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金华市旅游

金华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武义古城
  武义古城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着许多古朴的建筑,如明清古街、古城墙、古桥等,是一个可以深入了解武义历史和文化的好地方。武义古城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可以品尝和购买。……[详细]
白沙溪三十六堰
  白沙堰是指位于金华市白沙溪上的白沙溪三十六堰,三十六堰古水利工程自东汉建武年(公元27年)开建,覆盖了白沙溪的全部流域,受益农田27.8万亩,至今仍有19座堰在发挥作用。白沙溪三十六堰是浙江现存最古老的堰坝引水灌溉工程。东汉时期首筑白沙堰,百余年间陆续建成横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座堰。目前,仍有21座古堰继续发挥着引水灌溉作用,灌溉农田27.8万亩。东汉初辅国大将军卢文台,弃官挂职,隐退到金华婺南辅苍(今婺城区沙畈乡亭久村)。面对白沙溪水势湍急,晴则旱,雨则涝,连年灾荒,百姓深受其害的惨状,继夏禹治水精神,效秦蜀郡守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之举,率部将与当地百姓,利用河流水势落差,先后建成首含辅苍尾跨古城的三十六(座)堰,成为全国稀有浙江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原来易受洪旱灾害白沙溪二州三……[详细]
西津桥
  西津桥位于永康城西,横跨永康江上。这里在600多年前是个渡口。著名的“西津晚渡”就出在里。每当夕阳西下,江面波光粼粼,立在船头,远处燕子低飞,眼前鹜鸭争游,景色分外艳丽,是永城八景之一。迄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始建成一座木造结构桥梁。此后屡坏屡建,最后一次修建于清嘉十二年(1807),并在桥头立了一块《西津桥志》石碑表彰。这次修建不仅已复旧貌,而且比先前更坚固更雄伟了。西津桥设计巧妙,造型奇特。全桥13墩14孔,长70丈,宽1.5丈,高1.4丈。桥墩上有木构桥身,上建廊屋55间,桥中心3间建有双层亭阁,构造美观实用。排列成行的石墩呈弧形向下游微曲,如此从北向南看,可使人感到“一眼看不穿桥身”,颇有气势。桥顶椽、檩刷以土红,显得古色古香。梁柱密布屏列,西厢低梁相间坐凳,可供游人小憩。桥内两……[详细]
萧家小龙桥
  萧家小龙桥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年代为清。江南多雨,江河纵横,水网密布。古人出行,桥,不可或缺。早在清乾隆年间,萧家小龙桥还是金衢古驿道上的交通要塞。时隔300多年,这座婺城区现存最长的古桥早已不见旧时的熙熙攘攘,曾经开阔的莘畈溪也激流不再,就连桥侧的时刻文字都已淡得模糊难辨。如今出行便利,这座古桥既无法通车,也没有平坦的道路与之相连,有时候一整天也未必有人来踏访。小龙桥好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望着静谧流淌的河水,遗世独立、静默平和。造访古桥时是一个深秋的晌午,以水稻为主要经济作物的萧家村已经进入了繁忙的收割季。萧家村位于汤溪镇西北面,北靠洋埠和铁路,东为西祝村,西与龙游交界,西南为黄堂村。据《陵兰萧氏宗谱》记载,萧元禄由兰溪泽头殿迁于此,村以祖姓名萧家。萧家村辖肖家村和小龙桥村两个自然村……[详细]
八咏楼
  八咏楼位于金华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原名玄畅楼。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系南朝齐隆昌元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登玄畅楼》、《玄畅八咏》诗、《八咏》诗等,所以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玄畅楼为八咏楼。八咏楼自创建以来的一千四百多年中,与历代文人名士结下了亲缘。唐代的崔颢、严维,宋代的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孟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了不少绘景抒情的诗文名篇。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了《题八咏楼》诗。还有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率兵与清军激战中,壮烈地牺牲在八咏楼,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周恩来同志1939年到金华视察期间,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详细]
五峰书院
