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旅游

泉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安福寺石造像
  安福寺石造像年代:唐、宋座落地点: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曾林社区简介:寺内有唐阿弥陀佛像、药师佛像,宋释迦牟尼佛像、阿弥陀佛像、药师佛像及供养人像六尊,造型丰满圆润、神态自然、刻工精湛。附属文物安福寺,是泉州地区年代较早的佛教寺庙之一,现存清代砖木结构形制。保护范围:东至本寺旧场地外30米,西至报恩堂外30米,南至寺外30米,北至围墙外30米。2009年,安福寺石造像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祖闾苏民居
  祖闾苏民居年代:清座落地点:泉州市鲤城区海滨街道涂门社区简介:现存大厝四座,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中燕支苏氏宗祠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始建,多次重修。其余民居三座,均为三开间、单护厝、偏大门。祖闾苏民居系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苏颂后裔于元朝初年以后形成的聚居地,其先人信奉伊斯兰教,累世与阿拉伯人联姻。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祖闾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井书院
  石井书院位于晋江市安海镇成功西路,年代为清。简介:因祀朱松、朱熹父子,又名“朱祠”。宋嘉定四年(1211)建,现存为清代建筑。坐北向南,由仪门、庑廊、拜亭、大成殿等组成,占地面积932平方米。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抬梁、穿斗式梁架,歇山顶。附属文物有宋代“杏坛”碑、明弘治《重建鳌头石井书院记》、清乾隆《重修启贤祠》等碑。2013年,石井书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书院周边各外延10米。……[详细]
湖头李氏宅祠建筑
  湖头李氏宅祠建筑位于安溪县湖头镇湖二村、湖三村,年代为清。简介:由世家大厝、六房小宗、二衙大厝、三衙大厝、四衙大厝(含宗兴堂)、李氏家庙与景新堂组成。景新堂建于清末,其他均建于清早期。宅、祠均坐北朝南,合院式建筑。各单体建筑多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悬山顶,燕尾脊。建筑装饰精美,题材丰富,做工十分考究。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湖头李氏宅祠建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诚峰东岳庙
  诚峰东岳庙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诚锋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和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坐北朝南,由山门、戏台、两廊、大殿等组成,占地面积668平方米。山门两侧开门,中间筑戏台;戏台中设八角藻井,重檐歇山顶;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2013年,诚峰东岳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庙周边各外延20米。……[详细]
凌云叶氏家庙
  凌云叶氏家庙年代:清座落地点:南安市眉山乡高田村简介:由凌云叶氏始祖叶迅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始建,历代修葺,现保持清代中叶风貌。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880平方米。两进悬山式屋顶,燕尾形屋脊,厅堂面阔五间,进深八柱,15檩带前廊,抬梁式木构架。保护范围:东至孝子祠巷沟,西至路边挡土墙,北至卧牛山下挡土墙,南至埕前村路。2009年,凌云叶氏家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石玉记商行建筑群
  东石玉记商行建筑群年代:清座落地点:晋江市东石镇第四社区简介:东石玉井房蔡氏三兄弟,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开创“玉记商行”成为富户,光绪年间(1875~1908)在东石港附近扩建商行,现存大厝8座和栈房2座。历史上东石港对台贸易兴盛,各姓都有族人衍台。清代东石蔡氏往台湾谋生的,占族人半数。玉记商行建筑群,是闽台商贸密切往来的见证。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10米。……[详细]
仙公山摩崖石刻
  仙公山摩崖石刻年代:宋~清座落地点: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仙公山简介:现存宋以来摩崖题刻十八方,有王十朋、朱熹、陈玉辉、张瑞图、陈大玠等人的题刻,其中以张瑞图《禅鸡塚碑》碑刻最为珍贵。是研究南方宋、明、清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仙公山香火分灵到台湾各地,是闽台仙公信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保护范围:仙公山风景区范围内。2009年,仙公山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燕山黄氏家庙
  燕山黄氏家庙位于南安市丰州镇燕山村,年代为清。简介:明正统二年(1437)始建,现存为清代建筑,祀黄氏燕山派始祖元达鲁花赤答刺真。坐西向东,由门厅、中厅、正厅等组成,建筑面积710平方米。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梁架;中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梁架;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梁架,皆硬山顶。2013年,燕山黄氏家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家庙周边各外延10米。……[详细]
山腰庄氏古民居
  山腰庄氏古民居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埭港村委会石桥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6),由山腰庄氏十五世祖庄大勋、庄大东堂兄弟,历时三年建造而成。由东座大厝、西座大厝、北座大厝及文武馆组合而成,总占地3292.6平方米。三座大厝整体坐北朝南、布局严谨、错落有序,工艺精美,雄伟壮观。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山腰庄氏古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贽故居
