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南充市旅游

    南充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普岭张氏祠
      张氏祠位于花桥村2组,距普岭乡2.5公里。据花桥村村委会主任李荣国介绍,张氏祠是张氏族人修建,在该村,姓张的人家占了80%的比例,故一直以来,张氏祠就成为了村民的活动中心。每逢村里开展活动,如村民大会、放电影、唱戏,都在张氏祠内进行。村里的张姓人家每年都要在祠堂举行乡友联谊会,今年3月,村里人还捐款对祠堂进行了维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岭完小设在张氏祠,那时不仅有小学还有初中,村里的学生基本都是在张氏祠接受的启蒙教育,此地不仅成为很多村民跳出“农门”的跳板,而且还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熊猫专家张和民就是其中的代表。根据营山县文管所提供的资料显示,张氏祠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坐东北朝西南,由山门、戏楼、正房和左右厢房组成,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建筑面积522平方米。祠堂内有0、戏台。过去祠堂的……[详细]
    川北行署办公厅旧址
      川北行署区是中国1950年至1952年存在的一个省级行政区,行署驻地为南充市(今南充市顺庆区)。川北行署区下辖南充、遂宁、达县、剑阁四个专区。史料记载,苏式建筑群于1951年建成。当时,川北行署的办公地从仪凤街迁到此处,时任中共川北区委员会书记兼川北军区政委、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同志,其办公室也随即迁入。如今,外观方正,中轴对称,“三段式”结构,在蓊蓊郁郁的苍松后,川北行署礼堂巍然伫立。这是一幢苏式的礼堂型建筑,仰头注目,该楼属典型的“工”字形苏式结构,左右对称。进入楼内,过去的木地板已换成了水泥地,一部分墙壁斑斑驳驳,依稀可辨当年的木质结构。礼堂的木制外墙已经换成了砖墙,淡红色的底调衬着门前一组运动员的雕塑,古老和现代交相辉映。川北行署苏式建筑群不仅见证了-在南充工作两年多时间里领导川北区……[详细]
    营山龙兴寺
      营山县龙兴寺座落在营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的双林乡青山村青山子东麓山下的龙兴寺(又名苦竹寺),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距今五百余年,虽历经沧桑,现但其正殿及典内两厢壁上的7幅明代壁画犹存。相传,龙兴寺初成,僧众苦于寺庙命名,主持忽见山门外有瘦竹一株,即名“苦竹寺”。一日夜间,更夫寻更于此,忽见正殿内四柱上的蟠龙破门而飞,故正名“龙兴寺”。龙兴寺原由上殿、正殿、山门组成。殿内木雕观音弟子像、天龙八部众生、释迦牟尼佛等数十尊,支撑正殿的四大圆柱上,雕塑着抱柱滚龙,金光闪烁,含珠奋髭,栩栩如生。大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画于两厢粉壁上的“观音弟子图”、“罗汉神山图”等,画面约24平方米,工笔重彩,线条匀称,风格典雅,色彩明快,已属珍稀瑰宝。其正殿四周有斗拱十二铺,均施于四周的各柱上端,托……[详细]
    南部真相寺
      位于三清乡钟子山及凤凰山相交的山麓台地,白庙山横亘寺前,有小溪绕寺由东北流至西南。为四合院式寺庙建筑,由山门、耳房、配殿、庭院及正殿组成。山门阔5.6米,左右次间5.1米,侧间2.8米,通面阔达21.4米,进深6.8米。山门后为庭院,左右配殿阔5.4米,进深4.2米,正殿为五开间,通阔21.4米,进深10.6米,总建筑面积达549.36平方米。山门为抬梁房架,左右耳房及配殿为穿逗房建。正殿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搭牵用四柱对四椽栿的五铺作计心造斗拱房建,斗拱布局为柱头铺作四朵,补间铺作五朵。房盖所有脊饰均于“文革”中破坏。正殿原有匾额一通,采用突凹不平的立竖条纹制成,制作奇巧,正面看为“-寺”三字,左侧看则变为“蓬莱天”,右侧看又成“破迷亭”。此匾亦为“史无前例”中的愚昧至极的个别人授意“-”砸毁……[详细]
