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东营市旅游

    东营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中共刘集支部旧址
      大王镇位于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南部,全镇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辖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97个行政村,27个居民小区,境内常住人口16万人。大王镇是革命老区,这里建立了全省乃至全国最早的一批农村党支部,保存并传播了全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诞生了邓天一、李耘生、李玉堂、丁莱夫、张太恒等诸多仁人志士,出现了清河大地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第一届广饶县委就诞生在大王刘集。刘集村党支部建立于1925年春,是山东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刘良才任党支部书记,刘英才、刘洪才为委员,隶属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1927年8月,在刘集党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广饶特支,刘良才任书记,兼任刘集党支部书记。1928年12月,中共广饶县委在广饶特支的基础上成立,刘良才任委员,次年任县委书记。刘集党支部……[详细]
    寨村泉顺院
      寨村泉顺院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办事处寨村前大街偏西路南,始建于清朝道光时期,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院落座南朝北,为青砖灰瓦的土木结构,以北街大门楼为界分东、西两院。大门楼为两层,设有门窗,为青砖灰瓦土木结构。东院原是一个四合院,大门朝西,有北屋五间、西屋四间、东屋三间、南屋五间,东、西、北屋均为一般清代建筑,只有五间南屋是前出厦,青砖、灰瓦、土木结构,四梁十二柱,灰色筒瓦筑顶,东山墙修筑影壁。西院也是一个四合院,有二层楼一座,房屋数间。二层楼为三间式结构,青砖灰瓦土木建造,在西南角设有木质楼梯。历经百余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如今整个院落现仅存有北街大门楼一座,东院仅存北屋五间、西屋两间及西大门一座,西院仅存三间式结构的二层楼一座,并均损坏严重。现北街大门楼南北7.7、东西4.5米,总面积为3……[详细]
    海北遗址
      海北遗址位于今垦利县胜坨镇海北村村北,遗址东西长390米,南北宽225米,面积87000平方米。垦利县海北遗址2006年4月被发现,2006年11月,经过省考古研究所和市博物馆联合勘探进行了试发掘,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经过多方考察论证考古专家一致认为,该遗址出土的陶瓷器标本数量之多、窑口之多、种类之多实属少见,在山东地区还是首次发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根据出土遗物和调查勘探,专家断定遗址的年代为宋金时期,是目前垦利县最早一处古遗址。2011年被列入省级大遗址保护行列,根据专家建议,文物管理部门聘请了省博物馆的专家现正在对该遗址进行进一步调查勘探,遗址的性质有望得到定论。 垦利县博物馆和在海北遗址出土的大量瓷片标本,并就海北遗址出土瓷器的窑址和制作工艺进行了讨论,就海北遗址发现的意义进行了……[详细]
    牛庄烈士祠
      牛庄烈士祠于1945年7月建成,位于东营区政府驻地西南25公里处,是中共渤海军区为纪念英勇牺牲的抗日烈士,如今,烈士祠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烈士祠整体上为土木砖石结构四合院,院门是牌坊式门楼。门楼顶上塑有抗日战士持枪立像,门正方悬挂着题为“浩气长存”门匾。正厅是祠堂,东西宽30米,南北长50米,总面积1500平方米,分5间。祠堂内屹立10块大理石烈士纪念碑,上面用公正秀丽小楷携刻着3914名抗日烈士英名。正堂正面墙上悬挂“气壮山河”等三块横匾,东西墙上挂着“忠勇壮烈”,“万古流芳”匾额。东西厢房各9间,内有文字、图片。南屋八间被门楼隔成东西两部分。西边四间里陈列着中共早期党员刘良才、岳拙园等烈士的事迹介绍,存放着当年中共渤海区各地党政军民敬送的挽联,挽……[详细]
    黄河口革命烈士陵园
      黄河口烈士陵园前身是垦利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70年,1994年8月迁址,占地78亩,1995年5月边建设边启用,1995年10月由市政府命名为“东营市黄河口烈士陵园”。2001年,黄河口烈士陵园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省民政厅命名为首批“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目前,黄河口烈士陵园是“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64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东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东营市双拥共建示范点”和“胜利油田国防教育基地”。本墓地共分为3个墓区:无名烈士墓区,本墓区主要安葬着1942年、1943年在反扫荡、三里庄战斗,解放利津县城战斗中牺牲的72名烈士。有名烈士墓区,本墓区主要安葬着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斗以及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牺牲……[详细]
