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湛江市旅游

湛江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贵生书院
  贵生书院与门前古道位于徐闻县宾朴古城内圣殿塘东。坐北向南,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谪任徐闻典史添注时,见“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故与知县熊敏捐资创建。取名“贵生”,意在宣扬“君子学道则爱人”,“天下之生皆贵重”的人文观。书院建成后,屡经修茸。现构为清道光元年(1821年)至道光三年重建。占地面积3030平方米,院落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前厅、中堂、亭阁、后厅。前厅为硬山顶,面宽13.5米、进深7米,门额灰塑“贵生书院”四字。东西学斋各6间,分别名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后厅为塾师授徒场所。1985年,重修前厅,重建学斋、亭阁、后厅,加筑院内石道。古石道,在书院门前,为元、明、清三代徐闻城内自西门外牌坊起,连贯贵生书院和学宫的通道……[详细]
雷州天宁寺
  雷州天宁寺古称报恩寺,在雷州市雷城镇西湖路北侧。唐大历五年(770年)开山岫公创建,历代皆有重修或拓建,现构为清代建筑风格。寺依山构筑,坐北向南,沿中轴线依次为石牌坊、山门、天王阁、大雄宝殿、藏经阁,两厢为钟楼、鼓楼和僧舍。石牌坊是明弘治年间太监陈荣重修,为四柱三间通天式,坊额有苏东坡手书“万山第一”四字。山门门额有明代海瑞所题“天宁古刹”四字,门内两侧各塑金刚1座。天王阁内塑四大天王,中置弥勒佛及韦陀。大雄宝殿内塑三宝佛及十八罗汉,佛像连基座高7米。藏经阁内藏佛经。全寺房舍50余间,建筑总面积4500平方米,为雷州半鸟第一古刹。自宋以来,贬官、主雷名人多游此寺,或寓居寺内,留下墨迹、诗文。苏轼题坊,海瑞题额,陈振桂题“名山不断名贤至;古寺曾经古哲题”联。明代高僧德清(号憨山)寓居该寺达16……[详细]
中共南路特派员、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
  中共南路特派员、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位于吴川市梅菉街道营盘街28号,东经110°46′11″,北纬21°26′43″。1925年5月,广东省农民协会成立。为加强对全省农民运动的领导,省农协执委会于1926年1月决定在陆丰、惠州、北江、南路、西江、琼崖,分别设立办事处及其由三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统一领导所辖地区的农民运动。其中,南路办事处特别委员会由黄学增、韩盈、苏其礼三人组成,统辖吴川、廉江、海康、遂溪、徐闻、茂名、电白、信宜、化县、阳江、阳春、钦县、防城、合浦、灵山等南路15县,办事处设于梅菉。同年2月中旬,中共党员黄学增以中共广东南路特派员的秘密身份及农运特派员的公开身份抵达梅菉,筹建办事处。1926年3月7日,黄学增在梅菉营盘街28号成立了以他为主任、韩盈为书记(文书)、苏其礼……[详细]
罗州故城遗址
  罗州城设于唐武德六年(即公元623年),废于宋开宝五年(即932年),历时350年。位于河唇龙湖村东侧,总面积60000平方米,故城北有后山鹤地岭,南有案山鸭岭,九洲江从城北流过,成为天然的护城河。罗州城地险要,交通方便,因而一直是唐代罗州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辖境主要是今化州、吴川、廉江,中期也辖有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陆川、博白三县的一些接壤地带。故城遗址由几个独立又联结的城区组成,北城区为主城,城貌保持较为清楚。城区平面呈方形,南北长101米,东西宽95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南墙中央有一城门,透过丛生的杂树野草还隐约可辨。中部城区平面呈方形,依稀可辨东、南、西、北4个门,东西门和南北门各相对立。在南城区,可发现有一条宽11米的平道贯通,并可确认这条平道是北城区、中部城区、……[详细]
