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市旅游

铜仁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松桃云落屯悬棺葬
  云落屯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在屯的南端,山势险峻,峭壁如削,松江沿山脚蜿蜒而下。在百十米高的绝壁崖上,有数十个方形壁龛和无数个小石孔。据专家考证,这些壁龛是西晋时期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先祖遗留下来的悬棺墓葬。仙人岭:松桃悬棺葬遗址所在地。唐代张鶿《朝野佥事》载:“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饮宴舞戏一月余,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既终身不复祀祭。初遭丧,三年不食盐。”据有关专家考证,云落屯悬棺葬遗址,是西晋时期的苗人葬俗。1980年8月,松桃苗族自治县文化馆协同贵州省博物馆对残存的两龛进行考古清理,清理出木棺二具:一为“船棺”,一为“风箱棺”。船棺一头大,一头小。大头宽0.49米,小头宽0.26米,长1.99米,高0.25米,……[详细]
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
  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位于石阡县城中心长征路东侧的天主教堂,步行可直接到达该景点,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为天主教德国圣心会石阡教区本堂。规模最大时占地7000多平方米,经堂面阔一间,通面阔10.6米,通进深21.9米,高10.6米,为红军“石阡会议”旧址。神甫楼面阔6间,通面阔10.6米,进深15.1米,一楼一底,为军团总指挥部及司令部旧址。楼上3间房里的墙壁上,有红军标语18条,保存较好,修女楼曾为贺龙、-等领导人住址。石阡是革命老区,红军长征曾两次过境,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的丰功伟绩。红军第一次到石阡是1934年7月,由任弼时、肖克、-等领导的红六军团,根据中央命令,从湘赣根据地出发,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转移西征。在这过程中,战士们历尽艰辛,用鲜血换……[详细]
沿河苏联红军金角洛夫墓
  沿河苏联红军金角洛夫墓,位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平镇乌江西岸石坡仰天窝,占地148平方米,坐南朝北。墓地左、右、前三方有石礅围墙,墓前竖石碑。墓碑正面书刻“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12个大字,背而刻记金角罗夫遇难简介。日战争时期,苏联组织空军志愿队支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金角罗夫是志愿队少尉飞行员。1939年12月24日,奉同盟国命令,金角罗夫一行9人驾驶三架飞机,从重庆起飞到南宁、独山上空与H军作战。在执行任务后返航途中,燃油剩下不多,他们根据飞机当时所在位置,就沿乌江飞行,以寻找最近的秀山机场降落。飞至沿河上空,燃油耗尽,被迫在县城南面乌江东岸坝坨河漫滩降落。因河漫滩面积不大,前两架飞机降落后剩下的空地很小,为避免与已降落的两架飞机相碰,金角罗夫驾驶的飞机果断地作横向乌江着陆,……[详细]
印江文昌阁
  印江文昌阁,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初名“澄清楼”。清康熙十七年(1687年)重建,更名“文昌阁”,后毁。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再建。印江文昌阁坐西向东,七层八角攒尖顶式,飞檐翘角,通高37.8米,占地面积64平方米。台基高1.5米。石库门,高2.5米,宽2.2米。门额石匾阴刻行书“江城砥柱”4字。一层天楼板正四边形藻井,楼面护以万字格木栏;二层建回廊;三层正面竖排行书阴刻“文昌阁”3个大字。各层皆有联、额,均为清代名书法家印江人魏祖镛撰书。顶层大梁饰八卦图案及题记建筑年代等。现保存完好。于1985年11月2日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的建筑结构,内圈斗木架,-封砖墙,木架与砖墙紧紧连接,相依为命。木架以柱头为核心,又八根柱子穿连成八角形。上下柱子的接头处,除锯衔口斗紧之外……[详细]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沿河土地湾“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谯家镇白石溪土地湾,距县城约45公里,占地1200余半方米。旧址后依群山,前临碧溪,是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由举人田太俞所建的木质结构平房,后其子孙世袭居住。1934年5月,由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三军从彭水县城西渡乌江,向黔东北地区进军。5月14日跨入黔东沿河县境内。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扭转不利形势,1934年6月19日,贺龙、夏曦、关向应等在贵州省沿河县的枫香溪(1942年划归德江县)召开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即有名的“枫香溪会议”。会议决定:以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及四川的秀山、酉阳等县相邻地区建立黔东特区革0据地。1934年7月21日至22日,在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堂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出席……[详细]
