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 > 海东市旅游

海东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骆驼泉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街子乡团结村,交通便利,三级油路可直达,距离县城5公里,距西宁市上140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体验民俗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是撒拉族之乡传说中的一处圣迹。因一峰神奇的白骆驼,载负着撒拉族沉重历史,自中亚撒马尔罕至此卧泉化为白石而得名。相传,在中亚撒马尔罕有一个小部落,为首的头人是兄弟俩,名叫尕勒莽和阿合莽,在群众中威望很高,因受到当地统治者的忌恨和-,于是他们率领同族的18人,牵了一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一部《古兰经》离开撒马尔罕向东寻找新的乐土,路上他们经天山,过嘉峪关,绕河西走廊,渡黄河,来到循化境内。经夕昌沟,越孟达山上了乌土斯山。这时天色已黑,苍茫中走失了白骆驼。第二天,他们在街子东面的沙子坡下发现一眼清泉,走失的骆驼卧在水中,已化为白石……[详细]
夏宗寺
  夏宗寺夏宗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削发为僧并拜西藏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四世-若比多杰为师学经的地方。相传,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有汉僧法显等人赴印度求经。曾途径夏宗寺一带居留活动过。宋代夏宗静房得到扩建。为研究藏传佛教在青海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例证,也为广大旅游者和宗教信徒创造了朝觐游览的广阔天地。景区内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办“六月六”花儿会。十嘛故居祁家川七百多年来,众多民族在这一带往来迁徙,结果使这里渐渐成为多民族混居的地区。自从1644年清王朝统治以来,回族人成了这条山沟的主要居民民。只有还能使人想起这里的早期居民藏族祁家部落。第十四世0-拉木登珠就出生在祁家川的当采村。十四世赖-于公元1935年7月6日(农,星期际合作社日)丑时出生于青海湟中县祁家川(今青海省平安县红崖……[详细]
庵古鹿拱北
  庵古鹿拱北。位于公伯峡下端黄河南岸石壁顶端,西距保安河口约15公里,东距勒吾约7.5公里,藏语称阿尼夏吾。传说,是伊斯兰教一位贤者显迹的地方(一说在明代中期,有一位伊拉克传教士哈三.贝索日曾在循化一带传教,他去世后信奉者在峡口中山顶险要处修建纪念寝陵。又说是甘肃东乡北庄门宦第二道祖家三太爷之墓地)。街子韩穆撒从新疆进修返回家后曾在此拱北静修做功13个月,始建年代不可考。据传,是查汗都斯乡筹措钱粮,原在贤者显迹之地,即石岸平台上修八卦形拱北,内设墓庐,俗称“拱子”。此后,信奉拱北的穆斯林常到此处念经聚礼,或静座修身,或祈求儿女,逐渐参拜者众多,因拱北容纳有限,约光绪末年,在拱北下处修3间过亭,供信徒礼拜静修。后又在距拱北东向今拱北村修清真寺礼拜殿,供参加纪念者礼拜。1985年3月1日动工重建,……[详细]
双二东坪遗址
  双二东坪遗址位于乐都县洪水乡双塔村南旱台上,西临双塔河,东南皆有洪沟,台地面积约400×300米。旱台原来为南高北低的缓坡,后经多次平整形成多级梯田,大部文化层已裸露,尤以西南部较甚。梯田崖坎皆有灰层、灰坑暴露,遗址中还有一条灰沟。北部及西南边缘原存夯土为骨、外砌石块垒筑的石墙,上部也皆在平整土地时被移动或部分被毁。遗址北部曾发现雨水冲出墓葬、人骨。遗址地面散布大量的杂骨、陶片、石器。从陶片看,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泥质红陶彩绘波折纹、锯齿纹、网格纹的壶、盆、罐残片,齐家文化泥质陶饰绳纹、篮纹的双耳罐残片,辛店文化加砂陶、素面及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彩绘太阳纹、回纹、大角羊、鹿等纹饰的双耳罐、钵、盆、鬲及大耳厚重的彩陶罐残片,但马家窑文化陶片稀少,齐家文化陶片也不多,显然以辛店文化为主。所暴露的……[详细]
乐都西来寺
  导游西来寺位于乐都县城东关。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寺坐北面南,由山门、过厅、东西两厢和大殿组成。山门面宽3间,进深1间,中为门廊,东西两旁分设泥塑四大金刚;过厅和东西两厢,为硬山式木作结构,内供观音、土地神。大殿面宽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矗立在台基上,雄伟壮观。大殿周檐斗栱繁缛,昂嘴下突,具有明代建筑的典型风格。大殿内原有泥塑圆雕的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两边是文殊和普贤,还有阿难、迦叶、比丘等。东西两山墙上八大供养菩萨,端坐在莲花须弥座上,神态安详,栩栩如生。墙面上浮雕的山水、人物、建筑等,小巧玲珑。保护范围:以西来寺四周围墙为基线,向外延2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外延5米。地址:青海西宁市乐都县碾伯镇东关类型:古迹寺庙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8:……[详细]
