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旅游

韶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广东梅关古道(梅岭古道)
  梅关古道分为两个景区,南边的广东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30元,北边的是江西大余县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25元。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庾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庾岭。“梅岭”其名相传源于战国末年,越王后人梅绢率越人南迁居此拓荒筑城,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得文人过客传诵,梅岭山中十里梅花终为世人所知,名传至今。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古道约6尺宽,路面整齐地铺着鹅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丛,两侧山崖树木葱茏,层峦叠翠。梅岭古道从梅从向南北两边蜿蜒而下,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水,象一条纽带,把长江和珠江连接起……[详细]
云门寺
  云门山大觉禅寺,简称云门寺,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城北6公里的慈云峰下,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支派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云门寺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由云门宗始祖六祖慧能九传弟子文偃禅师所建。公元928年,南汉王刘龚赐额“光泰禅院”,后又改为“证真禅寺”。至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南汉王刘长敕封文偃禅师为“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并赐“文铢衣”一件,同时将“证真禅寺”敕升为“大觉禅寺”。因该寺座落在云门山,故称“云门山大觉禅寺”。云门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整座建筑庄严雅静。它的殿堂与国内大型寺院相仿,有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斋堂等建筑。但云门寺的建筑风格独特,除放生池在寺前外,其余殿堂连成一体,殿、堂、厅、楼等共一百八十余楹,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门、厅、殿、……[详细]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在曲江区美丽的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盛装开园。这是韶关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促进粤东西北跨越发展、建设国家级旅游产业集聚区取得的又一骄人成果。旅游是城市之窗,文化是旅游之魂。“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实现了温泉、森林的自然生态与禅文化的完美融合,是目前我市最大型的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度假项目。景区占地面积约17公顷,内集禅修、温泉、度假、养生为一体,充分利用既有优质地热温泉资源、优美清凉山景,完整诠释韶关山水自然之美,突出以“禅文化”为特色的核心理念。“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森林温泉世界”以禅修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服务为主营业务,单体设计主要采用东南亚地区建筑风格。景区内集温泉、度假、禅修、养生为一体,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地热温泉资源、优美清凉山景,完整诠释自然之美,突出以“禅文……[详细]
细美寨
  细美寨是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风景区阳元山背后的山上一个古寨遗址,建于明朝,现在已无人居住。他的存在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细美寨是古时当地富人为防土匪而依山修建的堡垒,但是当地村民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土匪为了躲藏而在山上建了一个寨子居住。不管是哪种说法,古时能在细美寨居住,上上下下的一定很艰苦,沿着山体旁边陡峭的台阶爬向山顶,在小径中幽然伫立着断壁残垣。从细美寨远眺,四周是壮观的丹霞地貌,偶尔有老鹰盘旋在天际。游客们在半山腰的平台处纷纷停下脚步,等待美丽的落日。可惜今天的落日不算最美,没有晚霞的陪衬,显得有些孤独,苍鹰的忽现为天边多点缀了一点墨色。发现细美寨纯属偶然。紧邻着阳元石的就是阳元山,阳元山壁立千仞,石壁因流水侵蚀,留下道道竖印,宛如一幅布挂在崖上,遂名为“晒布崖”。在山体一侧窄窄的、如鱼脊一般……[详细]
