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周口市旅游

周口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位于扶沟县城内的吉鸿昌烈士纪念馆为省级文保单位。为纪念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而建。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占地6300平方米,由山门、广场和展厅组成。大门朝东,巍峨壮观的仿古式门楼正上方由-同志在1995年亲笔题写的馆名:“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进入园内,两侧有假山点缀,水泥道路两旁平坦有形,北侧有1987年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河南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的立碑。西侧为小何庄殉难烈士纪念碑(30平方米),沿路北行是纪念馆广场,广场面积600平方米,广场正中央由花岗岩砌成的底座上,竖立着戎装的吉鸿昌将军半身铜像。广场正北就是吉鸿昌将军纪念馆的主展馆,展厅面积为190平方米,展出实物10件,展出版面163副,主要介绍生平事迹。东侧为名人书画馆,内展、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吉鸿昌将军的亲笔题词,另有书法家,……[详细]
西华女娲城址
  女娲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伟大女神,她创造人类,修补天穹,造化世上万物。经考证,位于县城北10公里的聂堆镇思都岗村发掘有春秋时期女娲城遗址,198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国家、省、市旅游部门和文物部门通过考察论证,将女娲城列为市级重点旅游景点建设项目。同年,女娲城由当地民众自发捐资,在女娲城遗址附近的女娲古陵处动工兴建。女娲城占地60余亩,现有牌坊门、女娲陵、补天殿、娲皇宫、伏羲殿、三皇殿、三清殿和两侧廊房等仿古建筑,古朴典雅,精雕细刻。各殿和廊房供奉有女娲、伏羲等神像及描绘女娲造人补天功绩的雕塑和壁画,创意生动,活灵活现。女娲古陵前更是常年烟雾缭绕、香火极盛。女娲城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自成庙会,四方民众蜂涌而至,人山人海,多时日游人达10万之众。西华是远古时代人祖女娲主要活动区域……[详细]
武平城故址
  武平城故址位于鹿邑县城西20公里邱集乡武平城村内。该村原名无命城,城南0.5公里为曹王庄,东1公里为刘福元,西0.5公里为丁庄,北1.5公里为白庄。白沟河东南向从城中穿过。1978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代光绪版《鹿邑县志》记载:“武平城,汉县。《水经注》:涡水又东,迳武平城故城北。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以(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以此城为封邑。考《魏书·地形志》,武平正始(三国魏齐王曹芳年号,240一249年)中,置有武平城。据此,知武平尝废。至魏宣武时,始复置县。县既复矣,而境内又有故城,新旧建置不于一地,了无可疑。今之遗址,为汉为魏,则莫能定矣。”今武平城地上仅存东北角一段遗迹,高2.5米,长62米,宽8米,东西走向。寻迹实测,城墙东部南北长330米,西部350米,南……[详细]
项城袁世凯故居(袁氏旧居)
  袁世凯故居袁世凯故居位于市区东南17公里的王明口镇袁寨村。袁世凯故居是著名历史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的诞生地。旧居占地270亩,建成具有明清特色和传统风格的各式建筑248间,周围是1800米长、10多米高的寨墙,6座炮楼及三道护城河。旧居整体按中、东、西三轴线布局,分东、中、西三组纵深院落,且院落幽曲相连,形成一片完整且别具风格的建筑群。建筑群由传统砖瓦、木材、白灰等建筑材料构成,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房屋顶脊之处,皆有狮、虎、豹、马、猴等砖雕,四角挑檐高耸,饰有龙纹兽尖、直指苍穹,气势恢宏。中宅院,为袁重三修建,走马门楼,门楣栏板彩雕“紫气东来”。亦分前、中、后三个大院。前院正面是三间客厅。两边是东、西厢房。中院正面是五间腰楼,东西厢房各三间。总面积2800平方米。各屋摆设……[详细]
陈楚故城
  陈楚故城陈楚故城(今淮阳县城)是西周至春秋末陈国的国都。公元前278年楚都“郢”被秦所破,楚顷襄王迁都于此。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在此建立了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陈州州城枕蔡水”。《水经注》载:“沙水……又东南迳陈城北,故陈国也。”《诗谱》载:“陈都于宛丘之侧”。《淮阳县志》载:“州城即古陈国”。今淮阳城址与文献记载相符。《诗经·陈风》云:“东门之池,可以沤麻”。《水经注》记载:“城之东门,内有池,池东西七十步,南北八十步许,……水中有故台,诗所谓东门之池也。”《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东门池,在州城东门内道南”。今淮阳城东门内道内亦有池,南北长,东西窄,池中有故台,与文献记载特征一致。淮阳城筑于何时?据《九域志》记载:“陈胡公筑”。《吕氏春秋》载:……[详细]
