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邵阳市旅游

    邵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洞口文昌塔
      文昌塔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洞口县城关镇。文昌塔雄伟壮观,堪称古塔建筑艺术的完美力作。文昌塔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同治六年(1868)竣工,光绪四年(1878)刊碑记事。文昌塔为楼阁式砖塔,七级八方,八角攒尖顶,塔刹为铁葫芦宝瓶,通高41米。塔基以条形青石砌筑;边长4.67米,周约37米,高1.7米。塔身七层,每层有门、窗和叠涩式塔檐,檐边饰山水人物等彩画。1至6层檐面盖小青瓦,塔顶盖铁瓦。每层塔檐有8个鳌鱼翘角系铁铃,风吹铃响,清音远扬。一层门上以青砖筑牌科墙门,重檐翘角,叠涩式檐口。门额石匾为“依日月光”。门联曰:“碧水环流地疑蓬岛,青云直上人在琼宵”。塔内有两条通道螺旋而上直至顶层,层层阁室内皆有神龛。二层塔心室地面阴刻双鱼图。三层以上塔室窿顶和甬巷、门巷等处,皆彩绘人物花鸟、双……[详细]
    武冈文庙
      武冈文庙位于武冈市都梁路市文化馆内,据清光绪二年(1876)《武冈志·艺文志》载:武冈文庙始建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由武冈学正陈沂实主持修建大成殿,原址在宣恩门外(今市药材公司内);南宋绍兴八年(1138)迁至今址;淳熙二年(1175),知军王可大撤而新建;嘉泰元年(1201),提刑陆世良重修。元末毁于兵事。明洪武三年(1370)在原地重建;天顺元年(1457),巡抚王俭、总兵李震、巡按御史龚谦、布政使岳陵、学正陶永等捐资重修,并增建明伦堂、泮池及新塑贤像等。清雍正元年(1723),郡伯郑东里复迁回原址,并增建魁星阁、学正署等建筑。现存建筑为道光十五年(1835)学政张力兴等重修。前庑檐下尚存镌有“道光十五年丙申月庚子日庚时修建”等字样的石碑1块。武冈文庙现存建筑应为道光十五年(183……[详细]
    双清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位于邵阳市双清区昭陵西路两路口28号。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又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湘通讯处,原设在长沙市。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被日寇占领,湖南腹背受敌。-湖南省党部于11月中旬火烧长沙之后迁往沅陵,省政府迁往耒阳,长沙处于混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并继续领导全省的抗日救亡运动,开辟以邵阳为中心的湘西南抗日救亡革0据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于1938年11月下旬由长沙迁往邵阳,驻邵阳县(今邵阳市)城东门外回栏街两路口曾家院子。同时迁来邵阳的有0湖南省工委、长沙市委、省青委、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观察日报》社、崇实女校、育英儿童抗敌工作团等0组织、机关和团体。博古(秦邦宪)、徐特立、王凌波、任作民、高文华、杨第甫、帅孟奇、聂洪均……[详细]
    高山红哨
      “高山红哨”系南山防空哨所的誉称,座落于牧场西山山顶,海拔1860米,为当时中南五省所建的海拔最高的哨所。环顾四周,“八十里南山”尽收眼底。哨所设施完备,结构坚固,由营房、碉堡、地道、战壕、篮球场等5个部分组成,总面积3456平方米。现为邵阳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乾隆十年,宝庆二府曾在此修建鸣炮台,以报平安。1934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也先后经过此地,并挖筑战壕阻击敌军。解放初期,境内一小撮国民党顽固分子企图将南山作为-基地,并妄想得到台湾当局的空运救济。为防止海外-势力的空投空降,1963年6月,广州军区正式在此建立哨所,全称为“中南某部国防防空所”。因哨所战士忠于职守,防止了一次又一次台湾特务空投与空降事件的发生,1969年10月1日哨所代表周宜珍赴北京参……[详细]
