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衡阳市旅游

衡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毛泽建烈士陵园
  毛泽建烈士陵园位于衡阳市衡山县开云镇南郊金峰村二组紫巾山麓。毛泽建,女,又名毛达湘,小名菊妹子,毛泽东堂妹,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东茅塘人。1905年10月出生,1921年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长期在衡阳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马日事变后,受中共湖南特委派遣,与丈夫陈芬一道,来衡山开展地下斗争,他们不惧-,恢复了中共衡山县委,陈芬任县委书记,毛泽建设任妇女运动委员,兼县委通信联络等机要工作。1928年2月毛泽建调离衡山,前往耒阳,任耒阳女界联合会负责人。5月5日,毛泽建夫妇带领游击队在耒阳夏塘铺一带活动时,被“挨户团”重兵包围,夫妇双双分别在棉花塘和鼓山被捕。后陈芬被杀害,毛泽建被井冈山游击队袭击耒阳县团防局和夏塘铺“挨户团”时获救。不久,毛泽建生下一男婴……[详细]
岳北农工会旧址(捷三公祠)
  捷三公祠——衡山岳北农工会旧址位于衡阳市衡山县白果镇白果村大屋组。1923年4月,中共湘区委员会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开展农民运动的号召,充分利用湖南军阀赵恒惕与谭延闿之间的矛盾,特派遣刘东轩回岳北开展农民运动。刘东轩回到岳北后,秘密进行串联发动,很快发展了彭桂峰、杨仕润、李甘林等一批积极分子。不久,中共湘区委员会又派遣谢怀德回岳北,进一步加强岳北地区农运工作的领导力量。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白果地区的农运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刘东轩、谢怀德等马上将秘密的岳北农民俱乐部,公开地从祥吉兴饭店点搬到堰脑头刘捷三公祠,正式更名为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在农会中加上“工”字,表示与水口山工人相联合,也表示工农握手革命的意思。经过一翻精心准备,岳北农工会于1923年9月16日在刘捷三公祠正式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选举……[详细]
常宁农民协会旧址群
  常宁农民协会旧址群位于衡阳市常宁市三角塘镇、白沙镇、蓬塘乡、烟洲镇、荫田镇、塔山瑶族乡、宜潭乡。旧址原名“康庄”和“志仁药店”。始建于清代晚期。砖木结构,硬山顶、屋面小青瓦覆面,跌落式山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98平方米。大革命时期,湘南地区的农-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1926年5月,省农运特派员李佳竹、李成蹊、吴谦、李敏述等先后来到常宁,与本县革命活动分子萧震球、邓受谷、萧礼樽取得密切联系,建立中共常宁特别支部,组织开展农民革命运动。1926年7月,在县考棚成立县农协会筹备处,由李成蹊、萧震球主持工作。1927年2月19日常宁县农民协会在教育会坪召开成立大会,萧震球任执行委员长、李成蹊任副执行委员长,执委有组织部长李敏述、宣传部长吴谦、自卫部长胡仲期、建设部长萧礼樽、财务部长郭……[详细]
宝盖古建筑群
  宝盖,据载,宋末年间,衡阳知府廖汉依途经此地,见山水宜人,环境优雅,便筑舍定居,时值兵革之变,建七层高楼,后称保家楼,因资源丰富,又传为宝盖楼,宝盖因此而得名。现宝盖镇系原宝盖乡与樟树脚乡合并而成,辖3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4.68万人,总面积176.5平方公里。位于衡阳市区东南约45公里处,东界安仁县,西接冠市镇,南毗耒阳市,北邻衡东县,距京珠高速公路13公里,距江口鸟洲12公里,故有“一鸡叫四县”之说。在宝盖楼内游览,你会发现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没有上锁,你可以到任何人的家里去,每一个见到你的居民,都会给你一个友善的笑脸,这足可证明宝盖人的善良与朴实。在这里,也同我在其他乡镇看到的一样,在家的大多是老年人、妇女与孩子,青壮年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如今正了春耕时节,在家务农的壮劳力真是屈指……[详细]