太康方城遗址
  方城遗址方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西北13公里王集乡方城村内,总面积0.5平方公里。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方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城遗址从周围断崖及表面暴露的遗物判定:文化内涵最早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其次是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周汉宋各代遗迹遗物。方城遗址最特殊的是上述几个文化层并不是直接叠压,而是单独成片分布。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区分布在整个遗址的东南部,堆积厚度2米左右,黄褐色沙土,质地较软,呈颗粒状。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分布在遗址的西部,文化层厚2.5米左右,灰色沙土。商周文化分布在遗址的中部,文化层部分有叠压关系,厚4.5米左右,灰褐色沙土,土质较硬。汉宋墓葬群分布在遗址东部。仰韶文化与其它文化没有直接的叠压关系,大致可分早晚二期。早期遗物较少,陶器手制占一定比例,……[详细]
国家计委五七干校旧址
  国家计委西华五七干校旧址现为西华县园艺场,位于西华县城西2公里,地处城西特色园区核心位置,与黄桥、红花二乡镇接壤,北接省道S102线周郑路直通郑州,南接省道S329线西漯路直达漯河,西望全国著名的国营黄泛区农场,工业四路直通县城。1969年9月,国家经委响应“五七指示”来到西华,五二农场将刘庄中队土地1949亩、房屋102间交给国家经委办校,当时称为国家经委五七干校。1970年6月,机构改革将国家经委撤销并入国家计委,干校改为国家计委西华五七干校。1975年,国家计委襄樊五七干校合并到此,与物资部、工交政治部、国务院办公厅、地矿部等十多个单位合办干校。1979年后,根据《国务院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79]40号)文件精神,停办干校。国家计委将管理权交给地矿部华北石油……[详细]
顿国故城遗址
  顿国故城遗址位于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整个故城遗址地面为村庄和耕地,地下埋藏的城址保存完好。故城遗址呈正方形,每边长500米,总面积25万平方米。城墙用夯土筑城,墙基仍完整地存于地表下约1米至1.5米深处。城墙外四周有城壕护绕,护城壕宽20米,深约10米,环城四周无间断。据《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等记载,古顿国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国之一,顿为子爵,是四等小国,封地面积不过250平方里左右。顿子初都于商水,后“迫于陈,南奔楚”,公元前635年楚令尹子玉(成得臣)打败陈国后,护送顿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今项城南顿),使顿子复国。顿国成为楚国的附庸,在春秋时期的争霸中,顿国作为国卑势弱的小国,夹在逐鹿中原的大国诸候之间,对大国或依或违,时即时离,摇摆不定,惶惶不可终日。……[详细]
支亭寺
  支亭寺,位于扶沟县城西南,占地43亩,建筑面积1655平方米,共有房屋100余间。建于北齐年间、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一座雄伟华丽、气势壮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千年古刹。原名芝庭寺、紫亭寺、芝亭寺,清嘉庆年间,定名支亭寺,延用至今。支亭寺景区主要由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支亭寺国槐、千手观音殿、大雄宝殿、佛祖殿等几部分组成。整体建筑金壁辉煌,脊列龙凤,檐卧走兽,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规模雄伟壮观。寺内近200尊雕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千年古刹支亭寺位于扶沟县西南柴岗乡寺前和寺后村中间,坐落在南北走向、高出地面5米左右呈龟形状的土岗上。古刹规模雄伟,建筑华丽,气势壮观。寺山门前的一棵千年古槐,给古刹蒙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外衣。古刹内设有佛祖殿、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天王殿、西方三圣殿、帝始……[详细]
