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榆林市旅游

榆林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1、镇北台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北台
  俗有“东有山海关,西有嘉峪关,中有镇北台”、“镇北台连着八达岭”之说,镇北台被誉为长城第一台,位于榆林城北4.5公里处的红山之上。镇北台,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四月至次年七月,延绥镇巡抚涂宗浚为保护设在附近长城边上蒙汉互市的红山市,在红山之顶修筑成明长城上最大的军事瞭望台,号称长城第一台,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镇北台建筑呈正方梯形,为叠4层逐层递缩而成,总高度为28.5米,方正整齐,雄伟壮观,登台顶端,榆林千里景物一览无遗,尽收眼底。第一层台基座,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长64米,周长320米,进深12米。内墙高5.5米,外墒高10米,上设垛口,东墙南侧置城门,东南内侧置砖铺马道,南墙与长城相连;第二层高16.6米,周长130米,进深5米。二层南台墙中开设券洞,内砖石踏步直通……[详细]
高家堡古长城遗址
  高家堡为长城要塞,历代均为军事战略重地,又是汉与匈奴蛮夷交错占领之地,边塞修筑长城也甚为复杂,经史学家考察有下列长城。高家堡城北墩梁烽火台,园形墩一座,旁开洞口,内环通道,竖阶坑道,直达墩顶,环墩十米,侧外墩堑四合,他与明长城不是一线。三里墩,五里墩均系秦长城,奥庄墩台、牛庄则墩台、牛沙焉墩台、七里庙墩台、屈家寨则墩台、李家洞墩台、崔家峁墩台均明长城遗址。秦长城:据史念海教授考证,秦昭襄王时所筑长城确从县境穿过。一九八六年省考古研究所戴应新专家实地考勤,得其路线为,从内蒙准格尔旗的十二连城起至新庙入神木境,经勃牛川与-河西山梁沿河南向穿特麻地沟哈拉寨、杨旺塔、卢硷抵下石拉沟之勃牛川与-河汇处中断,跃-河而攀寨峁山,跨考考乌素河,上陈家沟岔峁,过水磨河与明长城交颈搭背,时合时分,蜿蜒南下,翻二……[详细]
米脂窑洞古城
  米脂古城主要以东大街、北大街为主骨架,其它巷道呈不规则网状分布于大街两侧,形制保存基本完好。其中东大街由十字口至东门长约480米,两侧店铺林立,是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街;北大街由十字口至北门长约340米,两侧建筑多以住宅为主。全城设有东、南、北3座城门,现仅存北门。古城的窑洞开凿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多数建于明、清两朝。窑洞四合院的形式据称由当地大户人家首创,后来普通百姓争相模仿,最终形成了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窑洞古城。在这些或奢华、或普通、或简陋的窑洞四合院里,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这里辛勤劳作,休养生息。当地人不知道的是,在默默生活的同时,无意中他们已经将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成果传承了下来。窑洞古城这一独特的中国生土建筑模式,首先引起了西安美院建筑环艺系师生们的浓厚兴趣。系主任吴昊教授指出,当……[详细]
子洲龙泉寺
  石窟佛寺——龙泉寺苗家坪镇石窑畔村的龙泉寺,是子洲境内保存较好的一处石窟佛寺。出县城到苗家坪,沿苗驼油路至盐淋圪堵,向南再行4公里,即到达石窑畔村。龙泉寺就坐落在村中寺院家山的悬崖峭壁上。站在龙泉寺对面山坡上看,龙泉寺由两部分组成,石窟部分位于石崖正中,上下石壁峭拔,十分险要。窟房部分则在石崖左旁,地势平缓。龙泉寺原有石窟11个,供奉玉皇大帝、三大古佛、真武祖师、三教圣人、眼光菩萨、阎君、黑虎灵官等诸神。其中二郎神、马王、虫神三石窟“文革”前后已被群众打石修窑毁掉。所存八窟在石崖上几近呈一字型排列。石窟下有一水井,四面石壁,石缝间泉水涌出,注入井内,淙淙有声。井底毛细树根如丝如线,飘然而动。井栏上方条石上镌有“龙泉”二字。乡民说,这泉水是从龙口里流出来的,喝了龙泉水,百病不生。据说,来此赶庙……[详细]