    牛家遗址
      牛家遗址位于广饶县广饶街道办牛家村北约200米处,向南约1000米是白坞村,向东约1000米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生产路。遗址北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生产路及人工沟。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古河道,群众俗称北沟崖。遗址地处平原,视野开阔,上面为农田,周围无太多树木。土质呈灰红粘颗粒状。1987年广饶县文物普查小组对牛家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普查,后又多次对其进行实地普查,发现了大量的陶片。从沟的剖面看,该遗址文化层厚约2米,内涵十分丰富,在地面上到处都可以捡到器物残片,采集的标本主要有:陶鬶足、陶鼎足、陶杯口沿、陶鬲腹等器物残片。纹饰主要以弦纹和绳纹为主,陶色主要以黑陶磨光和灰陶为主。在遗址的中心原有几座红土堆,且夹杂着大量的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磨光陶片,土质呈红、灰褐粘颗粒状,可能是古窑址……[详细]
    东北坞盐业遗址群
      东北坞盐业遗址群位于广饶县大码头镇东北坞村周围,小清河穿越其北部,2009年6月2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东西长约3500米,南北宽约2500米,总面积约875万平方米。经调查发现,遗址群共由32个遗址点组成,面积均约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米,但第23号遗址点文化堆积较厚,达1米以上。从地表和排盐碱水沟断面观察,出土遗物主要是盔形器,所占比例在90%以上,还暴露少量陶鬲、陶罐、陶瓮等。从采集文物标本分析,该盐业遗址群的主体年代为商周。同时,在东北坞村西南50万平方米范围内还发现汉代遗址,出土遗物有灰陶板瓦、灰陶筒瓦、陶盆、陶罐等,说明汉代有人类在此继续活动。该遗址群面积大,保存较好,文化层深厚,包含物丰富,对于研究中国海岸线的变迁以及先秦制盐历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详细]
    冢头墓群
      冢头墓群共9座,目前仅有5座存有封土,系汉代欧阳生至其裔孙欧阳歙共八位博士及汉代御史大夫倪宽之墓。其中7座(3座有封土)位于乐安街道办辖区内,现存墓的封土大小不等,直径约8—30米,高3—4米。2座位于李鹊镇辖区内,封土高约2—4米。欧阳八博士之一的欧阳生,字伯和,千乘(今广饶县)人,毕生致力于《尚书》章句的研究和著作,因精通《尚书》被立为博士。欧阳生外,其余七位分别为欧阳巨、欧阳远、欧阳高、欧阳仲仁、欧阳地余、欧阳政、欧阳歙,其中欧阳地余在汉元帝时官至九卿之一的少府,欧阳歙在汉光武帝时官至大司徒。倪宽为汉代御史大夫,曾随侍汉武帝封禅泰山,奉诏与司马迁等共定《太初历》等,为汉代名臣。倪宽墓也被旧志列为广饶八大景之一,有“倪冢秋烟”之美誉,是广饶县重要的旅游资源。1976年该墓群被公布为省级重……[详细]
    营子遗址
      营子遗址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办营子村东南约100米处。北贾沟从遗址东部由北向南穿过。遗址为一隆起的高地,呈椭圆形,长径是东北-西南向,为469米,短径是西北-东南向,为337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北贾沟从遗址东部由南向北穿过。据初步钻探调查,遗址文化堆积较厚,一般1.5—3.5米,采集到的标本既有上万年的兽骨化石,也有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时期的蚌刀、蚌镰、骨锥、石铲、石斧、石镰、石凿、单孔石刀、双孔石刀、方孔石器、黑陶杯、纺轮、白陶、鬶等,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方孔石器为本地区所仅见,地方特色浓郁。1982年,对该遗址进行局部发掘。发掘表明,此处石质工具种类繁多,制作技艺精湛;陶制品可分为泥质和夹砂陶两类,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制作方法多为轮制。营子遗址对研究鲁北地区龙山文化的分布及特点具有重要的……[详细]
    东赵盐业遗址
      东赵盐业遗址位于广饶县花官镇东赵村周围,2008年12月29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首次发现,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东西约900米、南北约1000米,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经钻探发现,遗址文化层距离地表较浅,呈黑褐色,地层堆积厚薄不均,最厚处达0.6米,包含物有草木灰、灰陶砖块、瓷片等。地表暴露的文物标本有大量与制盐有关的陶片、窑坯等。陶器以灰陶为主,纹饰多为绳纹,器型有盔形器、鬲、筒瓦等。该遗址面积大,文化层深厚,包含物丰富,对于研究广饶小清河以北区域历史沿革,以及制盐历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1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铁门关遗址