新丰雁塔
  清新丰雁塔又名文峰塔,位于新丰县城东郊双角村背老围山。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为平面六角形,外观七级,楼阁式砖塔,高33.2米。底层边长3.6米,壁厚1.57米,六面辟门,其中3门通本层塔心室,3门内砌梯级上二层塔心室;西面门额题刻“文光射斗”四字,两旁对联是:“雁塔呈祥昭日月,龙门瑞启震风雷。”二至七层则每层二面有门,余四面为壸门。塔檐砌砖仿瓦件,是雁塔最有特色者。塔梯原为穿心壁绕平座式,盘旋而登顶层,但平座浅窄无栏杆。1986年维修时恢复木楼板,增加塔膛内木楼梯。1984年新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朔村《当红军歌》题壁
  上朔村红军题壁歌谣《当红军歌》,位于南雄市油山镇上朔村徐氏祠堂门廊的左侧墙壁上。上朔村是个较大的村落,村内房屋、祠堂较多,给红军住宿带来很多方便。上朔村于1925年9月就建立了朔溪乡农民协会,1928年2月18日,南雄县农民暴-动-后,宣布成立南雄县苏维埃政府,政府办公地点就设在上朔村的洋楼(围楼)。1929年至1934年,红军多次进出上朔村,红军在上朔期间,帮助农民做农活,做家活,教小孩子唱歌、识字,给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并发动群众参加红军。红军宣传员在村内屋舍的墙壁上写有许多革命标语,如“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红军买粮食”等。在徐氏祠堂门廊左壁上,书写有一首《当红军歌》,曲、词完整,书写工整。录文如下:C调 当红军歌 3/4拍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详细]
贵庐(张发奎故居)
  贵庐,就是张发奎故居(包含贵庐、竹溪桥、向华泉),位于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风度村村民委员会张屋自然村。旧居坐西北向东南,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面阔19.437米、进深19.66米、二层高9.276米。门楣“贵庐”,砖瓦木构筑。由厅堂、住房、厨房、饭厅、花园等组成,中西结合颇具特色。贵庐是张发奎的故居,他在这里生活了15年。张发奎祖辈务农,父名居之,字竹溪,充县衙小吏。张发奎8岁入私塾,光绪三十三年就读县立高等小学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夏,张发奎与同学李君外出游泳,李不慎溺死,张发奎惧牵连出走广州,先当学徒习染织,后从军当兵。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并加入同盟会。他聪敏好学,于民国2年在3000名同学中以《吴起将兵与士卒同甘苦论》一文名列前茅,升入武昌第三陆军……[详细]
光明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位于翁源县周陂镇光明村雁鹰石,系明朝抗倭名将陈璘将军的故乡——周陂龙田城陈姓人氏为彰显其功绩和爵位而建造。此祠始建于明朝中晚期,后因年久失修于清代年间倒塌。民国21年(1932),本县县长陈定策和接任民选县长兼县联团团总陈步谦等人,为光宗耀祖,发动毗邻七县宗亲捐集资金,重建了这座面积约2000平方米,结构为三进五开间的中西合璧式宗祠。1938年10月,翁源县立中学从三华搬迁至此,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员受中共广东地下党组织派遣到此以教书作掩护,秘密领导当地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组建了中共翁源县第一个党支部。1939年,中共翁源县委又在此成立。陈氏宗祠乃翁源县委旧址和当地抗日游击战争的总部,先后有31位在此入党的同志解放后成为省(部)厅、处级干部。 朝鲜人民为纪念陈璘的伟大功绩,在罗南……[详细]
雪梅祖祠
  红三、红五军团驻地、红军长征宿营地旧址位于南雄市界址镇赵屋村委会洋街村雪梅祖祠。水口战役结束后,1932年7月中旬,红三军团奉命在南雄东部的乌迳、界址一带进行休整。在十多天时间里,红军一面组织集结训练,一面广泛发动群众起来分配地主的粮食和财产,帮助农民抢收夏粮。红军在新汤村等村庄召开群众大会,号召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动员青壮年参加红军。会后红军把在水口战役中缴获的部分物资分给当地群众。红三军团还在老界址墟筹款五万元。红三军团一部驻居在界址洋街村的雪梅祖祠内(董氏祖祠),红军宣传队在祖祠门廊左侧墙壁上抄写了《告敌方士兵歌》。洋街雪梅祖祠是一座古祠,占地面积270平方米。祠门额匾刻“雪梅祖祠”四字,门后向门额匾刻“仲舒遗裔”四字,强调祖祠由董仲舒的后代所建,是当地著名古祠堂。《告敌方士兵歌》……[详细]
灵溪大石围
  灵溪大石围位于韶关市仁化县周田镇灵溪村。这座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古朴建筑位于仁化万叠红岩边的偏僻小镇内。清朝道光年代社会-,匪贼横行,四处抢劫民财,焚烧房屋,残害百姓。灵溪各村寨经常遭受匪贼的侵犯,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饱尝了匪贼抢劫灾难的村民,渴求安居乐业的居住环境。乾隆廿六年(公元1765),黄见盖依据村民的需求,发动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十一月动工,组织村民担泥土筑墙,后因为病疫流行而中途停工,乾隆廿八年,又用了三年时间对缺塌损坏的墙体进行修补加固、完善,使全面的围墙牢固、平整美观。围墙基本呈长方形,在东南北三面分别建有三座围门:东边门中文坪门,杜屋门,围门上建有围楼,从地面有石级通上围楼,楼房用于住人或议事,墙上部,每隔一定距离开有射击孔,以防匪贼攻打大围。沿围墙内侧走廊建有房屋,……[详细]
