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旅游

泰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高港口岸雕花楼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江南木商姚氏在口岸始建雕花楼(现东楼)。民国初年,该楼易主于经营长江航运的本地儒商李松如。李按照原楼风格续建了西楼和厢楼,扩建了楼外园林工程,历时三年之久。2002年,口岸雕花楼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园内亭台楼阁百媚千娇、雅致玲珑,轩榭廊舫曲水流觞,锦绣华章。精美绝伦的木雕“福如东海”、“犀牛望月”,生动形象的砖雕“狮子盘球”、“琴棋书画”,寓意深刻的石雕“五福临门”“五福盘寿”,精华韵味,抒情敛性,皆为当时雕刻艺术的经典之作。《从奴隶到将军》、《无雪的冬天》、《东进序曲》等电影曾在此拍摄取景。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口岸雕花楼清代泰州市高港区地址:泰州市高港区金港南路五一桥南侧类型: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电话:0……[详细]
靖江岳庙
  靖江的岳庙原为生祠,建于岳飞在世之时。闻名遐迩的岳飞故乡河南汤阴的岳庙、杭州西湖的岳庙,均在岳飞死后兴建,因而靖江的岳庙恐是天下最早的岳庙了。岳王庙,正中大殿名思岳殿,宋式建筑,敦重庄严。两边抱柱槛联镌刻的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字体端丽秀逸。岳飞坐像置于殿中,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履武靴。神态英武,表情肃穆,仿佛决战前夕凝神苦思,又像察访民情后忧心似焚,令人倍感亲切。两侧是岳飞八稗将之立像,也都栩栩如生。后殿为思岳轩,岳飞像碑立于其中,李纲、韩世忠的诗文镶于外壁。回廊环抱二殿,嵌有词碑、诗碑和岳飞手书《前出师表》之石刻等。据《宋史》载:“诏飞还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于沙洲保护百姓,伺机掩击。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金大败。渡百姓于沙……[详细]
刘国钧故居
  刘国钧(1887~1978年)生于江苏省靖江县生祠镇,汉族。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国钧就以一个成熟的企业家,登上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历史舞台。以后,他在这个大舞台上,有声有色地编演了纺织印染工业光彩耀日的场景,令世人瞩目,被誉为中国现代杰出的实业家,著名的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刘国钧故居座落在他的衣胞之地生祠镇,与岳王庙相邻。走近古色古香的门楼,刘海粟先生的手迹“弘毅园”三字道劲有力。刘国钧故居由旧居、善余厅、敬修堂和新建的国钧堂组成。整座建筑既有回廊相连,又有天井相隔,几井几楼,疏密有致,浑然一体。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大门左侧的旧居,泥砖青瓦,苔藓斑驳,低矮的瓦房里,一张旧竹床,一架纺车,一部织布机仿佛一本尘封的清苦勤俭的教科书,在静静地叙说着刘国钧先生这位中国民族工业骄子的艰辛而辉煌的创业……[详细]
泰州南山寺
  南山寺大雄宝殿,泰州千古名刹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明代重檐庑殿建筑,为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是明朝设立的僧人管理机构驻地,横梁有明代墨书纪年,有明代彩绘遗存。今年已完成整体复建恢复原有规模。南山寺位于泰州古城东南的南城河畔,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由铁心坚禅师所建,朝廷赐额“护国寺”。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为禅寺,更名为“资福禅院”。宋徽宗崇奉道教,将寺院改为道观,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资福禅院改为了道观,名“神霄玉清万寿宫”。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恢复佛寺,升院为寺,名“资福禅寺”。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寺毁。绍熙年间(公元1190年-公元1194年),由僧绍信、觉妙重建。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公元1224年),僧人图珍、惠文奏立戒台。元至正二……[详细]