    25、圭心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圭心寺
      圭心寺位于四川省西充县双凤镇圭心寺村境内,距双风场镇0.3公里·始建于唐朝初年,是佛教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禅师曾经修行的道场。因历史悠久而声名远播,历史上古刹曾多遭劫毁,现存寺院建筑重建于明、清两代。寺中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二十多幅壁画堪称妙笔,石狮、石象工艺精美,还有三百年前本寺方丈达庆大和尚墓碑。寺院占地三十余亩,寺前现存一棵千年古榕,直径两米而枝叶繁茂。寺内还有清代庚辰科进士邑人李庄留下的一首诗:“青山为帐水回环,寺院平畴绿野间。阵阵钟声催梦觉,咚咚鱼鼓解痴顽。圭心-除凡念,向往弥陀极乐天。谧处堂中多妙趣,祇缘此处是禅关。”民国初年有巴中县令邑人王净生留下赞诗一首曰:“圭峰就此阐华严;心境空明种净莲。禅定须从真谛出;院中色相尽慈颜。佛缘到处苍生悟;法度黎元脱苦渊。弘毅修持勤念佛;开慧腾……[详细]
    26、华光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光楼
      华光楼,又名镇江楼,位于上华街和下华街之间,紧靠嘉陵江岸,正对南岸南津关连峰楼,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此楼建在唐滕王元婴所建南楼的旧址上,故明以前仍称南楼,清代以来称华光楼,历代迭遭火焚,现存为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占地8亩,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华光楼是一座过街门楼,楼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共四层,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全盖以翠绿色琉璃瓦,脊饰繁复,重脊套人、兽、邸(古指鹞鹰)吻,正脊为珠宝形叠顶,高达3米。各层装以花隔门交有回廓周匝,楼层内有“阆范十二楼”缩影和名人书画。登览古城风光,美不胜收。宋仁宗时知州李献卿《南楼》诗云:“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可知华光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楼底石台基南北向起拱形门洞,供行人通过,石供门上刻有当年红军标语。……[详细]
    阆中福音堂
      福音堂,位于阆中市杨天井街7号,又称圣约翰大教堂,系英国传教士“剑桥七杰”之一的盖世礼筹资修建,澳大利亚工程师设计,建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阆中福音堂,是四川最早的西洋建筑之一,也是西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堂,曾一度为基督教东川教区总堂。教堂坐西向东,呈十字形状,外观为欧洲古典哥特式建筑,内又采取中国传统的台梁式结构,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可容纳2000余名信徒聚会。堂内既有西方传教讲经设施,又有中式镏金碑文。整个建筑中西合璧,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晶。1999年,加拿大一英文刊物曾对阆中福音堂作了详细介绍。2001年5月,台湾电视台曾专程来阆拍摄,并在黄金时段以“中国名城之旅”电视节目对台湾同胞播放,引起很大反响。天津建工学院、四川大学、四……[详细]
    双凤武庙
      双凤武庙,建于清代,由前殿,正殿,左右厢房构成四合院布局。双凤武庙,又称关帝庙,是祭祀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该庙重修于公元1755年,至今已有257年的历史。双凤武庙位于双凤场镇西头,据西充县文管所所长庄为充介绍,整座武庙由前殿,正殿,左右厢房构成四合院布局,坐北向南,占地900平方米。踏上11级台阶,推开两扇厚重的木门,迈过高高的门槛,走进武庙前殿。前殿楼上楼下两层,面阔三间约17米,进深约5.5米,楼上一层为戏楼。来到正殿,整座正殿面阔三间约17米,进深约5.5米,抬梁与穿斗式混合梁架,六架椽屋前后施乳,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小青瓦屋面,通高约10米。正殿凛条上可以看见不少墨书字迹,依稀可以辨认出“大清乾隆二十年造”等字样以及一些捐资者姓名及捐资金额。1987年,双凤武庙被列为西充县级重点文物……[详细]
