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九江市旅游

九江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回坑村古建筑群
  回坑村古建筑群(廊桥、绣花楼、龙王阁、泉塘古井)九江市修水县新湾乡回坑村清1、廊桥: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延伸5􀆰67米,东南延伸8.02米,南延伸5.67米,西南延伸8.02米,西延伸5.67米,西北延伸8.02米,北延伸5.67米,东北延伸8.02米.面积:521.42平方米;2、绣花楼: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延伸15.99米,南延伸22.41米,西延伸2.75米,北面同文物本体重合.面积:777.42平方米;3、龙王阁: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延伸14.85米,东南延伸27.80米,南延伸41.29米,西南延伸31.58米,西延伸7.20米,西北延伸至路边,北延伸至路边,东北延伸至路边.面积:1253.21平方米;4、泉塘古井: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延伸14.85米,东南延伸27.80……[详细]
杨赓笙故居
  杨赓笙故居,始建于1933年(中华民国22年),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石钟山西南角,距离湖口县老县委党校不远,相传叫“面城居”。“面城居”做为历史遗迹已修葺一新,由于以前没有对外开放,只能透过院墙,隐约看见它大致的模样。2018年江西省公布的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湖口县有4处文物保护单位榜上有名,杨赓笙故居就是其中之一。湖口县为大力弘扬杨赓笙先生、杨叔子院士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崇高奉献精神,2018年起正式启动了对杨赓笙故居的保护修缮工作,历时一年多,2019年4月29日,杨赓笙故居暨杨叔子院士事迹展正式建成开放。杨赓笙故居暨杨叔子院士事迹展建成开放,将成为湖口县当地党员干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党性锤炼的重要场所,人民群众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的重要阵地,广大青少年学习历史文化、陶冶道……[详细]
23、纱笼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纱笼桥
  纱笼村位于修水县港口镇纱笼村,纱笼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民风纯朴,纱笼桥闻名遐迩。纱笼桥,这座坐落于江西省修水县港口镇纱笼村的古桥,横跨五里港,呈现东西走向。它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拥有宽4米、长24米、高8米的尺寸,总面积达到130平方米。该桥巧妙地运用了青石桥墩,共计3个(东、西引桥各1个,水中1个),并在桥墩上安置了木梁,上面铺就了宽阔的木板,形成了桥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桥面上还搭建了一座小青瓦顶的9节桥廊,由木柱稳固支撑,两侧则配备了精致的木栅栏和简易木凳。砖砌的东、西桥门门楣上,清晰地题写着桥名,以示纪念。如今,这座古桥依然保存完好,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在古代,纱笼桥是修水通往湖北省的重要交通要道,其独特的建造形制在修水境内难得一见。因此,它对于我们了解清代以来……[详细]
迪畲敦彝堂
  迪畲敦彝堂(又名“何杰故居”),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洪下乡迪畲村新屋何家自然村。该建筑始建于清代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先后建造达14年之久。建筑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坐东北朝西南。原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官厅、寿堂、客堂、文昌阁等。面阔三间,进深六架,共有厢房36间,大小天井18口。现仅存建筑前部,面阔23.7米、进深24.45米。整座故居,台石房基,青砖砌墙,灰瓦盖顶,硬山式屋檐,五岳朝天式封火墙,内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槛窗式门窗,正梁一架,呈弧形,上刻麒麟,侯鸟、山水花草。屋内两侧砖墙上镶嵌有红砂石的戏剧人物典故及青石浮雕八幅。该建筑结合了瑞昌地方民居与宗祠的建筑技艺,内部装饰具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对研究当地能工巧匠的装饰技艺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价值。而……[详细]