白鸽寨遗址
  白鸽寨遗址,明清代建筑,位于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通明村。曾是明代广东沿海六大水师营寨之一(其它五个分别是:柘林寨、碣石寨、南头寨、乌兔寨、白沙寨),现属湛江市太平镇通明港村。此地地理位置十分险要,三面环海,海面辽阔,是明清时代水师重镇,也是军事要塞。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在今广东省湛江市郊区通明港设寨(名白鸽寨)驻水师,拒倭防盗。清顺治八年(1651年)于此设镇守水师。康熙九年(1670年)于此筑土城、设官署、建炮台。 地处广东湛江城月河和通明河汇合处的通明港村,古称白鸽寨,曾经是明清时期水师重镇。该村共有四十八个姓氏共七千多人,村民间和睦相处,互通婚娶,亲密无间。据史书记载,明朝隆庆年间,倭寇贼船侵袭沿海,大肆烧杀掳劫,百姓惨遭匪患。为抵抗防御倭寇,朝廷便在通明港村沿海驻扎水师,……[详细]
水潭吴氏大宗祠
  吴氏大宗坐落于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水潭村,占地1200平方米,祠左有占地约360平方米之长房小宗祠,祠右有占地约400平方米之道南公祠。吴氏大宗祠距今300多年历史,由于旧祠湫隘,公元1754年(乾隆甲戌年)改建,公元1883年(光绪癸未年)大修。吴氏大宗祠对青峰,门环绿水,四进布局,砖木抬梁结构,画栋雕梁,红墙彩脊,青砖白瓦。由纵轴线上排列的四大殿和三天井组成主体,穿插厢房廊庑,规模宏大,厅堂轩昂,殿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山墙脊黑底漆五色纹路,颇具清雅淡泊之气。整座建筑的门、窗、屏、墙、脊均配以精美的木雕、灰塑、陶塑和壁画,凡梁枋、斗拱、脊吻、驼峰、雀替等处均巧琢雕饰,有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各式浮雕和彩绘。南北两侧附有厢房,廊道相连,首进与左右两祠巷联互通,三祠融为一体,巍峨壮观。大宗上座正厅……[详细]
登云塔
  (雁塔嘲风)登云塔位于徐城镇民主路与东方路“丁字”相交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破土奠基,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落成。塔体为八角棱台形,叠七层,每层有内室。体积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底层内室直径3.35米,顶层内室直径1.24米,全塔高36.41米,踏跺(石阶)设在夹墙中,盘旋而登190级可至塔顶,塔身砖石泥灰沙结构,以砖为主,砌法一顺一丁,每层均有线砖和牙相间装饰,坚固美观,经360多年,至今古塔风貌依然。由于塔处县城中心,登临绝顶不但可以俯瞰全城风光,每逢丽日晴天,还可远眺南海千帆,琼岛风光,故素以“雁塔嘲风”列为徐阳八景之一。古塔是徐闻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它为研究徐闻当时的建筑艺术留下宝贵的实物。1983年3月,徐闻县人民政府宣布其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详细]
夏江天后宫
  雷州天后宫位于雷州市雷城镇夏江韩公桥北。又名龙应宫。始建于南宋,明清两代各有重修。现为清道光年间重修后的建筑,院落式布局,有门楼、前堂、拜亭、后殿和配殿。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宫前有清代戏台1座。宫祀天后林默娘。雷州三面临海,且多莆田移民,对天后尤为崇拜,故该天后宫门联云:“闽海恩波流粤土;雷阳德泽接莆田”。现宫内保存明清碑刻10余通,内容涉及明清时期雷州商埠贸易情况和乡规民约,较有价值。1983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雷州天后宫始建于宋代,历代几经重修,1985年,当地群众又集资130多万元,再次修葺一新。其建筑宏伟,三进,按中轴线布局,基本保留明万历年间构筑规模。门前屹立着两尊大石狮和雕龙石柱,烘托着庙宇的雄伟壮观。环顾左右两祠,门官阁居左,土……[详细]