    田坝会馆
      田坝会馆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距嘉陵区12.5公里,又名“万天宫”,因地处双桂场头田坝中,故名田坝会馆。总面积约800平方米,是一处保存较完善的典型的川北会馆式建筑群。一九九四年公布为南充市文物保护单位,二00二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戏楼和后殿。田坝会馆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山门、戏楼、书楼、前殿、后殿五个部分组成。1977年,书楼被拆,改建为现代砖木结构教学用房。1978年,前殿被拆,用做改修西侧教学楼。田坝会馆是一组小巧玲珑的清代木石结构建筑群。整个建筑座西朝东,由山门、戏台、书楼、前殿和后殿五个部分组成。山门向东,面阔21米,门宽2.2米,高2.5米,门额,立颊以及主要柱枋,均系条石制成。门楣以上建筑部分,用青砖仿斗拱修建至顶,高约3米。正楼镶……[详细]
    太蓬山摩崖造像及石刻
      太蓬山摩崖石刻位于营山县太蓬乡,素有“蜀北名山”之誉,“太蓬仙迹”之称的太蓬山上。最早的唐代开镌于唐先天二年,即公元713年,最晚的为民国38年(1949年)。其中唐代8幅,五代1幅,宋代40余幅,元代2幅,明代5幅,清代8幅、民国2幅。石刻内容有:佛教经典,造像碑记,游人诗赋,史实辩误等。其中最珍贵的有唐代《安禄山题龛》、唐代知县任惠琳题“透明岩”碑、唐主持僧《十三生七斋记》、唐朱伦之《普济寺》碑,宋雍沿《题太蓬十三韵》、宋朱时敏《辩太蓬有安禄山题龛》、清《装修神像碑记》等。这些石刻题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太蓬山的宗教、政治、文化、地理及风景名胜资源等。而且这些题刻的书法风格各异,形体齐备,正、草、行、隶遒劲。流畅,是古代书法艺术之瑰宝,被南充市人民政府于1994年11月公布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离堆山石刻
      离堆山石刻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为颜真卿撰文并书写。约七百余字,刻于唐宝应元年(762),历经千年风霜雪雨,崖刻早已残缺,现存三幅,共39字,其一副“德、也、然、克、舍、不、倦、尚、未、知、寝、与、食、、荐、无、何、州、大、都、度、副、大”二十二字,其二副“处、置、使、入、忠、贬、邵、阳、太守、十”共十一字。其三副“之、欢、奉、以、封、二”共六字。字径9厘米,残碑所剩之字,雄健浑厚,苍劲典雅,古朴俊逸,神韵盎然,将颜真卿一生书艺之精髓融汇其间。另有古碑两通。一是明正德戊寅年(1518)监察御史卢雍书写的《重修颜鲁公祠记》碑,正面重刻唐庚《颜鲁公祠堂记》全文及卢雍的题跋,背面阴刻吴道子观音像,妙像庄严,又实为翻刻中的佳作;二是清道光三十年(1850)敕授文林郎保宁府教授李义得撰写的《重修离堆……[详细]
    仪陇文庙
      仪陇文庙位于老县城的金城山下,文庙大成殿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是歇山式的木结构建筑,矗立在一座高1.9米,面积为453.4平方米的石造平台上。踏访现场,最惹眼的是殿宇内的圆形大柱,总计50根支撑起大殿的主体部分。文庙坐东南向西北,由泮池、大成门、东西庑、拜台、大成殿、崇圣祠组成,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386平方米。抬头观望,屋顶为抬梁穿斗结构,重檐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瓦当和滴水有花草纹饰。早在1983年,仪陇文庙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又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仪陇文庙的百年历史还处于尘封状态。保护范围:向东5米至粮食局职工宿舍墙基,向西至文庙垣墙外5米,向南56米至泮池外沿,向北25米至崇圣祠旧址后墙堡坎。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35米,向西外延35米,向南外延……[详细]
