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旅游

韶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狮子岩庙遗址
  狮子岩庙遗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街道办黄屋村委会断石村西北1公里的狮子山。狮子岩庙坐西北朝向东南,遗址总面阔近40米,最大进深处为10米。现遗址内有房址六间,其中分别有一主殿和大殿。据传该处为远古时期道元真人初辟,道元真人云游四海,寻访仙境,见此山如雄狮高卧,山势巍峨,云盘脚下,岩洞面南中开,前为紫玉屏风,下有麒麟引路,又有双狮守护,乃建庙之宝地,遂在此建太极殿,供奉玄天大帝。隋唐以后,佛教兴起,在此建造了上下两层佛殿,至明清时最盛,有僧人数十,成为丹霞山区最初的寺庙之一,清末民初毁于战乱与匪患,寺庙逐步荒废。现仅存残垣断壁,地面散落供桌、柱础、门枕石、碑刻以及雕刻精美的石构件,有龙纹八棱柱、奔马图、鸟兽图等。殿内碑刻可见记载,此为三宝殿,供奉文殊菩萨,落款有“成化辛丑上元吉日,住持化……[详细]
国立中山大学乐昌办学旧址
  国立中山大学乐昌办学旧址位于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1940年至1945年国立中山大学迁址到乐昌分散在武江两岸办学,理学院在肖家湾村委会塘口村、文学院在陈家坪村委会罗家头村、校本部、研究院、先修班在老街居委会,工学院在三星坪村委会、法学院在武阳司村委会等地。国立中山大学乐昌办学旧址包含塘口村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旧址(朱氏宗祠)、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遗址、裴家湾国立中山大学先修班旧址门楼、和平街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旧址广同会馆、铁岭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旧址、三星坪村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旧址(朱氏宗祠)、三星坪村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旧址(沈氏宗祠)、三星坪古道(含新村凉亭、三星坪码头、八里排普济亭、寨子下村观音岩桥)、武阳司古道(含长岗岭乐善亭、董水头村粤楚停骖亭)。以上抗战时期办学旧址,既是华南地区学术抗战史……[详细]
张九龄及其家族墓地
  唐韶关张九龄及其家族墓地位于韶关市武江区墩子头村翠珠岭。为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迁葬墓。墓面为半圆土堆构筑,是座砖室墓,平面“古”字形,通长8米,分墓道、耳室和棺室,墓道和耳室皆为券顶,墓道长3.18米、宽1.09米、高1.70米,两个耳室分别长0.80米、宽0.52~0.54米、高0.33米;棺室为锥形尖顶,长4.82米、宽4.80米、高5.35米,有残存人物壁画。墓曾多次被盗,残存随葬品有陶罐、滑石器具、“张拯”陶砚和一方墓志铭(见第五章第二节墓志)。墓侧有神道碑1通。墓前现存石羊三只,二进深院落张文献公祠一座,硬山顶,面积约200平方米。张九龄官至尚书右丞相,卒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享年六十三岁。墓前下方有其妻卢氏墓,两侧有其父张宏愈、弟张九皋、张九章墓。皆为半圆形堆砖室墓。张九皋卒……[详细]
抗日战争第七战区指挥部旧址
  抗日战争第七战区第二次设立于抗日战争末期1944年左右设立,第七战区所辖范围为广东省,并在1945年9月13日订定的受降计划中,划分为广东地区(包含香港)接受日军缴械的作战区之一。第七战区刚成立时,广东省最高长官余汉谋接管粤北,并指挥了两次粤北会战痛击侵华日军,当年的第七战区司令部就位于今天十里亭油泵油咀厂的后山上,分别由指挥部、别墅、兵营房和礼堂组成。作战指挥部位于油泵油咀厂的托儿所旁边,遗址现在还在。但半山腰的兵营和礼堂,由于60年代修建厂区宿舍时被推平,目前已不存在。别墅位于后山上油泵厂宿舍后,是两栋坐南朝北的砖瓦建筑。别墅带西式风格的回廊,里面设有3间房,每间房之间有过廊间隔。别墅旁边为还有6间排屋,为警卫的值班营房。据了解,这里是余汉谋休息的别墅,以及临时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所。201……[详细]
25、小竹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竹塔
