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商丘市旅游

    商丘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李馆地道战旧址
      李馆地道战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民权县城东北34公里处的北关镇李馆村。素有“鲁西南大门”之称的李馆地道,开挖于抗日战争时期,旨在保存力量,打击敌人,坚持持久战。李馆地道以本村为前站中心,南连任庄等5村,东沿故黄河大堤直通汤水口,北与曹县10余个村庄相连。地道全长约25公里,在地面以下1.5米左右,高1.7米,宽1米,可容纳1.4万余人。地道内挖有供人出入的洞口、流通空气的气眼、召--议和保存武器的密室,还有可以打击敌人的转盘、-眼和置敌人于死地的陷阱、防止敌人烟熏和放毒的卡口及通向田野以备进攻和撤退的突口等设施。这些地道设施,在打击敌人、保存自己方面,发挥了巨大威力。如今,李馆地道大部分保存完好,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成为对青少年和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详细]
    魏堌堆遗址
      魏堌堆遗址位于店集乡魏堌堆村,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高出地面1.5米,重点保护面积92800平方米。文化层厚4.5米,下层内含大汶口文化的罐、瓮、盆、杯等器物,有夹砂和泥质灰陶,纹饰有方格纹、蓝纹等;中层含有龙山文化的遗物,器型有鼎、深腹罐、单耳罐、碗、平底盆等,生产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镞、蚌镛、陶纺轮和陶网坠等,属造律台类型遗址(距今约4000年);上层埋有许多秦汉时期的空心砖、石棺墓葬,叠压达三层,内涵相当丰富。该遗址对研究南亳遗址具有重要的意义。遗址顶部中央,有伊尹墓,墓高4米,周长75米,墓前有伊尹祠,现有大殿三间,另有祭殿、卷棚、花戏楼等建筑,并有祭祀内容的明清石碑20余通。伊尹墓周围现有古柏树183棵,最大胸围3米,相传,伊尹生于空桑,死后葬此。伊尹曾为阿衡,……[详细]
    商丘微子墓
      微子墓呈圆形,高10米,底径7.5米。墓前有石碑4幢。中间主碑(高2.23米,宽0.88米,厚0.18米)正文为汉丞相匡衡题字:“殷微子墓”,南昌尉梅福篆写横额:“仁参箕比。”语出《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碑阴有小字,难以辨认。墓上翠柏丛丛,滴翠凝绿,墓前殿堂亭庑,金碧辉煌。微子,名启,是殷帝乙的长子,殷纣王的同母庶兄。微子为宋国始祖,死后葬于宋国留邑(留县治,今微山岛西湖内)东山上,即今微山岛上。他的后裔,以殷为姓,依墓而居,启为殷始祖。微子墓呈圆形,高10米,底径7.5米。墓前有石碑4幢。中间主碑(高2.23米,宽0.88米,厚0.18米)正文为汉丞相匡衡题字“殷微子墓”,南昌尉梅福篆写横额“仁参箕比。”语出《论语.微子》:“微子去之,……[详细]
    洪福遗址
      洪福遗址位于永城县洪福集西北250米处,呈南北向椭圆形,长270米,宽240米,高出地面1.5米。文化层厚度在2.5米以上。遗址中心1.2米以下有河南山文化层,钻探时发南有灰黑陶片,其中有一片为红衣黑彩陶片,纹饰简单为线状,应为大汶口文化的特征。在上部层中发现有商、周、秦、汉各时期的文化遗物。采集到的有细绳纹、方格纹和篮纹陶片、陶网坠、陶纺轮、鬲足、残豆柄、豆盘、粗绳纹陶片和秦汉瓦片、汉代小花砖、空心砖残块,以及汉半两货币等晚期遗物。1979年勘探,在1米深的土层下发现一椭圆形灰坑,出土遗物有陶器豆、鼎、网坠、器盖、罐、碗等。纹饰纹居多。该遣址是含有彩陶文化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色呈南北向椭圆形,长270米,宽240米,高出地面1.5米。文化层厚度在2.5米以上。遗……[详细]
    25、袁家山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家山
      袁家山,又名吕祖庙、小蓬莱,位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睢县城东南隅。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南巡渡江,船至江心,风浪骤起,袁惊恐,幻觉遇吕洞宾得救。返里后建庙纪念,因坐落在土山上,故名。公元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全国罕见的船形园林式古典建筑,它的建造很有气势,前有山门,中有纯阳宝殿,后建望月台,台上有八仙亭,台下有纯阳洞,洞中置吕洞宾木雕卧像,形象栩栩如生。数百年不减雄伟壮美之色,引无数名人学士兴诗作赋。明代的董其昌、王铎、钱谦益、孙承泽、方以智、侯方域,清代的汤斌、宋荦、田兰芳等名人学士都曾在此把酒待月,登高作赋。有诗赞曰:“金缕歌终撒瑟期,露盘丹炉几迁移;蓬莱盛事原难纪,但录当年待月诗。”王铎于崇祯六年曾在此作《甘露台》诗一首而为此山增色。袁家山为明代兵部尚书袁可立所建,建……[详细]
    周龙岗遗址