波罗古堡
  波罗古堡,始建于北魏,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是一座雄踞大漠边关,弥漫佛光灵气,孕集天地精华,神密而又富有传奇的塞上古堡,被喻为“佛掌上的明珠”、“一个来自天国的地方”。“波罗”为佛经梵语,意喻渡(接引)到彼岸,因城堡西石壁天生巨大石佛而得名,明正统元年(1436)建堡,历经10年建成,万历元年(1578)重修扩建成现存遗迹规模。堡城东南高,西北低,总面积约20公顷,设有四门,东门凝紫、南门重光、大西门凤翥、小西门通顺。主街道宽8m,长500m,建有南瓮城、三官楼、玉帝楼、望胡台和木石牌楼各一个,形成了四楼骑街两牌楼的奇丽景观。古堡历为军事要塞。晋隋唐宋时都在这里设营建寨,李自成、李元吴也曾在此屯兵作战。清顺治十年(1654)设波罗营,辖归德、鱼河、怀远等十营堡,为边塞长城沿线三十六堡之最。……[详细]
凯歌楼
  凯歌楼,俗称大楼、中楼,位于神木县城旧街中心,是神木县仅存的一座三层楼阁式古建筑。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驻守神木参将高天吉御敌凯旋,为纪念胜利并报答“神恩”而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被焚于战乱继又在原台基上重修。楼为砖木结构,通高18.375米,座北向南,一层为台基,略呈方形,南北长20.65米,东西宽20米,内夯黄土,外砌青砖,中辟十字券洞,与四面大街相通。台东北角设石阶通达台面,上设石雕围栏,南北各有东西相向硬山式小配房四间。二、三层为两层重檐歇山顶0式建筑。二层通面阔五间10.23米,进深四间9米,檐柱围廊,石质鼓形柱础,南面正中置四扇格门,左右各设券洞窗,西北角设木梯,直达三层楼内。三层全为格扇门,廊下置平座栏杆,四角置檐柱,悬风铃。上下檐均布置一圈斗拱,下檐一圈38……[详细]
五龙山法云寺
  法云寺俗称五龙山庙,位于横山县殿市镇五龙山村的五龙山支脉上,山体高70米,像一只巨大的龟体横卧在黑木头川中,呈南北走向。寺庙就建于山体上,东依银塔山,西眺黑木头川河和韭殿四级公路,南北临沟,距横山县城30公里。据民国十八年(1929)于右任题鉴的《陕西横山县志》记载:寺庙始建于唐代,明万历、崇祯、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对该寺进行扩建和维修。法云寺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总体建筑分两部分组成:前部分经山门、五龙照壁进入,由大雄宝殿、真武祖师、五佛殿、文昌殿等12座建筑组成。山门为洞式,位于龟的头部,两侧各踞石狮。五龙照壁距山门后2米的正中,壁面砖石,上雕刻五龙盘踞。真武祖师为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枕头窑洞式砖木结构,顶为卷棚硬山单檐勾连搭灰瓦顶。大雄宝殿与真武祖师殿相连……[详细]
榆林金刚寺
  金刚寺位于榆林城东1.5公里榆阳河南山峁上,坐东面西,榆林的东山和金刚寺的正门隔相眺望。据史册载记:金刚寺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5年),由延绥镇总兵杜文焕创建。寺坐南向北,三教殿院落为寺主体建筑,三教殿和过殿均上下两层,底层均为砖砌五楼一枕通券洞,外接斗拱飞檐明廊建筑,上层为砖木结构楼阁。为道、佛、儒三教于一体的寺庙。寺内现存明代万历四十八年(1620)铸造的大铁钟一口。寺院有殿宇33间,依山就势修建,南北100米,东西55米,占地5500平方米。台阶式通道由沟底直通正殿三教殿。进入正殿前要过一通道,通道正中坐有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佛前祭祀桌很简易。正殿前有两耳楼,这在很多寺庙皆可看到,一钟楼,一鼓楼。一个间方1米、红底黄铜色的“佛”字立于两耳楼之间。正殿的左翼的小院两壁雕刻有印度大乘佛教……[详细]