香山古庙
  香山古庙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博铺街道香山社区,坐落在博铺镇西南方,始建于西晋太康初年(283年前后),后经唐、宋、元、明、清历代重修。庙内右角尚存清道光14年(1834年)甲午孟冬、17年丁酉仲秋重修及咸丰8年(1858年)戊午仲秋谷旦重修等碑志3块。香山古庙清代建筑,进深16.7米,通高约8米,面宽三开间19米,总面积317.3平方米,悬山顶,风火山墙。中为拜庭,梅花柱四条,花篮柱础,砖砌灰砂批荡,高约七米。台梁木架结构,置驼椁、瓜爪驼峰。正门石阶(脚跺)两级,门额上有“香山古庙”四字。门廊宽11.45米,深2.1米,檐下梅花石柱四条,花篮柱础。脊为二龙夺珠,双狮及凤、鲤等石湾青瓷装饰,工艺精湛,为清代咸丰八年造。屋顶属民间用瓦,地面铺设规则方砖。1985(一说为1986年,这是吴川故乡……[详细]
茂山书院
  茂山书院位于吴川市博铺街道东江管区。晋代楼船将军王睿于晋武帝太康初年创建,后为晋代高梁太守杨芳、宋代观察使耿著修葺完善,元明清历代多次重修。清同治年间,中国首任驻美公使、外交家陈兰彬为书院题写“茂山书院”悬于门额。《茂山书院地址建置录》载:“王睿,字士治,农湖人,家世二千石,博涉群书,素有大志。晋武帝时高方略以来益州贼,造楼船以隆吴子皓,以勋封襄候。后因被谗流寓兹士,欲乡人嗜学乃建茂山书院为著书所,并率乡先达,讲习其间,而乡人咸知读书。”至明朝时,举人欧国翰等多次昌议修善书院,并捐款设立宾兴银(奖学金),给本乡童生入学会试,做官赴任发放宾兴银,使当地文风大振,求学者众。据《茂山志》记载,明清两朝出自茂山的秀才廪贡、举人、进士达230人。解放后,茂山书院一直作学校使用。茂山书院为土木红砖建筑,……[详细]
张炎故居
  民国 吴川 张炎故居 位于吴川县塘掇镇樟山村。建于抗日战争时期。为红砖、混凝土构筑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324平方米,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前有花园地。故居基本完好。 张炎(1902~1945年),吴川县塘掇镇樟山村人。20年代初,随堂兄张世德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深受反封建思想的薰陶。1931年任十九路军第六十一师副师长兼一二二旅旅长,并代理师长职务。1932年率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1933年任四十九师师长、福建中央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第四军军长,参加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抗日反蒋运动。1938年,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积极开展南路的抗日救亡运动。主动向共产党靠拢,于1945年1月13日在塘掇举行群众抗日武装起义,攻克当时的吴川县国民党政府,成立……[详细]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总公署坡头旧址
  座落在广东湛江坡头区坡头镇政府大院内的法国公使署旧址,与湛江霞山区海滨南路的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隔海相望,共同见证了湛江那段曾经的历史。法国公使署旧址是一座乳黄色外墙的两层小楼,与当地其它建筑物完全不同,具有鲜明的法式建筑风格,整幢楼坐东向西,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形状呈英文Z字形,正中一幢为主楼,连体副楼2幢分别建在主楼的东南角及西北角。主楼正门口至今还保留着一个1米多高的铜制信箱,上面分别用法文和中文写着的“中国坡头11号信箱”字样。广州湾是湛江市旧称,曾是法国租借地。1900年,法国侵略者在坡头麻斜设立广州湾行政首府,侵略者不仅焚毁民房,铲平耕地,还强占山地,推平陵墓,激起当地民众的强烈反抗。1902年,广州湾法国行政首府被迫迁至坡头镇,并建成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大楼,作为法……[详细]