    贺绿汀故居
      贺绿汀故居位于邵东县九龙岭镇绿汀村,南面与第四村民小组的民居相连,北距贺家老院子350米。故居围墙边有小池塘,池中水波滟潋,水欢鱼跃;故居前后各有一座小山坡,山上鸟语花香,山花烂漫,山上茂林修竹,四季常青,山下田野麦浪翻滚,稻花飘香,映衬得故居愈发显得古朴大方,高雅幽静。贺绿汀故居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砖木结构。故居坐东南朝西北,呈“凹”字形布局,依山傍水,前有池塘,后环青山,院内共有房屋21间,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1903年7月20日,贺绿汀出生,在此度过了童年时期,外出求学后回乡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投身革命。解放后,贺绿汀先后四次回家探亲,在此居住。贺绿汀是中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是世界级文化名人,贺绿汀故居先后被列为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邵东县重要……[详细]
    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尹氏宗祠
      国务院确认湖南省洞口县为中国革命老区后,洞口的革命先进事迹已受到了中外爱国人士的特別关注。在抗日战争时期即1938年秋,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由武昌迁至武冈,简称“黄埔军校武冈分校”,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总校设在武冈县城,部分军官总队分别开设在洞口县的杨氏宗祠、曾八支祠、尹氏宗祠,六年来培养出各级军官23052人,投入抗日战斗前线,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给中国革命史冊上添上光辉的一页。尹氏宗祠位于洞口中县山门镇岩门村中心位置,风景秀丽,具旅游资源丰富的雪峰山麓。历史悠久,这里不但是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第十四军官总队旧址,还是尹氏宗亲的超源聚集地之一。在这里可以留阅黄埔军校将领们的风彩,可以追索尹氏历史。尹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元年,扩建于光绪二十八年。由正中牌楼、戏楼、中堂、神主堂及两側厢房组……[详细]
    隆回天门寺
      天门寺座落在隆回县城正北60公里的望云山山巅,海拔1492米,四南群山耸立。晴天能出云气,雨天或有碧霞绛云,气象变化莫测。天高气爽时,凭山远眺,东可看到宝庆东塔,南可看到武冈云山。该寺始建于宋代(年份不详),历经几次修葺。寺院座西朝东,东有龙头岩,西为了望台,南依人行道,北临百步岭。寺殿分三重,前后两殿原名邵阳殿(隆回原属邵阳),中殿曰新化殿。前殿大门门楣上阴刻楷书“衡云在望”四字,两边刻楷书门联:“漓光普照资阳久,岳色遥连首望高”。右侧有石塔香炉和石刻土地菩萨。中殿面阔七间,大门依旧,门额上有“卢公观音殿”阴刻楷书,两侧的阴刻隶书对联“宁代修真刹亦古,云山在望天与齐”最为人所称道。右侧亦有石塔香炉,高6米。整个寺庙为木石构筑,悬山顶,加盖铁瓦,占地面积1180平方米。殿内供奉南岳圣帝、寿佛……[详细]
    西村坊古建筑群
      西村坊古民居坐落在湖南省新宁县一渡水西村坊村,该建筑群由廪生李昌富在清嘉庆年间创修,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部竣工。分住宅、宗祠、会馆三大部分,总建筑面积达6218平方米。宗祠和会馆分别毁于1985年和1993年.现存住宅部分,面积为3168平方米.西村坊距今当有300余年历史了。这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富有江南文化气息的院落。住宅群坐东北朝西南,主体三纵三横排列,组成九座风格各异,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四合合院落.各庭院之间相距为2米,用青一色鹅卵石铺成的梅花图案形的防滑路面作为通道,且与水沟纵横交错,建筑布局十分规整,井然有序。建筑群雄伟古朴,座座飞檐翘角,画卉雕花,每座庭院外为卵石白粉花墙,内为木质结构,各院皆有精工石砌开井,每栋壁板门窗饰以各种花纹图案雕饰,古香古色,令人赏心悦目。此建筑群……[详细]