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会旧址——康家戏台
  康家戏台——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会旧址位于衡阳市常宁市松柏镇金联村戏台边组。1921年冬,毛泽东在衡阳建党后,多次指示衡阳的党组织亚欧以水口山为重点,深入群众中去,启发工人觉悟,传播马克思主义。1922年暑假,衡阳党组织派黄静源、唐朝英等党团骨干到水口山,以办识字班、工人夜校的形式传播马列主义,发展进步青年40余人,并经湘区党委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南水口山支部。同年,毛泽东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派蒋先云、谢怀德等来水口山,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蒋、谢二人到水口山后先后吸收了刘冬生、陈梅生入党,并建立了中共水口山小组,同时,在康家戏台设立了“湖南水口山工人俱乐部筹备处”。组织了临时干事会和临时代表会,由罗田锡和刘东生两人分别担任临时干事会正、副主任,蒋先云任全权代表,发布了俱乐部……[详细]
朝圣古道
  该古道原名“北山朝圣古道”,在唐朝中晚期时就已开始使用。古道在众多山脊上连绵着,蔚为壮观。宋代景定年间即有刻石。清代同治年间,曾国藩兄弟曾出巨资修缮,所以称为“曾国藩古道”。千百年来,这条古道,在众多香客们心中,更是一条无比神圣的“朝圣天路”。据了解,登顶南岳衡山主峰祝融峰曾有四条古道,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部分都已经遭到破坏。“曾国藩古道”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一条古道。历史上,从湖南湘乡及湘潭方向来的香客,从南岳后山的龙凤乡红旗小学开始,经报信岭、五岳殿、甘露亭,在山脊上连绵七公里,直达会仙桥,蔚为壮观。曾国藩这位道光年间运筹帷幄,带领湘军所向披靡的湘籍将领,出生于娄底市双峰县,他的故居离古道入口仅有四十公里路程。据史料记载,此古道是曾国藩为了方便母亲去南岳衡山烧香拜佛而修建的,全部采用……[详细]
王如痴故居
  王如痴故居位于衡阳市祁东县太和堂镇向阳村二组。王如痴,名书铨,号如痴,1903年1月25日出生于今祁东县太和堂镇向阳村,终身未婚。王如痴1915年入祁阳县城读小学和初中,1923年考入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预科班,积极参加学生-,1925年高中毕业。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年底被委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后,赴井冈山红四军工作,后奔赴中央革命根据地和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从事武装斗争。1934年10月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先遗队,先后任红10军团19师参谋长、师长。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1月,红10军团在返回闽浙赣根据地时,被敌围困于赣东北的怀玉山地区。王如痴率部队千余人,占据怀玉山,敌人四面围攻。终因敌我力量悬殊,王所率部队伤亡惨重。25……[详细]
衡阳窑址