恭乾禅师塔
  恭乾禅师塔位于庐山牯岭西南的金竹坪,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即公元1618年,为恭乾禅师的墓塔。据《庐山志·续志》记载,恭乾禅师在万历七年创建九齐寺,后九齐寺香火日盛。历史上恭乾禅师塔曾多次出现坍塌,1986年经全面维修后,文物管理部门一直定期对它进行维护。重修后的禅师塔分为三级,由八块花岗岩组成,高3.5米,基座直径1.3米,静卧在万绿丛中,庄严肃穆占地200余平方米。四周以雕花栏板与花饰望柱组成的围栏,高雅清新。基座上有六角形石墩,墩上用仰覆莲承托圆鼓石,石上刻有“圆寂禅和尚鼎塔”等字。六角石柱的相轮上,刻有“皇图永固,帝道遐昌,0-常转,佛国增佛,阿弥陀佛”等禅语。在相轮与仰覆盆之间饰以仰覆莲座。祭合左前方有天然卧石,上 书-“卧碑”二字。卧碑上方有巨石为船,船头有一座三级六面石塔,古朴优……[详细]
灵源摩崖石刻
  灵源摩崖石刻包含“灵源”、“黄龙山”、“三关”、“法窟”石刻、观音井与明代石亭等。黄庭坚在黄龙寺周围所刻的摩崖石刻“黄龙山”、“灵源”、“法窟”等字,保存完好无损,可谓“海枯石不烂”,更是使此山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黄龙山”三字刻于寺前下马石前石壁上,字径达85厘米、字体方圆浑厚,,有力透石背之感。“灵源”二字,行书阴刻于灵源拱桥头左侧巨石上;寺右侧有崖凿石梯多级,其石壁刻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其侧另有一处僧人焚化之地,其石壁上刻有“三关”和“法窟”二字,均为黄庭坚真迹。寺右侧有石刻“翠云洞”三字,洞内有宋人摩崖石刻“张颜几、黄叔豹、叔熬、茂来谒长老清公,时堂中有众五百人。建乙酉二月甲子”字迹,其侧有江西派诗人韩驹题刻“韩驹丕驰来游”。黄龙寺众多的石刻,已被列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悉,前些……[详细]
中共赣北特委旧址
  中共赣北特委(赣北分区委)旧址位于位于修水县渣津镇渣津村。1930年12月,湖南省委为加强对赣北各县党的工作的领导,决定调张警吾组建赣北特委。1931年1月,赣北特委正式成立,机关先后驻修水上衫宫选大屋和渣津匡上庚大屋,书记张警吾;同时撤销修水中心县委,成立修水县委。赣北特委隶属湖南省委办事处,下辖修水、铜鼓、武宁等县委和宜丰临时县委(同年3月后为县委)以及湖北通城县委。同年3月,中共湘鄂赣特区委成立时,赣北特委改为赣北分区委,隶属湘鄂赣特区委,下辖江西修水、宜丰、铜鼓和湖北通城等4个县委。同年8月,赣北分区委撤销,又恢复修水中心县委。中共赣北特委(赣北分区委)旧址原为匡上庚大屋,民国初年建筑,砖木结构,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外墙上仍保存有“实行工农--”、“铲除地主阶级残余势力”等红军标语……[详细]
抗日战争期修水中心县委地下联络站旧址
  中共修水中心县委地下联络站旧址位于修水县义宁镇黄土岭鹦鹉街24号。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为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击国民党顽固势力,做好驻修水的国民党第三十集团军等部队的抗日统战工作,奉中共湘鄂赣特委和修水中心县委指示,中共地下党员、修水县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副总干事杨抱爱以创办“抱爱医院”为名,建立了地下联络站。当时修水中心县委驻在离县城60华里的马坳乡下,杨抱爱常带着来修工作的地下党员步行到马坳,同中心县委书记甘卓吾联系,接受任务;国民党驻军中地下党员和修水中心县委的联系,也是通过杨抱爱取得联系的。1940年3月29日,杨抱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抱爱医院因此停止了地下活动。中共修水中心县委地下联络站旧址属西式风格建筑,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80平方米。2007年9月,修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修……[详细]
庐山毛泽东旧居
  庐山毛泽东旧居位于九江市庐山市庐山风景名胜区芦林1号。位于庐山芦林湖畔,建于1961年,人称芦林一号别墅。别墅主体建筑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1961年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和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同志在此生活、工作。旧居于1984年改作庐山博物馆馆舍。其中毛泽东同志在庐山工作、生活的卧室,依然原物原样保存,供人参观,教育大众。1993年,庐山人民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在芦林湖北端修建了毛泽东诗碑园。庐山毛泽东旧居和毛泽东诗碑园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是庐山重要的旅游、接待人文景点。保护范围:以文物建筑本体为界,东至山脚,西至院门,南至围墙,北至后山脚.面积:5800平方米.……[详细]
