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市旅游

汕头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红场镇红军医院遗址
  红场镇红军医院遗址位于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大溪坝村东北面1公里处,系一天然石洞。1931年初,中共闽粤赣特委领导下的西南分委所辖潮、普、惠和海、陆、惠、紫地区的红一团和红二团,为治疗伤病员而在此洞建立西南红军医院,简称“红军医院”。该院原设有住院部、手术室、工作室和药房等,遗址尚存。医院主任兼党支部领导戴雨(江西兴国县人),是原红四军留下的指导员,主治医官王少文(丰顺汤坑人)是从地方聘请来的留德医生,医生贺志中、梁鸿芳是南昌起义部队的军医,医院能做截肢手术。此外还培训了彭沃、古励真(古大存之侄)、余赛香(女)等十多名医务人员。该院为保持部队的战斗力作出了贡献。该石洞保存完整,其由花岗岩巨石覆盖而成,从东北向西南倾斜,俗称“老虎洞”,该洞深300米,洞内面积200多平方米,人工砌石分为四层平台。……[详细]
澄海西塘
  澄海名园“西塘”,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光绪年间再延师按苏州园林式样扩建。西塘虽亩余,亭榭楼阁,假山莲池,客厅书房,以及园林花木莫不具备。门厅之后,有一月洞圆门,过门可见用红黑小石铺成双凤朝牡丹的地毡式庭院地面,文雅清静,一弯水渠,雕栏围绕。迎面是巨大的假山。山下岩洞,称为“鹤巢”,原养白鹦鹉。岩洞之上,奇石峥嵘,石壁上刻“秋水长天”四字,苍劲俊秀。山下石路,迂回曲折。小桥旁边,数竿金丝竹,低拂着一片山石,上刻“挹爽”二字。沿小石径,可登假山。山上有亭,亭边石山耸立如狮,旁配猴、狗、鹿、马诸形态山石及琴台层塔。假山北面,楼阁临池,飞檐映水,恬静清幽。在六边形的水阁后面正中,一石壁立,高约人余,西南是厅堂,陈设清雅,可闻鸟语花香。前曾挂名士书画,有唐寅、陆润庠、何绍基等人真迹,并珍藏……[详细]
龟山建筑遗址
  龟山建筑遗址位于澄海市上华镇北陇村东面之龟山南坡。年代为汉。20世纪40年代意大利学者麦兆良发现,1983年澄海博物馆进行调查,1988~1993年四次发掘共500多平方米。清理房址4座。一号房址位于南坡第一级平台,残存用石块垒筑的后墙,长3米,高1.7米,基址内有柱洞。二号房址位于南坡第三级平台,平面为圆形,直径3.4米,用石块砌墙基,南面有门道。三号房址被二号房址打破一部分,平面为凹字形,坐北朝南,面宽12.8米,进深6.2米,中央为殿堂,两侧为厢房,有夯土隔墙。四号房址位于第三级平台西部,平面呈长方形,面宽10.7米,进深4.8米,均有夯土墙及隔墙。三、四号房址附设排水管道。此外,还发现有用砖砌筑的转角墙基和夯打的居住硬面遗迹。房址上的堆积含大量绳纹板瓦、筒瓦,还有多种型式的卷云纹瓦当……[详细]
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
  民国汕头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位于汕头市外马路。是一座五间三进祠堂建筑。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原为同庆善堂。光绪二十七年(1905年),台湾爱国志士丘逢甲在此创立岭东第一间新式学校岭东同文学堂。民国以后,这里先后改办岭东甲种商业学校、汕头商船学校。1926年2月1日,周恩来就任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设行政委员公署于此。潮梅各地是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反动军阀严重奴役的地区,为了重振东江,拯救人民,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于1926年2月22日至3月3日,在这里举行了东江各属行政会议。周恩来主持会议。出席的惠潮梅地区各县县长,教育局长及农、工、商、学、妇女等各界代表共124人。恽代英、邓颖超、彭湃等为特邀代表;杨石魂、陈卓凡、刘侯武、王鼎新也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各种提案及计划书1……[详细]
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
  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位于老市区海平路97号,以“华富电料行”作为掩护,是80多年前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的一个枢纽中转站。它担负了护送重要领导干部、运输军需、民用资料、重要情报等的重任,为整条秘密交通线的安全畅通乃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汕头市十分珍贵的红色资源。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是当时中共中央交通局组建的几条全国秘密交通线之一,并且唯一没有被破坏,汕头交通中站作为一个重要中转站,从1930年至1934年红军长征前夕,先后完成了护送包括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领导同志在内的200多位革命先驱经过潮汕、安全进入中央苏区的艰巨任务,同时还0地完成了输送物资、运送资金、传递文件和情报等光荣任务,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而独……[详细]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