槐店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名“至元寺”、“老寺”。坐落在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东关。据《沈丘县志》载:该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由元初西征时来华的波斯人阿力所建。明嘉靖三年(1524)重修,后因西北回民迁居该县而加以扩建。明崇祯年间遭兵燹。清顺治以后,-籍马辉及子孙又陆续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完工。该寺坐西面东,呈长方形。占地面积907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属中国殿宇式古典建筑。主要建筑分正门、过殿、礼拜殿、望月楼,排列于一条中轴线上;女殿、讲经堂、阿訇住房、沐浴室对称分布两侧。寺北院有园林1处。全寺院房舍共计63间,取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终年63岁之意。正门为牌楼,上悬清康熙年间进士马朝轩亲书“清真寺”匾1块,两侧为南北便门,门上各书“周中规”、“折中矩”,意在……[详细]
凤凰岗龙山文化遗址
  凤凰岗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扶沟县古城乡古城村东北300米处,南北长700米,东西宽300米,高5米。南临古城乡政府,东、西、北皆为开阔地,岗中有一条蜿蜒小道从中穿过。来到固城乡,凤凰岗遗址非去不可。据《周口文物考古研究探索》记载,凤凰岗遗址位于(扶沟)县城西南17.5公里,固城乡古北村东北角300米处。凤凰岗遗址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300米,高约5米。中间一条小路将凤凰岗遗址一分为二,路北岗已毁去一半以上,路南岗保存较为完好。来到扶沟县固城乡。沿一条乡村小道一路向北,行至千米左右,发现一条小道将本该连为一体的高岗一分为二。“想必这就是凤凰岗遗址。”凤凰岗遗址地势较高,比四周高出5米左右,上面栽种了密密麻麻的杨树。沿一条崎岖小道,登上了位于路南的一座高岗。攀沿途中,随手拾到一块陶片,上有线条……[详细]
鹿邑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即黉学堂,位于鹿邑县城内紫气大道北县委院内。大殿座北朝南。据清代光绪版《鹿邑县志》记载,鹿邑文庙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9),为归德守观志能创建,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知县韩 重建。崇祯末又为流寇所焚。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知县闵三元复建。康、乾、嘉、咸各朝均有修葺。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县人集资又予翻新。文庙原有两庑、戟门泮池、太和之气、万古日月牌坊、棂灵门、大门、屏墙等建筑,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县府学宫。大成殿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皇帝所颁御书匾额。今仅存大成殿,为清代建筑。大殿面阔五间23.50米,进深三间14米,单檐歇山顶,顶覆绿色琉璃瓦,琉璃大脊饰滚龙,中置兽驼葫芦宝瓶。两端饰鸱尾形龙头大吻。垂脊饰荷花荷叶图……[详细]
马村遗址
  马村遗址位于商水县西北24公里的谭庄镇马村东北0.5公里的农田间。东西长300米,南北宽310米,略高于地面。文化层厚约4米,呈近似圆形的分布。北部有干渠为西北至东南走向通过,把遗址分切为二。遗址东边紧靠隐水故道,与大莲湖村隔河相望。遗址的大部分遗存为裴李岗和仰韶时期,内涵丰富。在干渠北岸偏东部发现,文化层土质黄褐色,内含陶片红白色,陶质松软,多数破碎严重,仅发现残鼎腿一件。为夹砂素面圆柱形,根径4—5厘米。另一件为残石铲:椭圆形,无孔,为片层石灰岩磨制而成。宽12厘米,残长8.5厘米(估计完整时长约20厘米左右),刃部全为砍伤痕迹。干渠南岸中部和东部,除发现有与北岸相同的遗物外,另外发现有房基、窑址等。遗物中以圆柱形鼎腿最多,有夹砂和砂与蚌粉两种。从陶质看,一部分松软,一部分较硬而比较光滑……[详细]
陶母岗遗址
  陶母岗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南4公里的于庄村和韦庄村之间,北距老涡河2公里,南距兰河1公里,遗址属商、周、汉文化。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陶母岗遗址是一高岗,最高处距地面8米,东西长160米,南北宽82米,面积约为13120平方米。陶母岗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岗上东部是陶母岗学校,西部是树林,北部边缘因取土稍有破坏,呈陡立状断崖,高7米。断崖处遗迹遗物丰富,暴露有灰坑、墓葬。文化层厚约6米。地面上散存的遗物主要有陶片,也有石器、蚌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周口地区文物科曾先后对陶母岗遗址作过调查,这是一处内涵遗迹遗物丰富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周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物属于生产工具的有蚌、镰和石刀。陶片以泥质灰陶居多,也有少量的夹砂灰陶,纹饰……[详细]
