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马限山近代建筑群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街道马限山,年代为清至民国。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以后,英国陆续在马限山建造了监狱、副领事署、圣教医院院长公寓和圣教医院等4座砖木结构的欧式建筑。1942年民国海军部接收英国副领事署及马限监狱,并在山上遍植梅树,命名为“梅园”。梅园监狱,坐西北朝东南,分地上、地下两层,占地面积310平方米。英国副领事署,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圣教医院院长公寓,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圣教医院由英国教会基督教中华圣公会于1901年创办,1925年、1948年扩建,主要为外轮提供船员医疗和检疫服务,共2座两层建筑,占地面积约76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56.8平方米;195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接管马限圣教医院,改名为福建省马江医院。2020年11月,被公布……[详细]
182、宁远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远庄清乾隆年间张谦费时五年修建的寨堡式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3110平方米。围墙墙基用花岗岩砌筑,上部的夯土墙上分布有-眼和内宽外窄的观察窗,内墙设有隐通廊。大门为石框门,门楣阴刻楷书“宁远庄”。明间为扛梁式梁架。屋面挡水墙饰有精美的灰塑和彩绘,寨内墙壁上有几十份各级捷报,见证了月洲张氏子弟文风鼎盛。中间大门门楣有生动活泼的凤凰、花卉等灰塑图案。墙堵上写有“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欲不可纵”、“傲不可长”等墨书。内门楣写有“安宅在仁”四个大字,左右对联分别为“欲高门户须为善”、“要好子孙在读书”,都极富哲理且耐人寻味。2014年7月10日,宁远庄列入永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张进棋后屋沟,西至本厝外墙小路,南至外墙小路,北至外墙小路。。……[详细]
183、爱荆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荆庄鲍姓祖先美祚公建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4)。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由前到后依次为:寨门、前廊屋、前天井、门厅、中天井、主座、后天井、后廊屋。寨四面外墙以形似米粒的河卵石砌成。寨墙高7.6米,下部为河卵石,上部用夯土,宽2.8米。廊屋高二层,建有防御通道,环绕全寨。前左角和后右角上各建有一座三层碉楼,防御设施齐全。门厅为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天井两侧为厢房,左右各二间。爱荆庄规模宏大,造型独特,是典型的闽东土寨。2014年7月10日,爱荆庄列入永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面是农田,西邻181县道,东邻鲍国清等厝,北邻鲍金天等厝。……[详细]
184、九斗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斗庄位于同安镇同安村洋头13号。因占地九斗(九斗稻种)而得名。张明良、张明恪、张明起建于清光绪廿一年(公元1895),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寨堡式建筑,有完整的防御设施。主座二进,第一进大厅之高大,堪称全县之冠。主座为四梁扛井结构。大厅前廊卷棚及梁架用镂雕透雕等工艺雕刻了许多人物花卉等精美图案。门扇上刻有朱熹、陆九渊等宋、明理学大师家教格言,反映出屋主人的浓厚的儒家文化修为。2014年7月10日,九斗庄列入永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邻三升路,北靠羊头崙,东邻张钟灵等厝,西邻张涌泉、张仁心等厝。。……[详细]
