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旅游

六盘水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范家公馆)
  盘县会议会址盘县会议会址位于盘县古城城关二小校园内,俗称九间楼,也称“九天楼”,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总指挥部驻地,著名的“盘县会议”在此召开,这是红二·六军团带有重大战略转折性的抉择会议。该会址原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第五师师长黄道彬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修建的武营,其结构为木构硬山顶,穿斗式架梁,单檐歇山顶建筑。初建时为三层,后因倾斜欲倒而降低一层,为一楼一底两层,上下各九间。檐高5.31米,通面阔36.5米,进深两间11.2米,建筑面积818平方米,前带双步廊,楼栏直棂式。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0月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详细]
水城化乐碉楼
  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剿匪战斗地杨家洞位于今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镇。杨家洞原名泵井洞,位于当时的比德区化乐乡,离县城约80公里,地处水城、纳雍、织金、郎岱4县结合部的腰岩坡上,有两个相距百余米的山洞,洞口相向,互为呼应。当时,化乐乡大地主杨正斌为保存其封建地主势力,以防御外袭,便扼两洞,强迫百姓凿岩道,打水井,修仓库,筑工事,于是百姓就称此洞为杨家洞。化乐乡大地主杨正斌系国民党反共救国军第八兵团1纵队司令。1949年12月8日,国民党保安271师师长刘鹤鸣和独立4师副师长黎季心(水城县县长)宣布起义时,杨正斌拒不放下武器,并在泵井村里修建碉楼顽隅抵抗,继续率部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与人民为敌。1950年4月,解放军撤离水城后,杨正斌等土匪势力纷纷抬头,与叛军勾结一气,盘踞一方,与人民政权和人民群众作……[详细]
六枝羊场近现代商贸建筑群
  六枝羊场近现代商贸建筑群岩脚镇在是一个清代逐渐形成的商贸古镇,时称“羊场”。清雍正七年(1729),云贵总督鄂尔泰将原黔滇驿道自安庄驿(今属镇宁)至湘满驿(今盘县近)间一段,从镇宁州属黄果树改道经朗岱厅毛口渡北盘江至盘州厅蒿子卡与旧路相接,郎岱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集镇,羊场因处于安顺到水城、郎岱到大兔场(今纳雍)和平远(今织金)的古道交汇点,也成为繁华的商埠。清乾隆十九年(1754)在此置羊场巡检司,隶属安顺府。民国三年(1914)改羊场巡检司为羊场分县。在羊场集散的物资以盐、丝绸、布匹、烟土和日杂用品为主,其中盐、丝绸、烟土数量最大,盐号多达七、八家,永昌号最为著名;马店十余家,唐家马店规模最大。著名实业家龙幼安在贵州首开烤烟种植和烤烟销售记录。烟土销售的利润每年多达数十万银元。镇内主街道东……[详细]
桃花洞遗址
  桃花洞发育于三叠纪灰岩的小孤峰中,位于六枝特区桃花公园内的桃花山脚。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8′08″,北纬26°12′29″,海拔1,340米。洞口东南向,高约5米、宽约15米。洞纵深约31米。堆积物面积约150平方米。洞四周开阔。桃花洞遗址于1983年10月修建桃花山公园时发现,建园人员于洞中发现巨猿化石,化石上粘附有灰烬。同年11月至12月,省博物馆派人进行清理和小面积试掘。试掘区堆积物厚约2米,自上而下分为三层:上层为黑色表土层,含磨制石器及陶片等遗物;中层为黑色、灰色粘土层,含人化石、动物化石、石制品和用火遗迹等;下层黄色粘土层未见文化遗物。上层出土玄武岩磨制石斧1件、磨光石器5件及陶片20余件。中层出土石制品256件,同层还出土骨锥、穿孔蚌器和大量烧骨烧石,烧石和炭屑厚达40~7……[详细]
普安州文庙
  普安州文庙位于城关营盘山东麓,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正统八年(1443)和万历十六年(1588)曾两度修葺,后毁于兵。清康熙七年(1668)重修大成殿,亦毁于兵。康熙二十三年(1684)复修,以后历经增建补修,规模完备。是庙依山势而建,总占地面积约39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沿中轴线自下而上依次为:礼、仪二门;泮池及池上状元桥;棂星门及左右的忠义祠和节孝祠;戟门;大成殿及其两配殿;最后为启圣宫。自棂星门起,各建筑台基和其间院坝呈阶梯状层层升高。建筑群四周用砖墙围护,饰以红色。礼仪二门临街,为砖砌牌楼式。棂星门为四柱三门石牌坊,镂雕工艺较精。戟门为悬山顶抬梁式,三间,前带双步廊,明间为过厅,其外檐斗拱的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均为单抄双下昂六铺作计心造。柱头铺作为假昂,补间二朵均为真昂。斗……[详细]