  五峰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于2004年,是一个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五峰书院、中国书院文化陈列室)、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景观为一体的金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内各种设施配套完备,展示内容较为丰富,各项制度完善,较好发挥了接待、服务和宣传等功能。基地内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代表性的景点:一是浙江省政府办公旧址(重楼)。1937年日寇侵华,沪、杭相继沦陷后,浙江省国民政府遂于1938年元旦迁至永康方岩,省府及秘书处、民政厅、财政厅等重要机构设在五峰重楼办公,其它机构租用岩下、橙麓村民房。作为省政府临时办公驻地,大多机关较简陋。期间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将五峰重楼建筑漆成青灰色,以示不忘国耻。1942年5月20日,日寇侵犯永康,浙江省政府乃转迁松阳。省政府主要机构迁至方岩办公达四年半之久,成为这一时期……[详细]
严济慈故居
  严济慈故居位于东阳市横店镇,年代为民国。作为中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世人印象中的严济慈理性、睿智。鲜为人知的是,生活中的他至情至性。在他的故乡横店镇下湖严小区,还保留着两幢故居,一幢是祖居也即出生之地,一幢是他和妻子张宗英为母亲建造的康养居所。后者在下湖严被称为当时全村最美的房子。1901年1月23日,严济慈出生在下湖严一幢三合院内。这幢小小的九间头三合院由严济慈的曾祖父所建,西南朝向,占地206平方米。曾祖父于清朝同治年间在横店后岑山开了一家中药铺“惠元堂”,因医德医术受人称道,前来买药就诊的人不少,家境日渐殷实,遂在家乡造了此院。小小的三合院砖木结构,硬山顶,穿斗式架构,粉墙黛瓦,木雕精致。院墙上绘水墨画,中间一幅内容为教育儿孙读书,边上两幅题字“人生意气自当平,打死鸭儿起骂争”,劝解人们……[详细]
厚仁后宅厅
  厚仁后宅厅位于永康市石柱镇,年代为明。后宅厅坐落在永康市石柱镇厚仁村,为厚仁李氏第八世祖松川公(字用彰)所建,距今已有近500年。它是永康现存唯一的明代古民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整座建筑占地近千平方米,最多时曾同时居住着上百人。厚仁村古称碧湍之浒,据称始迁祖辉公1304年迁居于此,正是看中这里溪水环绕、一马平川的地理环境。现在的厚仁村有1300多人,村民多姓李。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村曾经有着丰富的古代建筑,包括1座古祠堂、4个古厅堂、5眼古井,古桥、古亭各2座……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布局严谨。如今,始建于公元1506年的李氏家庙经过修缮重建,已经承担起文化礼堂的功能,展示着村庄的历史文化,凝聚着家族记忆。村中4个古厅堂只剩下后宅厅,而且其东厢房也早已付之一炬。从其保存相对完整的正厅和……[详细]
叶店叶氏宗祠
  叶店叶氏宗祠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年代为清。整座建筑格局保存较完整,规模宏敞,雕刻题材丰富,体现了婺派精美的技艺,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叶氏宗祠采用磨砖八字大门,两侧置青石,左右设立抱鼓石,气派雄伟。整个建筑用材粗大,两侧都有砖雕、磨砖门墙,工艺精湛,极富地方特色。此刻,宗祠大门和左侧的小门都紧闭着,右边的小门静静地敞开。据悉,祠堂每天早上6点开门,下午4点锁门,现在主要作为叶店村文化礼堂和白龙桥镇老年活动中心。据《叶氏宗谱》记载,叶氏宗祠又名尊亲堂、石林公祠,始建于明神宗丁酉年(1597年),成于神宗丁己年(1617年)。祠堂中堂顶高五丈余,气宇轩昂,成为当时金华西乡的一座名祠。叶氏宗祠屡经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祠堂坐北朝南,通面宽35.8米,通进深44.39米,占地面积……[详细]
陶店古建筑群
  陶店古建筑群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年代为清。包括何氏宗祠、慎修堂、继善堂、十三间何氏宗祠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陶店村路北66号,又称小宗祠,坐西朝东,前面有小溪盘旋,似襟带绕流。建筑分前后两院,分三进五开间左右厢庑,建筑面积641平米,耗工4年完成,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何懋宰发起建造。道光十二年(1832),其子孙又对宗祠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现存青石门楼系道光时期建筑的原物,上面记载了落成的年代。清咸丰十一年(1861)被太平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修复。建筑采用木梁石柱,冬瓜月梁,彻上明造,梁架结体粗壮,木雕精美,门面的青石牌楼有很精美的石雕,曾办过私塾,义乌乡贤何菁曾就读于私塾,由其祖父任教。何氏宗祠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有准确的纪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何氏宗……[详细]