松桃虎渡口遗址
  虎渡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松桃县城33公里,属湘黔边境地段。遗址在河岸边山脚平地上,面积3000平方米。经鉴定:该处为新石器时代文体遗址。1982年列为省级保护单位。1962年至1984年间,在遗址附近三公里范围内浅土层下,曾掘出汉代的虎钮镦于、铜镜、铜铎、铜铣和唐代的“阆州之印”等文物。1980年6月,松桃虎渡口震惊全国。当年在文物普查时,在虎渡口采集到磨光石斧及夹沙陶片,经省博物馆鉴定为省博物馆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由此可知虎渡口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繁衍。传说在修建虎渡口大桥时,由于河水异常湍急,筑桥工匠一直无法立好桥墩。就在工程一筹莫展之时,筑桥工匠看到一只老虎驮着虎崽成功的渡过了河,便顿时灵机一动按照老虎渡河的线路,成功的建造虎渡口大桥这里也因此得名“虎渡口。”虎渡口位于贵州……[详细]
梅林寺黄号军起义遗址
  梅林寺黄号军起义遗址梅林寺黄号军起义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鹰嘴山金风顶下,四面环山,山险林密。谁曾想到,荒山野岭,残垣断壁间,一个农民的儿子——胡胜海,在这里竖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提出了反对劳役和苛捐杂税的口号,组织农民起义,开始对清朝廷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斗争。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胡胜海以梅林寺为大本营,招兵-,建皇城,筑宫殿,修皇仓,设石门石卡,砌炮台,烽火台,围土千方,开沟引水,积草囤粮,以谋大事,就这样构筑起他的皇城之梦。透过这些残垣断壁,石门石卡、万人坑、胡王洞粮仓等遗址,仿佛看到当年威福王胡胜海率领以黄巾裹头的黄号军,浩浩荡荡,功克德江、务川县城,烟火滚滚,炮火震天,清兵闻之丧胆,并支援主力军纵横驰骋半个贵州,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廷的……[详细]
木黄会师纪念碑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左侧的将军山腰,前临横河。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由四川彭水西渡乌江,迅速攻占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阳、秀山等6县的广大毗连地域,建立黔东特区政府和百余个乡苏维埃。同年8月,任弼时、-、萧克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从江西永新突围经湖南进入贵州,于10月下旬到达印江木黄、松桃石梁一带与贺部胜利会师(红三军则恢复二军团番号)。1976年0印江县委决定在木黄建立纪念碑,1978年6月落成,碑身正面是-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大字楷书,碑呈方形,上小下大,高14.2米,设有护栏和台阶,占地720平方米。……[详细]
太虚洞
  太虚洞太虚洞位于城西南2千米的燕子岩山腹中,主洞口即今后洞,高约50余米,高魁黄安有公路3千米直达。该洞高深宽广且洞中有洞(分上、中、下三洞,中、下洞深约里许通万安西侧崖间,三洞钟乳景观以上洞为佳)。洞内钟乳千奇内蕴,浑然天成。洞外则层峦叠翠,古木参天,有明建楼阁寺宇。后洞南向则光霞深锁、异光凝聚、恍如仙境,故又称为“太虚仙洞”。洞中灵岩异石,绚丽多姿,尤以“龙虎奇形”、“钟鼓逸韵”、“和尚拜观音”、“万佛攒崖”、“金沙灿地”、“骊外井田”、“漏莹仙室”是洞中奇景也。该洞早在明代便开发,建有亭、台、楼、阁,供人游览,逄节日还演傩戏和说唱戏文,历代文人墨士尚留有摩崖石刻40余处,现代人每逢礼拜节假日便相携往游。……[详细]
清代安化文庙
  清代安化文庙德江文庙又称“清代安化县文庙”,位于县城光明路中段东测,初建于明代嘉庆年间,为孔子先师庙。清光绪八年(1882年),安化县衙从思南迁至大堡(今德江县城)占庙为“武官衙署”。文庙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180㎡,建筑面积876㎡。是中原汉文化、儒家文化在黔东北山区的重要有历史见证,是研究具有悠久历史的傩文化和德江土家族民风民俗的重要基地,也是研究德江古、近代社会历史和民族关系的实物资料。1981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以来,县文化局在上级文物部门和县政府的支持下,修复了大成殿、金桂台、两廊、配殿。现大成殿、配殿已辟为“德江县傩文化陈列馆”。200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1、敇赐碑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敇赐碑
