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九江市旅游

九江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庐山西林寺
  庐山西林寺,坐落于庐山北麓,建于东晋太和二年(公元366年)由太府卿陶范创建,为庐山北山第一寺。初是沙门竺昙结庵草舍,死后慧永继承师业。到晋太元二年江州刺史陶范为之立庙,命名为西林寺。自晋至唐一直鼎盛,元为兵焚,明修又毁,此后长期不复。现寺,近年重修,庙宇宏敞,佛像高大,规模不亚当初,别致庄严。庙中,原有一幅墙壁,苏轼来游,看到壁前前人题诗甚多,顿时兴起,索笔《题西林壁》,传为千古佳诗。其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一句,极具哲理。西林寺,号称庐山北山第一寺。位于庐山北香炉峰下,东林寺之西,香谷之南,佛教人文和古建筑历史遗迹兼有。面积60亩。距九江市区12公里。东晋太和二年(367),江州刺史陶范久幕慧永佛学精深,留其在庐山结宇讲学、弘扬佛道,在此“指景瞻星,鸠徒揆目,剃草开林,增卑架山献,夷峻筑……[详细]
永修真如寺
  云居山,古称欧山。位于永修县西南部,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因常年云雾笼罩,又名云居山简称云山。这里,群峰环列如屏,嵯峨峻峋,层峦相望;万木峥嵘叠翠,竹木参天,奇秀天成;山泉流涌成湖,澄彻如玉,不染纤尘;山中坦荡平整,青畴绿亩,景色旖旎。佛教曹洞宗祖师道场真如寺,就座落在这天上云居,冠世绝境之中,又因列岫峰围,宛如莲瓣,山中寺宇,好似莲蕊,佛教尊真如寺所在地为莲花城。曹洞源流真如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10年)。开山祖师道容与名僧司马头陀同游云山,上山后,见这里地平如掌,湖澄如镜,四周峦岫环列,屏障护持,宛然为一处远离尘嚣,清静幽雅的桃源胜境,于是率徒诛茅垦山,治基建寺,一时名声大振,从者如风,唐宪宗李纯亲赐寺名云居禅院。此后,道容与其弟子全庆、全诲在此弘扬佛法,……[详细]
西林寺塔
  西林寺塔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境内。公元377年,由开山祖师慧永法师创建,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为“庐山北山第一寺”。公元377年,由开山祖师慧永法师创建,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西林寺塔依庐山而立,相距不过百丈,景观各有千秋。西林寺塔小巧紧凑,秀丽严谨。北宋大师人苏轼曾有《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传颂千古,也使西林寺声名远播。世事沧桑,西林寺也数度兴废。该寺在今天的兴盛局面。是与觉海法师分不开的。西林寺塔,高大雄伟的山门飞檐斗拱系砖、石、木结构。门前四尊石狮守护佛地。墙上两侧“若般”、“脱解”道出佛教真谛。而由德高望重沪上名家杜宣老人书写的:“古刹立云间七纪兴衰尚留,禅风到西林十方护持重显宝塔光。”一副对联更是道出西林寺……[详细]
东林寺
  东林寺位于庐山西麓,是我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名僧慧远在此建寺讲学,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并创设莲社。东林寺在唐时达到极盛,有殿、厢、塔、室共三百一十余间。扬州高借鉴真东渡日本之前,曾来过东林寺,后偕东林寺僧智恩同渡日本,慧远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人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东林寺建寺者为名僧慧远(334~416年),俗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他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筹建东林寺。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问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晚年南游荆州,历住江陵五层寺、琵琶寺。东林寺东罗汉松据传为慧远手植,古松苍劲挺拔,碧绿繁茂如盖。古松……[详细]