普安卫城墙
  普安卫城楼及古城垣位于城关镇,始建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二十五年指挥使王威等始筑土城垣,用石包砌。据明嘉靖《普安州志》载,城垣周长八里五分,高二丈三尺;设四座石拱城门:东雍熙、南广居、西崇仁、北镇远。镇远门上建鼓楼一座;城垣因山形而筑,西高东低,形如一口吊钟。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东门改名会政。道光十一年(1831),南垣坍塌数十丈,后复修;咸丰三年(1853)补修东垣;咸丰八年城垣增高三尺。同治二年(1863)复修南门炮台。光绪二年(1876)修西门鼓楼,十二年重葺西北两门鼓楼。1952年前,整个城垣尚完好,以后渐遭拆毁,至1966年,毁坏过半。现仅遗存北门左右一段,长1100多米,高1.2~5米不等,厚0.6米。西门门洞犹在,“崇仁门”石匾亦存。北门完好,门洞为半圆拱,拱券纵……[详细]
鹅毛寨魁阁及红军标语
  鹅毛寨魁阁亦称魁星阁,距盘县县城100余公里,据阁内石碑记载,该魁阁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月二十七日正式落成,修建时间历时近4年。“魁”是为首的意思,北斗七星中离斗柄最远的一颗星叫魁星。我国神话传说中说,魁星就是主宰文章的神,鹅毛寨魁阁就是当地百姓为繁荣一方文化、展示一方文明而建造。该魁阁至今虽已经百年,但因其建筑风格堪称一绝,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乡民们的保护,至今仍保存完好。鹅毛寨红军标语位于保田镇鹅毛寨村大寨子农户居住中心区。1935年4月22日,红三军团由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率领一部分部队,从普安旧营过楼下河进入盘县,经三官营、祭山树、小石桥、甘河到堡田堡(今保田镇)。23日,另一部分部队从兴义补西进入盘县,经马甲、狗场营抵堡田堡。两路……[详细]
水城硝灰洞遗址
  硝灰洞因古时有人在洞内挖土熬硝得名。位于中心城西北23公里之三岔河北岸,地处今水城发电厂附近,是贵州省继黔西观音洞、桐梓岩灰洞后,于1973年夏发现的又一古人类文化遗址,为贵州发现的第二个有人类化石之旧时器时代遗址。同年冬至次年春,由省博物馆发掘清理。此洞为一石灰岩溶洞,洞口朝南,比今河面高出40米,海拔1700米。洞内所存堆积物长1.5米、宽0.3—1米、厚0.1—0.7米,自上而下分为三层。于第三层堆积物中,出土古人类牙齿化石一枚,系老年男性左上犬齿,齿枚粗壮,齿根较完整,末端稍缺,齿冠咬合面严重磨损。近中远中径为9.3毫米,唇舌经为9.8毫米,齿根19毫米,呈黄色,石化程度深。具有关专家考证:较“北京人”进步,较“柳江人”和“山顶洞人”原始,命名为“水城人”。伴随出土有东方剑齿象、野牛……[详细]
水城钢铁厂一号高炉
  贵州六盘水,因三线建设而生、因三线建设而兴。位于其城中心的贵州水城钢铁厂,高22米的“母亲炉”——一号高炉,至今仍为三线文化保留了一份“独家记忆”。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从备战的角度出发,党中央决定将处于一线的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及原材料工业,逐步转移迁至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三线地区,规模浩大的三线建设也由此拉开帷幕。贵州六盘水煤炭资源丰富,有“西南煤海”的美誉。1966年,国家批准贵州水城钢铁厂筹建。根据“靠山、分散、隐蔽”的建设方针,选址于贵州水城青杠林,代号603工程。随着三线建设全面铺开,为把水城建成有钢有铁、打不垮、拖不烂的“硬三线”,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的鞍钢,派出了平均年纪仅35岁的5000多名骨干同赴六盘水。……[详细]
大硝洞炼硝遗址
  该遗址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乡小屯村,在省级风景区阿勒河景区内。形成于清康熙年间,洞口面临大河(乌江上游主流),高出河面约150米。洞穴为一个巨大的洞厅,全长在900米以上,平均宽约为100米,平均高60米左右。西洞口为进口,宽约150米,高50米左右。东洞口为出口,宽约100米,高30米左右。洞内宽敞明亮,布满了数十座矿渣堆积,初步估计,堆积总量约二百多万立方米。矿渣堆积间,现无规律地残存有熬硝炉23个、沉淀池20个、蓄水池2个(有水),接来自洞顶的引水设施2个。在一块巨大的长12米、宽4米、高2米的形如馒头的大钙化堆上人工凿出一个接水池,接水池两边又分别凿出两条宽5公分,深3公分的引水线槽,将接水池中的水直接引入旁边人工砌筑的水池内。其它水池则直接砌筑在洞顶滴水的正下方。从现存熬硝炉及蓄……[详细]