  1930年底,中共中央交通局在周恩来的亲自主持和部署下,开辟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的秘密交通线,成为中央苏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史称“中央红色交通线”。中央交通局副局长陈刚在汕头镇邦街7号以中法药房分号为掩护,建立交通局直属交通站。1931年,为防止意外,中央交通局又派陈彭年、顾玉良、罗贵昆等人在汕头海平路98号以“华富电料行”为掩护,建立备用交通站。1931年4月,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以后,中法药房停止使用,电料行仍坚持工作。据统计,经该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的领导干部包括周恩来、邓小平、瞿秋白、任弼时、博古、陈云、聂荣臻、李富春、邓颖超、董必武、刘伯承、项英、左权等在内200多人,输送物资约300吨。此外,在传递文件、情报,沟通上海中共中央和中央苏区联系,向中央苏区输送……[详细]
大南山红军革命标语
  民国潮阳大南山红军革命标语位于潮阳、普宁、惠来三县之间的大南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由彭湃领导的中共东江特委在此成立,同时成立了潮(阳)普(宁)惠(来)苏维埃政府,土地革命热火朝天。当年东江特委和苏维埃政府组织了翁千等人,在大南山交通要道和革命活动场所的摩崖大石上镌刻了数十条革命标语,大震革命威风。据1963年调查,大南山从盐岭、汤坑至雷岭径数十里,在35块天然石头种刻下革命标语57条、461字,其中大部分在潮阳境内,由24石、37条,在普宁境内由10条,其余10条在惠来境内,楷书阴刻,字径大小不一,一般约50厘米左右。这些标语,经历数十年风雨,至今仍历历在目。翁千(1879~1933年)潮阳成田镇后坪村人。打石工人。1930年他带领一家三代18人上大南山参加革命,后有三……[详细]
河渡炮台旧址
  河渡炮台位于汕头市达濠镇南,河渡村西侧的门嘴山上。河渡,也名河渡口,河渡门,为达濠出海口,为商船停泊之地。也为海防要地。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两广总督杨琳奏准在此筑建炮台。炮台方向南偏东南。全部用贝灰夯筑,建筑结构至今尚完好。墙体、垛顶以及垛顶人行道、平台还保留原来面貌。墙体自地面至垛顶高度为3.8米,墙厚1.8米,垛墙高1.2米、厚0.5米。炮台的门斗采用花岗岩石制作。门高1.9米、宽1.2米。台顶上还筑有一高4.1米、长9.6、宽10.6米墩台。炮台内侧西面有一靠墙石梯,共11级可直登垛顶。炮台外尚存一方;《鼎建河渡三寮磊口层台颂碑》炮台碑记。碑高2.68米、宽1.10米,碑各用篆文阴刻,正文用楷书阴刻,因裸露山上,字迹漫漶。据记载,该炮台原属南澳达濠营。有营房12间,炮6位,……[详细]
汕头英国领事署旧址
  英国领事署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礐石海旁路5号(即现礐石风景区主入口前段),建成于清咸丰十二年(1862年)。2005年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鸦片战争前,帝国主义势力开始入侵礐石,在不平等的《天津条约》规定下,1861年汕头被列为开放口岸,辟为商埠,从此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占地修教堂、办学校、设医院、建领事馆。原英国领事署就是当时英国在汕头(中国)最早的领事馆之一。1962年我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将领事署赎回。该署建筑物底层采用石板架空,砖石墙体,瓦木歇山屋顶造型。主楼为二层建筑,每层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附楼单层,建筑面积约140平方米;工人楼单层,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主楼及附楼建筑物四周设有内走廊,为巴洛克拱券外形,落地式双层木门窗,内设有壁炉,室内外装饰为典型……[详细]
鸥下许氏宗祠
  鸥下许氏宗祠 位于汕头市龙湖区鸥汀街道鸥下社区南畔中街青砖祠巷。该祠初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坐西北向东南,祠面宽15米,通进深27.4米,占地面积411平方米。宗祠为三进三开间单檐硬山顶,依次为门庭、天井、印亭连接主祠,祠左右为伙巷,祠堂前有阔埕。门额古石牌匾“许氏宗祠”为南明礼部尚书黄锦题”(黄锦1572年—1654年 广东饶平人)。大门口有石鼓一对,左侧伙巷有古井一口。门庭有贝灰阴刻书法6屏,是1936年重修时鸥汀乡贤许之翰手书。据该祠2006年重修的碑记记载:许氏宗祠始建于清顺治七年、康熙四十七年重建、1936年重修。解放后,该祠堂作为生产队用地,后作为工场,上世纪90年代归还许氏族人。该祠是鸥汀一座由名臣题匾的宗祠,现仍保留明清时期潮汕祠堂的建筑风格,对研究潮汕古建筑风格有一……[详细]