185、同安寨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安寨张昭乾、张昭容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平面呈方形,寨堡式建筑,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中轴线由前到后依次为:寨门、前廊屋、前天井、门厅、中天井、主座、后天井、后廊屋。寨四面外墙以巨石垒砌而成,环寨墙建有双层廊屋。寨墙高7米,宽3米。门厅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主座带游廊。中天井,两侧为厢房,左右各二间。廊屋高二层,二层建有环绕全寨防御通道,防御设施齐全。2014年7月10日,同安寨列入永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南是同安路,东南邻张善桂等厝,西北邻张子安等厝,东北邻张仰栋等厝。……[详细]
186、竹头寨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头寨位于白云乡寨里村竹头寨2号。因坐落于两重屏障之间,垅中一仑凸起,形如竹头,寨建其上,故称竹头寨,始建者黄萃容,号明官,又名明官寨。有上寨、下寨之分,上寨仅存门楼,下寨始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寨墙内占地3796平方米,建筑面积5608平方米。整座寨是以戌辰兼乾巽三分为中轴线的轴对称图形,为土木结构、二进布局。全寨进出共有七个门,每条横向通道沟上盖有“过水”相连。各个外通门外均有层数不等的石砌台阶与外环路相接,正面大门外一坡三折共有90层台阶。竹头寨文化底蕴深厚,天井四周均设置卷帘,为保护门口厅、正厅、两旁书院的楹联、字画,寨内楹联丰富而精美,底刷数道桐油灰,中贴沙布,字迹阴刻或双钩而现,中涂浓墨。楹联内容充分体现麟峰黄氏的耕读、勤俭家风。2016年5月28日,竹头寨列入永泰县第九批……[详细]
187、和城寨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城寨位于永泰县丹云乡翠云村10号。始建于咸丰3年(1853年),因主要缔建者林和城而得名,又称翠云寨。和城寨的总体规划源于林和城的父亲林天郁,林天郁曾从榕梅交易中得纯利白银万两以上,至家业殷实后,就筹备建寨。可惜36岁即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时年林和城刚13岁,但年幼志大,毅然担当起建寨大任。他亲率众师工,开山辟土,筑建家园。历时四十六载,耗资十数万两白银,终于1899年完工建成。和城寨呈方形布局,长85米,宽80米,高近11米,占地面积3409平方米,建筑面积5777平方米。总体建筑由四进三院落组成,四角处设瞭望台,与环寨跑马道相连接,四周围墙-眼密布,形成立体的防匪体系。寨内有房156间,设四个议事厅堂,以中央正厅堂最为宏大,地面以三合土和16块单体数吨巨大条板青石铺设,两根高十二米、……[详细]
188、荣寿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寿庄位于大洋镇大展村卞湖39号。又称“洋尾旧寨”。洋尾寨分为旧寨与新寨。旧寨在西,为麟阳鄢氏十三世祖鄢宗尹于清乾隆乙己(1785年)所建,取名“荣寿庄”。荣寿庄依山而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占地面积2894平方米,建筑面积4820平方米,共有260多房间。寨门口大埕前有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炯炯有神的双目守望前方及门埕前一百多级石阶自下而上的一切动静。大厅上方原悬挂有“文魁”、“武魁”、“七叶衍庆”等十多面匾额,这些牌匾于文革-期间被破坏殆尽。1949年,闽中游击队第四游击中队100多号游击队员,在中队长高飞带领下,驻扎在这里,依山而据,守卫着驻扎在新寨中的游击司令部,直至永泰解放,游击队才从此处撤离。多年来,寨堡内已无人居住,年久失修,现仅存中落大厅、两边厢房和上落厅堂。2016年5月28……[详细]
189、庆丰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庆丰庄位于梧桐镇椿阳村11号。俗称坂中寨,由陈尧榕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整体建筑历经十余年建造完工。该寨为两进院落式格局,共有三百多个房间。最初连房带院占地仅800平方米,后来随着家业兴盛逐步扩建,现存院落占地3937平方米,建筑面积3856平方米。坂中寨有内外两堵同样具有防御功能的寨墙,-墙以硕大的鹅卵石和夯土筑成,固若金汤。两堵围墙之间,是专门给建造围墙的工人们所设的房间。陈尧榕诚信经商声名远播,在上世纪三十年,陈氏家族的李干生意还可免税出口到香港。陈尧榕共有五个儿子,有做账房先生的、有做民团团长的、还有留学日本的。二儿子在动荡时期为保护乡民义务组建民团,担起了民团团长的重担,为赞扬这位民团团长,乡民们特此赠以“孟公后人”的牌匾以表感恩之情。2016年5月28日,庆丰庄列入……[详细]