中共广东省委驻地旧址
  瑶坑旧址位于南雄市黎口镇瑶坑村。1938年广州沦陷,中共广东省委为了便于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于1939年冬由韶关迁到南雄县承庆乡第六保瑶坑村(即现址),省委书记张文彬、组织部长李大林、宣传部长涂振农(后叛变)都先后到过瑶坑开展工作。中共广东省委在这里领导全省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南雄成为当时广东人民抗日的大后方。1940年7月,省委机关迁往始兴红围。旧址由大小共5间房屋组成,均属土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房屋高4米左右。从道路侧进入第一间房就是原来的办公室,面积约50多平方米;其余四间是休息、秘密会客室。近10多年来,当地人民为保护这一革命旧址,原居住在这些房屋的人家相继迁出这几间房子,一直空着让人参观。房屋已损坏严重。2009年1月,省委书记汪洋在韶关市进行专题调研时指……[详细]
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
  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分布于韶关市浈江区五里亭、始兴县沈所镇八一村和南雄市瑶坑村,在中共南方局、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先后领导下,旧址当时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斗争的指挥中枢。这是我省目前发现尚存的新中国成立前的省委旧址,是党领导广东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意义重大。当年的省委机关以办学校、经商等工作为掩护,隐蔽在粤北地区开展抗日战争,并与国民党-派发动的-高潮作斗争。八一村和瑶坑村的人民群众热心帮助党组织,并为掩护党员同志作出了重大牺牲。位于八一村的奠安围是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办公和居住的处所。这座客家方形围楼原高5层,每层1008平方米,围楼内部的木结构、楼板、隔扇等全部被侵华日军野蛮烧毁,只剩下一圈残垣断壁。在瑶坑村,历史亲历者痛诉侵华日军为清剿党员而每天-十余村民的……[详细]
大岭下会议旧址
  大岭下会议旧址位于南雄市油山镇大兰村委会大岭下村彭屋。旧址房舍为农村传统砖木结构,由祠堂和厢房组成。祠堂位于中心位置,两侧建厢房,为清末民初时期村落房舍状貌,一直由村民居住至今。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1935年3月,项英、陈毅率部从中央苏区突围来到油山,当时部队思想十分混乱,于是决定在4月初,在大岭下村彭屋召开一次特委、军分区和部队领导干部会议,听取赣粤边特委的工作汇报,分析当时斗争形势。会议针对敌人大举“清剿”的形势,提出新的斗争方式,以适应新的斗争环境。这次会议是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为今后长期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确定了斗争策略,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转折点。2017年,旧址房舍得到了全面修复,并作为展场进行了布展。布展主要内容为三个方面,一是反映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第五次反……[详细]
韶州府学宫
  广东韶州府学宫(即韶州孔庙)在沉寂近百年后重现风采。经过两年时间的修缮,这座千年学宫的主要建筑大成殿日前向市民重新开放。读书耕田,是韶关客家人千年流传的优良传统,从张九龄开始,韶关人一直重视文化和教育,保存至今的各姓族谱,都有奖励子弟读书、考取功名的条款;建于全市各地的私塾和学宫,是古代韶关人学子埋头攻读书的见证。韶州府学宫过去是中国封建王朝科举考试和学文习武的要地,而今天则成为当地尊孔劝学、宏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场所。韶州府学宫坐落在粤北重镇韶关市区繁华地带风采路,与韶关市标志性建筑风采楼相邻。史载,韶州府学宫始建于中国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明万历年间毁于火灾,随即重建。此后,清康熙、雍正、道光、同治年间均有维修。现时看到的大成殿是韶关市现存惟一的明代建筑。历史上的韶州府学宫……[详细]
丹霞山塔墓群