镜源水口桥
  镜源水口桥位于九江市武宁县石门楼镇镜源村1、3组。在江西武宁县西南边陲的石门楼镇镜源村,一个叫关山口的地方,两岸青山一横桥,有一座名为水口桥的廊桥。水口桥桥身由石头堆砌而成,全长约21米,宽约5米,高约10米,桥上建有砖头砌的风雨亭。这种廊桥又叫虹桥、蜈蚣桥,风雨亭可保护桥身,也可以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水口桥建于乾隆44年,公元1779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桥两头曾建有拱门,写有两幅对联,一副是古诗“山--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副是嵌字联“镜明月朗光一色,源远流长达三江”,现已倒塌。清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东、西各向外延伸2.9米,南、北各向外延伸5米.面积:268平方米.……[详细]
西垅刘氏宗祠
  西垅刘氏宗祠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龙城镇西垅村西垅刘家组。1986年4月,公布为彭泽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彭泽迄今发现保存下来的最大面积的清代祠堂。西垅刘氏祠堂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自建成至今,一直是西垅村刘氏家族的祠堂,建筑面积大,布局结构分间多,它为清代村落、家族和祠堂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实物资料。西垅刘氏宗祠总宽16.8米,深26米,建筑面积约430平方米,系三进两天井的砖木结构清代徽式建筑,左右厢房,门厅置0-,走廊后为正堂,大小十余间,且大部分门窗和梁柱装饰雕刻保存较好,石础、石门、石凳等雕刻精细、图案清晰,门前石旗鼓与左侧清代同期民居均保存较好。……[详细]
修铜宜奉县委、县苏、红军医院旧址
  修铜宜奉县委、县苏、红军医院旧址(修铜宜奉临时县苏旧址、修铜宜奉临时县委旧址、修铜宜奉红军医院旧址)九江市修水县20世纪30年代保护范围:1、修铜宜奉临时县苏旧址(黄港镇林场矮子坑):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10米.面积:1514.06平方米;2、修铜宜奉红军医院旧址(黄港镇杨家坪老医院):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延伸至河边,南延伸至山脚,西延伸屋后坎边,北延伸9.77米.面积:414.81平方米;3、修铜宜奉临时县委旧址(上奉镇麻洞村黄家塘):以文物本体为界,南延伸4米,西延伸1.39米,北延伸1.94米,东同文物本体.面积:83.08平方米.……[详细]
二十五师参加南昌起义出发地(马回岭火车站)
  马回岭火车站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九江县马回岭镇,原是1922年修建的南浔铁路马回岭车站。站房为二层楼房,欧洲近代建筑风格,砖石混凝土结构,坐东朝西,南北宽15.98米,东西进深9.2米,高6.9米。附属建筑有仓库、厨房等。1927年7月下旬,聂荣臻奉周恩来之命,来马回岭组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参加南昌起义。8月1日,聂荣臻合同李硕勋、张云逸、周士第等人按照预定计划,率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第七十五团和第七十四团侦察连从马回岭火车站出发前往南昌,并击败了前来阻止部队行动的张发奎部队,次日与南昌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该旧址于1987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干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又进行了整体维修。……[详细]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九江市区解放军171医院内,原为美国圣约翰中学校长高达德公寓,是一栋坐西朝东的回廊式二层西式楼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24平方米。1927年7月中旬,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进驻九江,指挥部设在圣约翰中学的这座西式两层楼房内。云集九江的共产党领导人多次在这里召开研究和部署南昌起义的重要会议。26日,叶挺率部从这里出发,乘火车奔赴南昌参加起义。建国后多次维修,1987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7月辟设为“八一起义策源地——叶挺九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详细]