星明楼
  榆林古城大街新明楼建于明代,北与钟楼、南与万佛楼相望。新明楼也称星明楼、鼓楼,南鼓楼。楼为纯木结构,高18米。楼基分别为四墩大青石砌筑,四面成十字通道,每个石基墩上竖7根巨柱,共28根支撑起三层楼体,据说建楼时取古代天文星象二十八宿和四大金刚之意设计。楼体为十字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楼顶和屋檐下覆盖黄色琉璃甬瓦,顶脊尖端有立体龙兽,脊上人物走兽形态各异。每层楼阁斗栱举架,形成伸展飞檐又逐层收缩,雕梁画栋,彩画精美,结构轻巧,雄伟壮观。三楼原悬挂有清代著名书法家叶兰书“无上高真”匾一块,后丟失。据1996年《榆林市志》引用明万历三十五年郑汝壁、刘馀泽《延绥镇志》载:“嘉靖中,南城初辟,一刀斗不及更漏稀闻,众议创楼一座,以为传警打更之听。”可知新明楼原为打更之所,故又名“南鼓楼”。《榆林县志》也称……[详细]
柳树涧堡遗址
  柳树涧堡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明长城延绥镇重要关堡。明时柳树涧堡为延绥镇西路所辖十四营堡之一,天顺初始筑,成化9年弃之,驻军归永济堡。嘉靖37年又修复旧堡,由永济移守至原堡,堡城位于今定边县城东南140里的郝滩乡柳树涧村南2里处,隆庆6年增高,堡城今尚存,墙残高1米,东、南、北各1城门。明时柳树涧堡辖长城“三十三里二百七十步,墩台四十八座”。这段长城毁坏严重,尤其是马圈梁村附近的夯土城墙,几里之内仅残存夯土墩台。柳树涧堡北至长城1里,西至旧安边40里。柳树涧堡东南40里至永济堡,永济堡西四十里新安边营。清雍正九年(1731年),陕西行政区划调整,以定边、盐场、砖井、安边、柳树涧五堡之地设立定边县,柳树涧归入定边县。由于刘渠村为柳树涧堡属地。柳树涧堡在定边县东140里紧挨长城。从秦朝开始,定边……[详细]
白城台古城遗址
  白城台古城遗址,位于城西北60公里之巴拉素镇白城台村西。古城廓清晰可见,呈长方形,城墙为白泥土夯筑,夯层厚8-15厘米。东墙残高9.3米,厚6米;南墙基宽15米,墙高9.9米,为遗存古墙体之最高处。城四隅均设城门和瓮城。四隅设角楼,有角楼基的马面墙体,墙南角有马道遗址一处。古城遗址内还有大量汉瓦、陶片,并留有石镜、骨箭头、铜盔甲、铜钱币、铁箭头等物。公元4世纪,统万城的缔造者、最高统治者,大夏国开国皇帝、匈奴末代单于赫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屯兵驻守。刘常以代来城为基地,对邻国北魏发动攻击。公元391年,刘卫辰率领数万人攻打北魏,魏太祖拓拔硅率军迎战,击败刘攻入其领地,刘及其子等仓皇弃城而逃时,内讧的部下杀死刘,其三儿子刘屈孑侥幸逃脱,投奔薛干部。该部帅为讨好北魏,准备将其押解到北魏,半路上经他人……[详细]
石寺坬石窟
  石寺坬石窟位于白界乡陈家沟村北400米处的石寺坬半山坡上。石窟现存一窟,始建北魏,占地面积约2~3平方米,坐西南面东北。窟平面呈方形,平顶微拱,面阔1.48米,进深1.47米,高1.68米。窟内三壁环坛,坛上方三壁三拱龛,三龛造像各三尊,均为一佛二菩萨,门外立二天王,共有造像11尊。造像为砂岩质,剥蚀严重,面目、手臂多残。造像与窟连为一体,正龛阔1.24、深0.1、高1.27米,佛像通高1.28米,高内髻,身着交领右衽衣,两耳垂肩,结跏趺坐于仰莲须弥座上。菩萨均袒胸露臂,发披两肩,缨带绕身,披錦在腹前打结,下着羊肠裙,裙角外展双手合缉,跣足站立于仰莲座上。左龛阔1.2、深0.12、高1.1米,佛像通高1.13米,两耳垂肩,身着交领右衽衣,屈右臂,右手似施无畏印,结跏趺坐于束腰长方台座上;菩萨……[详细]
定边石城子遗址
  石城子遗址是西夏城防遗址,位于定边县樊学乡城子梁村北一里的向阳山坡上,石涝河围绕城西南而过,东临深沟,北依山陵。城北面距县城约110公里。石城子依山顺势,铲筑结合而成,北高南低,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城垣保存基本完整,残高0.4~3.5米,夯层厚9~10厘米。城内遗存大量石头和少量宋代耀州窑瓷片,灰陶器物残片及唐、宋货币等。城北约50米处,有一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小山丘,全部用人工挖掘成纵横交错的多道互通堑壕,深1~3米,宽5~10米。堑壕内可以藏兵伏马、出奇制胜,这种城防设施就犹如迷宫一样神奇。清《定边县志》记述:“在县城南220里有石家城,暗达城西。”石家城即石城子。又《宋史·地理志》记载:“朱台堡,本朱灰台,政和三年(1113年)筑,赐名。东至鸡嘴堡十八里,西至木瓜堡约五十里,南至阿原堡四……[详细]
