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邢台市旅游

邢台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抗大总校旧址
  抗大总校旧址位于公园内前南峪村中,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该校创建于1936年5月,原名为红军大学,后改名。1940年11月从山西黎城迁到浆水川,校部设在前南峪,政治部在浆水,供给处在河东、卫生处在安庄,医院在桃树坪。1943年1月奉命返回延安。在这里先后开办了6.7.8三期学员班,培养了18000多名军事、政治干部,其中109位在1955年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村中现有校部,作训处,图书馆、机要处以及-、彭德怀、罗瑞卿等和校领导滕代远、何长工的旧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抗大陈列馆位于公园入口处左侧台阶地上,建筑面积900m2,墙体采用当地的花岗岩砌成,屋项为红色釉面瓦,馆名由原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同志题写。馆内集中展示抗大在此办学期间,学员们生活、学习、战斗的实物和照片。是国家级爱国主义……[详细]
北柴村造像碑
  北柴村造像碑,始刻于北齐天统元年(公元565年),青石质,碑身为一整块石料刻制而成,通高2.3米,宽0.84米,厚0.27米。碑身上部已断裂,圆首、六龙盘顶,龙头向下,做吸水状,龟趺座,头右外伸,头部已断裂,碑阳有佛龛三层,额龛呈珪形,中刻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圆形华盖,菩萨、弟子足蹬莲花,肋侍左右。中龛为方形,上部凸出成圆顶状,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华光四射,烈焰腾空似炽成光佛,肋侍六尊,有二龙口吐莲花承托。下龛一佛四侍、佛桃形光顶,结跏趺坐,四侍蹬莲花,上有二龙腾空护侍,下部刻左右金刚力士,底部平列六龛,刻托举力士阿修罗,作擎天之意。碑阴有佛龛两层,造像已毁,按残痕似刻佛传故事。龛下阴刻碑铭,隶书、有部分残缺,其余碑身空隙处刻满供养人姓名官职,上至太子侍官、太守将军、下至……[详细]
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
  年代:1938年位置: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北大街文物级别:省级批准时间:2001年2月7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抗日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北大街路东。该旧址原为天津英美烟草公司南宫华兴公烟草经销处,始建于1919年,总占地面积850平方米,现有建筑西楼12间,北屋抱厦5间,东屋、南屋各三间。邢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由一二九师抽调兵力组建东进抗日游击队(简称“东进纵队”),在司令员陈再道、政委李菁玉率领下,出师太行,跨越平汉线,挺进冀南,于1938年2月8日进驻南宫县城,司令部设在“华兴公”。我党政军领导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宋任穷、陈再道、刘志坚、杨秀峰、李菁玉、马国瑞、陈庚……[详细]
梅拳始祖墓群(邹氏墓群)
  梅拳始祖墓群(梅拳圣地)位于平乡县后马庄村。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遂在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郑三人去河南迎请师祖邹宏义,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被请到马庄后,便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详细]
兴固寺
  兴固寺位于平乡县城正东四公里窦冯马村中,东临漳河,南距邢清公路一公里,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该寺院占地面积108亩,寺内建有大雄宝殿,二殿、三殿、大悲殿、舍利殿和东西厢房、方丈室、戒堂、课堂等,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据古代修缮残碑留有“天竺白马以及金山石雍慈恩”字迹记载,兴固寺始建西汉末年为印度僧人所造。佛教渊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初传中国,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信仰之一。后赵时期在北方影响最大的高僧是由印度经西域来华的佛图澄,佛图澄受后赵皇帝石勒信赖和恩宠,在今邢台的襄国一带广置寺院,-传道,携大量金银造寺者,非皇室供养不能有此巨资,故由残碑考究,兴固寺可能由常年居襄国的印度高僧佛图澄在原寺基础上加以完善,逐渐成为北方闻名的寺院。据记载,北宋时期兴固寺为汴京安国寺上寺,安国寺作为下寺直接受兴……[详细]