      周龙岗遗址位于睢县蓼堤乡周龙村北面,地势较高,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文物层度约2米。1978年试掘,上发现灰坑6个、残陶鬲、陶盆、陶罐等。下层为龙山文化层,发现灰坑6个、残陶窘1个和一些文化遗物。并采集到一些殷商时代的文化遗物和两片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片。灰坑内有陶、石、骨、蚌器和兽骨、草拌泥、红烧土块等遗物。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之,一部分为泥质黑陶、磨光黑陶和细泥红陶。另发现有“蛋壳陶”片。纹饰主要为篮纹、方格纹、绳纹-纹,有饰镂孔。器形有深腹罐、鼎、甑、小盘、碗、壶等。该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在周龙岗遗址中发现烧制陶器的陶窑遗迹。学术界一般认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已进入我国古史中所说的夏代。殷商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在睢县发现多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平岗镇岗下坡村和……[详细]
    商丘彭雪枫将军纪念馆
      介绍:位于夏邑县城东北17公里八里庄村,为纪念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1944年9有11日壮烈殉国于此所建。1982年始建,1985年10月15日落成。0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常务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震及省、地、县部分领导人参加了落成典礼。纪念馆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平方米。馆内松柏青翠,迎门是一座醒目的卧碑,正面刻“鼓雪枫将军壮烈殉国处”,碑阴刻有彭雪枫生平事迹。中央坐落彭雪枫将军半身塑像,底座正面镌刻有-长张爱萍题写的“彭雪枫将军”5个大字。另有“彭雪枫同志事迹展览堂”、“新四军第四师指挥部旧址”及“彭将军遗体停放处“等建筑。展览室陈列有彭雪枫将军一生战斗经历介绍和240幅画片,并有毛泽东、-、彭雪怀、陈毅、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馆内文物保存完好……[详细]
    乔寨文化遗址
      乔寨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周堂镇西乔寨村南,西北距县城6公里,原为一高出周围地面数米的古代夯筑土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其土质与四周黄壤不同,为黑色壤土。其上原有庙宇,名“双塚寺”。1947年国民党睢县第六区(白庙区)区部在此建据点时挖出汉墓数座,出土大量汉代殉葬品,以五铢钱为最多,但全部流散。“文革”期间再遭破坏,土台大部被铲平。从保留的断面看,地表以上土层含有东周至汉代陶片,地表以下主要为龙山文化层。地表上可采集到具有龙山文化特征的方格纹、蓝纹和绳纹陶片及殷商瓦鬲碎片,显示该遗址延续时间跨度之大。在遗址北乔寨村村民家中,征集到大量陶罐、陶壶、铜镜、五铢钱等汉代陪葬品,空心汉墓砖尤多见。考古工作者先后于1977年、1978年两次到遗址现场调查,确认该遗址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现为……[详细]
    营郭遗址
      营郭遗址位于虞城县南35公里营郭集,面积20万平方米。遗址上原有火神庙、地藏庵、建吉寺、三义阁、泰山庙、李银观等庙宇,各有大院和数十间楼台殿阁。间植古槐翠柏,前后连成一体,形成一片古建筑群。后代庙废,只剩建吉寺,后重建堂楼三间,耸立在4米高的营郭台上,是该县南最高的一所建筑,周围七、八里可望见。1978年经初步试探,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石器、蚌器、骨器和彩陶等多种陶片。另外有墓葬、房基、灰坑、窑址等,内涵极为丰富。据实物分析,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并含有河南龙山文化及商、周、汉、唐等诸文化遗存。此遗址面积大,延续时间长。对研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86年列为省阶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炎帝朱襄氏陵
      炎帝朱襄氏陵,是远古时期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之陵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东6公里的大仵乡朱堌寺村。朱襄氏是众多炎帝的别号之一,炎帝朱襄氏所生活的时代远早于炎帝神农氏。 炎帝朱襄氏陵呈圆形,粘土结构,陵高10.9米,周长158米,直径50米。墓周边用青石叠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台阶,意为“天圆地方”。陵墓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个,碑楼4座。 据《辞源》注:“朱襄氏炎帝之别号。”《吕氏春秋》和《路史》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寰宇记》“陈有株邑,盖朱寰之地。”据《柘城县志》载:“朱襄氏之陵在县城之东,久淤。” 2001年,炎帝朱襄氏陵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永城陈胜墓