六枝地宗矿矿井
  六枝矿区1956年规划建设,1958年开始全面建设,1961年六枝煤矿简易投产。1964年7月,党中央西南局决定补套建成六枝矿、恢复建设地宗矿,1965年1月1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六枝矿区正式成立,标志着西南煤都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开始。1965年完成六枝矿井补套续建工程,1966年10月,地宗矿井建成投产,1970年四角田矿简易投产。六枝矿、地宗矿、四角田矿成为三线建设时期贵州地区煤矿工业的代表。先后建成的七对矿井及配套厂点,构成宏伟壮观的百里矿区。六枝煤矿和地宗煤矿在10余年的生产中,总结提炼的“四位一体”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获得煤炭工业部、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六枝矿区都是适应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典型代表,如四角田的红粘土砖建筑,片区干打垒住房,苏式风格的建筑,在当时是一道新的工程景观……[详细]
盘县大威寺
  大威寺在盘县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今大部分建筑巳毁,仅残存此偏殿。是殿为单檐悬山式,七架梁,徹上明造,大梁题记尚存,为“乾隆二十九年岁次甲申仲冬十一日”。殿面阔三间,8.8米,通进深7.1米,前带双步廊,廊深1.16米。驼峰均系雕刻。山墙和后檐墙的下部为石砌,上部全系大土砖。前檐自封檐板至檐柱额枋,装置三层镂空雕,图案为卷草连云的骑马雀替。其他雀替均为镂空雕,图案以缠枝为主,变形龙纹为辅,雕刻工艺甚为精湛。廊顶装盔形轩。明间装五抹头摘扇四扇门,次间装槛窗,窗心为?字格,槛墙装木板。檐柱之间装“美人靠”,其下为车花直棂栏条。梁架加工细致,并施彩绘。殿廊下有一石砌鱼池,长6.5米,宽3.56米,深1.4米。房屋台明高出池坎平面2.1米。殿前为一大院坝,右侧有古杉(柳杉)五株,树龄都在四百……[详细]
小冲墓群
  小冲墓群位于贵州省盘县红果镇,为家族墓葬。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冲墓群有自清康熙年间以来享受清朝俸禄者墓四十余座,官二品、六品、九品不等,有武功将军、处仕郎、登仕郎、纬武郎、武英俊、武略骑尉等,而且尚存诰封碑等。为研究贵州地区丧葬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小冲墓群共有牌坊式石碑138座,整个碑林中的墓碑形态各具特色,造型别致,其中六角亭碑、五龙捧圣碑和龙爪捋须碑极为罕见。雕刻工艺精湛,雕刻手法多种,图案内容极为丰富,省内少见,图案构思巧妙,手法夸张,如:狮身人面,龙爪捋须等。墓碑的造型、构图、图案内容、雕刻技法等,充分体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和他们的精神价值。小冲墓群是研究盘县汉族地区清代到现代石刻艺术演变、人文历史、风水学说等方面珍贵的实物资料……[详细]
六枝关寨火车站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关寨村,有一个铁路交通的重要节点——关寨火车站,其邮政编码为553412。这个火车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6年,那时它开始服务于贵昆铁路。现在的关寨火车站不仅办理旅客的上下车服务,还负责货物的运输,而且已经实现了电气化,提高了运输效率和便利性。关寨站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三线建设”时期修建的铁路运输生命线。车站建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关寨镇荒田村的山腰处,右侧是长长的隧道,左侧是桥梁,四周高山环绕。在车站隧道口上,嵌刻着“关寨站”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关寨火车站与贵州省会贵阳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88公里。它隶属于成都铁路局,虽然规模不大,但作为四等站,它在当地的铁路网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详细]
拦龙桥摩崖石刻