190、香远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远堂位于梧桐镇溪北村上溪口33号。宋绍兴十年(1140年),郑亮五世孙郑丰隆自盖洋迁居至梧桐溪口,至第二十四世振嘉,于1773年建成“种德堂”,振嘉长子朱孟生三子贤勉、贤琚、贤勃,贤勉、贤勃于1815年始建“香远堂”,贤琚于1838年建“贻庆堂”,祖孙三代共建三堂,三堂规模宏大,设计精巧,名躁一时,至今传为佳话。香远堂历经19年建设,竣工于1834年,占地面积3708平方米,建筑面积2790平方米,大小房间186间。当时建房选址请的是江西赣州堪舆地理师,雕花请的是仙游工匠,因风水纠纷,上梁扶扇时永泰县知县亲自到场捧场,才得以顺利进行。大厅正面高悬“香远堂”牌匾,此匾为五品永福知事曹文林所赐,牌匾之下用楷书浮雕朱子家训。香远堂大厅前廊中间有一段独立成型,长6.5米、宽0.90米、厚0.28米……[详细]
  美国驻福州领事馆办公楼位于仓山区麦园路84号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内,为美国领事馆旧址。原址建筑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美国领事馆约于1930-1937年间迁入。根据建筑形态和现存资料,建筑可能经过改建。2013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领事馆办公楼是一座两层带地下室的砖木结构建筑,正面朝南,立面两开间,以方形仿罗马塔司干柱式分隔。东开间呈弧形突出,在中央窗户两侧有两棵半圆形倚壁塔司干柱式;西开间为两层柱廊,中央两棵圆形罗马塔司干柱式。柱式上置额枋,上为仿希腊式檐口,上为组合型四坡顶小青瓦屋面,弧形墙部分有女儿墙。因地形缘故,地下室的东面及北面开敞,其东面突出石砌拱券外廊,平顶,宽3米,立面4开间,开间宽3.20米,高3.90米。室内中部厅道,南北两侧各两个房间,功能为厨房及杂物间。南北两面室外均有楼……[详细]
  烟台山约翰堂位于仓山区乐群路22号,英文名圣约翰堂(St.John‘sChurch),因以石砌筑,俗称“石厝教堂”。该建筑是英国圣公会于清咸丰六年(1856)为英国侨民修建的一座哥特式石头教堂,由香港土木工程师T.L.Walker设计。1862年落成。1990年代起被海军占用作为印刷厂。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12年5月完成修缮。2018年以“烟台山约翰堂”名义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厝教堂于咸丰六年(西元1856年)由侨居福州的英国侨民集资筹建,并得到英国领事馆的帮助,于咸丰八年(西元1858年)聘请香港土木工程师T.L.Walker设计,由本地建筑队施工,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落成。根据英国国家档案馆所藏会议记录显示,原本侨民打算利用建设教堂的余款,在南侧隔乐群楼相……[详细]
  杨树庄墓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盘山公路7公里处,年代为民国。简介:墓依山而建,南向偏东21度,平面呈“风”字形,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22.77米,进深34米。封土前竖青石墓碑一方,墓裙饰高浮雕麒麟一对。 第一层墓埕正中有蒋介石赠送的塔状铜香炉,炉身正面阴刻:“幼京上将,懋绩丰功,蒋中正。”背面阴刻海军船锚图案。墓左侧建影堂一座。杨树庄(1882-1934),字幼京,侯官(今福州)人,为甲午烈士杨建洛的嗣子,历任国民政府委员、海军总司令兼福建省政府主席、海军部部长等职。保护范围:东至影堂外10米,南至守墓房外10米,西南至碑亭外10米,北至墓后公路。2018年,杨树庄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谢肇淛墓位于福州城南35公里处长乐市营前镇下洋村大象山麓,占地195平方米。明崇祯十年(1637)修建。墓坐东向西,背倚大象山,面向闽江,两侧小丘,前有溪水萦绕,周围果树成林。墓埕地面为三合土和石板铺筑,封土夯筑。墓埕宽8.4米,墓埕至墓室深13.7米。封土前有祭台,台上建碑亭,内立一墓碑,高1.96米,宽0.90米,碑文:“大方伯谢公佳城,崇祯丁丑岁,季秋吉旦立”。墓圈及墓台、墓摆均以花岗石构砌而成,现除墓圈石构件部分损坏外,其余均保存完好。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福建长乐人,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遇旱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详细]
