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旅游

泰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泰兴文庙
  泰兴孔庙(学宫)位于泰兴古城中心偏东北位置,这一地块人文集中,是泰兴千年文脉所在,也是泰兴古城最富精气的地块。小南海东侧,地形南北狭长,北至内城河,南至仙鹤湾,东西两侧各有一条水系,孔庙环水而居,似乎立于水上。小南海东岸,孔庙北端地块三面环水,如一水中半岛,且位于泰兴城池龙首位置,又形似龙头,巧夺天工,这一半岛被誉为“龙首岛”。孔庙是古代供士绅祭祀孔子的儒家文化圣地。孔庙紧邻权力中心县衙,反应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有统治地位。孔庙也称学宫,因为它在古代作为生员读书深造的学府。古代泰兴孔庙规模宏大,形制全备,主要建筑有鲲化池、奎文阁、牌楼、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等,这些建筑从空中俯看如文房四宝错落其中,独特且有创意。目前还保留有大成殿及周边古代水脉。县衙,孔庙这些重要人文场所周边环水,……[详细]
影山头遗址
  中国江淮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江苏省江淮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距今约五千五百至六千三百年。在二零零七年四月至二零零九年十一月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二零一零年元月十八日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之一。兴化影山头位于兴化市林湖乡魏庄西村(魏庄东南两里许),南临白涂河,现场可测的遗址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河岸的断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层,最厚达一点米,上限在新石器文化晚期,下限不晚于汉代。在遗址上采集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陶器、骨角器,器形有石斧、石刀、石纺轮、陶鼎、陶釜、陶盉、陶豆、陶罐、陶壶、陶三足盘以及骨笄、骨镞等;自然遗物有陆生的大型动物麋鹿、家猪和水生的丽蚌、蓝蚬等,其中部分陆生动物骨骼已形成亚化石,整体保存情况良好。影山头遗址的发现,对探索……[详细]
解放街戚宅
  解放街戚宅为明代天启年间戚世光高中进士后所建,已有400余年历史。古宅所处位置是形成于南宋庆元年间的千年古街庆元街(新中国成立后称解放街),旧时古街两侧商铺、公馆林立,口岸镇富商显贵大多居住于此。戚宅坐北朝南,古宅大门面街而置,从南往北分别由门厅、对厅、敞厅、卷厅、堂屋和一座后花园构成,厅堂有序,庭院深深,虽历经风雨,依然显露着曾经之盛气,是高港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明代诰命龛盒以及将近400年的黄杨古树,尽显古朴苍桑,文化气息浓郁,是戚氏古宅里的两件宝物。2010年,该宅被列为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进行修缮。修缮后的戚氏进士第,总占地面积1906平方米。在保留原风貌的同时,辟为“中华武进士馆”,重点展示古代科举考试中关于武进士的相关内容,展现传统科举文化的魅力,现为……[详细]
四巷陈宅
  陈氏住宅的宅主为泰州名门,位于五巷历史街区的四巷西侧。有面巷大门3座,仪门3座,腰门1座;主体建筑从前面第一进照厅往后,依次有厅屋、堂屋、厅屋、穿堂、堂屋前后6进。加上东边临巷的上厢房(一排草房、灶房)与西边的套房、下厢房,有房屋49间,院落10个,火巷2条,水井2口,共同组成一座体量宠大,布局规范而又富有变化的大家族民居群,占据了四巷西侧全巷近三分之二的空间,因而曾有过陈半巷之称。四巷陈宅建于封建社会晚期,但总体上仍能继承传统,体现居中为尊,主次分明;虽然所处空间较为狭窄,但布局严谨,功能齐全,上下厢房应有尽有;虽然院落大小不等,但多能因地制宜,变化灵活,处处恰到好处。尤其是简易大门、二道豪华仪门、如意砖雕图案、斜铺方砖的响厅、火巷中设置腰门、灶房内凿有水井等等,均具特色。在五巷地区算得上……[详细]
岳武穆祠