    33、隐珠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隐珠寺
      隐珠寺,位于南充市高坪区走马乡隐珠寺村6、7社龙光山上,老君镇至螺溪乡公路西侧。明景泰二年(1415年)建,清代增修续建,现存主体建筑为明代所建,座东向西,由东向西布置有大殿、中殿、前殿及连结中殿、前殿的南北厢房,建筑面积935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亩。寺内现存清代石碑三通,其中雍正四年碑叙述了建寺情况。隐珠寺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是研究明清古建筑特征的重要实物资料。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隐珠寺四周阶石为准外延30米内为重点保护范围。30米外延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在重点保护范围内严禁新建构筑物或其它建筑设施,在一般保护范围内所有的建设工程必须-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并报城乡规划、国土部门批准方可动工。保护范围内严禁毁林、取土、葬坟、放牧、打鸟、及存放易燃、易爆……[详细]
    神坝砖塔
      神坝砖塔因系用砖建造在神坝场,故名神坝砖塔。高约14米,为七层六角形仿木结构浮雕砖塔。神坝砖塔既是一座“文风塔”,又是一座“字库塔”,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神坝砖塔底层基座每面阔1.75米,逐层向上缩小。第一层塔身转角处施浮雕抱鼓柱石,抱鼓上各有倒立跑狮一只。第二层塔身其中四面塔壁镶嵌青灰石板,上刻序言等;另一面有砖砌塔门,用以焚烧字纸。每层每方有倚柱,倚柱上施阑额,出檐屋顶制成筒瓦,檐口雕成圆形瓦当及沟滴。塔顶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六角攒尖顶,塔被淹没后为行船所撞毁。塔身第二层两面与以上五层每面、第一层转角抱鼓两面、抱鼓座三面、倚柱、阑额、塔檐及檐角浮雕各种人物、花鸟、山水、琴、棋、书、剑、几、瓶、蝙蝠等图案224幅。神坝砖塔造型精美,雕刻艺术高超,是南充境内现存十四座塔中建造最特殊的一……[详细]
    周子古镇民居建筑群
      周口镇又名舟口,与相如故城(今锦屏镇)隔江相望。意为船舟码头之意思。后为纪念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曾来此讲学又称周子镇,下河街位于该镇的嘉陵江岸,从龙角山俯瞰,青瓦民居掩映着的古街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这条不足1000米的百年古街,上有新华街、盐店街(红军街),下有下河街、顺河街,沿龙角山山腰而下连嘉陵江边。这里的房屋、店铺多是具有明清风格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3000余套(间)民房沿着近千米长、四五米宽的石梯两侧布局,首尾相连,错落有致。而今,沿坡而下的下河街,其座落的居民院落和濂溪祠、万寿宫、武圣宫、财神楼和洞仙观等古建遗迹,充分反映了相如古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生产力以发展水平,它对研究千百年来宗教、礼教在人们思想信仰中的影响程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周子古镇民居建筑群于二00七年六月被四……[详细]
    杜家客栈