  小竹腰塔,称小竹塔,位于韶关市南雄市江头镇小竹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宋代,为六角五层楼阁式空心砖塔。塔刹已毁,残高十八米,一说残高九点一米。原塔内设置有木梯,今毁。塔向东,塔平面六角形,为五层楼阁式砖塔。塔损坏较严重,现仅存三层,残高约9米。塔用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4厘米的青砖筑成。塔基围10.8米,直径3.2米。塔第一层开一真门,其余各面开一圭形假门。二、三层每面均开一圭形假门。塔心室置藻井。塔身用青砖砌阑额、普柏枋、依角柱、斗拱,各层用菱角砖和拨檐砖叠涩出檐。小竹塔建在山坑水溪的一侧坡地上,距塔数十米有一座单拱古石桥,古道经石桥内通深山村寨,外通江头镇。这里竹林、古树、古塔、小溪、古桥、田野、村落相衬,风景秀丽。小竹塔于1997年列为南雄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列入第八批广……[详细]
五汪谭氏宗祠
  谭氏宗祠位于广东韶关乐昌长来镇五汪村,是为纪念紫金光禄大夫谭必而建造。谭氏宗词为长方形院落,祠内建筑面积177平方米。分门楼、前厅、殿堂三部分,门楼为庑殿顶牌坊式建筑形制,面阔3间11.4米,进深3间14米,始建年代失考,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覆黛瓦,博风板精美明净,阔3间2进,11.4米,进深21.5米,面积199平方米建筑。前半部分正面开三门,全木构牌坊式中门,四只精雕花草图案门簪,侧门均二枚雕花门簪。进深2.5米,二侧由三根石灰岩础木柱呈三角形撑架起“冖”形门面,卷草吻。三根平行龙头横梁向二侧伸出的横梁曾精雕翔龙舞凤图案(皆在“文革”时铲净,铲者灭顶)。穹形飘棚,雕花檐梁,雕蛇形图案脊檩;两侧月梁中央雕双凤护仙花图案,两端龙头;瓜柱两侧垫板雕卷草纹,顶……[详细]
27、葛坪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葛坪塔
  国坪塔又称葛坪塔,风景塔。据称,曾有位贪婪的仙人用扁担挑二塔,其中一塔落在大夏,“文革”时被炸毁。静蹲于南雄市西北隅近30千米的澜河镇葛坪塔下村西南端。建于宋代的塔,坐东南向西北,南依翠竹韵溢的帽子峰余脉龙华山(宝塔背)北麓,北俯视垄垄梯田构造的袖珍山间橄形盆地,有澜河水自西南向东北流淌。平面5层6角楼阁式砖塔,残高13米,形如腐朽铜管;砖规格主要为0.32×0.14×0.05米;首层长2.1米,壁厚1.3米,直径3.6米,围12.6米,有塔心室,2-4层实心;各面设壶形门或假门,倚角柱和阑额置斗拱,斗拱上以菱角牙砖和挑檐砖出檐及假平座。5年前塔南倾,后来奇迹般自直,人以为神。曾有人夜挖塔宝,无功而返。塔外形狼狈不堪,如一根日趋腐烂的竹笋,悲惨可怜。塔构造精细,形体俊秀,直指苍穹。2017年……[详细]
28、虎踞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踞桥
  虎踞桥位于南雄市珠玑镇聪辈村。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为西东走向,七孔石筑平桥,桥长57米,宽3.1米,桥无栏,桥高2.4米。桥面铺砌条形麻石,桥墩迎水方向设分水尖。桥造型较独特,它结合了拱桥和梁桥两种结构形式,在长57米的桥身上建有三个圆拱和四座船形桥墩上平铺的桥面。虎踞桥自清代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后,状貌一直保持至今,是古代该地区一座连通多个村庄的重要桥梁,也是梅关古驿道上的路桥。在聪辈村虎踞桥桥头西侧,建有一座观音庙(久毁,仅存残墙),在庙的外墙上镶有一块“重修虎踞桥”石碑,为清光绪年间桥重修时刻立,聪辈村虎踞桥于2019年又一次重修,并整治、美化了桥附近的环境。在2007年开始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聪辈村虎踞桥被列为南雄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详细]
南雄钟鼓岩摩崖石刻
  南雄钟鼓岩摩崖石刻  唐—宋 南雄 钟鼓岩摩崖石刻 位于南雄市梅岭镇翠屏山中。钟鼓岩因有钟岩与鼓岩悬石,敲之有钟鼓声而得名。这里因有梅关相伴,历代名人游士甚多、留下许多清词丽句。现有唐至民国石刻20多题。最早的石刻是大唐吕岩(即吕洞宾)书镌的“万福洞”和“上清景”题字。“诸仙岩”三个大字署名“东坡书”,每字高0.50米、宽0.10米。东坡被谪二度梅关到此游览,曾赋诗多首留念。石刻中以清代石刻为多,作者有官吏、学者、道士。字体有楷书、隶书、行书、篆书等。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压力下,-江西省大余县县长彭育英派代表鲁炯雯与赣粤边游击队代表陈毅等人曾在此岩举行会谈,共商国共合作抗日事宜。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0、沈所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所塔