世德学校旧址
  位于我市塘缀镇樟山村的世德中学,是一间有着87年历史的学校,是张炎将军抗日武装起义旧址。30年代初,我国正处在军阀混战、日寇入侵的内忧外患时期,民生凋敝,国弱民穷。张炎将军为了纪念堂兄张世德将军,报答其培育之恩,走“教育兴国”的道路。1932年,张炎将军联合时任军政要人陈铭枢、陈济棠、蒋光鼐、蔡廷锴、区寿年等捐岀巨款,在家乡创办了世德学校,培育人才。成立之初的世德学校首任校长为陈智乾,共有16名教员。学校把“雪耻救国、生产救国”作为两大目标,实行规范化、军事化管理。除开设一般中学课程和政治训练外,还特别开设军事训练。在当时被誉为“起衰救弊”之“粤省最新式之教育机关”。据吴川党史记载,随着中共地下党在南路开展革命,世德学校于1940年建立党小组,1941年建立党支部。1943年春,学校组织成立……[详细]
雷州三元宫
  雷州三元宫位于湛江雷州市雷城街道下河社区。三元宫在雷州市雷城镇三元塔南面。又名灵应官。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宫为三进院落式布局,总面积为1000平方米。一进为山门,二进为灵山宫,三进为正殿。内设佛舍及梓潼阁。三进建筑皆为硬山顶。面宽三间,硬山搁檩式结构。二进灵山宫前设有硬山顶拜亭。官为建三元塔时同时所建初时立为登塔休憩之公馆,后改为文昌会,清代再改为三元宫。宫的左边原有—古庙,内祀灵山神,因年久庙圮,村人无力再建,于清代便将三元宫二进攻为祭祀灵山神的灵山宫。庙内墙上嵌有雷州府推官欧阳保《鼎建元魁塔记》碑刻及《三元宫重修碑》,登塔诗碑,共九通。其中雷州府惟官欧阳保鼎建元魁塔碑,内容记述了雷地西北重山叠水,而东南地势单寒,为使形胜改观,固议建塔,以补地脉。开基时得蛇蛋三丸,乃三元及第……[详细]
湛江人民抗法斗争旧址
  湛江人民抗法斗争旧址位于湛江市,包括遂溪人民抗法斗争上林寺誓师旧址、南柳人民抗法誓师旧址、抗法斗争麻章营部旧址以及遂溪人民抗法团练总部旧址,它在抗法斗争中起着重要作用。1898年法国强租广州湾后,为了扩大其租界范围,派兵强占海头汛、麻斜、硇洲,又多次进攻黄略、麻章、平石等处,他们还到处放火烧村,抢劫群众财物,奸0女,强拉民夫。海头、南柳附近各村人民,不堪法国侵略者的残虐,同年6至10月,以南柳为中心,团练自发奋起自卫抗法,先后3次围攻法军海头兵营,并多次与来犯法国侵略军展开激战,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终于迫使法国侵略者缩小了广州湾租界的范围。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遂溪人民抗法斗争誓师旧址位于湛江市霞山区海头乡南山村。原属遂溪县,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建,四合院……[详细]
陈瑸故居
  陈瑸故居原为三间土坯墙茅草房,陈瑸出生于此,位于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陈瑸42岁出任福建古田知县后,不带家眷,他的家眷一直住在这里。陈瑸虽在外当官,但心系乡梓,为让家乡父老乡亲免遭海潮之害,任福建巡抚时,上 书-朝廷拨款5300两白银,同时将自己在福建巡抚任上节省下的养廉银中捐助5000两白银让家乡人民修建南渡河大堤。南渡河大堤至今仍发挥着挡护海潮,捍卫素有“雷州粮仓”之称的东西洋22万亩良田的作用。陈瑸逝后,百姓感其恩泽,仰其廉洁高风,盐工率先捐资,各家各户捐赠砖木和瓦片在原址上重修成砖瓦房。2004年春,再次修葺。故居坐北朝南,三间五房形制,占地160平方米。正门为三星门,门顶镶嵌圣旨褒扬“国家祥瑞”石刻匾额;左右两边侧门顶分别镶嵌“尚书门第”和“贤良基址”石刻匾额。目前,仍可见故居的墙体……[详细]
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梅菉旧址