      介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位于永城市东北芒砀山主峰西南麓。现存墓冢高5米,周长约50米。周围筑有青石围墙,高顶,下有须弥座,正中镌刻郭沫若书“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陈胜字涉,阳城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戌渔阳,与阳夏人吴广在蕲县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旗。在陈县(今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声势浩大,震憾暴秦。起义失败后,被车夫庄贾杀害,部将吕臣又斩庄贾,迁葬陈胜于芒砀山。西汉以陈胜首倡反秦之功,高祖时为涉置守冢30家,免其赋税杂役,以守护墓地,东汉后渐废。1975年,国家拨专款整修,辟地4000平方米,砌石围墓,载松植柏,置人守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商丘……[详细]
    大圣寺石塔
      大圣寺石塔位于夏邑县城北约十三公里李集镇张庄村东,大圣寺之南侧。2001年元月,当地群众在此取土时发现。大圣寺石塔塔体较小,现有高度240cm,全部以青石雕凿砌迭而成,为单层石结构塔,整个塔座在一块不规则的石板之上,塔基为双层顷弥座,束腰为八角形,雕有莲花等各种图案,座上有三层石雕仰莲承托塔身,塔身为鼓形,上有六角飞檐塔顶。塔上锥刻“归德府夏邑县长仁乡纪村大圣院”“宏教大师僧判之塔”以及立塔人,大圣院位持明监大师等十多个僧人名字,立塔时间“大德元年十月初一日立”“石匠张林,石宽”等铭文计68字,此外,又在塔之南侧34cm处有一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残碑一块为重修大圣院捐资碑。大圣寺石塔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氏寿坊
      杨氏寿坊位于夏邑县桑堌乡吴寨村南100米段沟南岸,始建于康熙十年,牌坊是朝廷旌表武进士福建诏安营守备刘超凤之妻、一品夫人杨氏。2010年7月10日一场龙卷风把寿坊摧毁,随着一声炸雷,一只六斤重的金龟从古牌坊下随风卷起落到村民刘丕峰家院中,第二天吸引不少周边村民前来观看。为保护文物古迹,2014年,夏邑县对杨氏寿坊进行整修。杨氏寿坊有石牌坊一座,石碑一座,青石质。高约5米,阔7.54米。正门阙横额正面书“北堂眉寿”、“诰赠荣禄大夫人刘超凤妻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坊康熙癸巳年四月”;背面横额亦刻“北堂眉寿”4个楷题大字。正门楼两根中柱刻有对联一副,横额双面花鸟兽禽高浮雕图案生动活泼,细腻丰富,技法娴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详细]
    三里堌堆遗址
      三里堌堆,原名渣头堌。据《夏邑县志》(明嘉靖二十四年本)记载:“渣头堌在县西南五华里”,为夏邑十八堌之一。因地处三里庄村后,故群众称之为“三里堌堆”,堌南北长170米,东西宽约120米,高出地面约4米,原顶部遍生荆棘,现已全开荒成为耕地,整个堌堆上各个时代的砖瓦碎陶片比比皆是,土质为黑色粘土。在文物调查中,对该遗址进行了钻探,探出其南北长170米,东西宽约120米。北京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1989年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2001年被公布为“商丘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三里堌堆遗址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侯氏故居
      侯氏故居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明崇祯年间户部尚书侯恂故居,为一宅三院的四合院式建筑格局,中院现为两进院,前院有大门三间,西厢房三间,后院有过厅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堂楼三间,东配房两间,西跨院有堂屋三间,过厅三间,三院建筑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古朴典雅。二是侯恂之子、清初文学家侯方域的故居,是一处四合楼院古建筑群,现有堂楼五间,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东西楼各三间,过厅五间,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堂楼名曰“壮悔堂”,西楼名曰“翡翠楼”又名“香君楼”,东楼名曰“雪苑社”。现侯氏故居属睢阳区博物馆管理对外开放的文物景点。2000年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夏邑青铜寺