兴化李园
  李园位于兴化市区武安街西侧。始建于清咸丰(1851-1860)年间,原为清代扬州富商李小波的私家花园,是一座具有设计风格独特,建筑技艺精湛,独具地域特色的水乡园林。因地形狭长,有“余园半亩”之称。清咸丰年间(1851-1860),扬州富商李小波在兴化四牌楼东侧开办“德本”当典,并在屋后狭长地块上建成后花园,即今之李园。李园门楼(1934年作商会时已改建),坐西面东。过门厅为一方天井,有南、北花厅。西去过“李园”景门,园内自东至西布有既分又合的三个院落。东院建筑主要有方亭、船厅、方厅。方亭位于院落的东南角,与船厅之间连为单坡屋面,下以走廊相衔接。北部为船厅,船厅为园中最富特色的古典建筑。整体呈船状,船头朝西,呈“L”字形,共七间,卷棚歇山顶。船头挂落上方,悬“自在流行”匾额,舱屋中间以大型双面……[详细]
施耐庵墓
  施耐庵墓位于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1957年和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两次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施耐庵世居兴化(杨新《施让墓志铭》“鼻祖世居扬之兴化”),明洪武三年(1370)病逝于淮安寓所,其孙施述元扶柩归里,葬于白驹场施家桥。《兴化县续志》载:“县境合塔圩内施家桥葬元隐士施耐庵”。元明时期的白驹场施家桥及合塔圩内施家桥,皆今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自明代以来,历年清明节前后,施氏后裔都从四面八方聚集施家桥,在祖茔前举行隆重而简朴的祭祀活动。明初所建施耐庵墓,历经数百年沧桑,到抗战初期,淹没在蓬蒿野草之间。1941年,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第三任县长孙蔚民在坚持敌后抗日、组织军民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仍亲往祭奠,并着手重修。不久孙蔚民奉命调离,临行前专门交待接任者蔡公杰要修复、保护好施耐庵墓……[详细]
郑板桥故居
  郑板桥故居,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郑板桥的资料等等,堂屋条台上立有一古铜色郑板桥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陈列“昭阳郑氏家谱”、板桥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郑板桥纪念馆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1983年11月为纪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城区。该馆藏品1181件,其中郑板桥书画墨迹33幅,金农、闵贞、郑銮、刘熙载等人的书画348件,当代名人为纪念郑板桥、施耐庵而作的书画833件。该馆基本陈列……[详细]
兴化杨家大院
  杨家大院位于市区东城外大尖,东经119°50′46.1″、北纬32°56′04.5″。始建于明中期,是一处具有明、清和民国不同风格的古建筑群。东至复顺和巷,西至鱼市口,南至大尖南河,北至龙津河边,占地面积5280.9平方米,建筑面积4516.5平方米。杨家大院原有门楼、花厅、客厅、板厅、穿厅、花园、藏书楼和假山、吊桥、亭阁、水榭以及大量店铺和货栈等,规模宏大。今存院门、后楼、板厅及万(复)顺和南货栈等主体建筑。明万历年间,祖籍江南句容县戴家边(今属句容市郭村镇)商人杨彦秀、杨达斯父子迁居兴化,因经营有方,资产增多,遂在东城外购置店铺及住房加以改建、扩建,创立了“万顺”号南货行,逐渐形成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楼群,即今天的杨家大院,又称“杨家大楼”、“杨大房”、“杨万顺”、“杨公记”等。第5代杨启……[详细]
襟江书院及石刻
  王勃《滕王阁序》有言道“襟三江而带五湖”,襟江书院由此而得名。以《滕王阁序》作为名字的出处,也是希望在书院里读书的莘莘学子们能够拥有广阔的胸襟,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永远不要失去雄心壮志。襟江书院始建于清咸丰十年至十一年间,1987年重修。现存建筑坐北朝南,由大门、重门、厢房、讲堂组成,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大门面阔三间9.15米,明间辟将军门,门楣悬“襟江书院”字匾。1987年重修时将大门两侧厢房拆掉两间,大门北移13米,东西耳房为后期加建。重门,亦称“仪门”或“二门”,面阔三间9.15米,两侧有剁头墙。讲堂为书院的主体建筑,位于三进院落北端,面阔三间12.35米,进深七架9.7米,硬山顶,哺龙脊,前为鹤胫轩,园堂作,抬梁式梁架,用料硕大,做法古朴。堂前有青石月台,面……[详细]
印庄巡检司衙署旧址