黄龙寺摩岩石刻
  在进入黄龙寺前两公里下马石处公路旁一块巨石上“黄龙山”三字映入眼帘,震憾人心。苍劲端庄灵秀的“黄龙山”三字相传为黄庭坚所书。楷体,从右至左阴刻于石上,字直径为85厘米。其中“黄”字与“龙山”两字有一条石缝。雄壮飘逸“灵源”二字,行书阴刻于黄龙寺前灵源桥头左侧三角形巨石上,“灵”于左,下部分掩没土中,“源”于右,比“灵”字稍小。黄庭坚晚年自巴陵略平江临湘入通城,无日不雨至黄龙谒清禅师继而晚晴,邂逅禅客戴道,作长句呈道纯诗句中有灵源两字。踏上灵源桥,目睹“灵源”两字,黄庭坚不禁怆然泪下,思绪万千,赋诗云:“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灵源大士人--,双塔老师诸佛机。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山谷老人赋诗表达了对授法恩师祖心和师祖慧南的尊敬钦佩,对已谢世……[详细]
真如禅寺
  云居山真如禅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三大样板丛林,全国重点对外开放寺庙。座落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南部,云居山山巅的“莲花城”。总面积12平方公里,距省城南昌76公里,昌北国际机场58公里。京九铁路和昌九高速公路及105、316国道均至永修县。是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中著名的佛教文化、唐代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初年(806-810年),初名“云居禅院”,唐禧宗中和三年(883年),世称“南宗伟人”的道膺禅师主持禅院,僧众1500人,朝廷赐额“龙昌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皇帝亲书“真如禅寺”的匾额,诏赐云居契怀禅师。之后百余年间,香火鼎盛,规模庞大,有庄庵48所,僧众近2千人。从此,真如禅寺之名延袭至今。之后千余年间,几经兴衰,屡建屡毁。19……[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驻地旧址群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驻地旧址群九江市修水县20世纪30、40年代1、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第二十军军部白岭旧址(白岭镇下泰清村石嘴上胡墨轩屋〔又名跳石屋〕):与文物本体重合;2、第二十军军长杨汉域白岭住地旧址(白岭镇温泉村30组丁家桥胡毓英屋):以旧址本体为界,东延伸至山脚,南延伸1.47米,西同文物本体,北延伸至山脚.面积:279.91平方米;3、白岭镇温泉村抗日泉(白岭镇温泉村泰清温泉):东延伸至0.6米,东南延伸0.8米,南延伸0.4米,西南延伸0.8米,西延伸至山脚,西北延伸0.7米.面积:14.57平方米;4、第二十军军部暨军长杨汉域住地路口旧址(路口乡路口村坳背源岭下丁定时屋):东延伸1米,东南延伸21.31米,南延伸2.6米,西南延伸1.11米,西延伸0.5米……[详细]
南山岩石刻
  南山岩石刻包含黄庭坚书“佛”及咒语、明嘉庆年晏旗峯林春泽书“石门”、“藏龙洞”及“藏龙洞记”、九曲回廊碑刻。南山崖与修水县城一河相隔。山崖上古木参天,点缀着亭台楼阁,是个游览的好去处。更有“看点”的是,临河一块高2.68m,宽2.28m巨大平整的石壁上,刻有一个高1.84m,宽1.20m的“佛”字,该字历经千年风雨仍见雄健笔力,在中国书法界享有盛誉。据传说,黄庭坚在此题“佛”,有一段缘故。有一年初夏,黄庭坚返回故乡修水,逆水而上。行至南崖怪石附近,突然狂风陡起,怪石嶙峋,眼看船只要触礁沉没。黄庭坚知道是怪石作祟,走出船舱,朝天叩拜,拜后旋即波澜顿消,风静石隐,水平如镜,乘客钦佩不已,艄公感激不尽。黄庭坚一生笃信佛学,他想,我佛慈悲,普渡众生,何不借佛之威,镇妖避邪,造福百姓。于是在船上乘兴题……[详细]
