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惠州市旅游

惠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罗浮山摩崖石刻
  罗浮山摩崖石刻位于博罗县罗浮山。罗浮山原有九观十八寺,石刻多分布在这些寺观的周围。-物普查核实,共有宋代以来题刻130多题。分布在五龙潭、白鹤观、宝积寺、黄龙洞、华首台、朝元洞、酥醪观、朱明洞和石洞等处。内容多为有关古建筑的建置沿革、名人题刻、乡规民约、官衙文告、山林管理等。字体有篆、隶、行、楷、草。“罗浮”摩崖石刻为罗浮山年代较早,且有一定书法艺术价值的一题石刻,位于白鹤观后五龙潭边石崖上,阴刻篆体,字大1.50×1.20米。右边刻有“淳熙己亥良月望日”八字,左边刻有“郡守睢阳吴裒男有书”。这是一题南宋石刻。在其旁有一题北宋石刻,为“长寿涧”三字,下刻“圣宋皇祐二年润十月二十七日,提点诸州刑狱太常博士范阳祖无择题”,篆体,字大0.15×0.20米。祖无择,字择之,范阳人。进士出身,曾任提点……[详细]
文祐王公祠
  官田文佑王公祠该宗祠位于永汉镇王屋古村,是四进四合院式布局:一进头门,二进“世德堂”,三进“福寿华堂”,四进“祖堂”。据村中族谱记载,大约在元朝末年,一个叫王文祐的人为了本族的开枝散叶,从广东增城棠村迁到龙门县永汉镇。他选择了永汉镇以南,在永汉河西岸的一处平原安居,成为现在王屋村的开村始祖。到了明末清初,王文祐的子孙耗费十八年建造了文祐王公祠、凌云阁等标志性建筑,逐渐形成有建制的村落。历经约750年的繁衍生息,王氏后人已经传承到第二十五代,成为永汉第一大村,200多间清代古宅屹立近400年,至今仍保存完好。2015年12月10日,文祐王公祠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朝云墓
  王朝云是苏东坡的妾室,朝云之墓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州西湖景区孤山之上,苏东坡纪念馆旁,是惠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朝云墓位于惠州市西湖孤山东麓。王朝云,字子霞,浙江杭州人,为北宋大文豪苏轼侍妾。宋绍圣元年(1094年)随苏轼谪惠。苏轼《荐朝云疏》记,朝云“一生辛苦,万里追随”。朝云来惠后的第三年因染瘟疫去世,时年三十四岁。苏轼将她葬于西湖孤山,并亲撰墓志铭。孤山栖禅寺和尚在墓前筑一座纪念亭。因朝云生前学佛,临终诵《金刚经》偈语:“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故亭取名“六如亭”。朝云墓与六如亭历代都有维修。清嘉庆六年(1801年)惠州知府伊秉绶重修朝云墓时,为墓撰写了碑文,1984年惠州市人民政府又重修朝云墓,现存的六如亭为民国35年(1946年)重建。王朝云墓、六如亭前……[详细]
介寿诒谋牌坊
  “介寿诒谋”圣旨牌坊位于惠东县多祝镇皇思扬古围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全国皇帝圣旨赐建的牌坊之一。整座牌坊气势雄伟,结构模式美丽壮观,施工技术巧妙绝伦。牌坊是四柱三开门,分三层,高约十米,中间大门宽四米。正门上部正、背面龙凤板分别为竖排阴刻楷书“圣旨”“恩荣”,中间两面均镶御书“介寿诒谋”,据说是当时皇帝亲手谕书,字迹端庄秀丽,笔划刚健有力。牌坊的四根柱子均为方形,石柱上有蝙蝠、八仙过海、双龙吐珠、文武百官、九龙海谆等精美浮雕;中间层有数百个石刻文字,每个约五平方厘米;下层前后有石狮二对,石鼓一对,石狮形态雄威,含珠带笑。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介寿诒谋”圣旨牌坊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邓仲元故居
  邓仲元故居位于淡水街道红星社区猪行街,建于清朝末年,为二进四合院粘土结构瓦房,是惠阳区文物保护单位。他先后在崇雅学堂、广州将弁学堂学习。1910年筹划广州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与陈炯明等在东江举事攻占惠州城,并任东江第一参谋长,后改编为陆军第一混成协,任协统。1914年,邓仲元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军务部副部长,广东讨袁军总司令。1921年,邓仲元任广州军政府第一师师长兼总司令部,随孙中山率兵北伐。1922年3月21日,在广九车站下车时遭枪击,伤重不治,于23日去世,24日被孙中山追赠为陆军上将。在追随孙中山期间,他积极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6、会龙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龙楼