  丹霞山塔墓群(含锦石岩普同塔、佛日峰塔墓、宝珠峰塔墓、丹霞普同塔、张天窝和尚塔墓、朱道人墓、乐说辩和尚墓)位于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内,毗邻瑶塘村。丹霞的墓葬主要以宗教墓葬为特色,塔墓群均始建于清代,均采用当地常见的红砂岩,多为阁楼式石塔,由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前建有墓首、享堂,塔周围有红砂岩条石砌筑的护墙,塔前建有地坪。墓塔造型,平面型制或为四边形,或为六边形、八边形,大小各异,不仅造形美观,而且富于艺术性。塔身均刻有石刻,设有墓门,塔身线条直畅、习练、齐整,表面洁净,运用佛教常用的火焰纹、莲瓣、祥云等装饰花纹,给人以清心悦目之感。较高的建造工艺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现了所处时期的建筑特色。丹霞山塔墓群是丹霞山别传寺、锦石岩石窟寺众多师徒住持圆寂后存放骨灰之处,且分处不同之……[详细]
16、崇益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益堂
  崇益堂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2年10月20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序号93)。崇益堂位于始兴县太平镇瑶村上邓自然村东面。邓纯杰、邓纯周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地处墨江盆地腹部,墨江北畔,北靠南蛇岭南麓。绿韵缠绵。坐西北向东南。总体长方形,由主厅-民宅-围-围墙连成回字构造,东北角开拱门。面阔39.6米,进深27.1米,占地面积1073.16平方米。正面为二面坡悬山顶建筑,红砂岩砌框,配二只圆窗的中门通祖堂,天井两面各竖二根白圆柱,顶饰半开莲花。厅高7.1米。罗马柱,卷云斜撑,花鸟山水泥塑。方门与二面坡硬山顶面厅-房民宅相通。面有卵石铺通道与二座细围相接。围雄踞南北,与主体同向,长方形,如双阙并峙,4层,高12.8……[详细]
顿岗竹苞松茂围
  顿岗竹苞松茂围位于顿岗镇周所村。整座围楼青砖、瓦和木构筑。该围楼坐东北向西南,面阔25.8米,进深17米,四层(四角五层)高约13米。围的四周有护围墙,高3.5米。围楼顶层四角稍高有炮角。围墙牢固结实,外层墙厚1米,二层以上围的外墙有一米宽。呈“回”形走廊,围内有木梯可登楼,围内天井只有二、四层出靠栏(走廊),楼板上铺薄青砖。门楣“竹苞松茂”,阴刻咸丰三年(1853年)孟冬年款。该围田野风光秀美,令人流连忘返。2010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竹苞松茂围楼地处 光岭北侧田野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600毫米。清化河流经西南面,罗坝河流经东南面。矿产资源有煤等。植物资源有松、杉等林木。东临S244线,南面1.5公里是周所村,西面……[详细]
回龙寺塔
  回龙寺塔位于韶关市南雄市湖口镇罗田村委会下罗田村。回龙寺塔,有称上罗田塔宋塔,位于韶关市南雄市湖口镇新湖村罗田。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宋代判(一说建于明代,当为误判)。塔北面原有回龙寺一座,早毁。塔六角七层,现仅剩四层,残高十一点八米,一说残高十六米。回龙寺塔,坐落在湖口镇下罗田村回龙寺旁(寺早毁)。塔建于宋代。塔为平面六角形,仿楼阁式空心砖塔。塔原七层,1958年被毁上部三层,现仅存四层。塔残高16米。回龙寺塔位于珠玑镇上罗田村,建于宋代。塔北面原有回龙寺一座,早毁。塔向南,平面六角形,仿楼阁式空心砖塔。塔原7层,第五、六、七层已毁,现仅存四层,残高11.8米。塔基围19.5米,直径5.64米。塔身均置砖砌斗拱、柱、阑额和普柏枋。底层与第四层南北面开真门,其余均为假门,排列在同一直线……[详细]
镇溪祠古戏台
  镇溪祠古戏台位于侯公渡镇宋田新屋东侧约300米处的镇溪祠内,建于明代,曾经过明清至民国时期多次修缮。目前祠内保存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石香炉一个,清代碑刻6块。镇溪祠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夯土与青砖筑墙,悬山式顶,穿斗式梁架,悬空式木结构戏台;面宽8.4、深6.5米。用木板相隔成屏风式前后台,中间有一小门出入,戏台两侧以及回廊有栏杆。戏台顶上绘云龙图。戏台与庙堂相对而立,中间有一块空坪,地面铺设鹅卵石。戏台与庙堂两侧的厢房设有一道半园砖劵门和圆光劵窗相对应。以厢廊连接相通,使整座建筑联成一个四合院式的整体。该戏台是我县境内目前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戏台。其建筑结构具有典型的江浙地区建筑风格,是研究古代北方庙会南移以及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佐证和实物资料,极具历史、艺术研究价值。2003年……[详细]
赣粤边红军独立师第三团团部旧址
  赣粤边红军独立师第三团团部旧址位于南雄市乌迳镇孔江村委会枫坑村,建于清代,坐西向东,砖木结构,硬山顶盖灰瓦,青砖和土砖混砌,面宽四间19.6米,进深8.1米,占地面积159平方米,二层。20世纪30年代初,在粤赣边活动的赣粤边红军独立师第三团转战南雄乌迳孔江村一带,在枫坑村王先耀住屋楼上设立团部,红军在枫坑村驻扎了一个星期,期间,发动群众,宣传革命,红军宣传队在王先耀住屋内外墙壁上写下大量革命标语,现在仍保存有20余条。旧址房舍由王先耀一家居住至今,房舍现状如旧,状况良好。现存旧址房舍墙壁上保存的红军标语均以黑墨水书写,主要内容有号召贫农起来组织贫农团,打倒地主豪绅和鼓动-士兵来当红军以及反对-进攻苏区等等,标语通俗易懂,鼓动性强。1997年7月,旧址列为南雄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修复。房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