  岳武穆祠位于泰州海陵区泰山公园内岳阜(也称泰岱,俗称泰山)之巅。明万历十年(一五八二),泰州兵备副使舒大猷以原泰山祠改建而成,奉祀岳飞(曾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谥武穆。后改谥忠武。遗有《岳武穆集》)。大殿前有月台,殿外东、北、西三面有回廊相通。殿中供岳飞塑像两尊。万历三十一年(一六零三),泰州兵备副使张鸣鹗重建。因泰山山体滑坡、白蚁侵蚀,加上年久失修,相关部门经检测确定岳武穆祠为危房,二零零九年六月对该祠进行落架修缮复原,将沿用朱门、黄墙、筒瓦的江南寺庙风格,重塑祠内原供奉的十九尊岳王及其部下的塑像,碑廊上刻岳飞生平故事。岳武穆祠主体建筑被架空,其下新建占地四百八十平方米的单层建筑,内设文物展厅,展示岳飞父子自画像,及郑板桥、高凤翰等历代文人雅士的手迹墨宝。2019年3月,岳武穆祠入选第……[详细]
李信昌过载行
  李信昌过载行位于柴墟路北侧,是高港保存最为完好、体量最大的过载行之一,是口岸地区商贸发展繁荣的历史见证。晚清时期,口岸港贸易发达,过载行随之兴起。史料记载,鼎盛时期口岸过载行有48家之多,李信昌过载行是其中较大的一家。李信昌的祖辈开办“洋棚”(代办外轮运输业务),在龙窝口有100多间房屋。到李信昌这一代开始搞木运,成为木商,后发展壮大遂在口岸经营过载行。李信昌过载行呈晚清时期民居建筑风格,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局部二层,是清代前商后宅建筑的典型代表。2010年,高港区人民政府对此宅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并将其开辟为高港历史文化展示馆,总建筑面积约1116平方米。内设历史沿革、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高港名人、柴墟八景、高港新貌等八个展厅,全面展示高港的历史沿革和特色文化。2019年……[详细]
兴化城墙
  兴化城墙初建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为土城,元末坍塌。明朝洪武五年(1372)用砖重建,内外环水为濠。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因抗倭需要加高至11米,外昂内卑,底宽13米。重立四门崇四楼,东为启元门、观海楼;南为文明门、怀薰楼;西为威武门、见山楼;北为肇魁门、仰宸楼。又辟东南西北四门水关与城内市河相通,城墙上设窝棚哨所20处。历经南宋抗击蒙古,元末张士诚起义,明末“三王”起义(新昌王抗清),以及近代抗日战争时期收复兴化城等战火,城墙斑驳残败。1958年,经省政府批准,主体基本拆除。现仅存东岳庙北侧和东营街东侧两部分。1986年,兴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东岳庙北侧一段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兴化市政府对该段城墙进行大修,2010年在此北侧新……[详细]
解放街戚氏宅
  秦州口岸镇很早就有“李家的大楼、戚家的敞厅”之说。“李家的大楼”已经建成今天的雕花楼,成了当地一有名的文化景点;“戚家的敞厅”即戚氏古宅。解放街戚宅为明代天启年间戚世光高中进士后所建,已有400余年历史。古宅所处位置是形成于南宋庆元年间的千年古街庆元街(新中国成立后称解放街),旧时古街两侧商铺、公馆林立,口岸镇富商显贵大多居住于此。戚宅坐北朝南,古宅大门面街而置,从南往北分别由前后五进的大门、对厅、正厅、敞厅、堂屋和一座后花园构成,厅堂有序,庭院深深,虽历经风雨,依然显露着曾经之盛气,是高港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明代诰命龛盒以及将近400年的黄杨古树,尽显古朴苍桑,是戚氏古宅里的两件宝物。2019年3月,解放街戚氏宅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处旧址
  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处旧址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陵园路122号。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鲁苏皖区游击副总指挥部设在这里。1939年至1940年,陈毅三赴泰州,在此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谈判,团结抗日取得成功。旧址原为西山寺(今泰州中学内),现存清构二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21.5米,进深十一檩17.4米,硬山顶。前有月台,梁架有一斗九升斗拱。天王殿,面阔五间21.5米,进深七檩12.7米,硬山顶。梁架抬梁式,斗拱一斗六升、一斗九升。1998年陵园路拓宽时将天王殿移至大殿西侧,与之齐平。1995年4月,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处旧址被公布为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0、柱史坊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柱史坊