神泉堡革命旧址
  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位于佳县县城西神泉乡神泉村。神泉堡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纪念地。因该村南山崖上有两股日夜长流、清凌凌的泉水而得名。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弘扬陕北战争年代革命传统,佳县人民政府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征集文物一百余件,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战斗过的神泉堡乡建成了佳县第一座革命纪念馆——神泉堡革命纪念馆,并于2001年8月正式开馆。1947年9月23日,毛主席率领转战陕北的中央机关来到神泉堡,住进当地民众高继荣家。高继荣家为陕北典型的窑洞院落,北窑七孔、东西窑各三孔,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当年就住在北窑里。窑洞及院落现保存较好。在神泉堡居住的57天期间,毛主席起草了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从而揭开了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详细]
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地
  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地一九四七年春,蒋介石纠集二十三万兵马,向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当时,我西北野战军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只有两万多人。面对十倍于我的凶恶敌人,毛主席审时度势,作出了英明的战略决策:暂时放弃延安,运用“蘑菇”战术,把蒋胡匪军拖在陕北,支援全国其他战场作战。毛主席于三月十八日撤离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在那硝烟弥漫着陕北高原,陕甘宁边区的所有县城都被蒋胡匪军占领的艰难岁月里,毛主席一直留在陕北,和-、任弼时同志一起,率领我党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历时一年零五天,辗转两千余里,在延安、延川、清涧、子长、安塞、靖边、横山、子洲、绥德、佳县、米脂、吴堡十二个县的三十八个村庄的农家窑洞里,在领导全国解放战争的同时,指挥以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的西北野战军……[详细]
16、香炉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炉寺
  香炉寺位于陕北佳县县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素有佳县八景之一“香炉晚照”之美誉。香炉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地势险峻,炉石凌空而起,断桥惊险异常。置身其上,如凌绝空际,低头俯看,滔滔黄河激流而下,汹涌澎湃,佳临黄河大桥横贯东,如龙卧波。寺院由两部分组成,西边部分与山城腰部相连,建有龙王庙、娘娘庙、寄傲亭;还有石碑8块,石坊1座,壁画54幅,石柏2株等文物。东边部分一根高20余米,周长约15米,形似香炉寺的巨石,从黄河惊涛的拍打声中崛起于半空,这巨石称香炉峰。据民间传说,香炉峰不是人力所为,而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安放好的。香炉峰顶建一观音小庙,东西……[详细]