北山摩崖题记
  北山摩崖题记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年代为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摩崖石刻多集中在北山三洞一带。双龙洞洞口双龙洞三个繁体字,传说是--手笔;外洞顶“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系于右任书;其左“洞天”二字,则是宋代书法家吴琳手书;东边小洞口有古体“龙耳”二字,庚辰十月莲僧补题。内洞口“水石奇观”四字,苍劲有力,未知书者;其右“双龙洞”三字,其中龙字用古体并反书,系合肥张尔琪来观所书;再右壁上嵌一青田石碑,上刻伍朝枢撰写的《双龙内洞记游》一文。-洞口顶上陡峻之处刻有“禁山”二字,相当醒目,书者不详。朝真洞左洞壁“三十六洞天”五字,系金华汪志洛书。此外盘前大坑口一巨石上,刻有“大云关”、“南无阿弥陀佛”大字。北山摩崖题刻多出于名家之手。有的是景点名称,有的是风景特色,也有的是游览题刻,不仅能装点景色,增添……[详细]
朱丹溪陵园
  在义乌南部,有一处令人向往的地方,那就是朱丹溪陵园。 这里茂竹修林,鸟语花香,风铃阵阵,低水浅吟。一代历史在这里沉积,当代文化在这里展现┅┅这一切,都缘于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他以其丰厚的才学、批判的精神、宽广的胸怀、仁慈的心肠,牵动了千万现代人的情感,吸引了海内外无数双充满希冀与虔诚的目光——他,就是我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朱丹溪,赤岸镇人。原名朱震亨,字彦修。他一生刻苦治学,博采众长,潜心钻研前人经验而又不拘泥,终成“滋阴说”一派大师,他的医学著作有十几种,其观点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的后学者,开辟了中医学的新纪元。朱丹溪诞生于1281年11月,因居住在赤岸镇丹溪岸畔而被人们称“丹溪先生”和“丹溪翁”。今赤岸镇三村朱丹溪纪念馆旁有他的祖墓。可遗憾的是,丹溪先生当年曾经居住的故居、药店……[详细]
吴晗故居
  吴晗故居位于义乌市上溪镇苦竹塘村,为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家宅,由吴晗父亲吴瑸珏于1924年所建,系前廊式天井院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为463平方米。故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通面阔20.72米,通进深11.4米,建筑面积440平方米。整个建筑大体上呈“凹”字形,呈轴对称分布,上下两层,由正堂、边房、两厢及花园组成。正堂明间通敞,次、梢是用板壁隔断,正门墙和围墙,直对山梢间山面辟石库门通室外。二楼檐廊设西洋宝瓶式栏杆围筑,栏杆的望柱头、瘿项及小华版上都是雕刻有缠枝花纹。厢房按轴对称左右各有一间,前后均辟门,分别通走廊和南面的花园。院落中间围成一个天井,天井用长条石铺地,中间为青石甬道,直通花园。天井外山墙居中开正门。正门门脸的装饰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用穹隆顶青石抱框,砖砌壁柱,两旁立柱呈锥尖顶……[详细]
新光古建筑群
  新光古建筑群位于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年代为清。很多人把新光村称作江南的乔家大院,一来是因为始迁祖朱可宾是清朝的传奇婺商,二来是村中灵岩庄园气派恢弘。新光村始祖朱照北宋年间为婺州通判,退休后定居浦江县城西街,第十三世祖朱胜于洪武二年(1369)迁居茜溪五沙畈上宅(现智丰村,俗称朱宅旧屋)。第廿三世祖朱可宾(号灵岩)于1740年前后在应家畈(现新光村,朱宅新屋)开始建造新宅灵岩庄园。嘉庆年间,朱可宾的后辈朱舍钢对灵岩庄园又进行了扩建。新光村古建筑群的主体便是朱可宾族人聚居的家族庄园。灵岩庄园的主体建筑群呈“井”字形布局,以家厅诒穀堂为中心,两侧布置的是朱可宾的宅第,再往外则分布着他四个儿子的生活起居空间。整个庄园一共有5个厅堂、5个花园、6口池塘,既有花园又有菜园,既能耕读,居住亦宜人。新光村围……[详细]
刘英烈士陵园
  刘英烈士陵园,位于国家级名胜景区——方岩风景区马头山麓,始建于1953年,1982年重修,1988年被定名“刘英烈士陵园”,并由共和国元帅聂荣臻同志题写园名。1992年,时值刘英烈士牺牲五十周年,陵园进行扩建。现陵园总面积33409平方米,集墓、馆、碑、亭于一园。陵园是刘英、张贵卿烈士的牺牲地,建有刘英烈士墓、张贵卿烈士墓、永康十三烈士合墓以及刘英、张贵卿殉难处以示纪念。其中刘英烈士墓墓碑由粟裕大将题写。陵园东北角是革命纪念馆,占地1164.5平方米,建筑面积661.75平方米,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内设三个展厅,依次以刘英生平事迹、张贵卿生平事迹、永康党史为序布展,附设碑、廊、照壁等。陵园的西面是革命纪念碑,高16﹒8米,上部为人物雕刻,下部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详细]
