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林尔康墓年代:1937年座落地点: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洋里村简介:墓坐东向西,由望柱、四层墓埕、墓手、封土堆组成。墓埕有六角形花岗石藏骨塔。墓南侧立墓志铭。林尔康,是台湾板桥林家族成员。“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日本占据之际,他不食异族之粟,举家迁往大陆。28岁病故于厦门,1937年葬于此。保护范围:东至大路边,南、北各自墓体向外延伸20米,西自墓手向外延伸50米。2009年,林尔康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2、黄干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干墓即黄榦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江南竹村。始建于南宋,清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墓外观平面呈“风”字形,坐东向西,原为三合土结构,墓碑楷书“宋大儒黄公勉斋墓”,坟前墓埕四层。2003年其后人斥资将墓改建为大理石结构,并对墓园进行扩建,建山门,设碑廊,周以围墙。黄榦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门生兼女婿,据载:朱熹病危时,把所著书授榦,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详细]
      后崎山遗址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南海乡陈厝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分布面积约2.3万平方米。2017年考古调查时发现。遗址保存状况较好,文化层堆积较厚,最厚处达约1.7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新石器时代壳丘头文化和青铜时期黄土仑文化的陶器、石器等遗物,文化延续发展脉落清晰。为研究平潭离岛史前文化的分布和发展提供实物资料。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遗址东侧海岸线,西至遗址西侧海岸线,南至环岛公路,北至后崎山南侧山麓,面积约22650平方米……[详细]
    144、林纾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纾墓位于晋安区新店镇过溪村白塔垄山(现三山陵园内),为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墓地。林纾1924年病逝于北京,1925年归葬于此。1991年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24年,林纾病逝于北京。次年,其妻杨道郁、子林琮护柩归葬原籍。墓为三合土构筑,宽11米,深18.5米,平面呈“风”字形,三层墓埕。墓碑刻楷书:“清莲塘林畏庐先生之墓”,旁署“长乐高凤岐拜题”。转角石柱上镌刻隶书对联:“著述傥沾东越传,功名早淡北山文”。……[详细]
      连江普光塔位于连江县东岱镇云居山颠,俗称云居塔、望夫塔,亦称无尾塔。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塔高9.5米,花岗石砌造,二层八角,空心四门。第一层八面,正方位四面开门,侧四面各嵌刻一尊元代武士浮雕。四面门额上分别刻有寂照、光明、无碍、融圆阴字横匾。第二层与一层同向,正面开四门,侧面四向各设一凹字形佛龛,内嵌石佛。正门上方有一块竖碑,碑首有双龙抢珠图案,两边夹有波浪纹,正中阳刻普光塔。传说过去云居山住有一对年轻夫妇,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后因干旱,丈夫出海经商,一去十多年,妻子思念丈夫,就在云居山巅垒石成塔,日夜守望丈夫早日归来。后人就把这一石塔叫做望夫塔。1961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第四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森藏骨塔位于连江县琯头镇青芝山风景区内敖湖侧畔,民国15年(1926年)林森亲自督造。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四周石砌葫芦状围墙,铁制花饰大门。塔用青石雕砌,方形,由台基、塔座、塔身、塔顶3部分组成,总高7.43米,塔基四级石阶,宽5.7米见方,面积34.8平方米,塔座4角雕有豹头座脚。塔身4角,4尊合掌僧人拱护。塔主体四周磨光圆柱,夹竖四块长方形磨光青石板,组成塔身主体结构,正面镶有“参议院议长林森藏骨塔”碑石,落款“中华民国十五年”。塔顶4角,均3层。连续出挑,结顶有4尊金童顶托火炬式塔刹,雕刻精致。藏骨塔自上而下精雕细琢各种图案和装饰,构思新颖,布局精巧,造型优美。“文革-”中塔碑被盗,浮雕被砸。1979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尽复旧观。1991年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少林院遗址位于东张镇少林村,年代为宋。