  衡阳窑址位于的松木乡和茶山镇境内.时代为唐至宋。位于衡阳市茶山及衡阳县新安,此为湘南青瓷系窑址之一。此窑于1973年发现,处于衡阳市北郊湘江两岸茶山乡的梁家河、浏阳河、江家河、罗汉寺一带。此处河岸壁陡,山峦起伏,杂草丛生,古木参天。陶瓷碎片即隐没在杂草丛中,有些瓦砾堆积则大面积裸露在外。窑口系青瓷系,素面不带彩。釉色青灰,荷叶绿、豆青、虾青或青中泛黄,或光泽如玉。胎色以铁灰与紫灰色为主,类似半陶半瓷制品,也有一部分胎色灰白,可以看出系瓷土烧制,瓷化程度也较高。胎色较深,往往在坯胎外表上一层白色化妆粉,然后施釉,釉水及底。表面不施加彩绘,有些在碗碟的圈底坯胎上压印花碟图案,表面通体罩上透明薄釉,此种施“满釉”的器底印花装饰,其他窑中少见。茶山窑的产品,有些窑场以烧制碗碟为主,有的以壶罐为主,梁……[详细]
欧阳氏故宅
  欧阳氏故宅位于衡阳市珠晖区粤汉街道向荣里社区湘江东路119号,始建于清代晚期,是曾国藩的岳父欧阳凝祉的故宅。站在门前,可以看到,欧阳氏故宅是一座青灰色的古宅。清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曾国藩当了官以后,为他的岳父欧阳凝祉谋得了莲湖书院山长,即主讲兼总管一职,并找了这栋宅子,让岳父全家迁到这里居住。曾国藩在衡阳训练组建湘军水师时,也时常来这里小住。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著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详细]
谷朗碑及谷郎墓
  谷朗碑及谷郎墓 时代为三国。位于湖南省耒阳市蔡侯祠内,此为省内惟一仅存之吴碑。 此碑原在耒阳县城东谷府君祠内,后移入蔡侯祠内,1966年被砸断拿去修水塘。1979年找回予以修复,仍置蔡侯祠内。碑为青石制成,高176厘米,宽72厘米。碑额11字,碑文18行作隶书,每行24字,字径3.5厘米,无撰书人姓名。 九真,秦赵佗置,公元前111年入汉,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河南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三国吴以后,辖境渐狭。碑文除叙述谷朗生平及其德行,出仕经历与所做之贡献外,同时述及当时南方边陲之治乱情况,具有史料价值。此碑文词古雅,书法端庄,浑劲高古,不见起止转折之象。与其他汉碑一般隶法不同,实为隶书转换为楷书始。此为本省现存最早碑碣之一。 谷朗墓位于耒阳市亮源乡,坐东朝西,周砌花岗石,冢高0.4米……[详细]
曹炎烈士墓
  曹炎烈士墓位于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老巡司村五组。曹炎,1920年出生于今祁东县步云桥老巡司村一贫苦乡村教师家庭。1943年秋考入贵州平越交通大学。后来,在中共上海交大地下组织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反内战的各项爱国政治运动,从此曹炎炽爱革命活动。1946年6月,他倡导成立学生的进步组织“知行社”,被推选为社长。12月,他召集同学签名,并组织举行--,抗议美军0北大女学生的暴行。1947年5月,交大开展护校反内战斗争,全校3000多学生上南京-,他是组织者之一,被国民党反动派作为共产党嫌疑犯列入重点缉捕对象。后在地下党的帮助下,脱险潜回家乡。1949年5月17日,曹炎组织教师、学生30余人赴四明山参加祁邵衡游击纵队,并在纵队任政治部主任。同年6月3日凌晨,在黄陂桥与国民党军队战斗,不幸被俘就义。19……[详细]
白果广公家庙
  白果广公家庙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白果镇街上。为黄周氏族的一个宗祠,历史悠久,为皇封之家庙。根据《衡山白果黄周氏七修族谱之创修家庙纪略》记载,广公家庙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为纪念黄周一代祖元朝鉴国大夫周惟瑕(广公)所建。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历经维修。经多次维修现保存完好。广公家庙高大雄伟,规模之大,形成其独特的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艺术及古宗祠建筑风格演变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建筑以官式建筑(如:大木结构、斗拱等的造型)结构为主体,又结合了当地民间的风俗特点。门厅上方为戏台,正殿为宗本堂,中厅为和议堂,前厅大门门额、门框及22根石柱高高耸立,盁联工整并雕刻二龙戏珠及元、明、清历代文官塑像。中后厅内顶棚间装有圆斗如意澡井,檐枋下有十字牌科斗、如意斗拱等,形式与手法均别致多样;……[详细]
