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市旅游

汕头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汕头小公园
  汕头小公园,汕头老市区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狭义的小公园,指位于小公园片区核心的中山纪念亭。广义的小公园,涵盖中山纪念亭周边的街区,包括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等,统称小公园历史文化区。小公园片区的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片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为解放前汕头第二高楼,是老汕头的标志性建筑及小公园的象征之一。汕头市小公园是上世纪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树有“万国来朝”牌。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楼,红柱绿瓦,亭四周筑石椅,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文革-中的……[详细]
陈慈黉故居
  陈慈黉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历时近半个世纪,集陈家几代人的心血。计有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庐等宅第。占地2.54万平方米,共有厅房506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始建于1922年,至1939年日本攻陷汕头时尚未完工,占地6861平方米,计有大小厅房202间,是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陈慈黉故居建筑风格中西合壁,总格局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萦迴曲折,进之如入迷宫,乐而忘返。据说以前陈家有个专司开关窗门的傭人,每天清晨开窗,开完所有的窗,又开始关窗,当所有的窗都关上了,天也就暗了。陈慈黉故居的建筑材料汇集当时中外精华,其中单进口瓷砖式样就有几十种,这些瓷砖历经近百年,花纹色彩依然亮丽如新,各式门窗造型饰以灰塑、玻璃、高雅大方……[详细]
名贤余氏家庙
  澄海名贤余氏家庙位于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永新村,乾隆47年重修,距今已有437年的历史了。永新村是潮汕余姓的主要聚居地,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早在元末公元1367年,潮州籍的朝廷翰林院大学士余仲伟意识到时势变化,政局动荡,遂安排七子:向、尚、囧、商、裔、扃、同,搬离潮州城,到澄海择地定居,以避兵乱。余氏兄弟来到莲阳中社创立永平村(1951年改称永新)。当初这里是韩江出海口,河海交汇泥沙淤积的沙陇地带,有待开发。后来,向、尚、囧、同,相继搬往外砂、潮州和省内其它地方。但七兄弟均公认父亲余仲伟是余氏在永新的肇基祖。余仲伟出身官宦世家,他的上八世祖就是北宋名臣余靖。余氏家庙的主座“永思堂”实为余靖纪念堂,神龛中供奉着余靖画像和余氏历代祖先的牌位。余靖(1000——1064)韶关曲江人。父亲余庆曾任……[详细]
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
  南宋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市海门镇西南海陲的莲花峰,史称“莲峰海色”,为潮阳八景之一。石刻范围包括莲花峰、尖山、叠石等3处,从宋代至现代共93题。《光绪潮阳县志》记载:“宋文丞相登此石以望帝舟,命题‘莲花峰’三字书其上,”自此之后,历代宦仕到此凭吊忠贤或吟哦山水,留下了内容丰富,书体多样的题刻,是研究潮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题刻有:宋代文天祥题刻“莲花峰”,行书,刻石为6×1.5米,“终南”,楷书,刻石为0.68×0.28米。潮阳知县臧宪祖题诗:“丞相勤王到海崖,精忠踏碎石莲花;思扶弱主回天顾,致使孤臣痛日斜。浩气一腔吞巨浪,丹心万古照寒沙;成仁取义酬君父,读史谁能不叹嗟。”刻面为2.3×2.5米。现代刘海粟题“海天砥柱”、“云龙风虎”和1962年诗人老舍的游海门题莲花峰……[详细]
株式会社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旧址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坐落在汕头市永平路1号,原为日本株式会社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旧址,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层半欧陆式建筑。一楼为多功能展厅,二楼为永久式文物展厅,三楼“清音阁”为潮乐文化展厅。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永平路1号大楼被登记为不可移动的新发现文物点。为纪念汕头开埠150周年,进一步梳理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选址于此修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是我市一张文化名片,浓缩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头开埠以来的发展,在陈列布置上反映了汕头开埠的历史脉络、开埠的意义以及开埠带来的繁荣气象。建设布局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永平路1号楼,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坐西南向东北,与汕头开埠的见证物、海关……[详细]