杨祠暴动旧址
  杨祠暴-动-旧址---沙坪满觉寺、全丰杨祠1928年3月1日,中共修水临时县委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台庄书堂召开了全县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会议回顾了秋收起义以来的大好形势,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修、铜、武三县的国民党当局以修水农民革命是要进行疯狂报复的,因此,必须作好应对敌人反扑的准备。会议决定,迅速扩大工农武装,开展武装斗争。一是成立杨祠暴-动-委员会,组建修武铜工农革命军游击队,暴委主任和游击队长由参加秋收起义后刚从井冈山派回县的余经邦同志担任,副队长由杨万英同志担任;二是指定甘特吾、陈秋光等人到朱溪、大桥、台庄等地组织几千人参加支援平江的农民革命斗争,以此锻炼队伍,为以后更大规模的暴-动-培养骨干力量。3月上旬,中共修水临时县委在沙坪满觉寺召开杨祠暴-动-委员会成立大会,湘鄂赣委派蒲圻……[详细]
秋收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渣津万寿宫)
  渣津万寿宫,是渣津境内最大的古建筑,始建时间无考,当在渣津形成街市之时,原称“灵剑仙宫”。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宫殿一进四重,前重为牌坊戏台;中重为麻石天井,两侧为酒楼;上重为正殿,供奉许真君、吴猛等神像;后重为谌母殿,供奉谌母娘娘。两侧建有厢房,为庙会活动场所。占地一千六百多平方米。整个宫内有二十四只支柱,(正殿有六只大木柱,二只石柱,大木柱粗约二围)。所有看面梁都有人物浮雕,飞檐翘角,气势宏伟,蔚为壮观。万寿宫不仅具有道教朝圣之功能,而且集宗教、民俗、商贸、文娱为一体。旧时每年在万寿宫内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赛会、唱戏、商贸、议事等活动。1927年9月9日,震惊中外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在修水打响第一枪,当晚起义部队抵渣津,总指挥部就驻扎在万寿宫左厢房内。卢德铭总指挥召集师部机关人员在……[详细]
黄庭坚陵园
  黄庭坚墓坐落在双井村西南,墓茔坐北朝南.黄庭坚(1045—1105),北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崇宁四年(1105)9月客死在宜州(今广西宜山县)贬所,其墓是大观三年(1109)苏仙固、蒋纬护柩归葬双井祖茔之西,其墓宋代以来多次维修,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拨款予以全面维修.修复后陵高1.93米,直径2076米.在召开黄庭坚960周年研讨会前,县政府又拨款对陵园进行了重修。陵园南面对着开阔的田野和远处的修河,南面大门楼上方有我国书法协会沈鹏同志的“山谷园”亲笔题词,左右两边题有“杭山拥翠碧水扬波此处诗魂称鼻祖,左史垂名右军揽胜先生笔法耀千秋”长联。四周是水泥围墙,墙外是一圈挺拔的白杨。据传说五六十年代墓地全是合抱的松、柏,可惜“-”与“文革”时都被砍光……[详细]
刘溉鼓楼
  刘溉鼓楼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土塘镇信和村委会鼓楼自然村。坐东朝西,楼进深8米,宽8.5米,楼高约6米。为明代正德年间刘溉而建,刘溉明正德二年进士,先后望江等县知县、苏州知府、吏部天官衔,为官清廉,有政绩,明廷旨谕在本村建鼓楼旗表贤劳。鼓楼后是一栋明建三进两井古屋。一进是万年古戏台,戏台两边是化妆房及行头把子房,大天井两厢是观戏楼,二进厅是观戏厅。大天井两头雕窗刻柱,四角均是龙狮撑,红色础石镂有花纹。自明代以来,历经沧桑,鼓楼的今昔面貌虽不尽相同,但主体没有大变动,为县仅存唯一楼阁,对了解当地宗祠的形制和建筑艺术等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刘溉鼓楼坐东朝西,鼓楼前面一口碧清池塘,走进刘溉鼓楼给人第一感觉就是震撼,这座明代建筑存世近600年,依旧能感受到她的威严和大气。整个鼓楼进深8米,宽约8.5米……[详细]