      铁门关遗址位于利津县汀罗镇前关村。遗址南北长42米,东西宽30米,面积1260平方米。铁门关是原大清河入海口处的一个重要关津,有“铁门锁浪”之称。金朝为控海滨之险而建置,建有城墙、庙寺。明代设千户所。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繁华的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河道入海后,至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铁门关被黄河泥沙淤废。后人有诗叹曰:“丰国场边问旧营,前朝几度设屯兵。至今明月荒城畔,-夜有声。”……[详细]
    柏寝台遗址
      柏寝台位于广饶县城东北15公里的花官乡桓台村南,西距乐安故城4公里,南面约0.5公里处是小清河,往西3.5公里是东辛公路。柏寝台,据《汉书》颜师古注,是“以柏木为寝室于台之上也”,故而得名。柏寝台系以人工土筑而成。《史记?孝武本纪》载:“汉武帝有故铜器,问少君,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验其刻,果齐桓公器。”据此可知,柏寝台至迟建于齐桓公十年(前676),距今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柏寝台原称路寝,是齐侯的行宫。《左传》记载:经二十有六年(前516),齐侯与晏子坐于路寝,公叹曰:“美哉,室!其谁有此乎?”《韩非子》中也有记载: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泱泱乎,堂堂乎!”《史记?齐太公世家》中也有记述:齐景公三十二年(前516),彗星现。景公坐柏寝,叹曰:……[详细]
    南望参窑址
      南望参窑址位于利津县明集乡南望参村,年代为东周。1992年6月12日,南望参窑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十里遗址
      西十里遗址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汉。2015年6月23日,西十里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辛张遗址
      西辛张遗址位于东营市广饶县李鹊镇西辛张村西南约300米处,为新石器时代——汉代时期的古文化遗址。经实地确定,我们决定以保护标志碑为基点,坐标点为东经118°22′20.1〞,北纬37°01′07.1〞,把此基点以西约100米,以东约400米,以南约300米,以北约100米,总面积约200000平方米的区域为重点保护区。把西辛张村西面南北生产路以西,基点向北约150米,基点向西约200米,向南约500米的一条东西生产路以北50米的区域划为建设控制区。1980年,广饶县文物管理组进行全县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该遗址。之后,广饶县博物馆又进行了多次普查,基本上了解了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地层堆积情况,文化堆积依次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汉代文化。从遗址断面看,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遗迹有灰坑、墓葬等;遗……[详细]
    刘家遗址
      刘家遗址位于垦利县董集镇。年代为商、周。2013年,刘家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张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利津县明集乡北张村西20米处,太平河东岸。陵园南北长55米,东西宽38米,占地面积为2090平方米。内有墓冢72座,每座直径约1米,高约0.5米,纪念碑、碑记各有1通。1943年,八路军垦区独立团在北张村遭遇日军,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因敌众我寡,有72名战士壮烈牺牲。为纪念英雄烈士,1963年当地政府和群众将72名烈士迁葬于此,建立公墓。1970年县政府拨款重修公墓,建立砖砌花墙。1980年6月,县政府又建烈士纪念碑一座。墓南5米处立有纪念碑1通,座北面南。纪念碑建在高1.2米的长方形平台上,碑高约2米,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刻有烈士英名。纪念碑西侧立有碑记1通。南北约3米,高约2.5米,座西面东,刻有“血战北张简介”。每逢清明节,当地政府都组织机关干部……[详细]
      胜利油田功勋井位于东营市东营区文汇街道、垦利县胜坨镇,年代为1961、1962、1963年。2015年6月23日,胜利油田功勋井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河口采油厂义十一井位于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年代为1970年。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为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营刘集遗址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年代为商至周。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为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