樟林古港
  号称红头船故乡的樟林古港遗址位于澄海市东里樟林。古港遗址东起新兴街,西熠墩脚,南起叶厝园,北至天后宫,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据樟林天后宫碑记、樟林扩埠碑记,风伯庙碑记等记载:樟林古港于明天启三年(1523年)创建商埠,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巡检司,乾隆、嘉庆年间达到港口全盛期,其时港口规模已建成八街六社,停泊大商船112艘。港口航线北通福建、台湾、杭州、宁波、上海、山东、天前粤东第一大港,史称樟林港是粤东通洋总汇。古港遗址现保留有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妈祖宫(天后宫)并有藏资楼、永定楼、货栈街(新兴街)、观海楼、风伯庙、关部税口、巡检司旧址、行铺、栈房等遗迹和一批石刻碑记,其中天后宫保存的碑记就有22方。1990年又新建一座古港亭,吴南生题樟林古港碑匾,著名作家秦牧撰写碑记,碑文如下:这……[详细]
南澳古城墙
  南澳岛是广东省内唯一的海岛县。位于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南澳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南澳城城墙遗址位于南澳县深澳镇金山村委会。据《南澳志》记载,明万历四年(1576年)南澳城建成,“坐南朝北,高二丈二尺,厚五尺,围五百丈,面宽七尺,皆甃以石,壕深八尺。”​2015年12月,南澳城城墙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齐翀编《南澳志》记载,明代万历三年(1575年)福建巡抚刘尧海上疏“窃思漳、潮之间以海为限,其海洋之南澳,地险而沃,百谷所生,百货所聚,惟地非分土,事在两邻,故往往为贼遁逃薮,而修船制器、市药裹粮,百无所忌……今欲为两省久安计,必先治南澳;欲治南澳,必先总事权……商民贸迁,类多奇货。凡闽船入广,广船入闽,皆不能外南澳,即令该总兵批……[详细]
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总指挥部旧址
  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旧址,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民权路50号,始建于1926年,原为大埔会馆。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东向,每层面积423.7㎡,总面积1271㎡,各层四面有走廊相通。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主力部队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同志的率领下向广东进发;9月23日从三河坝进军潮州城;24日解放汕头市,在此处设立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总指挥部。南昌起义军进入潮汕前后共七天,潮汕革命史上称之为“七日红”,其影响极为深远,为中共潮汕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和开辟革命根据地奠下基础。这是一处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有关的革命旧址。该旧址于1988年11月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定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5月经市编委批准,成立“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详细]
莱芜古炮台
  大莱芜炮台位于澄海凤翔街道莱芜岛上,与南澳岛隔海相望。大莱芜炮台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与南澳长山尾炮台相望,称之“姐妹炮台”,是粤东地区古建筑方型炮台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处遗址。外围宽四十二丈,高一丈五尺,设大炮八位,营房二十三间,操巡兵四十名,另有战马一匹,坐马三匹,外海艍船二只,配兵四十名,属南澳镇澄海协左营。现大莱芜炮台四周围墙仍基本完好。墙体均用灰沙夯成,虽几经风雨,仍坚固结实。围墙高6.7米,长51米,宽25.8米,呈长方形。墙厚2.5米,上有人行道宽1.8米。炮台内原有营房昔毁。东南角有一方台,与炮台围墙连成正方形,边长12米,墙厚1.7米,中间填土,与围墙齐平。原设有瞭望哨和炮座。一道石级倚东南墙壁,缘阶而登方台和人行道。东向一侧开一门,门高2.5米,宽1.5米……[详细]
叠石山摩崖石刻