    新宁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 时代为清末。位于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石田村。此为颇具江南风格的古代建筑,对于研究建筑史具有一定价值。 刘坤一所建刘氏宗祠前后三进呈纵向排列,依次为门廊、前堂和神主堂。首进两侧为厢房。门廊面阔3间,进深1间,与西侧厢房的前廊构成“凹”字形通道连接前堂两侧,以丹霞石筑成天井。天井左上方有光绪皇帝御赐高4.2米的表功碑,右上立刘氏3米宽的谱系刻石。前堂面阔3间,进深两间,明间直通神主堂,两次间为客厅、议事堂,其后中建廊亭,两侧为两天井与神主堂相接。神主堂面阔3间,进深两间,内设先祖牌位、香几供案、方桌坐椅等物。额枋上有“严肃整齐”四字。其平面布局、前堂与神主堂沿纵深排列,按其功用主从布置有序,显得通畅古朴。 从建筑风格上看,青砖外墙上大门及两侧门一字排开,两侧有两垛封火山墙,脊上四角……[详细]
    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旧址
      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旧址位于邵阳市隆回县金石桥镇五罗村芦基湾。1935年12月13日,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六军团,由溆浦县金鸡垅进入隆回境内,驻黄金井、五罗一带,并在芦基湾陈家大院设立战斗指挥所。15日晚,担任后卫任务的6师奉命派一个连队往鸭田方向警戒,在鸭田附近遭到敌保安团的袭击。原来敌人害怕贺龙部队再次攻打湘中重镇新化县城,令第六区保安司令员晏国涛、副司令谭友晋带领保安1团、5团从新化县城赶到鸭田一带阻击红军部队。16日早,贺龙命令红6师发起攻击,从老鸭田的三板桥沿河而上,一直把敌人赶到卿家庄。中午,敌人增援部队赶到,红军才向金石桥方向撤退。为确保主力部队后方安全,17日凌晨,贺龙命令红6师兵分三路,奔袭鸭田,围歼保安团。在当地百姓特别是孙家垅游击队的支持下,贺龙指挥的鸭田战斗取得了全……[详细]
    陈锡兰故居
      陈锡兰故居位于绥宁县李熙桥镇陈家寨村,为比较典型的清代建筑,面积760平方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锡兰故居现已经申报了省级保护文物。陈锡兰(1827-1885),咸丰元年(1851)中举,同治二年(1873)任陕西兴安府宜君知县,光绪二年(1876)调任兴平知县。在任时,重视农业,清政爱民,颇受百姓爱戴。告老还乡时,宜君、兴平两县民众赠“万民伞”。朝廷念及政绩突出,敕封为五品知府,享五品俸禄。陈锡兰故居始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告竣于光绪三年(1871),动用各种工匠100余人。陈锡兰故居坐西朝东偏北,三正二横,砖木结构,中间置四合天井,两边配有厢房。正屋六排五间,正中的明间宽敞明亮。天井四面试通廊,报厅、天井及两边厢房比正堂屋低1.3米,正面看,高低有序,山墙飞檐翘角,窗花构图精美。……[详细]
    白云岩古建筑群
      白云岩古建筑群时代为宋至清。位于新邵县巨口铺镇白云铺村,为湘西南地区佛教名刹。因妙音寺主殿位于白云岩溶洞内而得名。《宝庆府志》载: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巡抚白某弃官为僧,法号宝鉴,坐化洞中,成为始祖。自宋至清,在此先后修建了妙音寺、毗庐寺、牧云寺、慈寿寺等庵院。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妙音寺又称顶庵,始建于南宋末年。殿门筑有砖石结构的牌楼,门额以高浮透雕手法镂刻龙凤图。门框抱石鼓上有石狮一对,精雕细琢,工艺精湛。门联云:“云郁山峨,云是山,山是云,云卷云舒山自在;风清洞古,风生洞,洞生风,风嘘风吸洞无心”,横批“恰似普陀”。此联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佛教“四大皆空”的思想融为一体,独具匠心。另外建有钟鼓亭、禅堂、斋舍、山门灯。禅堂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3间,前出廊,单檐歇山顶,明……[详细]
    王元帅宫
