920年建,由大门、坊门、照壁、庭院、主体建筑和园林组成。主楼设开敞式挑廊连通北、东、西三面。布局合理、风格独特、用材讲究、陈设古典,是福州近代别墅建筑的优秀代表。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24平方米。大门临狭窄的上杭路,并不华丽显眼。入大门有60米长、5米宽的斜坡——“马道”,直至坊门口。马道东、西两侧隔墙为杨氏开设的两家钱庄,从后门可通别墅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米长、5米宽的斜坡——“马道”,直至坊门口。马道东、西两侧隔墙为杨氏开设的两家钱庄,从后门可通别墅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进入西洋式的坊门,有一广阔的平台,由园林、假山、庭院、亭榭等组成;从平台再上十余级台阶即为别墅的主体建……
[详细]
140、
南雁山闽江口南岸炮台
南雁山闽江口南岸炮台位于福州市长乐区猴屿乡象屿村,年代为清。地处闽江南岸,与北岸亭头北雁山炮台对峙。清顺治十五年(1658)筑,光绪十年(1884)甲申中法海战中被法军所毁,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筑。抗日战争时期,又遭日军飞机轰炸。现存炮台有二处,一处是基山寨西侧的东口炮台,又称里岸炮台,为平射炮台,三合城门式护墙,内存两个炮位,由厚墙隔开,平面呈前小后大的八字形,上覆三合土顶盖;炮位后侧(西南侧)是长形山体峭壁,上凿有一小弹药库。另一处是南雁山麓的道头炮台,为前沿炮台,炮台由山体直接开挖而成,现存四个炮洞,洞口朝向江面一字排开。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
福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福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福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福州市A级景区名录
·
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第八批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福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四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