      杜家客栈又称杜家大院为前店铺后居室的民居兼商业型院落。原为大“财东”杜宝山的居所。杜宝山三子杜立生为青帮头目,有钱有势,此处常为青帮活动场所,因此形成前店(商店)后栈居所。1943年曾被政府租用开银行。建国后曾先后作过城关区政府、金库、航运管理站。现为航务管理所和港务监督所。常常该大院建于清代,木质穿逗结构,串珠式四合院格局,占地二亩左右,房屋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大小天井七个,房屋43间,进出街门三道。前面临街三间作店铺,后面房屋作活动、生活用房。该大院建筑的突出特点在于因地制宜,随形借势,由高到低修建。在同一中轴线上连串四道天井,从下新街街面直抵嘉陵江江岸。1987年被市政府定为一级“重点保护民居”。保护范围:以占地范围为界。……[详细]
    观音山摩崖造像
      观音山摩崖造像位于马王乡观音山村,为一处融儒、佛、道三教造像为一体的摩崖石窟,刻凿于清朝道光十四年七月,造像各具神态,形象生动,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间宗教信仰和雕刻绘画艺术,展现了清代石窟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先后被列为县、市文化保护单位,就其规模、保存情况在川北都是少有的。石窟保存完整,分三殿。主殿正面并排为文殊、老君、如来、孔子和白衣观音。左右两壁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是十二诛天、二十四星宿、和十八罗汉。左殿佛龛中是财神和药王,右殿佛龛中是送子观音等。共有大小造像约七十余座,均保存完好。随着观音山摩崖石刻的旅游开发它必将以其独特的历史艺术价值在马王这块丰厚的文化土壤中璀璨夺目。保护范围:东以3号主龛外延100米至耕地边沿,西至岩体,南以财神龛外延50米,北以观音龛外延50米。……[详细]
    长坪山红军战场遗址及石刻标语群
      长坪山红军战场遗址及石刻标语群位于长坪镇侯坪村长坪山寨,山寨整体呈南北走向,为一狭石山梁,长约800米,宽约150米,山寨地势险要,原有九道寨门,易守难攻。1933年8月,为解决川陕根据地食盐问题,红四方面军发动了仪(陇)南(部)战役,红军进入南部后首先一举攻下长坪山,随后挥师西进,迅速占领南部嘉陵江以东的大片地区。自此至1935年4月,因战略需要红军三进南部盐乡,先后在南(部)、阆(中)交界的水观场建立了阆南县苏维埃政权,在南部皂角乡锦竹湾建立了德丰县苏维埃政权。此间,红二十五师政治部、红七十四团、红八十一团、阆南军区指挥部、阆南游击军司令部、阆南独立团团部等机关均设于长坪山顶的长坪山寨。保护范围:东至长坪山龙寨龙,西至林家垭寨门,南至漏米岩寨门,北至长坪山寨北沿山崖。……[详细]
    阆中陕西会馆
      位于公园路49号,又名西秦会馆,原本为古三元宫。修建于清代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现为阆中蚕种场。会馆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成纵轴布局,穿斗木结构,单檐歇山式,额坊象鼻斗拱,琉璃筒瓦屋面,雕梁画栋,青灰土墙;会馆为前殿、正殿、后殿,共1000多平方米。前殿为门殿,单檐歇山式建筑,共三间,88平方米。中间为宫门与通道,左右为钟鼓楼与戏楼。门前一对雄狮高踞石台。出前殿100米便是中殿(正殿),面积357平方米。殿顶拱形曲面与斜面梯次交叠,曲斜交接处双檐下另起一平直水槽衔接整体,简繁有致,富丽恢宏,技艺精工。屋脊有大铜鼎一尊,象征神权至高。大梁-有修筑时间文字。天花板上有藻饰彩绘百余幅。正殿再前30米便是后殿,其间以廊坊旱船相接。正殿两侧接耳房,共537平方米。保护范围:南至大门外公园路,东、西……[详细]
    张思德同志出生地
      张思德故居,面积71平方米,坐西向东,二开间,面阔8.5米,进深5.1米,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面,檐高3.2米,通高4.9米。张思德于1915年4月21日出生在左边一间土屋里。1933年参加少先队,同年十月参加红四方面军。1935年参加长征,1936年11月随部队到达陕甘宁边区。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煤炭中因公殉职,毛泽东主席参加了张思德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2007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915地址:思德乡韩家湾村保护级别:省级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