  印庄巡检司衙门是清朝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42.9米,东西宽12.6米。房屋为前后5进,每进3间,现存12间,是季市镇乃至整个靖江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旧官府机构遗址。曾经的季市,交通便捷,商贸发达,是当年如、泰、靖地区有名的商业街,街内店肆林立,三百六十行无其不有,有苏北小上海之称。不仅商业发达,季市又为关隘要地,故清代的泰兴县衙将巡检司公署从印庄(今泰兴曲霞区)迁移到季市,以维护季市镇及周边地区的社会治安。在季市古镇研究工作者的报告中,这样描述清代巡检司:旧时巡检司公署的官员也是官府公派的。按科举考试制度,凡考取武举人,皇上就可委派到各地担任巡检职务,地方再选拔一至二人作为巡检的助手。一般县级巡检司有弓兵(又称弓箭手)80名左右,由巡检领导。每名弓兵除由地方财政供给伙食、服装外,还另外发给年……[详细]
杨根思烈士祠墓
  杨根思烈士祠墓1922年11月6日,杨根思烈士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羊郎店。长大参军后,先后荣获“战斗模范”、“爆破大王”、“三级人民英雄”、“一级战斗英雄”等称号。1950年11月29日,在保家卫国的朝鲜战场上,他率领一个排扼守1071高地,与美国“王牌军”进行殊死战斗。在连续打退敌人八次反扑,阵地仅剩他一人时,他只身抱起0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中国人民志愿军最高领导机关追认他为“特等功臣”,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根思连”,他的家乡被命名为“根思乡”。杨根思烈士陵园于1955年、1980年及2000年,历经三次修建扩建,现占地3.5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陈毅……[详细]
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
  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位于泰兴市黄桥镇。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1940年泰兴县黄桥镇包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苏北行政委员会;黄桥战斗前沿指挥部;支前委员会等。……[详细]
兴化古城墙
  兴化古城墙始建于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当时兴化人为抗击金兵入侵而挖河取土筑成一圈长6华里157步、高一丈多的土墙。城墙设有四城门,门上有楼,墙外有护城河相依。至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墙重砌为砖墙,高达11米以上。东南西北四门依次为启元门、文明门、威武门、肇魁门,四楼为观海楼、怀曛楼、见山楼、仰宸楼。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为防御倭寇的侵扰,再次全面建造城垣,次年竣工。以后城墙多次修葺。民国时为方便交通增开小南门、小东门、小北门,至此城墙有了7个城门。兴化城墙在历史上曾多次发挥了抗御外敌的作用。在抵御侵犯者的历史上,最著名的莫过于知县胡拱辰领军民力拒元兵入侵事迹,双方浴血奋战。兴化城终因无有援兵而被攻破,而胡知县也与城共亡。英雄史事,令人感怀。兴化城墙兴时可以游览。明末……[详细]
靖江魁星阁
  靖江现存古迹中,魁星阁年代不是最久,但却最为引人注目。它的外形很巍峨,共有3层,坐落在约有1.5米高的石基上。高约14米,与周围的平房比起来,确似鹤立鸡群,阁的底层较大,向上逐渐缩小,形似宝塔。阁呈六角形,18只飞檐高高翘起,看着看着,你会觉得他们要翩翩起舞了。底层的-有一圈石栏,上面没有复杂的花纹图案,饱经风霜后,显得更为古朴端庄。石栏里面是高高的木栅栏,视觉上的上小下大,心理上的沉稳感,正是这些木栅栏造成的,设计者的匠心由此可见一斑。二层和三层没有走廊,六面都是木格窗。二层的六只角上,还分别雕有一只惟妙惟肖的龙头,那些细小的龙须至今仍清晰可见。魁星阁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它又叫巽阁。“巽”八卦中的一卦,代表风,亦指东南方。魁星阁正建在老县城的东南角上。当时建造的目的一是兴文运,……[详细]
溱潼朱氏宅
  朱氏宅位于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人民路12号,始建于明末清初。宅主早期开陆陈行(粮行),后经营绸缎庄、西药房等生意,解放后房屋收归国有。曾做为溱潼公民公社机关办公地、区公所等使用。其门楼朝东,位于整座建筑的东南角。建筑隔巷分东西两部分,东部南为照厅,坐南朝北,照厅南东侧为东门头,出门为人民路。隔天井为厅屋,坐北朝南,皆为三间五架梁建筑,室内券棚抬梁蜀柱抱梁云,木雕10处,8根立柱下均设腰鼓形古础,立柱麻布土漆,双重木檐,后七道砖挑檐。现设为私塾馆,展示溱潼古代文化教育的历史面貌。馆北为五架梁三间厢屋,现辟酒坊,作为酒文化展示厅。西部过砖雕仪门为天井,南墙有照壁,每块用砖必磨五个面,砖砖之间不见缝口。北部为厅屋、穿堂、堂屋,西侧有厢房。现为“溱潼民俗风情馆”,前一进正厅展示溱潼出土的麋鹿化石、古代……[详细]