  秋长镇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许多地方仍保留着客家传统的建筑和生活方式。以客家围屋为主的客家文化资源丰富,目前全镇共有各式围龙屋100多幢,其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有30多幢,是客家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其中,位于官山村的会龙楼,建成于1888年,是东江革命学校旧址,是东江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客家围龙屋之一。位于周田村的碧滟楼,是由被誉为“开辟吉隆坡的巨人”叶亚来出资于光绪年间建成的。在叶挺故居周边散布着一些客家围屋,如会新楼、会源楼、瑞狮围等,它们各具特色,融合客家历史、民俗、风情、建筑、文化、人物等客家特色于一体,形成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惠州东坡井
  东坡井位于惠州市东区白鹤峰上。井口宽0.6米,深14.5米。青砖砌壁,外貌古朴。傍有井栏,立有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名士关槐书“冰湍”两字石刻。是北宋文豪苏轼(东坡)寓惠州的重要遗址,现存完整。史载: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苏轼在白鹤峰买地数亩,“作屋二十间,规作终老计”。次年苏轼迁进新居。由于地高水远,苏轼便雇人凿井,并作诗记之:“今朝僮仆喜,黄土复可抟。晨瓶得雪乳,暮瓮停冰湍。我生类如此,何适不艰难。一勺亦天赐。曲肱有余欢。”2015年12月10日,东坡井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旧址(育英楼)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旧址(育英楼)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叶挺将军故居的左后侧。1938年10月,日军在惠阳县大亚湾登陆后,中共中央致电中共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指示要在东江敌占区后方开辟游击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中共东南特委书记梁广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在香港多次召开中共香港市委、海员工委和东南特委领导干部会议,决定由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带队到惠阳组织人民抗日武装。10月24日,曾生、谢鹤筹、周伯明等带领由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组成的临时工作团到达惠阳坪山。30日,在坪山羊母嶂,由曾生主持召开了有香港惠阳青年回乡救亡工作团和坪山、淡水、盐田、沙鱼涌等12个党支部代表参加的干部会议,正式宣布成立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同时决定成立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队,由曾……[详细]
29、跃鲤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跃鲤桥
  跃鲤桥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永湖镇元岭村。该桥建于清光绪17年(即1891年)位于麻溪河元岭大队河段,现在元岭大队部东南方向耀鲤山的西端,此桥原是永湖至惠州的主要通道,属单拱行人桥,桥墩及拱部均由规格一律的方形和长扁形的白麻石切成,桥内跨径30米,桥面宽1.8米,桥拱顶部至水面高25米,拱部顶端的厚度仅38公分,桥的承受压力三吨以下,桥的两边建有石栏杆,东西二桥头建有避雨亭和石雕人头像为桥伯公。此桥是永湖境内的一座优秀的古建筑作品,九十年来,经无数次洪水冲击,地震等自然灾害冲击,桥身仍完好无损,造型美观、雄伟壮丽,安安稳稳地跨在麻溪河上。自元岭大桥建好通车后,再没有人行的桥成了三朝元老的展览品,因桥东端避雨亭被毁掉,碑文也被毁了,因此此桥的设计师是谁也无从查考了。跃鲤桥属于典型的单孔砖石拱桥。据《……[详细]
黄沙塘高桥
  黄沙塘高桥位于惠东县白花镇坦塘行政村黄沙塘村。始建于清代,为四孔平梁青麻石质石桥,横跨黄沙塘沥两岸。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21.57米,桥面宽0.8米。桥墩为两组,用两根竖立的长方形石柱,上端榫接一块石板组合而成,两组竖立的石柱之间用两根横置的方石作梁榫接,以增加桥墩的稳固性。桥面用三块宽0.26米、厚0.18米、长4.72~6米不等的石板并排组合而成。桥面距水面约3.8米。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元公祠