柳山书院遗址
  柳山书院建于半山开阔之地,这里田地平展,水港横斜;周围重山环绕,层峰叠翠,侧连寺院。书院为砖木结构,外体长方形,长约三百八十九米,宽约九十八米。总建筑面积三万八千平方米。四面的墙皆为青砖平砌,前后重屋顶民房式,风火墙内,盖瓦从不同方位向内倾斜。书院内进五重,由外而里,依次为教学区、藏书区、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生活区等。按当地百姓的说法,书院应该分为三大厅,前厅顺山墙起列分上下二层,楼下每边置厢房八间。由前厅过大天井,登两旁台阶,进入中厅。中厅檐高十点二米。从中厅过两侧之小天井到后厅,后厅为供孔圣人所在,也称为神堂。“文革”时期,柳山书院改作国家粮库。一九七三年粮库拆迁后书院被毁。……[详细]
九十九盘摩崖石刻
  九十九盘石刻在庐山圆佛殿西、登山小道旁。路旁绝壁间,宋、元、明、清以来题刻甚多,约有九十九盘,笔力刚劲,引人入胜,如:“白云天际”、“清虚灵台”、“烟霞深处”、“天半”、“南无佛”、“土地”等,字体不一,笔锋各异,对研究古代书法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庐山锦绣谷底有一溪流,名锦涧。溪上横跨一石桥,名锦涧桥。过桥有一路直达天池山顶。小道蜿蜒盘旋,号称九十九盘,系明代主要登山道,故称九十九盘古道。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所修御碑亭中的御碑,便是经此道运往山上。沿途道旁的峭壁上,石刻遍布。其中,要数欧阳修撰、王守仁书的《庐山高》题刻,名声最大。无论是诗意,还是书法,均堪称一绝。……[详细]
周敦颐墓
  周敦颐墓墓主为北宋理学家,熙宁六年(1073)病逝于九江濂溪书院,葬于离书院五、六里的栗树岭(今莲花镇谭畈村),享年57岁。周原配夫人陆氏、继配夫人蒲氏墓亦葬周两侧。明代--三年(1490),九江知府童潮在墓前建祠、立肖像、置田地供祭祀,墓地时为“江州十景”之一。嘉靖三十八年(1559)巡抚何迁檄知府朱日藩将墓修葺一新,清咸丰五年(1855)彭玉麟、罗泽南、李续宾出资主修,又将墓顶结为龟形约6尺,径1丈5尺。墓前碑碣有明万历李得阳诗碑,彭玉麟修墓碑,罗泽南重修周子墓碑,周生前所作太极图碑等。墓冢“文革-”中被毁,今墓为1992年重修。……[详细]
中共湘鄂赣特委旧址
  1928年秋,湘鄂赣特委派黄茂林同志到地处崇山峻岭4县边界的上奉麻洞砍头坳工作,在周边麻洞、杨家坪、黄港、何家嘴、铜鼓大塅发展了张松发等一批中共党员,成立了特别支部。1930年,中共湘鄂赣特委在麻洞黄家塘成立了中共修铜宜奉边特委,1932年5月在麻洞黄家塘召开四县党代会,到会代表100余名,成立修铜宜奉临时县委。5月下旬,在杨家坪矮子坑召开了修铜宜奉边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00余名,成立了修铜宜奉4县临时县苏维埃政府。在县委、县苏维埃的领导下,4县人民与敌人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牵制了敌人,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减轻了湘鄂赣中心根据地的压力。……[详细]
海会寺摩崖石刻
  海会寺摩崖石刻,位于江西省庐山区莲花镇龙门沟。在庐山区莲花镇龙门沟左侧的深山大壑中发现的摩崖石刻,是庐山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块保存完好的唐代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312年,也是庐山目前发现最早的摩崖石刻。这块摩崖石刻是一块三角形的巨石,正面是行楷“海会寺”三个大字,字行间有“时唐证圣元年乙未岁”字样。据专家介绍,唐代“证圣”系武则天(武周)的年号,只用了一年,“证圣元年乙未岁”即公元695年。巨石背面还有乾隆戊午年(公元1738年)杜畔子撰、余氏书刻的“盘旋石上绿接天,枝枝垂荫半边山,我来独坐清心火,名利两忙总不然”诗。……[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驻地旧址群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驻地旧址群九江市修水县20世纪30、40年代1、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第七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一0一团第一营营部旧址(杭口镇双井村七组虎形陈家大屋):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同本体,东南延伸2、02米,南延4.25米,西南延伸1.62米,西延伸6.06米,西北延伸0.69米,北延伸7.64米,西北延伸7.61米.面积:370.6平方米;2、国民党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部旧址(义宁镇良塘村):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面积:905.34平方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