      王元帅宫 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洞口县石江镇漳潭村,距县城37公里。 王元帅宫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至二十八年(1848)重修,此系王氏后人为纪念其先祖名将王以权元帅而建。 宫由三进正房和两侧厢房组成四合院,坐东朝西,长方形,占地2226.1平方米。依山而建,自大门、戏楼、观戏坪、正殿(王元帅殿)至后殿(神主堂),依次按“一、三、二、五、十五级台阶”逐级上升。木构牌楼,面阔3间,呈八字形廊柱。匾曰“王元帅宫”。大门内有戏楼,重檐翘角,瓷宝瓶收刹,通高15.8米,正檐中有“三星”、“八仙”造像,翘角上有鹤翥鱼翔,皆栩栩如生。二进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廊前设复廊,单檐歇山顶,封火墙,主体纯木结构,抬梁、廊坊及柁墩支撑,木雕细致,工艺精湛。殿内设王以权……[详细]
    浪石古建筑群
      浪石古民居系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冈市双牌乡浪石村。省道S219从东侧经过。距武冈市区60公里。是一处保存较完整、建筑风格独特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浪石村现存建筑88座(不含祠、庵、庙、亭),总面积1088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55座。这些建筑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至民国三年,皆座北朝南而建,排列整齐,样式古朴,布局精巧,建筑风格独特;所有房屋清一色的砖木架结构,两端是青砖砌就的彩绘翘角封火墙,中间为木柱架子的木板房;每一排房屋之间为青石板铺就的巷子,即使大雨,从院子东头走到西头也不会湿鞋,堪称一绝。而浪石村最具有特色之处,还是每个角门的石楹柱上都刻有对联,现有石刻对联41幅,有好几幅似出于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之笔。这些对联的书法或遒劲、或清秀、或飘逸灵动。据省内外诗词楹联专业人士鉴定,像浪……[详细]
    15、神坡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坡庵
      神坡庵 时代为明-清。位于湖南省绥宁县河口苗族瑶族乡,神坡庵古建筑既有宗教文化色彩又富有浓厚的苗文化内涵。 神坡庵原名灵宝寺,始建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时由长安人自称“大秦穆护袄”之后裔先党法师所建。明永乐三年(1405),在洞外建圣母庙,是年重建灵宝寺,增建侯王殿,改灵宝寺为神坡庵。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扩建山门、过廊及两侧厢房。庵坐西南朝东北,系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由山门、过廊、大雄宝殿、侯王殿、两侧厢房组成,占地1620平方米。山门为牌楼式结构。山门内为过廊,宽40米,进深2.6米。大雄宝殿与侯王殿并列。大雄宝殿面阔5间,明间、次间和梢间各宽3.8米,改变了历代建筑明、次、梢3间从大到小的先例,成为本地特色的古建筑。大雄宝殿进深3间,宽10.03米。抬梁式木构架,中部筑0,……[详细]
    文仙观三官殿
      文仙观三官殿 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新邵县巨口镇文仙村,距邵阳市35公里。三官殿与灵真宫、城隍庙、天皇殿、文斤殿等6处庙宇组成文仙观整体,构成湘西南道教中心的古建筑群体。 文仙观三官殿,始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50)。宋太祖为纪念文斤(晋代高坪县令)仙人,赏金千两修建文仙观的三官殿,元、明及民国时曾重修。文革中遭到一定破坏。 三官殿面阔3间,宽10米,进深3间9.6米,建筑面积101平方米,梁、柱、枋及东西墙均为木结构。南北山墙砌青砖。单檐悬山顶覆青瓦。殿内为两排减柱抬梁式穿斗式结合的木构架,4杂木梭柱,前两柱高4.8米,后两柱高4.2米,柱腹周长125.6厘米,两端周长94.2厘米。鼓形石,刻有浮雕图案。三合土地面中央有八卦图案。神龛面积7.5平方米。石香炉通高1.02米,炉座上浮雕狮象……[详细]
    17、秀云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云观