红十六军军部旧址
  红十六军军部旧址(红十六军军部旧址、团部旧址)红16军驻地旧址有两处:一处是位于修水县渣津镇西堰村军部旧址,一处是位于渣津镇东堰村更尾垅的部队驻地旧址。1931年11月,国民党军独立第32旅刘夷部两个团和江西省保安团,在探得修水马坳、渣津地区均无红军后,长驱直入,妄图占领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驻地——修水上衫。为粉碎敌人的图谋,红16军军部偕一个团急回修水,与红军独立第3师、修水赤色警卫1、2营和区游击队一道,利用渣津黄坊三面环山的地形地貌,设下“口袋”,并以小股力量且战且退,诱敌深人;另在马坳至渣津一线设下埋伏,在渣津黄坊塅待机伏击。11月16日,敌分三路向黄坊塅搜索前进,红16军伏兵四起,经激烈战斗,俘敌团长1人,连长4人,排长以下官兵300余人,缴-437支,-4万余发。残敌向县……[详细]
港口铺摩崖石刻
  清江摩崖石刻,位于清江乡车下村西北6华里左右的港口铺独立岩下,岩前白沙绿水,四周空旷宁静,与船滩镇河潭村相望。独立岩为红色砂质岩,外貌扁平。岩前2米处,有一淤积而成的泥沙台地,为岩刻挡风抵水的天然屏障,是该岩刻历时700余年仍能大部分保持清楚的主要原因。整个岩面长约30米、宽20米左右,上有宋元摩崖石刻文字及图画十米处。崖刻呈-式,字为楷书,阴文、直排,自右至左长约3.75米,诗文字大小不一。拟书:“辛酉嘉泰元年七月十九日姜宅在此修船,匠人吴监谩志云耳”。3行直排揩书,字5厘米见方,南宋(1201年)镌刻。“丙寅嘉泰定三年五月初六日刘监公”。2行直排楷书,字5厘米见方。元代(1326年)镌刻。“玉卓岩崖几暑寒,因营石室涉江干。山川千载谁为主,笔记今留万古传”。4行直排楷书,字10厘米见方。“……[详细]
15、烟水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烟水亭
  烟水亭位于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唐代诗人白居易始建亭湖中,取其《琵琶行》诗句“别时茫茫江浸月”,称“浸月亭”。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诗句,名“烟水亭”。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亭皆毁。至明末,重建烟水亭于浸月亭旧址。甘棠湖中,楼台远距世俗红尘。走过九曲小桥,进入洞门,即到四周环水的烟水亭。在粉墙环抱、楼台高耸、绿树浓郁、湖平如镜的环境中。犹如到达世外桃源。亭为水榭式建筑,有船厅、翠照轩、境波楼、纯阳殿等。纯阳殿左壁嵌石碑一方,上刻大草书“寿”字,由“九转炼丹”四字组成,传为吕洞宾手迹。殿内陈列文物,以有东林寺标记的砂钵最引人注目。亭前方丈地,石雕围栏贴水而起,垂柳翠柏点缀其间。两边有石凿“藏剑匣”,相传因为庐山北……[详细]
陶靖节祠
  陶渊明纪念馆是历史人物纪念馆。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位于江西省庐山西麓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隅。1985年7月30日开馆。馆址原是陶靖节(渊明)祠。该祠原坐落在县南25公里面阳山靖节墓左前麓,明嘉靖十二至十七年(1533~1538)重修,江南民居风格,面积约250平方米,1982年按原貌迁建于今址,祠内原有塑像、匾额、楹联、石刻得到了全面修复。2005年,在陶渊明诞生1640年之际,九江县投资30多万元对纪念馆按照原貌进行了再次修复。修复后的陶渊明纪念馆分为陶公墓、陶靖节祠、归来亭等景点。馆藏情况该馆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外观与陶祠风韵相仿。馆内辟有《陶渊明生平事略陈列》,收藏和展出有关陶渊明行踪的图表、照片、家谱和历代陶学专著、名人书画300多件。线装《陶渊明集》30多部,最早为清康熙……[详细]
台庄会议旧址