邢台英谈古寨
  英谈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山区路罗镇境内,距邢台市60余公里,路罗镇西8公里处。该村分为3个自然村庄,全村200户,620多口人。历史文人称赞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该村自然风景独特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青水秀,民风纯朴,有一川、三山、六岩、九沟、十八垴和“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称。建在山坡下的古寨,石头围墙在树木掩映下分外森严;进村的东门,高高的石头门楼犹如一座小城楼;围墙内的石头宅院,依山坡而建,古朴典雅,高低错落;房顶上凉晒的玉米,金灿灿的,与古树交相辉映,形成一幅朴素、美丽、奇妙的山村画卷。据载这个村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3年)。当年,有户路姓人家从洪洞迁来此地,建房安家,繁衍发展,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全村目前有175户640余口人,耕种着370多亩土地,同时,拥有一万多亩……[详细]
临城煤矿遗址
  临城煤矿遗址位于河北省临城县城西北6公里的祁村村北500米处。南北长50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在遗址的中央,有一对井筒,直径6米,深200米,井壁用青石和水泥浆砌而成,工程坚固。1878年至188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委派湖北试用通判钮秉臣前往临城内邱一带勘察矿点。1882年,洋务派筹集资金139860元开办了石固煤矿、胶泥沟煤矿。1898年8月,中国与比利时首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1901年李鸿章死,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将合同废止,首次合办失败1903年中比第二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袁世凯派津关道唐绍仪与比利时商人谈判。唐去职后,梁效彦继任,继续与比利时商人谈判,于1905年签订了合同。主副井筒于1907年先后建成,并开始出煤,煤质优良。直隶临城煤矿的建……[详细]
威县弥勒经幢
  邢台威县有宋淳化二年的《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幢》,简称弥勒经幢,因该经幢上同时刻有《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两部经书,所以也称作威县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简称陀罗尼经幢。1993年被列为河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弥勒经幢(陀罗尼经幢)修成于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全部用青石料选砌而成,共分十层,通高3.28米,1993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1985年8月25日,由威县三位农民在县城东南河渠挖土时发现。幢基座呈正方形,表面为双层莲瓣浮雕。中部有圆鼓形台面,幢身系用一块青石雕成,经幢青石质,八棱形。共为10节,通高3.28米。幢身通高116厘米,最大直径29厘米,每面宽10.5厘米, 刻《观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一部,行70字。经首有“朝散大夫前殿中承前知滑州路,……[详细]
王固商代遗址
  商王朝建立后,由于洪水为灾,自盘更为王时曾五次迁都,即《记·殷本记》所记“乃五迁,无定处。”历史学家从古音韵学、文献学、地理考古学多角度反复论证: “沙丘台在邢州平乡东北二十里即今王固一带。”(平乡县丰州镇西北2公里处)。 平乡县商至春秋末期地域名称为“沙丘”,明初迁民时,保存下来的一些谱碟和墓志铭证实了“沙丘平乡”之说。经历代文化积淀,地下遗址、遗存相当丰富。自1984年起,河北省、邢台市及平乡县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在该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发现多处古文化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经众多著名考古专家鉴定,进一步确认为殷商至战汉时期历史遗物,与《史记》、《汉书》、《括地志》等所记载的“沙丘宫”、商纣王的历史时期相吻合。 从出土的陶鬲、陶纺轮、平底盆、罐等遗物分析研究,与邢台曹演庄……[详细]
南和造像碑