2005年,少林院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朱敬则墓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怀安桃源境,民间俗称“怀安丞相墓”,为唐代名相朱敬则(635-709)之墓,唐末由朱氏子孙迁至此。墓背依桃源山,面向山垅田;墓西向偏北30度,平面呈如意形,二层墓埕。面宽8.8米,纵深11.8米。封土外用20×23.5×5.5厘米的红砖砌造,内填黄土,呈长方形,高1.97米,宽3.39米,进深2.50米。封土前设一龛,高0.825米、宽0.70厘米,进深0.23米,内镶青石墓碑,高0.65厘米,宽0.38米,厚0.08米,碑文阴刻:“唐故丞相敬则朱公之墓。光绪庚子立,裔孙仲冬修。”楷书,字径4厘米。墓前400米水田中有翁仲、石兽。文臣高冠执笏,高2.6米,武将披甲按剑,高2.6米,石獬1对,均作俯伏状:一高0.70米,宽0.41米,长1.06米,一高0.75米,宽0.……[详细]
      邢港码头位于马尾区亭江镇,分布在迥龙桥南、北两侧,呈内八字形排列。邢港沿岸共有三个古码头、六个古道头、八个古浦头。三个古码头为:水门道码头、口头街码头(即海关埕码头)、员山码头;六个古道头(比码头略小)为:八桨道头(迥龙桥北岸)、拍铁道头(迥龙桥南岸)、海船道头鱼池浦在河仔边明渠护城河,水寨浦在田螺湾,双浦在打石坑,这三条浦头也是商船、货船停泊处。邢港码头与迥龙桥沟通了邢港南北岸的交通,共同见证了繁盛的海外贸易历史。邢港码头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同时也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的一部分。……[详细]
    150、啸余庐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啸余庐位于青芝山虎洞岩窝中,两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正座三间,呈“一明两暗”格局,中央凹入为堂屋,二楼带廊。后方利用庐后天然岩洞作厨房。右侧延伸出一开间,底层架空,跨于巨石上,下有石台阶。外有围墙,大门上方刻着林森亲手书写的“常关”二字,寓意“门虽设而常关”。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林森被迫辞福建省长职,避往青芝山,将虎洞梅花别墅改建,取叶向高游青芝山诗“山馆夜深闻虎啸”及左宗棠万松岭词“半岭山风有啸声”之意,命名为“啸余庐”,为隐居之所。隐居期间与青芝寺住持觉非禅师来往密切,甚至在山上造藏骨塔一座,拟百年后归葬青芝山。民国廿二年(公元1933年),驻闽之十九路军发动政变,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回闽调解,住青芝山旧居。民国卅二年(公元1943年),林森在重庆遭遇车祸医治无效去逝,葬于重庆林园。……[详细]
      大湖抗日阵亡将士墓墓为塔式,占地三百平方米,边长六米,高七米,拱形为白色花岗岩构筑。墓上置两层青石纪念塔,高约十米,为青石构筑,方体,塔上碑文记载这次战役经过和阵亡将士名单。塔身镶嵌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仪书写的“大湖抗日阵亡将士墓”及纪念碑记、蒋介石的题铭“气作山河”、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题铭“功昭闽海”、七十军军长陈孔达的题铭“精忠贯日”。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四月,日军近卫师团、第18师团、第48师团各一部在日本海军第二遣华舰队的配合下进攻福州,21日,福州沦陷。五月21日,驻福州的日军48师团(征兵位置为日本“天皇”的家乡)的一个加强联队“晋町部队”向西进攻古田、南平,国军第十三补训处处长李良荣率由新兵组成的七十五师装备团(“等待装备”之意,即仅干部有少量武器,士兵武器尚未配……[详细]
      黄培松状元府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路151号福建省轮船有限公司内。该旧楼坐北朝南,总体为两层的青砖楼,一层底部有一架空层。主座面阔三间,进深四柱,穿斗式构架,硬山顶。该建筑是本地区民国时期的典型代表。它采用了中西合壁的做法,外层为西洋式,内部为中式,营造了许多精美的装饰构件。……[详细]
      雪峰枯木庵在福建闽侯县雪峰寺东南。相传为义存祖师初入山时栖止的地方。庵内枯本一株,己无枝梢,高3.32米,围7.13米,树腹早朽空。其表层厚约7厘米,南向开一门孔,腹中可容十余人。腹壁刻行左读的文字,正书,字径12厘米文曰:“维唐天祐乙丑岁(按为公元905年),造庵子及作水池,约伍阡馀功,于时廉主王大王。”用笔挺拔遒健,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树壁刻碑已历一千余年,金石家称为“树腹碑”。惟碑的下半段有七字已在一百年前被火灼烧,枯木腹内外原有宋、元、明题刻二十多段,现存甚少。庵为保护枯木而建,历代屡有更迭。……[详细]
    154、张经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经墓位于福州市西郊洪山镇原厝村王店山,古称芋坑山,现为工贸学校后山。地处闽江之滨,山明水秀。墓南向,“风”字形,白古石土石结构,自山麓至半山原有13层墓埕,现存9层墓埕。面宽18.5米,纵深110米。封土前竖一马鞍形墓碑,碑面阴刻“明抗倭将领张经墓”。两侧立石构围屏,上刻张经生平事略。墓裙饰有马、鹿、狮、麒麟。两边墓手各雕一石螭,并镇以石狮。墓埕每层均砌石护坡,埕中分立翁仲、石兽。文官执笏,高3.40米;武士按剑,高2.10米。石虎一对,高1.10米;石羊一对,高1.02米;石马一对,高2.10米。墓前两根望柱,高约5米。左刻“玉音,襟期慷慨”,右刻“玉音,志虑忠勤”。张经(西元1492-1555),明抗倭将领。字廷彝,号半洲,侯官(今福州市)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三十三年(西元……[详细]