  柱史坊原在泰州城中升仙桥南,1951年扩建公园时移至泰山桥西端,改作烈士塔前烈士牌坊,上镌“永垂不朽”4字。中门两边柱前后两侧,各有一座回人骑狮石刻作倚柱石。俗称“回子牌坊”。“柱史”即御史,该坊为蒋科为其父亲请封的牌坊,原立于蒋科宅第旁的升仙桥南街。1951年扩建泰山公园时,将该坊改成了烈士塔前烈士牌坊,分别镌刻“精忠报国”、“气壮山河”。该坊原为泰州城内最精美的牌坊,但现今该坊仅存基本的牌坊构建,所有雕花板都不存。但是该坊保存的胡人骑狮石刻是全省甚至全国少有的此类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柱史坊明代泰州市……[详细]
郑板桥林园
  郑板桥林园位于兴化市大垛镇管阮村西北角,该地俗称郑家大场,为郑氏祖坟地。此处五条河流交汇,状似五龙戏水,形象凤尾,故称凤凰宝地。郑板桥林园自1986年规划建设以来,经1993年、2003年、2007年三次大的修缮扩建,现初具规模。林园占地9000平方米,仿古建筑物1200平方米。内设陵园区和史料陈列室,陈列室布展反映郑板桥生平的浮雕、艺术成就、板桥道情碑刻、抱柱楹联、名人匾额、砖刻等。有郑板桥书画作品,供游者选购收藏。199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姜堰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又称王公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泰州姜堰市姜堰镇东后街。为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王栋和王襞的祀祠,也是明清的泰州学派的讲学之所,施教对象多为社会基层平民。泰州学派是中国哲学史上惟一以地名命名的哲学流派,产生于明中后期。创始人王艮、王栋、王襞,世称淮南王氏三贤,均为泰州人,其弟子也多为泰州人。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泰州学派。该祠始建于明神宗万历三年(一五七五),时有房屋七栋、二十一间,现尚两栋、六间。2019年3月,姜堰王氏宗祠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单毓华故居
  单毓华故居是一栋民国时期两层砖木结构建筑,于1921年初修建,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单毓华(1883—1955)字枚叔,泰州人,法学家,为泰州现代名人,其资料编入《泰州文史丛书》。他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断案公平,人称“青天”;致力教育,慨助巨资,义举感人;生于泰州,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应县、州、府童子试,均为第一名。光绪二十五年人南京实业学堂。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光绪三十四年回国,殿试中举人。先后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审判厅厅长,上海震旦大学,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法学院教授,上海三吴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律师。1940年汪伪政权成立,他坚守民族气节,称病隐居。坚持民族气节,拒绝汪伪诱逼,为国人所敬。抗战胜利后,和梅兰芳发起组织同乡会,多方奔走、劝募捐……[详细]
四巷陈氏宅
  陈氏住宅的宅主为泰州名门。陈宅建于四巷西侧。有面巷大门三座,仪门三座,腰门一座;主体建筑从前面第一进照厅往后,依次有厅屋、堂屋、厅屋、穿堂、堂屋前后六进。是一座体量宠大,布局规范而又富有变化的大家族民居群,占据了四巷西侧全巷近三分之二的空间,因而曾有过陈半巷之称。2019年3月,四巷陈氏宅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戈氏住宅
  位于该市海陵区稻河历史文化街区。明末清初风格,建筑面积五百八十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清代归戈氏。大门东向,两侧有八字墙,仪门下置石鼓,内设垂莲柱;厅屋南向,硬山屋面,面阔三间 10.55 米,前带船棚卷用荷叶墩、栌斗等雕刻构件,进深七檩 6.7 米,脊檩高 4.9 米,占地约200 平方米。保存完好。……[详细]
钟楼观音画像碑
