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衡阳市旅游

衡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堰城城址
  位于大浦镇堰桥村遗存的堰城城址,其完整的夯土城墙、护城壕沟、地下文化堆积等,在我省汉代城址仅此一处。堰城城址地处衡阳盆地东北边沿,位于大浦镇堰桥村中部,当地小地名“城里院”,其坐落处地理环境属山间平地,地域宽广,地势由南向北微微倾斜,缓缓延伸至湘江之濒。从小生活在附近的村民陈从伟告诉记者,原来城墙比现在要高,后来在六、七十年代,村民对城墙进行挖土施肥,高度降低了许多。目前,生活在堰城城墙里的还有三十多户居民。他们告诉记者,听老人讲述,城区原来有六十四条巷子,三十四个马厩。不过这些传说有待考证,但也许可反映当时堰城的规模。经考古专家考证,堰城城址整体平面略呈椭圆形,占地约十二万平方米。城墙最高有五米,最低也有三米,城墙最宽处有七米,最窄也有四米,全部都是采用黄褐色粘土夯筑而成。城内地势平坦,地……[详细]
曾木斋故居
  曾木斋故居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上架乡古楼村4组,建于清光绪年间,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屋高两层,宽五间,硬山顶,左右出三字山墙,建筑面积440平方米。该故居为民间独体建筑,锁筒子屋样式,屋后倚香府当山,门前临无名港,远望对面岭。通面阔20米,进深22米,曾木斋故居基础布于高0.7米的台基上,前设檐廊,立檐柱两根,檐内大门居中,设双开实踏门页,入大门为中堂,堂后设神龛,两侧设门与次间相通,屋上无梁架,山墙搁檩,盖双坡硬山瓦顶,两侧出三字山墙封檐。1876年,曾木斋在这里出生并度过大半生革命生涯。该屋一直由其后裔居住,并负责日常保养及维修,整体基本保存完整。屋上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平直的三字山墙、四分五水瓦顶、锁头形样式等,表现出典型的地方风格和湘南营造形式。曾木斋故居是与曾木斋有着直接联系的……[详细]
蒋家窑遗址
  蒋家窑遗址唐宋青瓷窑址。位于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蒋家祠一带,居湘江东岸。方圆1000米左右,共发现窑址20余座。此处地势平坦,窑床遗址大部分用匣钵垒筑而成。1974年考古学者配合筑路工程清理古窑1座。该窑为龙窑式,窑床斜面长33米,窑墙用双层匣钵垒砌。窑具中有圆筒形匣钵,承垫物有环形乳钉状垫圈、三岔形和四岔形支托。主要器形有碗,盏、盏托、盆、钵、缸、壶、瓶、尊、烛台、砚和工具等:其中如军持、高足式盘座、盏托,刻花类壶、瓶等,过去很少出土。碗、盘托,盘现葵花形器口和荷叶边器口3胎色为赭灰或浅灰,仅个别制品因氧化程度不同而呈褐红色。一般不施底粉,釉色以虾青为主,少量为青黄、青灰色。釉质光洁莹润,也有小开片或作冰裂纹开片的,釉汁往往不到底。其制作工艺,除素釉外,常采用刻花、印花、雕塑,个别器物上有……[详细]
周旭公祠
  周旭公祠始建于民国十八年,即公元1929年,是周氏二十世嗣孙陆军上将周斓发起修建的。它位于祁东县白鹤街道黄龙居委会(原源山村老祠组)。根据周氏族谱记载,周氏原是江右泰和县人,元末周氏始祖仪公举家迁往我县,后分为鹏鹗旭幽四房,其中旭公后裔徙居源山。额上刻“周旭公祠”,庄严肃穆,楹联“牧野陈雄师名芳万代,濂溪阐理学德泽千秋”镌刻两侧。祠堂是典型的四合院布局。祠堂正殿为传统砖木结构建筑,台基以及墙裙为砖石垒叠,接砌青砖至顶,覆以黑瓦,主体梁架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的木构架。梁上的浮雕花木细腻,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技艺已不是今天的木匠所能为。中间斗拱成正四边形,四角采用三角雕花点缀,正方形内部又被三角形切割成大八卦阵,大八卦阵内连一个小八卦阵,小八卦阵中间呈圆形,内嵌雕龙。堂左墙上存“新建周旭公祠堂记”石……[详细]
耒阳凌云塔