  叠石山摩崖石刻群在河浦区西北面,遗存崖刻20多题,主要有:“於戏!先生学贯天文,深心河洛,独得其真。龙马之图,实本於数,浚词最精,羽义翼文,发奥阐明,即今其书,实堪其浚。自维囗眯,行将研究。”署款“乾隆二十八年(1763)番禺孝廉曹达潜”“先生姓陈,讳英猷,字式蔼,号石泉,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十二月初六日戌时生,充潮阳学廪生,孝友积学。乾隆四年己未(1739)筑斋兹土,为《演周易》之所。乾隆十七年壬申书成,八月十八日未时卒。命勒河图并赞於斯石。先生赞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地之象,奇偶分部。龙马出河象,数以观圣人。则之道昭,三古大哉。斯文圣圣攸祖。乾隆三十八年(1773)癸巳仲夏丙辰科经魁授浙江於潜知县、胞弟泰年东溪镌。乙酉科拔贡、胞侄蕃梅林书。”“海阔天空”。署款“乾隆癸巳(177……[详细]
秦牧故居
  秦牧故居位于广东汕头市澄海东里镇樟林观一村索铺巷9号,是一座“四点金”(潮汕传统民居称法)四合院,有近百年历史,旧民居占地387.5平方米,内有天井、正厅、厢房、居室、书斋等16间,民居门口嵌上了“秦牧故居”牌匾。这是一座古老的庭院,经受了百年风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故。推开陈旧的大门,进入院内,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厅房,两边是侧房。进入左边侧房,里面的房间是秦牧父母的卧室,陈列着秦牧的手迹及其一家的照片。侧房外面还有一间小房,秦牧当年就和哥哥住在这房间里狭小的0上。穿过侧房便是他的书斋。房间的陈设十分简单,但秦牧在此却博览群书,勤奋学习。在家乡读高小时,因老师喜爱新文学,秦牧开始接触了鲁迅、巴金、郁达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故居入门正对面的正厅将陈放秦牧大理石半身像,正面墙壁右侧悬挂《秦牧故居碑记……[详细]
澄海冠山书院
  冠山书院,在现在的汕头市澄海区境内,在这里有一副有名的对联:“礼门辟冠山,亦步亦趋追鹿洞;道岸登澄水,为高为美溯杏坛。”联中的冠山二字,指的就是冠山书院。从历史来看,冠山书院可谓是澄海文化的发祥地。宋庆历年间(1041—1048),潮州前八贤之一、宋太子中舍、易学大师卢侗“见冠山山明水秀”,环境幽雅,遂于此结庐读书,后定居于冠山。卢侗在书院教授邑中子弟,为澄海乃至潮汕的文化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冠山遂成澄海的政治文化中心。神山是先哲在澄海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见证,是澄海人好学求知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冠山书院曾一度是冠山初级中学、上华中学初中部的教学办公用地,上世纪80年代初上华中学初中部迁址,冠山书院一度荒废。上世纪90年代末,在澄海区政府主持下,冠山书院得到重修。神山又名冠山,“冠山环翠……[详细]
海门莲峰书院
  莲峰书院又称忠贤祠,位于潮汕名胜迹地莲花峰风景区西北侧钟南山麓,坐北向南,座拥主峰莲花峰,背靠粤东名刹莲峰古寺,主体结构二厅二天井,纵30.2米、横12.9米,自明代创建以来,闻名远近,功能合二为一,既是纪念性祠堂,又是兴学育才的书院,为清代潮阳县四大书院之一,人们出于对文天祥丞相的敬仰和怀念,四百多年来多次对其维护修缮,是一处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据清光绪甲申《潮阳县志》记载:“莲峰书院,在海门所城南,旧为‘忠贤祠’,道光四年海门参将何岳钟拓建,光绪四年署知县张璇,参将冯耀祖捐修,始延山长主讲官课焉。(按:山长由官员聘,每年就向海门局修脯银200圆,按季缴署,其生童膏火赀计钱一百二十千,则以鸟网船秤佣供之)”。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文天祥从江西举兵勤王,匡宋抗元,转战东南沿海,为追寻漂泊于海……[详细]
猎屿铳城
  明南澳猎屿铳城位于南澳县深澳镇北猎屿。明天启三年(1623年)南澳副总兵黎国炳建。该城由上座、下座和嘹望台三部分组成。用贝灰沙土夯成。上座在猎屿中部山腰,原高1丈2尺,长围18丈2尺,有5个铳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改建为方形炮台。城体长54.5米、宽17米、城垣厚1.7米、最高处5.5米,筑5个铳门,营房18间,置大将军炮15门,大神飞炮8门,有兵员60名。铳城下座位于上座之西百余米的近海台地,原高8尺,围16丈,有10个铳门,改建成园炮台,外径17米、高2.5米,置大炮12门。城垣上筑有雉堞。嘹望台在上铳城之西偏南的山顶,相距约80米。原高3丈、围6丈,外环以墙,墙高8尺,长12丈,驻兵20名日夜轮守。清代改为烟墩,用于观察敌情,燃烟报警。铳城下座后侧竖有通高2米、阔0.8米的碑……[详细]
蔡楚生故居
  蔡楚生(1906—1968)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人。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解放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中国影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蔡楚生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距潮阳城区约24公里,是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潮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包括一座“四点金”、一座“厝包”(从厝)及阳埕等配套设施,均为20世纪初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故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0平方米。蔡楚生先生1906年1月12日生于上海,6岁随长辈回到故乡潮阳集星村,读私塾,干农活,12岁时便到汕头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并坚持自……[详细]