刘氏大屋
  位于常宁市三角塘镇罗田村(现为双湾村)的刘氏大屋,有着浓郁的庄园风格,历经200多年,仍保存较为完整,目前在整个湘南地区都不多见。勾镂的窗花,对称的天井,飞翘的檐角,坚固的0,设计合理的粮仓以及一些精致的小部件,无不彰显着当年刘氏大屋的繁华和兴盛。据《刘氏族谱》记载,刘氏先祖是常宁荫田镇人。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刘氏后人为人正直且经商有道,在创造了一定的财富后,觉得祖辈所在的荫田镇村落不够开阔,便有意另寻一处“风水宝地”定居。于是,他们一路沿着进城的方向寻找,后相中了三角塘镇原罗田村一处地势甚为平坦、视野开阔的“宝地”。刘氏便携家眷搬迁至三角塘镇斥资建了一座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豪华庄园。因为刘氏所建,后人们将这里称作“刘氏大屋”。大屋坐东朝西,拥山倚水,属于砖木混合结构。屋……[详细]
衡阳铁路早期建筑群
  衡阳铁路早期建筑群位于衡阳市雁峰区、蒸湘区、珠晖区,时代为1933~1956年。衡阳铁路早期建筑群共有9个文物点,分别是:1957年建成通车的衡阳湘江公铁大桥、1936年建成使用的衡阳站早期建筑、1947年重建的衡阳西站早期建筑、建于1938年的衡阳中山堂旧址、建于1938年的粤汉铁路管理局图书馆旧址、建于1938年的粤汉铁路管理局办公楼旧址、建于1950年的衡阳铁路管理局办公楼旧址、建于1950年的衡阳铁路管理局专家楼旧址群、衡阳焊轨厂(现为广州工务大修段衡阳焊轨车间)百年钢轨(专用线)。衡阳地处湖南省中南部,衡阳铁路南接广东、西通广西、东连江西,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历史上曾是粤汉、湘桂两个铁路管理局所在地。从1936年粤汉铁路开通运营到现在,衡阳铁路为我国铁路建设和湘中南地区经……[详细]
陆家新屋
  陆家新屋是衡阳市区为数极少的古代湘南民居建筑之一,整个建筑装饰十分讲究,木雕、彩绘、堆塑内容丰富,工艺精湛,是研究晚清民居建筑及见证1944年衡阳保卫战历史的罕见遗址。“陆家新屋”是由陆成祖(1838~1891)出资兴建,于1887年落成。,湖南省衡阳市人。生于清道光18年(1838年),4岁葬父,由其兄陆成珽抚养成人,后在湖北加入曾国藩湘军,屡立军功,被保举为记名提督,曾统带襄河水师正左营,襄河水师健捷营,襄河水师健捷左营,统领陆军成胜左、右两营,被授予振武将军衔。他清光绪17年(1891年)陆成祖去世,享年54岁。由于这座古建筑保存完好,现被辟为旅游点。值得一提的是:在1945年抗日衡阳保卫战期间,这座建筑是日军黑濑联队的指挥部。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攻打衡阳的战争中,日军这个联队负责攻打张……[详细]
曾熙故居及墓
  曾熙故居慈德堂,坐落在衡阳县石市镇石狮村石狮口,建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慈德堂历130年霜剑风刀,尚余两进,余皆坍塌,如今曾熙故居经过一年多的修复,焕然一新。慈德堂内有长方形草坪、围墙,围墙外有一条小河,跨过河上的小石桥,前方是一片荷塘,每到夏天荷花盛开,一望无际。堂后一排青山,古木参天,分外秀丽。慈德堂建筑的外表全部采用青砖所筑,远远望去,建筑给人以大气的感觉,门前的四根柱子更是独具特色,建筑后面一片山林,树木茂盛,建筑在山的衬托下秀美而典雅,肃穆而庄重。故居内陈列的生平事迹以曾熙先生家乡求学、兵部救国、致力教育、海上扬艺四部分为主线,围绕先生生平及“书画文献”这一核心,展出具有代表性曾熙书画作品真迹复本(包括书画创作和临书作品),展览精选先生之翰黑书札,强调书法与中国学术文化的……[详细]
衡阳抗战纪念塔