  凌云塔又名青麓塔,俗称青龙塔,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耒阳知县张应星建。凌云塔为楼阁式砖石塔,坐北朝南,七级八楞,中空,通高29米,置于高0.6米的石台基上,台基边长5.76米。塔各级出檐,檐角飞翘,塔顶置铁质葫芦宝瓶,由下至上逐级渐收。第一级塔身以红砂石构筑,底边长4.3米,檐高4.1米,余均以青砖砌筑。第一级四向辟拱券门,南门门额镌“云梯初级”,其余各级辟3门。同时塔身下面部分施鳌鱼、力士、龙、狮、云气、卷叶纹等雕饰。塔内沿塔身施夹壁踏步可登各层,外壁辟6个拱券窗。一、二层塔心室平面为四边形,余为八边形;室顶分别为券顶、平顶和穹窿顶。凌云塔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距今已近300年,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始建年代较早的古塔之一。凌云塔修长挺拔,相对于湘南大多古塔的雄浑敦实,其形制有独特……[详细]
周家大屋古建筑群
  周家大屋古建筑,又名“五美堂”,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时由北宋宋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后裔周德智所建。据周氏族谱记载,周敦颐系周德智的先祖(周家大屋原住民为周德智的后裔),周家大院还增设了爱莲池和爱莲说碑记,让游客在欣赏古建风格的同时,瞻仰周敦颐这个历史人物,在休闲的同时,又能回味历史,增加文化底蕴。建筑群坐东南朝西北,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封火墙;三进四厢,大小房屋51间。整个古建筑群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距今已有120年的历史。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 ,共有48根木柱,51间房屋,屋内家家相通,户户相连,在屋内行走,晴不戴帽,雨不打伞。大屋布局严谨,设计……[详细]
欧阳海纪念塔及墓
  欧阳海纪念塔及墓时间为1967年。位于湖南省衡东县新塘镇。此为“爱民模范”欧阳海的纪念建筑。1963年11月18日,欧阳海为救列车在此光荣牺牲,1967年在此建成纪念塔。塔坐东朝西,高8米,基座用花岗岩砌成,塔身石砌,呈方柱体,正面刻“欧阳海烈士纪念塔”八个隶书大字,塔顶有烈士推马救列车的塑像。塔两侧建陈列室。展出烈士生平事迹。塔周围栽种柏树、雪松、山茶、红梅等花木,占地1980平方米。欧阳海墓在耒阳市灶市石花坳。墓圆形,水泥封顶,高1.8米,底径4米。墓碑高1.85米,上刻“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烈士之墓”。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954部队政治部司令部”,碑阴刻烈士生平事迹。墓前有烈士半身塑像,连基座高2.5米,墓的三方围有护栏。欧阳海(1940—1963),桂阳县人,1958年参加中……[详细]
太河滩古街道
  大河滩,地处“五龙抱珠”、引人入胜的风水宝地。据《耒阳县志》记载:大河滩,在唐朝就已形成集市,到清朝光绪十二年(1886年),有二十多家店铺。因紧靠水路,每逢“一、六”圩日前后,均有永兴、资兴、郴州、安仁和本县各地的客商往来,上市以土纸、纸浆、茶油、豆油、豆笋等商品及楠竹、木材、煤炭及汉白玉制品等远销长沙、汉口、北京等地,输入以大米、豆类、布匹、南杂货等为主。大河滩古街以三角形圩坪附近的中正街为商业中心。商店铺宇以砖瓦结构为主,整齐宽敞,高大明亮。合面街的铺宇各有2米多宽的屋檐街基,整齐粗大的檐柱沿街林立,支撑屋檐接出滴水,下雨天在街檐内走不会湿脚。在合面街檐内摆摊、陈列商品,可避免日晒雨淋。在街檐的中间有一条2米多宽的青石板路,从上街到下洲街全长共有600多米长,古街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详细]
南岳藏经殿