    155、麟瑞阁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麟瑞阁位于永泰县大洋镇麟阳村,年代为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光绪年间(1874—1908)重建。六角五层楼阁建筑,坐东朝西,底层通面阔16米,通进深20.24米,从一层地面至葫芦刹顶总高19.2米。一层前部设小庭院,前院墙开院门。六角双套筒式楼体,穿斗式木结构,套筒之间设有木楼梯以供上下。为当地主祀文运的风水塔,从一层至五层分别祭祀土地正神、卢公、孔子、文昌、魁星等。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钟门琉球接贡使墓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苏澳镇钟门村猫头墘自然村 ,年代为清。墓坐北朝南,北依半岛小山,东西临小海湾,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沿山坡分上下两层排列,下层南北长约4米、上层南北长约5米,东西宽13米,东侧保留有排水沟。各墓原均三合土封顶(现已破坏),墓前用粗石条作墓碑,上刻墓主姓氏、职务、籍贯等。原有墓碑20余块,多毁圮散失,现存3块。清嘉庆十二年(1807),琉球国接贡船在海坛岛和尚礁触礁,船上琉球国那霸府大夫等60余人遇难,拾得漂尸30余具,葬于猫头墘山。因讹传琉球国驸马同时遇难,故俗称为“琉球驸马墓”。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体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详细]
      东花丘遗址年代: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地址:平潭县平原镇山显美村南垄自然村简介:根据考古调查勘探,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出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夹砂陶、印纹硬陶等陶片以及石锛等石器,另有大量布局规整的柱洞遗迹,表明东花丘遗址是一处从壳丘头文化至黄土仑文化时期的史前聚落遗址。保护范围:东至断坎处,南至公路下面50米,西至壳丘头遗址东侧壕沟,北至山坡顶部。2018年,东花丘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位于仓山区公园路39号福州外国语学校(原三一学校)内,曾作为清代俄国驻福州领事馆的领事官邸。民国元年(1911),售予圣公会三一书院。1996年由原九中校友会捐资修复,并作为校友会活动场所。建筑总体保存较好,但在修复中错误拆除了原有的俄式木制门廊,并复制了附近的“必翰楼”(已拆除)门廊,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该馆舍卖给圣公会三一书院(现福州外国语学校)作为校舍。三一中学将原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办公楼改名为“二楼”,并在校园内新建了一批建筑。1952年,三一中学由政府接收,改名福州市第九中学,校址仍在公园路。至少到1993年,原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的风貌均完整保存,没有任何破坏。1996年,本建筑的使用者为福州九中校友会。该年中,九中校友会组织校友们……[详细]
      石洋坑坪桥位于闽侯县廷坪乡石洋村坑坪自然村。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单孔木拱廊桥,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6.1、宽6.38、廊屋高3.6米。两岸桥堍用条石垒筑而成,上建圆杉木穿插而成的木拱架,拱架上顺铺圆木为梁,再横铺木板为桥面。廊屋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九间,进深四柱。廊屋两侧设木板凳及直棂木栏杆,外护以遮雨板。当心间西侧设神龛,祀玄天上帝。东侧枋上悬挂一潘坪乡等地村民捐资芳名木匾。该桥是存世不多的木拱廊桥之一,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详细]
      古田会馆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宫前路吴厝埕(现为同德路2号)。民国四年(1915年)古田县商帮集资建造,后经重修。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坐北朝南。门内依次为戏台、天并、中厅、正厅、西侧为二层厢房。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减柱造构架,正厅和中厅皆有藻井,雕饰精美。门额嵌有“天后宫”石匾。馆内墙基嵌有集资建馆碑记一方,高宽各1.91米。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