  陈元公祠位于惠东县稔山镇长排村,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坐北向南偏东10度。建筑为三开间二进深,中轴对称式布局,石、木、三合土结构,布瓦硬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墙体裙部用长方规格条石彻筑,上部用三合土夯筑。大门设置为四柱三间牌坊式,建筑前后依次分别是,影壁、大门、门厅、天井、拜廊、上厅,明次间均不设墙。门廊、门厅、拜廊、上厅分别用圆花岗岩石柱承托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左、右廊则用倒方角石柱支承梁架,柱础简朴大气。拜廊与左右廊之间置月牙石门过度。拜廊与上厅梁架之间置两个相向的拱门,上部则承托石槽将瓦檐水导出山墙外。门廊山墙上有精美的人物花鸟浮雕,大门上首嵌一方石匾,上阳刻“陈元公祠”四个大字及“时乙亥乾隆四十四年季春吉旦”等字样,大门对出约5米处置一与房屋阔度相同的影壁,正屋前端与影壁……[详细]
博罗通奉第
  通奉第,又称通奉大夫第,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杨村镇井水龙村。是明清时文官贵族的住宅:宅第、府第。正从二品通奉大夫或者正从通奉大夫级别的贵族住宅。据传朱熹后人朱时瑛(第九世)明朝嘉靖年间(约公元1522年)自惠州水北迁入博罗县杨村镇井水龙村。井水龙村通奉第又称云记大宅,为任从二品京官的井水龙村朱氏后人朱萃瑛(号云记)所建住宅。1829年,朱萃瑛从京城回井水龙兴建云记大宅。云记大宅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每日近千人开工,花了8年时间才落成,工程之巨在宅居建筑史上是罕见的。朱氏祖屋分前中后三栋,两旁都有衬屋。前中后厅之间均有个大天井,共有大厅、闲厅、横屋共62间。屋内地面平整,下水道铺设顺畅有序。其中仅大门栋梁上的两个木狮子就用了3年时间才雕刻而成。据称,该屋所用坤甸等名贵木材全是由东南亚国家进口,……[详细]
33、榴兆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榴兆楼
  榴兆楼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茶园村老屋村小组。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西北朝东南,总面阔50.4米,总进深29.4米,占地面积1482平方米。由堂屋、横屋、角楼等组成的客家围屋。一进置三门,中间为门楼,门上嵌一青石匾,阳刻“榴兆楼”三字,步入大门为门厅,后置两柱木屏门,左右耳房;二进中厅,后置两柱活动开启木屏门,梁架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三进为供奉祖先灵牌的祖堂,明间置神龛,两侧次间为房。三进厅堂之间由天井相隔,天井左右设横巷,通往两横居室,四周墙上有壁画,封檐板上的雕刻栩栩如生。堂屋与横屋之间,以天阶相隔。围屋四角筑三层高的角楼,角楼顶饰镬耳山墙。榴兆楼是重要的红色革命史迹。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6月历时半年多的抢救香港文化人行动中,榴兆楼作为接转站,接待过数百文化名人。1941年……[详细]
34、会水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水楼
  惠州会水楼是叶挺将军的祖屋,该楼是叶特盛玄孙叶成发建于清朝道光5年。建筑风格为三堂两横客家围屋。会水楼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由周田叶氏五世祖叶成发于清朝道光5年(1825年)修建,是叶挺将军的祖屋,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楼外有腾云学堂旧址、叶挺将军故居、育英楼等历史文物。会水楼由周田叶氏五世祖叶成发于清朝道光5年(1825年)修建,建筑风格为三堂两横客家围龙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95.6平方米,坐西向东,单间进深19.09米,面阔9.6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83.3平方米。整座建筑呈现长方形,外墙夯土结构,正面开一门,窗口上有西式的灰塑。会水楼适合居住一百多人,随社会发展,已全部外迁。现楼内已无人居住,天灾水患,且年久失修,造成部分房屋现成危房现象。革命旧址共青……[详细]
横岭山墓地
  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由广东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于2000年2月,出土了大量方格纹、夔纹等印纹硬陶碎片,同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玉石器、铁器等,据此不仅证实了岭南历史上确曾存在过文明程度相当高的青铜时代,同时也提供了古缚娄国存在的可能性,从而使经过考古认证的岭南文明史得以上溯至3000年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博罗横岭山8000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古墓葬300多座,少量属于商时期,大多数属于两周时期其中首次在广东两周时期的墓葬中发掘出土了铜甬钟。这是广东迄今所发现和发掘的同类墓葬中数量最多、出土物最精美、品种最丰富的青铜时代墓葬群。据《吕氏春秋》记载,百越之地曾经存在过古缚娄国,谭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册》的战国地图上也详细标明在博罗县境内有缚娄国,但从来没有实物证据……[详细]