  藏经殿:旧名“小般若禅林”。在衡山赤帝峰下。相传为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僧慧思所建。明太祖朱元璋送来大《藏经》一部,因此命名藏经殿。《藏经》早已失散。藏经殿附近,林壑幽深,古木参天,环境优美,有“藏经殿之秀”的盛誉。藏经殿,是一座寺庙,在衡山赤帝峰下,距离民俗文化城约1.5公里。寺庙始建于南朝陈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当时名为“大般若禅林”,是南朝慧思禅师的道场。慧思禅师学识渊博,生前曾把佛教和当时高度发达的中国文化传给了日本僧人,在日本佛教史上很有影响。明太祖朱元璋曾经赐给该寺《藏经》一部(后失散),所以改名藏经殿。藏经殿在明万历年间被大火烧毁,1936年又重建,2011年依据原貌再次重修。如今此处古树参天,环境幽静,游人也不多,历来以风景秀丽和清静而著称。藏经殿的殿宇建筑极具特色,……[详细]
培兰斋——中共耒阳县委机关旧址
  培兰斋——中共耒阳县委机关旧址位于衡阳市耒阳市群英中路一侧、聂州居委会10组。始建于清朝雍正三年,原为聂州谢氏宗祠与私塾。土地革命初期,培兰斋为中共耒阳县委秘密办公地点,湘南起义时期仍为耒阳县委机关所在地,并在此设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招兵处。朱德、王尔琢等湘南起义主要领导和耒阳县委主要领导都在这里办公,组织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从而成为当时全县乃至湘南地区的革命指挥中心。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领导耒阳人民开展了一场改天换地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斗争,在耒阳乃至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耒阳共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和损失。8月中旬,中共湖南省委派邓宗海潜回耒阳,于9月份在南岭背文家村重建耒阳县委,不久即将县委机关秘密迁至培兰斋办公。在此创办了县委机关报《耒潮》,由……[详细]
谢维俊故居
  谢维俊故居位于衡阳市耒阳市肥田乡肥美村1组毛冲庙。谢维俊,字蔚青,化名废若、非若,1908年10月9日出生在一户富裕农家。他从小聪颖好学,做生意的父亲望子成龙,自幼在家施教,使他3岁能识字,6岁可作文。8岁又送入蒋家祠堂读书。1921年,经蒋啸青安排,谢维俊到衡阳三师附小就读,在那里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考入蒸湘中学,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推举为湘南学联代表。1925年元月,他与邻村蒋啸青的妹妹蒋祥英完婚,新房就在正厅堂左边一间厢房。此后,这里便作为他的卧室兼书房,经常在此会晤亲友、读书写作。1926年夏,经蒋啸青介绍,谢维俊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工农特派员身份回耒阳开展工农运动。在县城,他筹建了青年工友社。在北乡与蒋啸青组织成立了肥田农会、码头工会。大革命失败后,……[详细]
52、环秀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秀楼
  环秀楼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耒阳市,为耒阳市区仅存的一座古城楼。环秀楼原名望江楼,原为耒阳古城之通津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清康熙五十八年(1710)复修。之后,屡经修葺。楼为砖木结构,四层八方,建于青石基座上,座高3米。墙厚0.8米,通高30米,一至三层为青砖砌筑,各面开窗,一层北向有拱门,门上竖额“环秀楼”,为明学者解缙题写。四层为木结构,每面开窗。上三层外环以砖护栏,栏下施彩绘。楼内有木梯可达各层,各层施藻井,屋面均按八卦图形构筑,此中含有“天人合一”之意,在古代建筑中尚不多见。翘檐上饰石雕狮、鹿、豹、麒麟等瑞兽,檐柱上端饰木雕彩狮戏球,形态生动。花窗上所饰人物花卉浮雕,制作十分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楼盔顶,盖青瓦,置石质宝瓶。楼南、北两面尚残存小段城垣。2……[详细]
53、大善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善寺