  衡阳抗战纪念塔 时间为1947年。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岳屏山顶,此为衡阳军民英勇抗战的纪念建筑。 1944年,日寇在攻陷长沙后,以10万兵力进攻衡阳。衡阳军民奋起抗击,从6月23日至8月8日,毙敌约两万,伤6万,我方军民伤亡近两万人,当时衡阳守军仅两万人。奋力抵御敌军10万余人的进攻,孤军鏖战47天,最后全军覆没,在中国抗战历史上写下了极为悲壮的一页。此战迟滞了日军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略行动,有利于全国的战局。当时,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向衡阳守军致敬》。经南京国民政府批准,于1947年8月10日,举行衡阳抗战城奠基典礼,同时兴建抗战纪念塔,于1948年4月15日竣工。 塔为砖石混合结构,通高18.16米,基座八角形,基高1.5米,边长4米,台上围以石栏杆。塔座高4.3米,边长两米。……[详细]
38、黄庭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庭观
  黄庭观位于中国湖南省南岳衡山集贤峰下,白龙潭东侧,距南岳镇1公里。始建于唐初开德元年(公元816年),五代时名魏阁,后宋徽宗赐名“黄庭观”至今,是南岳古镇景区的一座羽流道观。黄庭观依山临壑,叠石而成。它两进三厢,亭横于前,观宇纵连于后,仍保存古式建筑的面貌。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所单位之一。据《南岳志》记载:黄庭观是唐初开德元年(公元八一六年)所建。五代时,楚王马希声重修后,名叫魏阁。阁内有魏夫人的石雕像一尊。据《南岳志》记述:宋景祐年间,仁宗赐观名为“紫虚元君之阁”,是依照唐朝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大书法家颜真卿游南岳时所书《晋紫虚元君领真司命南岳魏夫人仙坛碑铭》的头衔而命名的。宋微宗崇尚道教,道教经典中最著名的真经为《黄庭经》,于是赐名为“黄庭观”。历元、明、清各朝,屡有修建。现存建筑为……[详细]
衡山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三公祠
  衡山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祠位于衡山县白果镇白果村大屋组刘捷-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3年4月,中共湘区委员会特派遣刘东轩回岳北开展农-动。刘东轩回到岳北后,很快发展了彭桂峰、杨仕润、李甘林等一批积极分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白果地区的农运工作不断取得进展,此前秘密发展的岳北农民俱乐部,公开地从祥吉兴饭店点搬到堰脑头刘捷-祠,正式更名为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在农会中加上“工”字,表示与水口山工人相联合,工农握手革命的意思。1923年9月16日,岳北农工会在刘捷-祠正式成立。岳北农工会成立后,成为了岳北地区最高的权力机关,使全岳北68个区的农会都聚集在农工会的旗帜下,加入农会者骤然增至10余万人之多。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当年岳北农工会的伟大斗争,……[详细]
衡山邺候书院
  在南岳衡山有两个邺侯书院。一个在山下,一个在山上。山下的邺侯书院原建于集贤峰麓,为宋宝庆年间(1225一1227)由转运使张嗣可就南岳书院原址改建而成。因为旧书院为李繁纪念其父邺侯李泌所建,故以邺侯为书院名。元至正五年(1345),衡山县尹赵忠,主簿李伯渊等进行重修。明代初年兵荒马乱,书院即全部废圮,明嘉靖十三年(1534)再次重修,遂改名为集贤书院。后不存。另一处是山上的邺侯书院,原址在烟霞峰下,该处原为唐代宰相邺侯李泌隐居的端居室,在距现在的邺侯书院右下方约1.5公里的一片谷地之中。藏书甚富,韩愈有“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诗句。宋乾道三年(1167)冬,朱熹、张栻曾访烟霞遗迹,并赋诗以吊。宋代时,端居室已为废址。明代万历年间,衡宝巡按使李天植在烟霞峰邺侯端居室旧址右侧建“明道山房”。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