榆林青云寺
  青云寺位于榆阳区东南6公里的青云乡青云山上,是合道、佛教于一体的寺观。寺依山傍水,绿树环绕,楼台殿阁,此起彼伏,朱柱彩棚,泥塑砖雕,堪称“榆溪胜境”。寺始建于明代,三迁而至今址。民国17年(公元1919年)重修扩建,总占地面积40余亩,是陕北最大的仿古建筑群。寺内大小殿院十四处,牌楼二座,楼台殿阁,此起彼伏布局谨严,铺排得宜。东部道观有祖师、三清、三宫、圣母殿和玉皇阁、真人洞、龙王庙等,西部佛寺建有大雄、菩萨。弥勒、金刚、东西罗汉殿及讲经堂、禅堂等。全寺庙所建筑约300间,均为砖砌拱窑。真武殿居于正中,高大雄伟,立柱重檐,彩凤金龙,飞阁流丹,对面纯木结构牌楼:四柱三楼,层斗迭拱,玲陇剔透,巧夺天工。真武闪身崖泥塑,造型奇特逼真,四壁饰以木雕、壁画。人物如生,鸟兽欲飞。“文革”中青云寺遭到破坏……[详细]
砖井堡遗址
  砖井堡位于陕西省定边县砖井镇北高速入口以南。明长城延绥镇西路关堡。砖井堡,明正统2年创建于定边县城东南3里处,因附近有砖砌水井而得名。成化10年南迁至东海螺城,嘉靖中又修复旧堡防守,该堡北至大边仅1里,今堡内辟为耕地。三城门均遭破坏,残留豁口。该堡北至大边2里,东南至柳树涧堡40里。据《定边县志》载:砖井堡为“明正统二年(1437)巡抚郭某建,万历六年(1578)增高,砖砌。乾隆三十四年(1769)知县徐观海重修。周围凡三里二百五十步。”明时砖井堡辖长城“一十七里,墩台二十二座。”这段长城墙体多已圮坍成波状,高约2~4米,墙下多淤沙,墩台亦已成堆状。长城两侧均为耕地。有文献记载:余子俊撤砖井置新兴,柳树涧奏守永济,故砖井和柳树涧不驻兵。砖井堡北侧距长城不到100m,北侧有长城天堑,其东、西、……[详细]
子洲大兴寺
  大兴寺位于子洲县马岔镇马石畔村南的太和山东山脚。总体布局坐西面东,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大兴寺由关帝庙、娘娘庙、佛庙三殿组成。关帝庙为两孔石砌拱形窑洞前带廊建筑,廊两墙用红砖垒砌,面阔5间,硬山式,尖山顶,五脊六兽,两坡用灰瓦覆顶,勾头滴水,雕龙正脊,印花垂脊。中为太公楼,左右狮像,明间平身科,柱头科均为一斗二升地方作法斗拱,施地方彩绘,墙体用白灰罩面,砖砌院墙。关帝庙东侧为娘娘庙,为1孔石砌拱形枕头窑洞建筑,东墙设有2拱形门,中有小窗,硬山式,五脊六兽,雕花正脊,砖覆顶,墙体水泥抹面,勾缝,砖砌院墙。娘娘庙东侧是大佛殿,为1孔砖砌拱形窑洞前带廊,面阔3间,硬山顶,双坡屋面,红瓦覆顶出檐,明间平身科,柱头科均为一斗二升地方作法斗拱,施地方彩绘,墙体用白灰罩面。南侧有3间……[详细]
定边鼓楼(玉皇阁)
  鼓楼,原名玉皇阁,位于定边县城街道中心,砖木结构,处建年代无考,明代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重修,清代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曾维修,1968年曾彩绘,1986年由陕西省拨专款县文化馆进行维修,更换灰瓦为黄琉璃瓦,校正倾斜,更换腐朽,新制石栏杆,并油漆彩绘。楼为重檐十字歇山顶三滴水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占地271平方米,总高30米。第一层为台基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6米,高9米,外砌清砖,内黄土,十字券洞互通,洞顶交叉处浮雕八卦图案,基南铺青砖,石雕栏杆相围。第二层为楼阁,面阔,进深7.66米,内设木踏步,可达三层,南辟拱形们,东西北三面青砖砌墙,东西墙正中个辟石雕团龙网窗。第三层四面均为大陕棂花隔窗门,木质地板。二、三层檐下斗拱均为一斗二升麻叶头,明间平身科斗拱三朵,次间一朵。重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