  大善寺:一说铁佛寺。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镇。此为南岳保存最完整地五大丛林的佛教建筑。寺始建于南朝陈光大末年(568),系天台宗二祖慧思禅师创建,至唐已为南岳著名的十方丛林。明末毁于战火,清光绪二十一年(1886),由默安和尚等重建寺宇,奠定现存规模。寺坐北朝南,占地10969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等3进。天井左右有厢房,两翼有禅堂、祖堂、寮房、功德堂、香积厨等。寺宇布局紧凑,寺周环以围墙。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天王殿、大雄宝殿为砖木结构。面阔5间,前后出廊。结构为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单檐硬山顶,小青瓦,檐下施卷棚。封火墙爪角飞翘,墀头饰堆塑,正脊施镂空琉璃通脊。中置葫芦宝瓶,两端施鱼龙鸱吻。天王殿为拱券门,大雄宝殿正面为敞轩,施16页槅扇门。2002年5月……[详细]
伍若兰故居
  伍若兰故居始于建清代光绪年间,属于衡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见证革命烈士--伍若兰成长的重要纪念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价值。故居是一栋627.4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天井式民居。因房屋年久失修,疏忽管理,屋内杂草丛生,部分屋基频临坍塌。后经伍若兰烈士亲属十余年的奔走呼吁,伍若兰故居修缮保护工程终于在5月25日全面启动。耒阳作为湘南起义的指挥中心和主战场,起义军移师井冈山的首发地可以说居功至伟。今年恰逢湘南起义90周年,市委高度重视,罗琼书记多次调度,希望相关单位和负责同志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底气、带着任务去积极作为,既要对耒阳的历史负责,又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对耒阳的未来发展负责,既要对得起耒阳这片红色热土、对得起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耒阳革命先烈,也要对得起上级党委政府对耒阳的关心厚爱。日前……[详细]
咸塘高桥
  咸塘高桥又名龙溪河五拱石桥,位于衡南县咸塘镇高桥村组,为半圆拱连拱石桥。始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嘉庆十六年(1811)修葺。东西走向,横跨于湘江支流龙溪河上。长约96米,宽5.6米,五孔等跨,净跨10米,拱高约8米。桥身以红砂石构筑,拱券内壁分别嵌有清雍正丙午(即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建桥碑记和捐修碑,拱券石外侧浮雕花卉、卷草、八宝、铜钱等,构图精美,桥墩处高浮雕镇水护桥甲士,栩栩如生,其中一甲士头侧刻有造像纪年。桥面以红砂石板铺筑,两侧施石质栏杆,栏杆距桥面边沿35-40厘米。每侧栏杆立48根望柱,柱高60厘米,柱头呈圆球状,桥端柱头为瑞兽圆雕。栏板高40厘米,素面,其中一栏板镌“禁止:车行、晒谷、晒豆、卖柴、堆淤、堆物”,均阴刻楷书。桥头码头施垂带踏跺,保存较好。……[详细]
大源窑址
  大源窑址位于衡东县甘溪镇大源村,属衡山窑系,时代宋、元。窑址分布在大源村境内桂公祠、窑背岭等9处台地上,有4处发现马蹄形窑。文化堆积厚1—8米。各窑的产品有分工,有的以烧制碗、碟、杯、壶为主,有的以烧制罐、壶、黑釉盏为主,有的以烧制大件缸类为主。该窑产品有碗、杯、碟、壶、盏、盏托、罐、坛、瓶、炉、缸、网坠等。胎色有砖红、青灰、瓦灰、深灰等。釉色有酱、褐、绿、青、黄、米黄、淡黄、黑、棕红等。装饰工艺有粉地彩釉绘花、釉下彩绘花、釉下粉彩绘花、印花、刻划等。粉地彩釉绘花习见于壶、炉、坛腹部,有牡丹、菊花、草叶纹等。印花有菊瓣、牡丹、梅花、水波纹地莲花鱼纹等,吉祥语有“福”、“福寿嘉庆”等,主要见于碗内壁器心。刻划有花卉、大莲瓣纹、竹叶纹等,习见于碗、炉外壁及壶鋬等。……[详细]