  拦龙桥摩崖石刻位于六枝特区新场乡三岔河南岸一巨大石灰岩塌块西北壁,岩壁高4.9米,宽3.6米。摩崖高0.66米,宽0.44米,面积0.29平方米,阴刻,文字为彝文,共588字,镌刻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内容大概是:一、从古代的彝族六祖分支默部慕齐齐到其二十代子孙铁阿纳开拓水西的历史;二、铁阿纳时期的赋税情况;三、修建拦龙桥的情况。崖刻有多种汉译。拦龙桥崖刻是迄今为止贵州彝文摩崖中年代最早的彝文摩崖,是研究彝族古文字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水西彝族历史的重要文献。因长期风雨侵蚀,有些文字已模糊不清。1990年11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盘关红军桥
  1935年4月红一方面军红九军团经过的盘江镇“红军桥”。盘江镇“红军桥”位于盘州市盘江镇机关居委会。1935年4月19日,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奉军委电令,完成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的任务后,在何长工、罗炳辉、王首道等同志率领下,于20日经金沙、毕节、纳雍、水城等县,从虎跳石、竹竿桥胜利渡过北盘江,进入盘县(现盘州市)境内,经普古、鸡场坪、关口等地,于1935年4月23日,从此桥经过进入云南富源,甩掉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保存了有生力量。后来,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当地人民将此桥称做“红军桥”。2004年11月,盘江镇“红军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家渡铁索桥
  高家渡铁索桥又名普济桥,位于水城县新街乡和营盘乡之间北盘江上,距离六盘水市中心80公里。桥身长79.6米,宽3米,由17根平列铁链、2根护链、54块铁拉板构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建成使用。从河底看,如腾空长龙,望之惊心动魄。桥两端石壁上有摩崖石刻及碑刻。从始建至今,除桥亭及部分碑文被毁坏外,主桥尚保存完好,是水城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创举,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市中心提示:市区至北盘江大峡谷高家渡铁索桥景区从水盘中线四级公路行80公里到达。车费20元/人次。目前水城至龙场中巴车从此通过,夜晚可住营盘农家旅馆品尝农家菜肴或返回市区。……[详细]
中共水城县委办公大楼旧址
  中共水城县委办公大楼旧址:位于钟山区荷城街道办事处城南居委会。始建于1963年,时为水城特区县武装部办公大楼。1965年8月改为三线建设指挥部。1964年,国家三线建设启动后,分别将隶属安顺地区的六枝县、兴义地区的盘县、毕节地区的水城县组建六盘水煤矿行政区,继而三县改为六枝特区、盘县特区以及水城特区等三个煤矿特区。1965年,彭德怀元帅作为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多次到六盘水指挥、视察水城发电厂、水城钢铁厂等众多三线建设工程;彭德怀元帅办公室设在原水城县委二楼右边二号办公室办公。……[详细]
盘县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
  盘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在贵州省盘县城关镇三街。旧址系国民党部队师长黄道彬1928年所建。为木质结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824平方米,高11米,正面为六合门,满花窗,车柱栏杆。因此地长驻军队,俗称“武营”。又因此处建筑为九个开间,又称“九间楼”或“九天楼”。1936年春,红二、六军团胜利完成乌蒙山回旋战役之后,挥师南下,夺取盘县后进行短期修整,总指挥部设在“九间楼”。红军在盘县期间,重要会议均在此召开。1936年3月底,红二、六军团离开贵州,继续长征,北上抗日。……[详细]
20、安健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健墓
  安健墓,民主革命先驱安健先生墓地,位于六枝特区牛场乡兴隆村,始建于1933年。1985年11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保护标志。200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界定安健墓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2005年1月,安健墓被列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安健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墓地,入编六枝特区史志办公室编著的《六枝特区爱国主义教育读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