  李贽故居位于鲤城区南门万寿路,是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青少年时代居住的地方,后人将其居室改为宗祠。近年加以修葺,室内悬挂李贽画像,以供瞻仰。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副主任何少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子澄,市政协副主席刘佳景,鲤城区委书记王亚君,中国李贽研究学会筹委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张建业教授以及来自海内外的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剪彩仪式。剪彩仪式后,市政协副主席刘佳景和中国李贽研究学会筹委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张建业教授为“泉州李贽学术研究会”揭牌,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副主任何少川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子澄为李贽雕像揭彩。据介绍,李贽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他以自己睿智的思想,翻开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新的一页。曾作为东方大港的李贽故乡—泉州,以其发达的商贸文化、丰富的历史底蕴,孕育出李贽思想。修……[详细]
霞美陈氏民居
  霞美陈氏民居年代:民国座落地点:南安市霞美镇霞美村简介:菲律宾著名侨商陈炯辽兄弟所建,由3座单体建筑自东而西连排组成,现存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东部和中部为传统的三开间和五开间建筑,有两层叠楼护厝和方亭;西部为两层洋楼。装饰有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及进口花砖。保护范围:围墙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霞美陈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侯龙书院
  侯龙书院位于永春县吾峰镇侯龙村,年代为清。简介:由竹园斋和桂轩书斋组成。竹园斋建于乾隆三年(1738),嘉庆年间(1796-1820)建“桂轩”书斋,形成一座园林式书院。原有十八厅,现存上下厅、两厢厅、东西厅、阶下两厅、孔子厅、桂轩两侧厅。院里有一方池塘,池上架构石桥。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侯龙书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鼓庙乡约碑
  石鼓庙乡约碑位于晋江市梅岭街道青阳石鼓庙乡贤祠内,年代为明。简介:明万历十六年(1588)立。花岗岩质,高2.62米,宽0.91米,篆额“青阳乡约记”,字径0.11米。碑文楷书直下21行计965字,字径0.04米,记述里人庄用宾制订乡约,改变乡俗的经过,四川布政使洪富撰。2013年,石鼓庙乡约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石鼓庙四周围墙。……[详细]
山后连氏祠堂
  山后连氏祠堂位于德化县国宝乡格头村,年代为明。简介:建于明正德初年(1508),坐南朝北,由主楼、赞楼、阳庭、品字池等组成,建筑面积585平方米。主楼为二层“吊脚楼”,面阔五间,进深14米,穿斗式梁架,悬山顶。该祠堂为我省罕见的吊脚楼式明代木构建筑。2013年,山后连氏祠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堂周边各外延20米。……[详细]
金谷威镇庙碑
  金谷威镇庙碑位于安溪县金谷镇河美村威镇庙内,年代为清。简介:清光绪十五年(1889)立“威镇庙重修芳名碑”,宽0.76米,高2.00米,厚0.10米。碑文楷书直下18行,行17字,字径0.01米。捐资者冠有地名,是研究华侨史和对台关系的珍贵实物。2013年,金谷威镇庙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金谷威镇庙四周围墙。……[详细]
泉州黄氏民居
  泉州黄氏民居位于泉州市鲤城区鲤中街道和平社区,年代为清。黄氏聚族而居的宅第,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28.67平方米。有两座三大进三开间带双护厝、书房、花园等建筑;内有“探花”、“进士”、“忠勤正直”等清代匾额和古树古木奇石等。……[详细]
泉州崇福寺
  崇福寺位于鲤城区崇福路,古名松湾,为泉州三大丛林之一,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崇福寺是泉州少林寺废后传授少林武功的又一寺院。重修后大雄宝殿的风格保持明代规制,寺中有大钟,铸于明初,声音宏亮,“崇福晚钟”为泉州八景之一。……[详细]
  俞大猷墓,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苏垵村北。坐南朝北,砖构,外包三合土。白石墓碑阴刻楷书“皇明都督虚江俞公墓”。墓两侧尚存石将军1对。原有石马、石虎、石羊等均被毁。1986年,发现墓志铭1方,志额篆书:“皇明光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同知赠左都督俞公暨夫人慈肃陈氏墓志铭”,由晋江市博物馆收藏。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沙格灵慈宫,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东端,北临湄州湾。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14—1368),奉祀海神天妃。现存为清光绪五年(1879)重修,坐北朝南,东西宽18米,南北进深22米,占地500多平方米。二进由山门、拜亭、两廊和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内悬挂一方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惠安知县胡文所立“海天元后”大木匾。拜亭为重檐歇山顶,内有八角藻井结构。宫有5对辉绿岩、花岗岩的透雕大石柱,均为清代惠安石雕艺术的上乘之作。拜亭前檐的1对辉绿岩石透雕大龙柱,龙头由上而下,宛如从海中腾空而起又骤然俯冲而下,大有雷霆万钧之势。宫的营造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水平。沙格灵慈宫是泉港少有的省级文保单位,这足于说明它的历史价值。其建筑风格是典型的闽南风格,有着很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