赵海仙洋楼
  赵海仙洋楼,即赵海仙故居,位于兴化市区东城外家舒巷16号,建于晚清。赵海仙,名履鳌(1830-1904),晚清出生于兴化中医世家。自幼学医,尽得家传。在深谐祖辈医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发展,对中医典籍融会贯通,遵经而不泥古,善治疑难杂症,成为一代名医,并成为晚清所形成的“兴化医派”的杰出代表。所传弟子遍及江、浙、皖等省,求医者遍及大江南北。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不豫,诏天下名医进京御诊,两江总督刘坤一举荐赵海仙应诏,赵海仙称病辞却。其后湖广总督张之洞患疾,亦派专使请治。赵海仙不但医术超群,且医德高尚。每逢乡里水灾疫情,都积极参与义诊施药。若遇贫苦之人上门求医,不但无偿救治,还供其食宿,故有一代仁医“赵半仙”之美誉。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曾任卫生部顾问的秦伯未先生于建国前选编出版的《清代名医医案……[详细]
朱东润旧居
  朱东润故居系1937年先生与邹莲舫夫妇辛勤劳动撙节所置,位于泰兴城南东鞠家巷东首,占地943平方米,前后两进,西侧厢房,青砖黛瓦,古色古香,两面城河相拥,尽显人文灵气。朱东润先生赤子情真,1982年将全部24间房产及4000余册藏书捐献给家乡政府,倡办图书馆,敷扬文教,泽溥乡梓。1988年2月10日,朱东润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是年10月,泰兴县人民政府正式命名“朱东润故居”,将先生骨灰迎回安放于内,并刻石纪念。2003年5月,朱东润故居被列为泰兴市文物保护单位。泰兴市人民政府多次修缮先生故居。2004年再次拨款200万元,维修老宅,征地1.2亩,扩建一进8间呼应原貌的仿古建筑。故居新貌,亭台回廊,荷塘山石,花木扶疏,水光云影,成泰兴靓丽一景。为缅怀先生,激励后辈,泰兴市委、市政府于2……[详细]
成氏宅第
  成氏宅第位于兴化市区牌楼东路北侧。初建于明代永乐(1403-1424)年间,改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原为东西两轴各8进,今存东6西7共15进,一律青砖黛瓦马头墙,基本保持原有规模。现存11个院落间,东以室外火巷、西以串廊成南北联接,中以内串廊为东西串联,形成既分又合的建筑格局。现存建筑物多为明建清修,古井、挂落、石刻、木雕分布其间。客厅、穿堂、正厅(锄经堂)、板厅、内院、书屋(小居竹轩)分布有序。曾悬有“两朝忠荩”、“吐凤凌云”等匾额,为我市现存体量相对较大的明代府第建筑群。府邸的最初主人成王进,字公楷,明初兴化人。洪武廿二年(1389)以贡生入仕,历官代州学政、蔚州知州和北平布政参议。后以参加“靖难之役”有功,先后被赠封吏部侍郎和兵部尚书(大司马)。历经600年沧桑,到改革开放前,已……[详细]
万兴大典
  万兴大典位于兴化市区北城外大街64-70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36平方米。整个建筑群系用上等杉木大青砖建成,共有大小院落7座、天井9个、上下楼房64间,配套平房12间,另有谯鼓楼、营业辅面等近百间。俯视整个建筑群呈“日”字形,结构精巧,防火马头墙高大,相互间通道沟通,大小室、明暗室相互交错,具有防盗防潮功能。风格融徽地与粤桂等地建筑之特征,集当时仓储、保密建筑艺术大成。现仅存西楼和中楼。业主王志广(约1701-1771年),字方永,号秋浦,清代兴化人。曾任广西苍梧道守,官至四品。乾隆年间归里后在北城外建万兴大典。历久经营,直至日寇入侵兴化而歇业,长达200多年。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以及泰州市有关领导和专家多次来兴实地考察,认为万兴大典是国……[详细]
周氏住宅
  周氏住宅(俗称99间半)地处市区草河头西侧,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周氏住宅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面积近29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群按4条轴线排列,由14个天井组成各自完整的10多个院落。宅内厅堂、账房、厢房、水井、花园、假山等一应俱全。整座建筑群青砖黛瓦、建筑工艺考究,木雕、砖雕、石雕美轮美奂,为泰州现存古民居之首。周氏住宅原主人为周彬,是地方富商。周家败落后将宅邸卖给了当时卸任回泰的广东盐大使吴希彭,吴希彭举家搬至周氏住宅居住。觉得当时此宅的部分建筑风水不好,是导致周氏家族败落的原因之一,因此,决定重新规划扩建。扩建时,拆除了原大门,将门的朝向改为斜向东南。门前增设了照壁,增加了厅堂,又在西侧新辟了花园,形成了东西4条轴线、住宅园林齐全、号称九十九间半的泰州第一豪宅。解放后周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