57、培元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培元塔
  培元塔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常宁市宜阳镇大立村。此为隽秀潇洒的湘南风格的砖塔。清同治《常宁志》载:“岁同治壬戍唐君义渠……慨然以斯举为己任,邮寄邑诸君子,倡议建造。众亦踊跃从事,遂择地于邑西之罗汉石,鸠工庀材,经始于甲子,越丙寅告竣。”由此证明此塔始建于同治三年(1864),于同治五年(1866)竣工。因与崇文塔对照,故名培元塔。塔为楼阁式砖石结构,7级8方,通高36米,底边长6.14米。塔基为青石构筑,高0.86米,南面施垂带踏跺。塔身为青砖砌筑,各层四面设券门。首层南门额阴刻楷书“培元塔”。两侧施文曲星浮雕,上下镌莲瓣、八宝图案,东、西、北门额分别为:“迎紫气”、“邑青口”、“洪恩至”,周施如意云纹、瑞兽、莲瓣、八宝、八卦等浮雕。塔中空,有梯道盘旋而上可登各层,七层施夹壁,上留一孔可攀塔顶……[详细]
耒阳杜甫墓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晚年穷困潦倒,大历五年(770年)为避兵乱投郴州舅父崔玮,来到耒阳。《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书杜甫传》均载:甫客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归,令尝馈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卒。葬耒阳。37年后韩愈迁谪过耒,吊杜甫,留下了“今春偶客耒阳路,凄惨去寻江上墓”的诗句。杜甫墓在省重点中学耒阳市一中校内。墓封土为圆形,径5米。基砌麻石,高50厘米,上堆封土,通高1.5米,正面麻石镌刻有:“唐工部杜公之墓”。上款署“景定癸亥夏孟”(南宋理宗景定四年四月,1263年4月),下署“县令王禾立石”。墓前立有1940年薛岳撰《重修杜公墓》碑。墓后有古石碑座,惜碑已失其所在。墓周砌有石栏,占地约100平方米。据郭沫若考证为杜甫真墓。……[详细]
59、环绣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绣楼
  原名望江楼,原为耒阳古城之通津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五十八年复修。之后,屡经修葺。该楼为砖木结构,四层八面,建于青石基座上,座高2.9 米。墙厚0.8 米,通高约27 米,一至三层为青砖砌筑,各面开窗,一层北向有拱门,门上竖额“环秀楼”,为明学者解缙题写。四层为砖木结构,每面开窗。上三层外环以砖护栏,栏下施彩绘。楼内有木梯可达各层,各层施藻井,屋面均按八卦图形构筑,此中含有“天人合一”之意,在古代建筑中尚不多见。翘檐上饰石雕狮、鹿、豹、麒麟等瑞兽,檐柱上端饰木雕彩狮戏球,形态生动。花窗上所饰人物花卉浮雕,制作十分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02 年5 月19 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耒阳市城东沿路中段……[详细]
南岳福严寺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山掷钵峰下,为南岳著名寺庙建筑之一。在掷钵峰下,距半山亭五里许,绕过磨镜台,沿公路而下便是。此寺创建于南朝,最初的名字叫般若寺。至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佛教禅宗七祖怀让和尚在此宣讲“顿悟法门”之学说,故此寺又被称为“天下法院”,宋朝改名为福严寺。福严寺立于茂林修竹掩映之中,十分古雅,寺内有岳神殿、方丈室、祖堂、藏经阁等古香古色的殿堂。寺外的山岩上有三生塔,塔中埋着福严寺开山僧慧思和尚的遗骨。寺东有一口方形的石井,井里有清泉涌出,井壁上有“虎跑泉”石刻,泉旁有镌刻石碑,碑文记述着当年慧思祖师开辟道场的轶事。清《南岳志》载:寺为南朝陈废帝光大元年(567)天台宗慧思禅师所建,初名般若寺。唐先天二年(713)怀让在此辟为道场,宣扬禅宗,并以磨砖作镜悟化道一和尚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