      青铜寺位于河南省夏邑县歧河乡青铜寺村,又名清同寺、青桐寺,现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现存大殿建于清代,硬山式结构,面阔三间,前檐坊上刻有10余幅《西游记》故事木雕,殿内塑有佛、十八罗汉像,东西两壁绘有佛经故事画,大殿前墙嵌砌4通明清时期重修青铜寺的石碑。青铜寺作为豫东地区佛教圣地,香火旺盛、香客云集,这几年尤其热闹,来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纷至沓来,给这座古庙增添不少活力。青铜寺庙最初见于唐朝,多次修缮,最后的一次大修应该是道光年间,乡间豪绅、周围香客把青铜寺修建的极具规模。青铜寺改成一段时间的小学,那时还存有一个大殿,以及后面上百颗柏树郁郁葱葱,愈发显得大殿的威严。现在青铜寺小学就在寺院的东边。……[详细]
    八关斋会报德记石幢
      《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石幢 在商丘县城南门外南环城路路南,古宋河北岸。唐大历七年(772)在开元寺旧址,为纪念河南节度使田神功击退安禄山部解睢阳之围而建。上为八角亭,亭下有一八棱石幢,高2.67米,每面宽0.5,上刻唐代书法家颜真卿64岁时亲笔《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初名《颜鲁公碑记》,计943字,每3寸见方。会昌中(841~846)诏毁其半,大中五年(851)宋州刺史崔倬仿摹本补刻,明又毁。宋 、宋权、张翮等人多次重修或迁移,候方域曾为之作记。1966年“文革”中,碑、亭皆遭破坏,遗址余一废井,现存残碑数块和碑方拓片,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景点位置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南环城路……[详细]
    王油坊遗址
      王油坊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西南赞城镇王油坊村北400米处,东临浍河,周围地势平坦,为旧黄泛区淤没之地。该遗址呈孤形略高于地面,面积1万平方米,文化层的厚度一般在3米以上,除个别地方有较薄的扰土层或汉代层外,大多在表土层下即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经社科院洛阳考古所在1977年的两次发掘,清出房基11座,灰坑25个,墓葬14座,出土了大批龙山晚期的陶石、骨蚌、角器。这些发掘表明,人类的祖先远在4000多年以前就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并且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渔猎和手工业。这些都是研究我国原始文化和夏文化的重要资料。2006年5月,王油坊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永城黑堌堆遗址
      永城黑堌堆遗址位于永城市龙岗乡王楼村西北角,被确认为是龙山、商、西周文化遗址。黑堌堆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从发掘情况看,“遗址堆积较厚,文化内涵单纯,出土遗物丰富”。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骨蚌器和角器。 中国龙山文化也是发源于此。另外还有王油坊和造律台等遗址也矗立在这一地带。黑堌堆的传说:每年黑堌堆长高半尺,大概二十米见方的黑堌堆上曾经长有一棵大树,高高的树上曾经经常有晾晒的衣服、被褥和鞋子,路人都很惊奇,传为宝地!传说的可信度是很低的!但是黑堌堆遗址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是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黑堌堆遗址有力地证明了早在4000多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龙岗这片广阔、平坦的土地上。……[详细]
    淮海战役总前委后勤机关旧址
      淮海战役总前委后勤机关旧址年代为1948年,位于睢阳区北关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内。淮海战役总前委后勤机关旧址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15年加拿大圣公会牧师怀履光在商丘古城开办诊所,称三一医院。1917年圣公会三一医院在商丘古城北买地3.2公顷,建四座平房,称圣保罗医院,1920年竣工。1922年至1926年医院又相继扩建。1949年1月6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后勤机关从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集小李家迁到此处。淮海战役期间,后勤机关工作人员在此组织了大批的人力、物资,支援淮海战役,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取得决定性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