  沈所塔位于始兴县城西五公里塔岗岭。岭呈乳状,高百米,塔筑其顶。塔高三十米,六角九层叠檐砖塔。该塔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塔身有“道光十六年重修”字样铭文砖。除第五,第九层外,每层有三门,隔面设门,层与层间门错开以求牢固。正面向东,直视县城。正门眉横匾第三层楷书:“回文澜”,第五层书:“五星奎”。清凉山塔位于始兴县城南镇周田村,建于明万历年间,七层六角,穿壁绕平座楼阁式砖塔。底部台基已被淤泥湮没,残高二十七米。基层塔身边长三米,壁厚一点六米。塔身自下而上递减。每层以砖叠出双檐,每层均有砖砌角柱、斗栱、阑额、拱门、腰檐及平座。六面设门或假门,以糯米浆,石灰,沙浆粘合料砌成,坚固异常。塔刹与第七层及楼板栏杆均毁。一九九零年始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10日,沈所塔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详细]
乳源观澜书院
  观澜书院位于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新书房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占地约1500平方米(一说1000平方米)。四进四合院布局,青砖木结构。一进拱秀门(门楼筑成风火墙式,门上方用砖砌成菱形和方形墙棂,镌“拱秀门”3字,拱秀门后面是“紫微门”)二进观澜门,三进明德堂,四进资深堂;有三个院墀,其中之一为芸香院。因当年书院坐落在大桥河畔,正门前方一览滔滔奔流、波澜起伏的大桥河水,故取名“观澜”。大桥村先后建成“石溪”、“步蟾”、“观澜”三间书院,每间书院约有三十名学生同时就读。观澜书院是其中面积最大,也是至今仍保留完好者。观澜书院于2005年8月公布为乳源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犁市当铺
  犁市当铺位于犁市镇犁市居委。1927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的一个团400多人,准备到广州参加起义,途经韶关城郊时,得知广州起义失败,随即带兵转移北上到达犁市,并以当时国民党军某团的名义,驻扎在犁市街西侧李达财的当铺。在犁市当铺期间,朱德部队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与当地农民群众一道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同时还联系北江的农民军和广州暴-动-后退往北江的队伍,参加北江区域的农民暴-动-。1984年,原曲江县人民政府将这座总建筑面积1075平方米、青砖木结构的晚清建筑群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韶关市公布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10日,犁市当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3、上朔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朔塔
  上朔塔位于南雄市油山镇上朔村五指山上,建于清代。平面六角形,为楼阁式七层空心塔。高19.9米,基围15.96米,直径5米。塔用长31厘米,宽16厘米,厚6厘米的青砖砌成,砖缝错开,缝以石灰浆粘合。塔各层用菱角砖和拔檐砖叠涩出檐。第一层开一门,高2?4米,宽0.6米;第二层南北面开明窗,其余开暗窗;第三层东西面开明窗,南北面开暗窗。以上各层明、暗窗类似相互隔开。塔内设置木阶梯,已毁,塔刹为葫芦形。该塔相传为镇妖压邪而建。建于山岭上,方圆十几里均能看到。该塔造型规整,塔身从下往上尺寸逐渐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使外观显得稳重、美观。塔至今保存较好,1982年被公布为南雄县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19日,上朔塔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罗围城堡遗址
  罗围城堡遗址位于始兴县太平镇罗围村犁头嘴浈江与墨江交汇处。年代为汉代。1984年发现。城址依山傍水,平面近三角形,面积8000多平方米。城墙用河卵石砌筑基,其上用土夯筑而成。周长420米,底宽4米,上宽2米,墙高3米~4米。城内南高北低,南面有一平台,长60多米,宽约12米,高约2.5米。北面有一个宽约6米豁口,可能是城门通道。出土遗物有板瓦、筒瓦,饰绳纹或抹光绳纹,也有的素面,绳纹瓦内壁为麻点,其它内壁为布纹。陶器有瓮、罐类,部分饰方格纹,少量有方形或圆形的戳印纹,也有划弦纹。这处城址未见于史料,但军事作用显而易见。据遗物分析,使用年代跨越西汉到东汉。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万古观光围楼