  北齐碑又名“透灵碑”。是一座浮雕造像碑,传说站在碑前,能听到南和县大堂上审官司的声音,所以,才有这个“通灵”的美名。现在碑已一断为二,上下铁榫连接,座北朝南,中间缝隙处尚有光线穿过。碑正面和背面均有浮雕造像。造像雕工细致,线条流畅,形象逼真,碑侧有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僧智深重修字样。碑在以南北向简易的能够遮挡雨水的砖结构碑楼内。碑楼为开式,即仅碑的东西两侧面有紧贴砌筑的两面墙,南北碑面方向敞开,有脊形顶。碑的下部明显还有部分埋在地下土中。碑宽1.45米,厚0.39米,高度据记载为4.30米。碑不知什么朝代什么年月断为上下两截。现对接处仍有较大缝隙,中部有联接铁榫孔洞。正面和背面均有浮雕造像。碑阳有圭形佛龛12个,雕有大小佛像32尊。造像雕工细致,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较大佛龛均……[详细]
顺德府文庙大成殿
  大成殿是文庙(又名孔庙)的主要建筑。《顺德府志》记载:顺德府文庙“建自唐,寻废”。顺德府文庙大成殿原名为“文宣王殿”,唐开元27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谥孔子为文宣王”,自此全国孔庙的主殿皆被称为“文宣王殿”。“大成”取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孟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赵佶尊崇孔子“集先圣先贤之成”,下诏将“文宣王殿”改名为“大成殿”。现在各地文庙大成殿门额上方横匾的刻字为清雍正皇帝御题“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大成殿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建造在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石砌台基之上,前有很宽的月台,青石地面,东西长30.8米,高1.2米,宽9米,中间设踏道。台基四周安装了栏板望柱,月台上建有精美的雕花栏板,月台下正对大殿……[详细]
左村古墓
  左村古汉墓群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治西南约十公里的左村村南200米处。古汉墓群有三座古墓,村东南编号为一号墓,村西南编号为二号墓,村正南编号为三号墓。一号墓:位于左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该墓在1976年冬社员平整土地时,无意中发现,曾出土文物有:拉链铜温酒器一个,铜镜4个,铜虎头灶一个,铜香炉一个,鎏金铜鼎一个,鎏金博山炉一个,鎏金长颈壶一个,共17件,现保存于邢台市文化局文物科,同时,还出土了残陶片,这些文物经省级鉴定为西汉时期的遗物。二号墓:位于左村村西南方向约150米处,1982年冬季社员拉掉封土,暴露出墓室两个,两侧北端墓室未动,西侧南端墓室已被破坏,出土文物有:青铜剑两把,灯台一个,博山炉一个,玉壁三件。现已收归馆藏。三号墓:位于左村村正南方向约200米处,该墓保存完好,封土高8……[详细]
冢子村古墓
  汉墓,距离县城大约10公里。汉墓就是汉代的甘陵,我们这里又称汉墓为冢子。在现在汉墓的东侧有一个村,村名就叫“冢子村”。根据《广平府志》和《大清一统志》上的记载,汉代的甘陵在县东南30里。东汉第6个皇帝安帝刘祜的父亲刘庆和他的母亲,就埋葬在这里。刘庆曾经是皇太子。公元82年,东汉第三个皇帝刘炟废除了刘庆的皇太子,封他为清河王。从公元前203年开始,已经设立了285年的清河郡,也就遂改成了清河国。清河国的都城,就在汉墓南侧,当时汉墓这里是厝县。公元107年,刘庆的儿子刘祜做了皇帝。清河王刘庆死后,他的儿子刘祜追封刘庆为孝德皇帝,追封他母亲左氏为孝德皇后,又把清河国都城所在的厝县改为甘陵。公元148年、就是桓帝建和二年,又把清河国,改名为甘陵国。甘陵国辖区有7个县,国治都城就在现在汉墓的南侧。汉墓……[详细]
南良舍造像碑
  邢台市邢台县南良舍北魏阁顶披肩造像,建于北魏年代,高1.75米,宽0.9米,厚0.24米,有造像33处,1982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正面为一以殿阁为主体的上下两层群体造像,碑身上佛神造像共计33个。所有造像造型神态迥异,有端坐的、打揖的、咏经的、闲逸的和飞天的等等。表现手法既有立体型、浮雕型,亦文有线描型,表现了高超、细腻、丰富的雕刻艺术。 碑阴中下为魏碑体碑文,字数四五百左右,因大量文字剥蚀不清,难读成文,但部分字体尚清晰可辨.其中有这样的一些文字:“故太常卿扬州(使)君之玄孙□□□唯那□□□□昙和□□上胄□□隆洪并,世跨赵国,姿性冲散,玄鉴□朗,抱慧水以洗心,佩慈风以荡思。知道不类,绝理必□□□□□□立伽监之禅室,又率众一百□人造石像一躯□□□□”。造像……[详细]
平乡大观圣作之碑
  大观圣作之碑,北宋大观元年资正殿学士郑居正“奏乞以御笔八行诏旨摹刻于石,立于宫学,次及太学,辟雍天下郡邑”。于次年刻石,立于平乡县旧城(今平乡镇)的学宫之内。碑通高5.14米,宽1.38米,厚0.38米,碑额身高1.40米,宽1.50米,浮雕七龙盘顶。碑额“大观圣作之碑”为权相蔡京题写;碑身高2.94米,正面刻宋徽宗颁发的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行”取士的诏旨,共1021字,现残存729字,为书学博士李时雍奉敕仿宋徽宗“瘦金体”摹写而成,笔法俊逸;碑阴额书“大钟主柴如意姊大娘”字样。碑两侧亦刻有文字,但镌刻年代在金大安三年之后,与碑初立之时相差103年;龟趺座,高0.80米,宽1.50米,长2.70米。为两半块拼制而成。此碑虽残,但历史、艺术价值较高,2007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邢台火神庙