  敇赐碑的全称叫《敇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是梵净山值得一看的明代文物,此碑建于明万历46年,即公元1618年,是御僧妙玄奉神宗皇帝之命将梵净山金顶古佛道场重新鼎兴之后,由神宗皇帝下圣旨敕建的。执笔者为户部郎中李芝彦。户部郎中相当于中央朝廷的副部长。碑文全是楷书阴刻,共计1349个字,其中序文838个字,附文511个字。文章写得骈丽华美,气势汪洋恣肆;内容丰富详实,感情酣暢淋漓。是记录灵山佛教发展历史,确定灵山佛教地位的最权威、最有价值的资料,也是描写梵净山山川形胜的第一美文。 景点位置贵州省铜仁地区梵净山……[详细]
煎茶宋代古墓群
  煎茶宋代古墓群俗称“草寇坟”或“苗王坟”,位于煎茶镇新场村大院子,为南宋时期石砌古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座墓分四处葬于相距约20余米的两个山堡上,墓室形状基本相同,均为石方结构单室墓,高约4米,长4.4米,宽2.07米。上封约1米厚的红砂土质,外层与地平。一号墓室于解放前被盗掘。墓室内底部有石池腰坑,坑上置石棺床,后壁有供台,顶端藻井中央有太极图浮雕。二号墓右壁刻“加官”、“进禄”四字;左壁刻“宝玉”、“满堂”四字。三号墓两壁刻“东海”、“南山”四字。……[详细]
“黔中砥柱”石刻
  黔中砥柱德江县城东30公里处的乌江潮砥滩边一大石礅上,横书阴刻着“黔中砥柱”四个大字。其前款为:“甲申岁孟月吉旦”,落款为:“西麓田秋题”,均为竖书。四周刻了一条单线长方形连框,形成一幅庄重的牌匾。字体全系楷书,端庄而苍劲。“黔中砥柱”题刻,为田秋现见的唯一手迹。1980年孟秋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至1985年仲冬复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梵净山金顶古庙
  梵净山金顶古庙位于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它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在明清时期就是闻名于世的佛教名山,遗留有许多文物古迹。其中在新老金顶间主要有承恩寺、镇国寺、九皇洞、通明殿、观音殿、释迦殿、弥勒殿及《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等碑文,1982年被省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铜仁东山寺
  地址:铜仁市中心处东山寺位于铜仁市中心三面绝壁临江之上。明正德十一年始建,为明清铜仁地区十之景之首。相继建有川上亭,雷神殿,大雄宝殿、藏书楼等。山上古木参天,亭阁隐露。临汀碧波荡漾,渔舟唱晚。春夏秋冬,游客如云。地址:贵州省铜仁市中心三面绝壁临江小山之上电话:0851-6818436……[详细]
周逸群故居
  周逸群故居为四合大院,座北朝南。正屋前有石板铺满院坝,两旁辟有花圃。整个故居古朴典雅,错落有致。现为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交通在铜仁市区共同路12号,地区电视台对面。门票10元景点位置贵州省铜仁市区共同路12号……[详细]
  清代道光年间,贵州按察使李文耕,据铜仁府属生员滕行仁控告楚民郑大亨等贿串寺僧将山场售卖、伐木烧炭等情况,于道光十二年(1832)十二月一日,通令严禁伐木烧炭,“如敢互相容隐,于中分肥,别经发觉,或被查出,定行一并照知情盗卖官民山场律治罪”,勒碑立于梵净山金顶附近滴水岩下。同年十二月初十日,护理贵州巡抚麟庆,也以上述原因勒碑于此通告四方。两块“梵净山禁砍山林碑”的出现,显示历史时期当局对保护生态的高度重视。……[详细]
  德江煎茶溪古墓群位于德江,类别为古墓葬及历史人物墓。德江煎茶溪古墓群为第一批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荆竹园咸同起义遗址位于思南县瓮溪镇老店子村西。清咸丰十一年(1861)春,号军建大本营于荆竹园,择险要处筑碉卡、围墙、战壕、营垒,于平坦处建房屋、粮仓、马场及作坊。驻此8年。在老教主刘义顺指挥下,攻打铜仁、思南、印江、德江、江口、凤冈、湄潭、绥阳等城池6从而推动乌江中下游农民起义运动的迅速发展。同治七年(1868)春,楚军统领席宝田兵分两路,用洋枪洋炮“排列施放”,攻陷荆竹园,焚毁“营垒20余座,茅房瓦房2万余间”。遗址内今存四大卡门、几处壕沟和谷米灰烬、刀、矛、陶钵、瓷碗等。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海拔2270米,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为古排楼式,碑帽已脱落,而镶碑石坊及鼓形护脚、敦厚的台基仍旧完好。额镌“敕赐”二字,故俗称“敕赐碑”。1985年9月列为省级保护文物。此碑为明朝万历帝赐封建立,位于梵净山老金顶下,碑高2.9米,碑心高1.85米,宽1.51米,碑额左右饰以腾龙拱护纹,上罩彩云。碑文悉为楷书,计1349字,其中序文838字,附文516字。其碑序文,骈丽优美,为梵净山的千古绝唱。碑文节选:今宇内提衡方岳者,佥谓两间之巨镇,所以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者,无如四大名山。而不知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天下众名岳之宗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