  始兴"万古观光"围楼位于始兴县城东南8千米顿岗镇七北村斗塘斗二组西南隅,林氏后人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地处浈江-墨江盆地东北隅,罗坝河北畔,林氏宗祠西南面,县城-都亨公路东侧。伫立于野色葱笼的田中央。坐东北向西南。长方形,4层,高12米,面阔18.4米,进深16.6米,占地面积305.44平方米。如缺顶庑殿式,围成“回”形,上凹弧形檐,出脊短促。卵石砌墙至顶,磨洗光艳,墙厚1米。青砖砌角、叠涩致密齿纹重檐。巨大花岗岩条石砌外拱内方门,楣镶花岗岩条石“万古观光”匾。红砂岩砌方形、竖一字形和十字形窗。内青砖铺天井,中央红砂岩甃0.4米高沿井。青砖砌拱门,木栏围井,回形走廊,有木梯可登。整体基本完好,弃空。……[详细]
36、许村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村塔
  许村塔,年代宋,位于韶关市南雄市黄坑镇许村村。许村塔建于北宋绍圣六年(1099)。为楼阁式五层青砖结构,平面六角形,塔刹已毁,残高二十一米,塔身二、三、四、五层东北面倒塌三分之一。塔基围二十一点六米,直径六点三五米。塔用长三十二厘米,宽十六厘米,厚六厘米和四厘米的青砖筑成。砖缝为不定位错开,用黄泥浆粘合,各层均有砖砌仿木结构的阑额、普柏枋、依角柱和斗拱,斗拱上以菱角砖和拨檐砖叠涩出檐。第二至第五层各开一真门,其余各面均开假门。1973年,在塔身砖缝内发现北宋景德元宝一枚,证明此塔建于北宋年间。2006年春对该塔进行维修。塔于1982年于5月列为南雄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湖坪古建筑群
  东湖坪村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东湖坪村,国道323线侧旁经过。东湖坪民居建筑属于清代,整座民居建筑座北向南,占地面积9.1万平方米。东湖坪民居建筑由栋十八厅、曾氏宗祠、上窑背围楼、银库和民居房屋组成。古村落厅堂上的窗花、斗拱、格扇等主要部位都刻上精美图案,里面不同质地的灰塑、木雕、石刻等工艺品巧妙地镶嵌在房屋的各个不同部位上,村庄以大厅(祖堂)为中心,四平八稳地向左右两边伸延,栋与栋相连有序、紧紧相依,檐街宽阔毕直。每套房为二厅六房组合(厅居其中,分前、后厅、房居厅的两侧,各有二、三间。每间厅的天檐下均有灰塑。它对研究清代民间建筑艺术、客家民风格俗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2015年12月10日,东湖坪古建筑群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珠玑石塔
  元南雄珠玑石塔位于南雄市珠玑镇珠玑古巷,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为八角七级实心幢式石塔。全塔用17块红砂岩石雕刻成形后垒叠而成,高3.36米。基座为八角形,置于一古井之上,第一层为莲花座,座上的八角柱体有四大天王像浮雕和刻有“南雄路同知孙朝列重立,元至正庚寅孟冬”等字;第二层至第四层均为莲花座,八角柱体遍刻浮雕佛像;第五层为莲花座,鼓形身刻人头像和莲花图;第六层为覆莲座,八角柱体刻佛像;第七层为莲花座鼓形身。塔刹为葫芦形。该塔是广东为数不多的有绝对年号可考石塔之一,1984年加建塔亭。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拱桥岭遗址
  拱桥岭遗址位于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樟市村委拱桥岭村北面的山丘。年代为商周。1982年发现。遗址面积4000平方米。经试掘,文化内涵分两期。第一期文化发现有柱洞、灰坑遗迹。陶器多为泥质陶,可辨器类有尊、罐、鼎等,纹饰有重圈纹、云雷纹、曲折纹、方格纹、长方格纹、编织纹等。石器有梯形锛、镞以及一些经打击的石块。属商时期。第二期文化陶器烧造火候很高,器类主要是瓮、罐,纹饰有夔纹、云雷纹、曲折纹、方格凸点纹、篦点纹等。属西周至春秋时期。1984年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沈所镇红围
  沈所镇红围位于沈所镇沈北村。整座围用红褐色沙灰及河石砌到顶,外墙呈赤红色,故称“红围”。该围坐西北向东南,面阔27.05米,进深36.08米,五层高约15米。围楼瓦面已毁,只剩下四周残墙,竖一字形窗,内大外小。围墙牢固结实,底层外墙厚1米。门楣“奠安”,清道光年建。1940年春夏至1941年春,原广东省委机关曾在此办公,指挥全省人民的抗日斗争。1945年2月被侵入始兴县的日军焚毁,红围省委旧址是我省目前发现尚存的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省委旧址,是党领导广东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意义重大。2009年增补为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