      秀云观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洞口县山门镇。为湘西南名刹及旅游胜地。 清光绪《武冈州志》:“南岳庙地灵神显,不知起何代。”传说从宋代始,此处宫殿建筑已初具规模,经历代扩建,形成南岳殿、大雄宝殿、地母殿、灵霄殿、观音殿、钟鼓楼、进山牌坊等古建筑群。上述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遭到部分破坏,1993年当地群众集资百万,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恢复了旧观。 秀云观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殿宇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巧为构筑。进山牌坊石材构筑,四柱三拱大门,重檐翘角。大门及左、右拱门和石柱、梁、枋、基座等部位,均雕刻有花卉、人物等图案,构图生动逼真。门额为“秀云观”,有联曰:“据山门形胜,昭衡岳道宗,天选秀云留帝位;观崖下碧澜,挹雪峰爽气,地临市井亦心清。”经灵霄殿拾级而上30米为南岳大殿……[详细]
    邹汉勋故居
      邹汉勋故居位于隆回县罗洪乡官树下,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邹汉勋之父邹文苏修建。故居座北朝南,总面阔71.85米,进深84.7米,总占地面积6085余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罗洪名儒邹文苏之妻吴珊瑚秉承父学,通晓古今地理沿革,吴氏及其六子汉纪、汉璜、汉勋、汉嘉、汉章、汉池,皆致力与地研究,号称“邹家七子”。其后裔邹代钧、邹永萱、邹新陔等,均为中国近代舆地名家,其中邹汉勋尤为杰出,被誉为中国近代与地学奠基人。他的博学多才,被士林尊称为“古之郑贾,今之江戴”;他的与地学与当时驰名京都的魏源的经史、何绍基的书法并称为“湘中三杰”。乡谚赞曰:记不全,问魏源;记不清,问汉勋。”可见其当时的知名度。故居布局故居所在地背倚苍翠山峦,面临开阔田畴,院前椿溪河象一……[详细]
    汉昭阳侯城遗址
      邵阳侯城遗址时代为西汉。位于湖南省邵东县黄陂桥乡同意村。此为本省保存完较好的汉代城址之一。《宝庆府志·沿革表》载:汉孝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分昭陵县东境置昭阳侯国,封长沙刺王之子,汉景帝六世孙刘赏为昭阳侯。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侯国。三国时,吴宝鼎元年(226)改为昭阳县,隶昭陵郡。晋武帝司马炎执政时,为避司马昭讳,改昭阳县为邵阳县。直至唐初又在昭阳侯城旧址设昭陵县治,武德七年(624),撤邵陵入邵阳,城废。昭阳侯城历经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达600余年之久,一直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城现存黄土夯筑城垣,城呈长方形,东西宽250米,南北长250米,残长约100米,残高6~7米,宽5~10米,夯层厚约8公分。城址总体保存完整。城址内曾出土汉代的青铜剑、矛、铁刀、铜……[详细]
    城步南门城楼
      南门城楼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南门街。它始建于原诸葛城旧址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由县官范山监修。城围五里三分,高1丈八尺,阔八尺,上覆楼二百二十间。明嘉靖二十二年重修。隆庆二年改名为“临江门”,清顺治十六年改临江门为临江楼,后倒塌。在嘉庆、道光年间曾两次进行全面维修,名国八年由知县吕佐文主持维修,并改名为“利济门”,嵌石碑于城楼拱门之上。南门城楼为双层建筑,系石构件和木构件组成,拔地而起,气势雄伟。基地成“凹”子形,总面积733.3平方米,建筑面积505.3平方米。底层是拱形城门,全为石构件,用大条石砌成,独成体格。城门高4.8米,宽4.8米。拱门上方嵌一块长1.68米、宽0.7米的石碑,上镌刻“利济门”三个20公分见方的大字。城门口向下砌有长4.3米、宽5.1米的石坎踏步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