潘周家古建筑群
  潘周家古建筑群位于浦江县檀溪镇,年代为明、清。潘周家村,其实是两个村,一个叫潘家,一个叫周家。由于两个村庄已经连在一起,所以有了潘周家村的合称。据家谱资料记载,周家是宋朝时从杭州迁来,距今已有770多年。潘家是明朝时从古徽州迁来,已有410余年历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潘周家村现已有500来户人家。潘周家村位于浦江和桐庐临交界的北部山区。令人称奇的是,此地却平生一块山间平原,视线开阔。当地农民称之为“大坪洋”,文人们则喜称为“盘州”,因为四周皆山、环抱如盘。有一条不大的溪,叫壸源江,流经该村。正是这片肥沃的土地,使得潘周家村留下大片宏伟的明清古建筑群。潘周家村的古建筑群全部是厅堂式建筑,一般以家庭里的每房分支为单位建造大厅堂,全村拥有几十座大小不等的厅堂,由于建造年代不同,这些厅堂,无论在外观……[详细]
厚吴村乡土建筑
  厚吴村位于永康市南端,与缙云县接壤。现存永康农村第一大古建筑群,整个村现存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厅堂楼宇、民宅大院、庐墅精舍近百幢,总数1000多间。厚吴村拥有永康市最早创办的小学和创办已逾百年、历史最悠久的村级婺剧团。村中的“吴仪庭公祠”,规模恢宏。此建筑始建于清嘉庆年,楼屋雕刻精湛,眼下虽然残破凋零,仍然掩饰不住昔日的辉煌与气派。原有“吴氏宗祠”,装修后,取名“吴公祠”。“清官”是千百年来中国百姓根深蒂固的崇拜偶像。百姓对于“清官”的推崇,超出了想象。厚吴“清官文化”,可以说,贯穿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吴氏宗祠”,不仅建筑气派恢宏、木雕精美,而且,厅堂中的“忠、孝、节、廉”四字,概括了旧文人的“精神脊梁”。它是先贤教诲子孙的庭训,也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公共建筑中有古驿道、池塘、水渠、水井……[详细]
台湾义勇队纪念馆
  台湾义勇队纪念馆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区酒坊巷84号,即台湾义勇队成立旧址。抗日战争爆发后,台湾爱国人士李友邦经国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动员了几十名在闽台湾同胞于1939年2月在浙江金华成立了台湾义勇队。他们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为宗旨,以浙江为主要活动地域,在东南各省开展抗日活动,最多时发展到380余人。台湾义勇队在成立前后,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的支持和帮助。台湾义勇队利用其中许多人懂日语的优势,配合宣传抗战和积极开展对敌政治斗争;利用其中许多医务人员的优势,开展战地医疗救护,先后在金华、兰溪、衢州、福建建阳建立了4所“台湾医院”;因地制宜,开展军需用品加工制造,生产出多种器材、军火原料及战场急需的药品。1942年5月浙赣战役爆发,金华沦陷前夕,台湾义勇队撤至福建龙岩。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台湾义勇……[详细]
祝宅祝氏宗祠
  祝宅祝氏宗祠位于梅江镇祝宅村兰浦公路北侧,东、西、北三面环路,北距梅溪约80米,有卧龙桥一座,南隔石子路是长陵小学操场。1940年由上祝宅村广旺带头,众家族捐助筹建,占地面积1988平方米。七开间三进,共21间12厢。硬山顶,欧式门楼。现为长陵小学。门额上 书-“祝氏宗祠”,东西各开门,额上 书-分别为“光前裕后”、“源远流长”。1940年由上祝宅村广旺带头,众家族众人捐助筹建,建国后设为区公所,1983年改为长陵小学,一直沿用至今。因教师宿舍及办公的需要,分隔成许多办公室及房间,文革期间诸多精美牛腿雕刻人物面部被削。前进:七间,通面阔28.45米,通进深7.75米。明间三柱七檩,六架梁带前单步,设平棋;次间四柱七檩,五架梁带前后单步梁,扁尺梁;稍间五柱七檩,穿斗式;尽间有梁,五柱七檩。前进……[详细]
史家庄花厅
  义乌东阳素以木雕闻名,宋时盛极一时,至明清更是登峰造极。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层次分明,无论浮雕还是深雕,无不精美绝伦。史家庄花厅为一厅三堂结构耗时三年完工。几乎就是东阳木雕之集大成者花厅主人叶樟朝,幼年丧父,年少时,到怀鲁的舅舅家做客,其舅舅为怀鲁一富,建有豪宅。舅舅常出言相讽,料定外甥不会有出息,不能建造华堂。叶樟朝长大后发愤图强,在上海等地经营火腿生意,后来成为史家庄的首富。1909年,叶樟朝开始实施儿时梦想,建造超群的豪华住宅,1912年建成。又传,叶樟朝建成此满堂雕刻的住宅,竟未花“一分”工钱。因为时值战乱,营造业萧条,许多工匠到外地无法谋生,挤在东阳本地无活可做,又碰上了连年旱灾,乡民生活无济。而叶家存粮很多。就此时,叶樟朝命管家着手营造。凡参与建造的各种工匠,均可带全家来吃饭,不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