大峰禅师墓
  宋大峰墓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和平大峰风景区内。墓地坐西向东,依山势而修筑,山体形似雄狮卧地,曰“雄狮山”,其墓葬于狮腹之处,占地面积约3660㎡。墓区由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封土呈馒头状。墓碑高1.2m,宽0.9m。碑文为“宋大峰祖师墓”,上下款小字署“中华民国丙戍腊月吉日修”、“各县市善堂代表大会”字样。墓前扶手竖石双柱,分别铭曰“大师佳壤”、“峰岳名山”。整个墓区是大峰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极其庄严肃穆,至今保存完好。墓始建于南宋建炎丁未年(1127)〔原曾有建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之说,证据不足,此处不采用〕。因年代久远,期间历经多处修整,最近一次修缮是1981年。民国丙戌年(1946)重修时把石碑及地面改为花岗岩石筑砌。顺治戊戌年(十五年,1658)的石碑后来被发现,另修一亭竖立,该碑保存完……[详细]
海门万人冢遗址
  海门万人冢是一座埋葬着埋葬着一万多具死于抗日期间的海门同胞尸骨的公墓,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时期,1939年8月21日,农历七月初七早晨,日军战舰停泊在海门湾,向海门城区炮轰一轮,炸毁一仟四佰多座民屋,然后用橡皮艇登陆,抢夺一轮,扬长而去,在海门留下了累累的伤痕;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继汕头、潮阳沦陷后,日军占据海门,开始实行“三光”统治,陆路设卡,海路海禁,海门同胞经过哨卡稍有不顺,惨遭杀害。日本军队侵占海门后即--港口、破坏渔船,肆意进行屠杀,使海门人民陷入饥谨与受杀害的深渊。尤其是1943年夏季,遭遇灾荒,瘟疫流行,更是成批死亡。海门沦陷期间,死亡计3万多人、遍地尸骨惨不忍睹。抗战胜利后由慈善机构和海内外华侨发起将埋于海边沙滩“红沙窟”中的骨骸一万一千多具收殓殡……[详细]
33、东里寨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里寨
  介 绍 东里寨位于潮阳沙陇镇东仙村,是泰国潮籍侨领郑午楼的家乡,它那对称、方正、威严的寨形,寨内排列整齐、鳞次栉比的“府第式”民居,显示的非凡的气势,是一个典型的潮汕方寨。东里寨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为当年航海巨商郑毓宗所建,是占地12544平方米正方形巨寨,它坐东南向西北,寨四周各有长112米,厚0.7米的寨墙,四角建有更楼,共开北东西三门。寨里面排列整齐的府第为三街六巷的“皇宫起”形式,整齐分布22座“四点金”,计有房466间。另外,在寨的四周还有三十六套二房一厅的护寨厝。东里寨向来也以文人武士辈出著称。广东汕头……[详细]
汕头市动物园
  汕头市动物园位于汕头市中山公园园区假山旁,建于1954年,是粤东地区唯一的动物园。2007年进行全面改造,如今面貌焕然一新,现饲养有长颈鹿、白虎、河马、东北虎、狮、美洲豹、黑白天鹅、等珍稀动物,共四十多个品种一百多头(只),建成了猴山、小熊猫馆、观禽台等一批馆舍设施,并有大型动物表演,是市民特别是少年儿童最为喜爱的参观娱乐场所。2009年兴建的两栖馆位于动物园旁边,引进了鳄鱼、海龟、蟒蛇、蜥蜴等珍稀两栖动物,并有海狮表演,进一步丰富了我园的动物资源。……[详细]
长山尾炮台
  南澳县长山尾炮台位于汕头市南澳县海岛国家森林管委会黄花村,主管单位是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嘉庆十九年总督蒋攸铦改建。与澄海大莱芜炮台相对,控制由东陇出入外洋之门户。-战争时期,长山尾至凤屿一带洋面,为英国-船停泊、贩-的海域。1994年南澳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炮台,保存良好。城廊呈长方形,长60米、宽20米、高6米、墙垣厚2米,现存城门由高约3米、宽2米的石条石板构筑,贴着南、北墙垣各有梯级可登城,西面有高大平台用以置放大炮。登城远望,可将对岸的莱芜山,西山海中的凤屿岛,尽收眼底。辟山道至炮台,附建牵莱园景点。牵莱园景点有临风观海的倚霞亭和利用自然奇险的硕石设置的登崖旋梯,可供登高望海。地址:南澳县长山尾黄花山林场:后宅到长山尾专线车联系电话:0754……[详细]
东岩摩崖石刻