195、路通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路通桥位于台江区新港街道路通河上。石构拱桥,弧形如玉带,两端有石阶各十三级,桥面施栏板、望柱、寻杖。桥南北走向,釃水三道,长30.7米,宽3.6米。桥北有路通庵,门额镶嵌石刻“路通古迹”石匾,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周有封火墙,占地900多平方米。庵内厅堂、戏台木构完好,石柱楹联刻记附近十三乡群众崇祀史实。桥北有清道光乙丑(1829)修桥碑记一方。高2.76米,宽0.83米,厚0.17米。碑额横书:“路通古迹”,碑文有:“路通桥道建囗唐太宗贞观年间经程国公口建造”。路通桥历史悠久,经历唐、宋、清历代兴修,是古代桥梁修建史的实物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传说这桥原是当年唐朝程咬金元帅来福州时所建。桥虽然不长,但站在桥头看不到桥尾,因为路通桥是拱桥,桥中间拱起来了。1992年公布为市……[详细]
  十四门桥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南,又称榕桥。建于宋元丰二年至八年(1079~1085),清代水毁一墩,民国十七年(1928)、1988年均有重修。十三墩十四孔平梁石桥,跨于可溪上,东西走向。全长约100、宽1.74、净跨4~6、离水面高约3.6米。桥面用2条宽约0.5米的石板顺铺。东端北梁上刻“元丰二年□十一月庚申造至八年十一月廿三日壬辰毕□□石匠张保”等,南梁有“兴禾里林居广与室中陈二十一娘同发心舍石桥一十四门上报四恩三有下及一切含生同沾福利”等,字径0.17米;东第二孔南梁刻“民国十七年二十八世孙文瑛重修”等,字径0.19米。捐资者林居广,名安世,为六桥林始祖、唐末五代开闽都统使林硕德六世孙。平时乐善好施,赈贫济困,深受乡人称道。其墓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超山自然村梅林窟北麓,始建于宋,……[详细]
  河口万寿桥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新港街道万寿路11号的河道上,横跨东西两岸。一称尚公桥。清康熙七年(西元1668年)鼓山涌泉寺方丈道霈所建。明清琉球国进贡船均在此停泊上岸,为进贡厂遗址的标志,是中琉关系重要史迹之一。东通前屿、后屿和鼓山等13乡,西连台江一带。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桥呈东西走向,石构平梁桥,全长34.90米,宽3.00米。二墩三孔,墩船形,桥东西各有石阶10级,桥面有望柱、栏版,桥两端各有石狮子两只,并有鼓山方丈道霈撰书《河口万寿桥记》碑一方,碑清康熙九年(1670)立,黑页岩质,圆首,高1.94米,宽0.98米,厚0.075米,楷书竖刻,计27行,字径0.045米。记述建桥始末和捐资人姓名,中刻“靖南王耿”(即清初三藩之一的耿精忠)字样,现此碑已移往于山天君殿西侧碑廊……[详细]
  江继芸墓位于平潭县北厝镇田美村东南。墓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坐东向西,石结构,呈如意形,三合土封顶,三级墓埕,占地约1240平方米。墓前西侧分立石仲翁、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阴刻石质横匾一块,文曰:“钦赐祭葬”,立墓前中间。墓前100米处原建有石构“忠烈坊”一座,毁于“文革-”,现只剩牌坊座。1987年重修,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99、陈第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第墓在连江县浦口镇官岭村戈沃山中,墓前方约六华里处,有神道碑、碑额刻双龙戏珠图案,碑座正面是一只鹿的浮雕。碑正中阴刻楷书:“明一斋陈先生墓道”,下款是:“岭东友人黄琮题、浙东门人徐亮立。”墓纯三合土筑,如意形,墓位正中镌刻“明一斋陈先生墓”,上款:“向丁坐癸天启癸亥”,下款:“友人黄琮,门人徐亮造。”1991年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盖洋三对厝位于永泰县盖洋乡盖洋村,年代为清。简介:三对厝为郑汝器、郑汝训、郑汝诚三兄弟所建,分别为庆园厝、祥园厝、隆园厝。庆园厝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占地面积约1902平方米,总面阔54.3米,总进深38.1米,堂横式格局。由厝前石铺通道、矮围墙及照壁、风水门庭、书院、内风水门庭、内空坪、正堂、厢房、双护厝及书斋、后轩、后楼等组成。祥园厝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占地面积约2232.5平方米,总面阔59米,总进深41.5米,堂横式格局。由厝前石铺通道、矮围墙及照壁、风水门庭、书院、内风水门庭、内空坪、正堂、厢房、双护厝及书斋、后轩、后楼等组成。隆园厝建于清嘉庆十年至二十年(1805-1815),占地面积约3588.6平方米,总面阔79.8米,总进深34.1米,堂横式格局,大小房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