  台庄会议旧址——修水台庄张氏宗祠位于东港乡台庄村。1928年10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党代表滕代远以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在修水台庄张氏宗祠主持召开平江、浏阳、修水、铜鼓县委和红五军党委领导人联席会议,正式恢复中共湘鄂赣边特委,滕代远、彭德怀、李宗白、邱训民、王首道5人为特委常委,滕代远任书记。会上认真总结了平江起义以来的工作,提出反对盲动主义是当前党和红军的一项重要任务。会议决定从各县抽调一批干部和赤卫队员编入红军。将红五军和修平铜浏赤卫队混合编成10个大队和一个军部直属大队,由彭德怀、滕代远、邓萍、李灿、贺国中5人组成的红五军军委,率领5个大队撤离边区,相机南下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其余5个大队1000余人,由副军长黄公略率领,留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斗争。台庄会议后,修水县委、县苏……[详细]
灰山礼堂
  灰山礼堂(1968年)灰山礼堂,位于湖口县舜德乡灰山村。此建筑原为清康熙广西总督屈尽美寻祖问根到湖口舜德乡灰山时修建的屈氏宗祠,1968年“文革”期间,村民拆屈氏宗祠,并利用原房屋材料改建现在的砖木结构建筑——灰山村村部。屈尽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由监察御史出任广西巡抚(1661-1663年),康熙二年任广西总督(1663-1665年)。屈尽美在任广西总督期间,曾寻祖问根到湖口舜德乡灰山村鸭儿塘,捐资修建了屈氏宗祠,建筑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一进三幢,为封闭四合院形式,二幢有天井。现村部礼堂为1968年建,其建筑坐北向南五开间,并利用原屋材料建砖木结构房屋,面积达450平方米。灰山礼堂是“文革”时期政治运动的产物,其正面醒目的标语和屋内的舞台、讲台、音响等设备,无不向我们传递着当年……[详细]
天池寺摩崖石刻
  天池寺附近石刻位于九江庐山,明代敕建为天池护国寺。有匡庐首刹的称誉。思想家王守仁在天池山作三首绝句,题有庐山最高处,聚仙亭二匾。庐山在元末的战乱中遭到很大的毁坏,入明以后,庐山各处被毁的遗迹陆续得到修复。特别一说的是,在前代不显的天池寺(整个宋代写到天池山、天池寺的诗不过二十来首),明代敕建为天池护国寺,该寺在明政府和江西官员的特别扶持下极为兴盛,有“匡庐首刹”的称誉。故明代写天池的诗多达数百首。其中,思想家王守仁在天池山所作三首绝句,得到王畿、冯曾、王宗沐、邹元标、赵用光、李春熙、区大相、李春熙、邵经济等人的唱和。其《文殊台夜观佛灯》写天池寺侧文殊岩在夜晚往往能见到灯点闪烁的奇妙景观,人称“佛灯”,天池寺僧又称其为“圣灯”,自北宋开始被人记载以来,两宋间亦有数诗专写这一幻景。王守仁此诗以浪……[详细]
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
  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1928年)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位于江西省湖口县舜德乡王燧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由来简介:1928年12月9日,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王燧村共产党员王文凤家中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0人,会期4天。大会由代理省委书记冯任主持。会上,代表们听取了中央代表张金刃传达共“六大”精神报告、王文凤的政治报告、冯任的省委工作报告,大会产生了新的省委,其中执委13人(张世熙、王文凤、冯任、沈建华、胡子寿、曹策、贺俊、方志敏、华鄂阳、蔡申熙、李兴保、孙树荣、空一各额由中央指派),候补执委7人(江建民、刘士奇、刘启勋、邵式平、张野火、徐京丹、徐少保),审查委员会3人(肖韶、曾文甫、杨九兴)。随后,执委会议推选张世熙、王文凤、冯任、胡子寿、沈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