廖似光故居
  “周田廖屋”建于清朝初年,位于秋长周田村东风小组。围屋前面有禾坪和转斗门,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为三堂、两横、院落式的小型客家围屋。居住在周田的廖氏族人,是兴宁始祖廖德源的裔孙。因“周田廖屋”是著名长征女杰廖似光的故居,在2004年被列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从转斗门进到院子,可看见正面有三个门,从中间大门进入为门厅,门厅上方的隔板写有“光前裕后”四个大字。穿过中厅,就可以看到上厅安放着祖先牌位,墙壁上写着“有庆堂”。2014年,廖氏族人捐资对祖祠进行了维修,并在门厅的屋顶上,安放了一只石狮子。祖堂的左侧是“廖似光故居”。为纪念廖似光,后人对廖似光居住过的、已经坍塌的横屋进行了修建,并在2011年7月1日建成开放。叶选平题写了“廖似光故居”牌匾。故居里面按照旧时的模样,恢复了厨房和卧室……[详细]
三寨谷造纸遗址
  三寨谷造纸遗址位于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鹤湖村三寨谷,时代:明-民国。三寨谷造纸遗址依山而建,始建于明代,遗址中有三处水车舂碓的石基座、石椎、地窖(山泥自然填平,地面露初灰沙质地的轮廓)等遗址,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造纸处用河石砌筑外墙,花岗岩质地的石椎和石基座。有石椎高约38厘米,外边长约50厘米,直径约28厘米,坑深约20厘米;有石基座长2.3米,宽53厘米,高35厘米。石椎和石基座尺寸各有不同。……[详细]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东江纵队纪念馆的位置位于冲虚古观的东侧,纪念馆于2003年12月1日东江纵队成立60年之际建成开馆,向世人展示了这只英雄队伍可歌可泣的动人历史。东江纵队全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东江纵队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东江纵队的司令部曾设在冲虚观内。纪念馆广场的右侧,竖有一组人物雕像,主题是“东江纵队将士,前仆后继,永远向前”。纪念馆共设四个展示厅,五大展示部分,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革命文物向我们展示了东江纵队抗日救国的宏伟历程,同时也侧面……[详细]
  宾兴馆位于惠城区桥西金带南街3巷10号,始建于清道光8年(1828年),坐北向南,进深三座,面阔三间,封闭式的四合院布局,占地约160平方米。是清代惠州乡绅为资助本地生员参加乡试、会试而建的会馆,宾兴馆是了解科举制度难得实物。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宾兴馆坐北朝南,采用三堂四横屋的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1070平方米,局部两层,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建筑风貌,是反映古代科举制度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因抗战期间遭日机轰炸,解放后又几经拆建,至今该馆仅剩中座及左右厢房较为完好,其余的都是后来新建的。门楣上“宾兴馆”三个字虽已了无痕迹,但遗留的青砖、灰瓦和飞檐仍可辨出清朝建筑的风貌。走进中座院内,记者发现在中座房间的外墙上镶有两块青色石刻……[详细]
  谭公村大夫第位于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街道谭公村。谭公大夫第的建筑物大部分保存尚好。前厅置屏风门,上方悬挂一块写着“赏穿黄马褂”牌匾,但这块牌匾不是原有的,是重修时重做的。谭公大夫第原本还存放着一块珍贵的木匾,上 书-“文魁”二字。这块牌匾是当时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坤一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科乡试第三十名举人蔡秉澄所题,而蔡秉澄正是蔡锦青的儿子,但这块牌匾早已不知去向。谭公大夫第的木雕很多,多是彩色的。屏风、斗式梁架、廊架上雕刻有麒麟、兔、狮、鹿、鸟及花草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吉祥图案。这些木雕大多蕴含着故事和寓意,如一个木雕中蝙蝠、鹿、瑞兽等造型活灵活现,表现了“福禄寿喜”吉祥主题。梅花喜鹊是传统建筑物木雕常见的图案,在谭公大夫第中也可见:喜鹊登上梅花枝头,寓意喜事不期而至,前途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