  邢台火神庙,又叫火神真君庙,位于邢台市桥东区府前南街南端路东96号。它的始建年代为明代天顺四年,即公元1460年。清末民国时期又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扩建,现有占地面积1771平方米,存有建筑6座,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火神庙不象中国古代建筑群中有主轴线的那一类。它的建筑布局具有结构紧凑,巧用地形的特点,这与它处于瓮城内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瓮城内狭小的面积不允许展开中轴线,并在中轴线两侧布置多座建筑。进入火神庙正门,北侧为二道门,里面坐北朝南就是火神庙的主体建筑--真君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105平方米。内塑火神真君像,开路神方弼及显路神方相分站左右。火神庙的主体建筑真君宝殿两侧有东西两座配殿:东配殿为药王殿,供奉药王孙思邈;西配殿为瘟神殿,供奉瘟神吕岳。在城墙北侧还建有财神殿,周武……[详细]
董家村寺庙遗址
  董家村寺庙遗址位于河北省平乡县河古庙镇董家村村西北500米处,遗址南北长28米,东西宽18米,总面积504平方米,南临邢临高速,北临董庄、东临张庄、西临田固,据平乡县城20公里。平乡自古以来佛教道教十分兴盛,据平乡县志记载,后赵初期(319-332年)在北方影响最大的印度高僧佛图澄经西域来华,受到后赵皇帝石勒的恩宠,在今邢台一代广置寺院,弘法传道,只平乡境内兴修寺院就达三十多座,该寺当是那时所建。魏景初元年(公元237年)七月大水,寺庙被淹,随废。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重建。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大水,漳河决口平地水深2丈,寺庙复被洪水淹没。2004年4月群众起土时发现了该遗址,出土白石质罗汉圆雕像5尊,现场散布有砖、板瓦、陶盆、陶罐和不可辩陶器以及人骨等,2004年五月邢台市文物……[详细]
贾母贞节碑
  贾母贞节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 该碑系元朝中宪大夫度支少监贾庭瑞为其母所立,由杨载撰文,书法家赵孟頫书,字迹笔画丰润,婉转流畅,结构匀称优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碑高360厘米,宽100厘米,厚40厘米,龟趺座,蟠螭首,碑额赵氏篆书贾母贞节碑记。此碑在文革间被损严重,198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贾庭瑞父亲贾谅,曾以授儒学为业,教书乡里,英年早卒。母亲滑氏守节不嫁,把贾谅的遗著教授庭瑞。庭瑞幼年丧父,其母滑氏少年守寡,携子恭俭衣食,育其成名。 庭瑞长大后为丞相顺德王哈剌哈孙做事,人都事。哈剌哈孙,蒙古族,元朝政治家,赐号答剌罕,赐顺德(今邢台市)为封邑,迫封为顺德(邢台)王。贾庭瑞后迁入吏部做官,再入同佥徽院及尚书省,因庭瑞抵触朝廷近侍而弃官,回到家乡尽孝养母,母死守孝三年。……[详细]
田麻痒庄园
  田麻痒庄园田麻痒庄园位于邢台县会宁镇北尚汪村,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是冀南保存较完好的地主庄园。田麻痒庄园,始建于1914年,完工于1917年,主要建筑有房屋172间,花园两处,配有私塾学堂、马棚下处、戏院,庄园座北朝南、五米高度青石围墙上,垛口林立,枪眼密布,正门拱圆形,门劵上房拱型砖上刻有“薰风南来”四个大字,前门有六米宽。四米的青砖影壁。向北通后院数米宽、百米长的石砌甬道,有一座两层高的护宅楼,-“保卫楼”三个楷体砖雕大字,端坐在甬道正中。在它的两侧,各有两座由过厅前后贯通的四合院,每座四合院各有房屋18间,均有正门,二门。四座四合院的门连同大门口,节日期间张灯结彩,谓之“九门相照”。四座四合院均采取对称式建筑,院墙系由三青石由基到顶垒成、青砖包檐。北屋为上房,包柱出……[详细]
广宗官署正堂
  “广宗好大堂,威县好城墙,巨鹿好牌坊”,现在广宗县尚存明代县衙建筑主体--官署正堂,它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因秦始皇在此停灵,很多参观过西安兵马俑游客到广宗参观大堂。该大堂是全国少见的保存完好的县衙正堂。省旅游专家和城市规划权威认为,此座县衙是很宝贵的文物和旅游资源。据广宗县志记载,广宗县衙曾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轴线的主体建筑有照壁、钟鼓楼、仪门、大堂、二堂等,50多岁的人还记得小时候大堂前面的鼓楼和后面的二堂、三堂。现在,其他建筑都随着历史湮没了,只剩下了大堂。大堂又叫公堂、正堂等,是县衙的主体建筑,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重要案件等重大活动的场所。广宗大堂占地267平方米,地表距房脊高11米,为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相传秦始皇曾在此停灵,因此其身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