  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梅菉旧址位于吴川县梅菉镇先锋街的营盘。为高州镇台下设专管梅菉的分府,内驻兵勇,门外有马房,故称“营盘”。建于清末,两进院落式,砖木结构,通进深24.4米、面宽三间19.8米,两边为厢房,建筑面积383.2平方米,门前有一广场约200平方米。1926年初,中共党员黄学增受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派遣,以中共南路特派员和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前来梅菉,领导南路15县及梅菉、北海两市的革命斗争。1926年3月7日,以黄学增为主任、韩盈为书记、苏其礼为委员,在此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与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南路特别委员会于营盘合址办公。目前,旧址建筑物外形尚存,内部已破残。1983年吴川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详细]
雷州莫氏宗祠
  雷州莫氏宗祠位于雷州白沙镇东岭村。明代休宁县知县莫汝翰倡建,是明末清初柬埔寨和越南著名华侨、越南河仙镇开发者“开国上柱国大将军开毅公”莫玖(1655-1735年)的祖祠。平面为四进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硬山顶,总面宽20.85米、总进深66.3米,占地1382平方米。大门原建有“德泽流芳”石坊,已毁。正厅右壁嵌有明万历年间镌刻的“莫亚崖七十八岁像”,上刻成化举人柯时复撰《莫公像赞》,左右刻明嘉靖进士、南京礼部尚书王宏海题赠对联。第三进魁星楼。后进以铁力木大柱抬梁,气势宏大。全祠共有厅房12间,祠内仍存明万历十九年《海康莫氏族祠记》、二十四年《莫氏嗣宗祠记》、二十五年《莫公亚崖祠田跋》、二十八年《莫氏亚崖祠田记》、二十九年《莫氏世祖祠自叙》等碑刻8通。1999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山石桥、水闸及天妃庙碑刻
  南山石桥、水闸及天妃庙碑刻位于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南山村委会南山村。南山石桥:从桥基起四面向外延伸20米。面积:2394平方米。麻潥港水闸:从水闸右边墙外基起,往东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农田及南山溪村虾塘);从水闸左边墙外基起,往西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农田及南山溪村虾);从水闸后边墙外基起,往南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农田及南山溪村);从水闸前边墙外基起,往北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虾塘及南山溪)面积:2805平方米。天妃古庙:东(后)从庙正殿后墙外基起,往东延伸14米(包括空地);西(前)从山门前墙外墙基惠,往西延伸20米(包括戏场);南(左)从庙南边外墙基起,往南延伸1.4米(包括滴水巷);北(右)从庙北边外墙基起,往北延伸6米(包括水泥村巷)。面积:308平方米。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详细]
锦囊所城遗址
  锦囊所城遗址,明代建筑,位于湛江市徐闻县锦和镇锦城村。据《徐闻县志》记载:锦囊所城,县东百里,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安乐侯吴杰创建,是一座用长方形条石和砖垒砌而成的城堡,城周围四百八十丈(1600米),高一丈八尺(6米),厚一丈六尺(5.3米),城池长六百九十六丈(2320米),宽六丈(20米)。设东西南北城门,各门有城楼,城垣四角有瞭望台,炮台及烽火台。锦囊所城建城前叫新安村。相传吴杰建城时,建了一半青石全打光了,无石筑城。一夜梦见一白发老者拄杖而来,献上锦囊一个,他醒后打开一看,里面有文书:“城西北港,土下有石,揭土烧砖,砖可砌城。”翌日吴杰亲自查勘,发现城西北门港渡头坑全是粘泥土,是烧砖的好材料,果应此验。他命令士兵筑窑烧砖,遂将城名命为“锦囊”,并让士兵在城砖上写上“锦囊所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