大莱芜炮台
  清 澄海 大莱芜炮台位于澄海市坝头镇之莱芜岛上。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是清初潮州府的海防营汛。东至南澳岛的五屿水汛30海里,西至放鸡山水汛60海里,南至达濠水汛40海里,北至镇标右营水汛30海里。炮台面积1348平方米,原设火炮8门(已失)、营房27间(存残垣)、配水兵42名,属清兵防南澳镇澄海协左营。现炮台仍在,呈长方形,长52米、宽25.9米、高5米,外堞厚0.7米、内堞1.8米、垛高1米,炮台内西南角一平面方形炮位,边长13米、堞厚2.1米、面积169平方米,炮台东南面开一门,高2.7米、宽1.55米。历史上莱芜岛是潮州海防军事重地,据《澄海县志》载:明隆庆三年(1569年)已夏6月,左侍郎刘涛总督闽广军务,大破海寇曾一本于此。当时总兵郭成赶来配合战斗,以莱芜火炮攻海寇船……[详细]
柳岗王氏祠堂
  柳岗王氏祠堂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柳岗村。王氏祠堂是“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南宋名臣谏议大夫王大宝为母亲王氏请旨建造的。该祠堂于宋代建炎三年创建,明代嘉靖十三年重修,清代雍正十三年再修,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王氏祠堂总面积约1904平方米,贝灰木架结构。祠堂大门为石结构的双叠楼亭台式,石亭顶端有一太阳形状石徽,顶台中央立有高0.61米,宽0.22米的“圣旨”石牌,因此称为“圣旨亭”。亭门通梁刻“王氏祠堂”,明嘉靖十三年(1534)闰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1735)二月重修。梁背刻“时思”二字。亭匾高0.31米,长1.43米,正面刻“科第”、“唐节度使王审知”、“宋建炎榜眼王大宝建炎进士王大鼎”,背面刻“宋赐进士文林郎惠州府推官王仁”、“明成化戊子科乡进士囗囗囗囗囗王囗”、“清康熙丁酉科进士郎王时……[详细]
达濠古城墙
  说起长城,无人不晓,长城之闻名因其“大”,而你知道中国现存最小的“古城”吗?它,就是达濠古城。其面积用一般丈量区域面积的度量单位来表述,真是天可怜见,只有0.014平方公里,还没有一个足球场大。达濠古城位于汕头市濠江区政府大楼东南1公里处,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袖珍古城。建于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现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说起这个袖珍城,还有一段故事。达濠,古称招收都,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山多田少,民以渔盐为业,史载“田三渔盐七”,指的就是当时的生产布局。清康熙年间,两广总督杨琳上奏朝廷,请准在达濠沿海一带构筑城墙,用以防御明朝余党和海盗的骚扰。当时的地方官姓许(名不详),觉得在此地建城廓,一不方便靠潮汐劳作的渔民出入,二来以渔盐为业的居民,生活极其贫困,温饱且难,更无财产遭劫之虑,大……[详细]
蓬沙书院
  蓬沙书院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林厝村文祠路,称文祠,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69年),是当时兴学育民和教化养民的场所,该书院是汕头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书院。文祠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69年),是在清廷平定外砂王兴顺民变后,潮州总兵方曜到外砂“办清乡”时,倡导并委托外砂秀才陈大义任筹建董事长,历经18年才建成的,是当时兴学育民和教化养民的场所。蓬沙书院与方公讲院相连,构成潮汕传统民居的“双佩剑”格局。前三进即前厅、中厅、上厅,连同两侧从屋即花巷排屋,为蓬沙书院。后包为二房夹一厅格局,为方公讲院。两院占地8000平方米,深82米,宽33米,建积2706平方米,建设规模为澄海明清七书院(即冠山、景韩、尊育、敦化、凤山、绿波、蓬沙)之最。蓬沙书院坐东向西,石门楼为三山门,宽达建……[详细]
大南山红宫红场旧址
  大南山红宫红场旧址 红宫在潮阳红场镇林招村三房祠。该祠外墙油刷红色,屋顶飘扬着革命红旗,群众称之红宫。 1929年7月中旬,红军第四十七团在此成立;1929年冬,潮阳县革命委员会也在此成立;1930年初,红军第十六师军事政治学校第四分校也设于这里。1929年冬至1932年初,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红宫名扬大南山苏区。 红场在潮阳红场镇大陂村前的飞鹅山下。1931年春,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和潮(阳)普(宁)惠(来)县苏维埃政府带领群众在这开辟了一个广场,面积1400平方米。广场东南侧有一块圆台形巨石作为红军阅兵台,面向广场的石壁上刻书“巩固苏维埃政权”。5月17日至23日,东江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特委书记徐国声在会上将广场命名为红场。后来,场内建起戏台、球场、秋千场,红场便成为大南山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