扶沟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扶沟县白潭镇三所楼村北边,始建于唐贞观七年(633年)。年代为清。民间传说,扶沟白马寺的建造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相传,隋唐时期,这里有条大河,被一道土岗所阻,转折东南,河水因此变得湍急汹涌,风高浪大,十分险恶,水中有一只号称“水大王”的老鳖精,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行人。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巡视天下,乘船经过此处,本来晴空万里,此时突然狂风大作,地动船摇。“水大王”老鳖精又发威了,唐太宗李世民见此大怒,下令射杀水怪,万箭齐发,都被巨浪打落,眼看就要船毁人亡,在这紧要关头,唐太宗李世民的白色骏马,化作一条白龙,腾空而起,与“水大王”进行拼杀,白龙潜入水底,一把抓住老鳖精,把它狠狠摔死在冈陵上,风平了,浪静了,从此,过往船只平安了。为了表彰临危救驾的白骏马,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在这……[详细]
朱丘寺遗址
  朱丘寺遗址位于县城东北四通镇王菜园村东南700米处,属龙山文化时期遗址。198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文物普查时,遗址高出地面1米至3米,南北宽180米,面积4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至5米。寺下高台及延伸部分全属文化遗址。出土有扁平形鼎足、深腹罐、敛口豆、平底碗、圈足盘、平底盆、澄滤器及陶纺轮、陶网坠、石斧、石锛、石刀、石凿、石箭头、蚌镰、骨锥等。并发现有红烧土房基多处。民国5年(1916年)《淮阳县志》载:“朱丘寺在城东北三十五里。”传说为五代时梁太祖朱全忠墓,后在台上建朱丘寺,俗称朱公寺。《新五代史·赵犨传》载:“梁太祖入陈州,犨兄弟迎谒马首甚恭。然犨阴识太祖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迹,为自托之计,以梁援己恩,为太祖立生祠。”圮废已久。……[详细]
毛冢遗址
  毛冢遗址位于孙店镇毛冢村西北100米处。毛冢遗址,又称孝子冢。该遗址是一个由东向西北延伸的椭圆形土岗,高出地面2米多,呈不规则形,属于古墓群。出土文物有:铜箭、戈和刻有文字的陶拍等,对考察商代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说,在很早以前,当时官府规定老年人60岁活埋,当地有一孝子,其父早年丧妻,为了儿子不受继母-,终生未娶,爷儿俩相依为命。孝子长大后,为了永久不失去父亲,他一边耕作,一边建了一个窑场烧砖(遗址附近现存一个200多亩地的窑坑)。背着官府,用烧制的砖,砌了一个地下宅院和长廊,上面再覆盖上厚厚的土层(即现在的土丘)让其父隐居在里面,每天送饭,陪父聊天,老人一直活到一百多岁,同时,又收留了众多乡邻老人。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一孝子的恩德,把毛冢也称为孝子冢。……[详细]
黄庙古桥
  黄庙古桥位于市域南端泥河上,北距市区27公里。黄庙古桥是黄庙桥建于清代,是一座雕刻艺术价值较高,保护较完整的古桥。该桥已列入市级文物。项城市境最南端泥河上的一座古桥。横跨沈丘、项城两县,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204年。古桥系砖、石结构,古朴典雅,历经二百多年无破损。桥身两侧栏杆上分别雕有6座石猴塑像,做工精细,栩栩如生,属于清代石雕精品。20世纪80年代,由于利益驱使,不法分子曾偷盗桥上石猴,后在公安及文物部门的大力保护下,使古桥又恢复了原样。特别是近年来,对古桥又进行了几次保护性维修。且兴建中的三城(项城、沈丘、安徽省临泉)省道大桥紧靠古桥,待新大桥竣工后,车来人往就可从新桥上行走,古桥没有了负荷,作为古建筑会得到更好的保护。黄庙古桥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固陵遗址
  固陵遗址固陵位于县城西北12.5公里,即柳林。据考证,固陵故城宋后被黄河水冲没。1958年群众打井时,曾发现在7米以下有瓦罐,还挖出棵桑树,直径约0.7米,高约2米许。足以说明七米以下尚有遗迹可考。《史记·项羽本纪》载:“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汉书·高帝纪》载:“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至固陵不会”。《元和郡县图志》载:“项羽败,南走固陵,此也。”考古证实,今淮阳县境西北柳林,秦汉时为固陵。该故城长1200米、宽240米,分南、中、北三寨,每寨均有城门。柳林附近有固陵沟。此处即为历史上著名的“固陵之战”的古战场。……[详细]
鹿邑武庄遗址
  武庄遗址位于鹿邑县城南10公里的王皮溜乡马庄行政村武庄村北。这里是一处孤堆型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约250米。近代曾在其上建庙,人称“梅闫寺”。遗址东,北有一古河道环绕,俗称“运粮河”现已湮灭,遗址北不远有白沟河,南有清水河,均为淮河支流。武庄遗址为87年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时发现。1990年春为配合苏、鲁、豫、皖相邻地区古文化研究课题的开展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450平方米,发现晚期墓葬十余座和一批新石器时代的遗迹,遗物。武庄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遗址。发现了一批文化遗迹和遗物,从而丰富了我们对淮河流域史前考古学文化面貌的认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