  钟楼是靖江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位于人民公园南侧钟楼广场。由明知县张秉铎始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原属崇圣寺(又名观音寺)内建筑,明崇祯十年(1637),僧了凡受知县陈函辉所命改建。清同治十年(1884),知县叶滋森再次重修。1986年,靖江县人民政府再次重修。楼为四方形,两层,底层四周有廊,歇山重檐,筒瓦屋顶,斗拱三铺作,高13.4米。楼下有观音画像碑,高1.6米,宽0.96米,碑坐落在赑屃背上。1983年钟楼观音画像碑经靖江县人民政府253号文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48号文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于1963年、1986年和2001年重修,2015年4月,再次开展整体修缮工作。最初,钟楼新建时,时任知县的张秉铎,曾写有《崇圣寺钟楼记》,据传碑记为明代著名……[详细]
涵西街戈氏宅
  涵西街戈氏宅大门东向,两侧有八字墙,前临草河。仪门一间,将军门式,有内外门楼,设垂莲柱,下置石鼓。主体建筑两条轴线,东边有照厅、厅屋、堂屋。西边为两进堂屋,最西边还有花园、水池及廊屋,2012年进行全面修缮。2019年3月,涵西街戈氏宅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原为严复兴楼,系清代民居建筑。在清朝年间,老黄桥有一个严复兴油坊,油坊生意兴隆,为了接待来往客人、洽谈各路生意,油坊建造了一座二层六间的会客楼,这便是如今的严复兴楼。严复兴楼是清代的民间建筑,小巧别致,风格独特。在抗日战争的年代,这座老油坊的会客楼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黄桥有一条得名于新四军东进黄桥典故的东进路,而位于黄桥镇东进中路61号的严复兴楼自然和这一段往事有分不开的联系。1940年黄桥决战打响,这是一场新四军为了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击战。1940年6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为执行独立自主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任务,率所属主力北渡长江,于7月初挺进苏北。七月下旬,组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纵……[详细]
泰州城遗址
  泰州城遗址位于泰州市海陵区环城河,为宋—清古遗址。泰州城遗址包括望海楼公园内的城池土基、南宋水关遗址和凤城国际东边的南门水关遗址。泰州,古称海陵,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置县,南唐升元元年(937)在此间设置泰州。泰州城河自后周显德五年(958)起算,迄今已有一千零五十一年历史。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拓至深约4米,宽约15米。理宗宝庆二年(1226),将城河四角的月河扩宽加深,使其达到原有的两倍。历代多次疏浚,成为盐运和南北货运的必经之地。城墙遗址残长81米,上宽约12米,下宽约25米,高约6.3米。据史书记载,泰州城墙始筑于南唐昇元元年(公元937年),后屡有修圯,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剖面上有十多层碎砖与泥土分层夯筑的堆积,在夯土堆积中,3.5米以下未见南唐以后的器物残片……[详细]
华东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
  华东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位于泰州高港区白马镇白马庙村东1949年4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暨渡江战役指挥部驻此。4月24日离开,渡江南下。旧址原系地主王镜湖私宅,俗称“湖三房”。现存后院二层小楼一座和平房4间,占地面积约1080平方米。小楼建于1926年,三间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曲尺形,格扇窗均雕花,铸铁花栏杆。楼下曾作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栗裕等人卧室。楼上为渡江作战指挥室。同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亦在此楼上宣告诞生,1989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