  东岩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东山南麓,是广东省现存较集中、规模较大的摩岩石刻群。潮阳东山是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现存石刻200多处,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有唐代石刻“一柱擎天千古壮,独瓶挂壁万年春”,署款“长江巧”,旁有柱和瓶的浮雕,石刻字体苍劲挺秀。据《潮阳县志》记载:“唐大历初年,陈宝通在东岩寺削发为僧,参惠照和尚为师,题‘一柱擎天’联并刻石”;东岩卓锡寺屋顶有一块天然巨石,上面刻有“飞云”两个大字,书法挺秀雄浑,气势磅礴,大字旁边,刻有“至正丁未春灵武王用文篆”一行小字,王用文为宁夏灵武人,是元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元顺帝至正年间任潮州路总管,当他游览东山时,上仰峰峦如黛,下观百里千川,远处烟波浩渺,身旁云雾飞转,感慨万千,遂兴致勃勃地挥毫写下“飞云”二字。东岩金顶寺的一块石壁上,刻有“卓……[详细]
汕头桂园
  位于汕头市金平区公园路的桂园,是一座见证了中国革命风云岁月的历史建筑,多名重要历史名人曾在此工作、居住。据《汕头市志》记载:民国14年(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军入汕后,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曾驻于此楼,右路军总司令许崇智、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同俄国顾问加伦赶到桂园,与蒋介石商议讨伐杨希闵、刘震寰的重大军事对策,这里也成为见证国民革命军东征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桂园将成为市民和游客认识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其应有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将得到充分发挥。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潮阳西园
  潮阳西园位于潮阳市文光街道西环城路东侧。邑人肖钦创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占地面积约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为书房、房山山房及假山、天井及六角亭三部分。房山山房及假山,是西园的精华部分,面积约500平方米。其建筑艺术名闻遐迩,特点是:综合中西、古今的园林建筑艺术,亭与假山造型均为不规则的棱状体,石楼梯以力学原理构筑,全部以石板干砌。此外,清光绪戊戍科(1898年)状元夏同龠(贵州籍)为西园大门题匾,假山中还有其他名士题刻10多处。1985年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峡山柯氏家庙
  柯氏家庙位于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洋内居委寨内,乡民俗称“柯厝祠”。2000年4月被原潮阳市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据《潮阳县志》记载,柯氏家庙始建于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为宋代建炎科进士、国子监宣教大学士柯裔武所建。明代由柯氏裔孙按旧制进行修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由贡生柯文锦主持全面修建,扩建三山门。由于历代修建,所以家庙保存良好,1928年至1992年在家庙办峡山洋内小学。1986年,柯氏族人筹资17多万元进行修缮。柯氏家庙总建筑面积1005平方米,整体建筑气势恢宏,浑厚坚实,古朴大方。家庙大门为三山门,上面匾额书“柯氏家庙”四字。大门两侧刻有清朝康熙年间探花周凤来题赠的对联:溪山碧映古兰桂香凝阀阅高三山门首有立体石雕人物四幅,两侧有浮雕花鸟各四幅,雕刻精湛,形象逼真。入门天井,存……[详细]
泰崇公祠
  提督府,又称泰崇公祠,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厦林乡下底村,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黄武贤的府第。在汕头潮阳区关埠镇下底村有座历史遗址“提督府”,原称“建威第”,又称“泰崇公祠”,俗称“厦林老府”,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的黄武贤之府第。该祠建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结构和装饰具有潮汕民间晚清建筑风格。现府第完好,并保留有清代牌匾,为文物保护单位。该提督府坐东北向西南,占地833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驷马拖车”建筑。府以中间祠堂象征“车”,左右两边次要建筑象征拖车的“马”。这样,坐在“车”上的列祖列宗就由居住在两边的象征“车”的子孙拖着,轰轰隆隆地从古代走了过来。家族的兴衰,祖宗的荣光,子孙的昌盛在这宏大的建筑物一目了然。府祠堂正上方挂有匾额“光耀堂”,原系清末戊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