街子清真大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街子乡团结村,交通便利,三级油路可直达,距离县城5公里,距西宁市上140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旅游景点。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初建于明洪武三年,清代年间和民国二十年曾有三次扩建,原有礼拜殿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可容纳1500多人排班礼拜,气势相当雄伟,可惜在“文革”中被毁,1982年政府拨款,群众集资,仿照新疆喀什清真寺重新修建。新建的清真寺为砖混结构,占地面积4050平方米,寺基走廊2394平方米,大殿呈正方形,其中礼拜殿面积1089平方米,可容纳1200人集体礼拜,殿内四根大柱支撑着49间的殿顶,大殿四角是距地面高23米高的宣礼塔,中间的大圆宝塔,具有鲜明的阿拉伯风格。大殿前南北两侧是两栋学经楼,设有净水房和办公室。寺院……[详细]
五峰寺
  五峰寺五峰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互助县威远镇西北15公里处的五峰乡白多脑村的五峰山上,距省会西宁45公里。四面五峰林立状如手掌而被称为五峰山,山上有寺院故称五峰寺。五峰寺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属于道教寺观,是中国古典式庙宇建筑。清朝时就被称为“湟中八景”之一。现在仍然是青海省有名的旅游风景区,是互助县4Α级土族故土园五大景区之一。五峰寺现有建筑均系1978年后陆续修建的,有菩萨殿、无量庙、八卦亭、玉皇庙、三清宫、黑虎洞、澄华泉西牌楼、六角亭、香公楼等,于1986年5月27日被列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五峰寺翠峰青恋、雾披云裹,泉水潺潺、风景十分优美,山间泉水汩汩流淌,四季不断,澄澄清亮,碧蓝如玉。夏季这里百花争艳,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五峰寺举行传统朝山庙会,土、汉、藏、回等族……[详细]
汪家庄汉墓
  导 游  汪家庄汉墓,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沙塘川乡汪家庄。  介 绍 1978~1979年发掘,共有汉代洞室墓10座。每座又分墓室和长方形墓道两部分。此外还发现少量的木椁墓和砖室墓。墓葬中的葬具和人骨均保存完好,可以看出有夫妻合葬、众人合葬和二次葬等三种。 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车马饰器和汉代五铢钱等,同时还发现玉环一件。汪家庄汉墓的发掘,为研究我国各民族发展史提供了新的资料。青海西宁……[详细]
科哇古城
  科哇古城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乡斜昌沟河与起台河交汇处。古城南宽北窄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周长约10000余米,东墙与北墙沿两河河岸修筑。东西开门,东门位于古城东北角,西门位置在西城墙偏北,东、西两门有直通大道。 夯土筑,因系用砂土堆筑,夯层厚度不清,东城墙部分坍塌,其他保存尚好。城墙高约10米、基宽6米,城仙大道北为居住区,大道南部有零散的房屋遗迹,大部分为空地。本世纪60年代城内辟为农田。开辟农田时曾在西门内发现一刻有“大唐××年”的古门栏。据《元和郡县志》考证,此城为唐米川旧县城,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置,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废,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隶廓州,县治移至黄河北岸今化隆甘都境内。此城系省级保护单位。……[详细]
高家遗址
  高家遗址 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转导乡高家村南。遗址面积约200×200米。遗址北紧靠村庄,南临马营河,东部有一条大的洪沟,西部与耕地相连,地面散布有陶片、杂骨,东部多于西部。东部及北部大路及沟边断崖处暴露有较厚的灰层与灰坑,灰层厚达120厘米,灰坑为敞口圆形。灰层和灰坑中夹有较多的杂骨、陶片及零星石器,公路北部断崖上暴露有残墓葬及人骨。所见陶片皆为辛店文化加砂粗陶片,陶器器形有白色陶衣饰双色羊头纹饰,或S形纹、变形S纹、双条竖线纹的双耳罐、盆、壶或素面及饰有绳纹的罐、鬲等。调查时曾征集有1件双勾纹彩陶罐,采集石斧、石刀各1件。此遗址面积较大,文化堆积较厚,属辛店文化张家嘴类型。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卡山遗址
  张卡山遗址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乡张卡山村西。张卡山属脑山区,地势较高,遗址西北接连山地,东靠村庄、南为缓坡,面积约120×100米。遗址西北有条大水渠穿过,水渠对遗址北部有所破坏。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及残墓葬。地面散布有陶片,灰层及灰坑中夹有较多的杂骨、陶片及碎石。所见陶片皆为“唐汪式”陶器,计有加砂素陶及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的双耳罐、无耳罐、瓮、壶和彩绘旋涡纹、回纹、变形S纹的双耳罐、豆等残片。1958年,在建水渠时曾征集完整的彩绘旋涡纹双耳罐及素面回纹双耳罐各1件。此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达拉卡遗址
  达拉卡遗址 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黑城乡拉公麻村南约200米处。达拉卡是一处大山余脉的山嘴台地。遗址东西为大沙沟,南连山地,北为山坡。面积约200×120米,文化堆积厚30-13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杂骨、河卵石。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灰层及灰坑内夹有较多的陶片、杂骨、红烧土块。所见陶片皆为卡约文化的加砂陶素面或饰绳纹、锥刺纹、附加堆纹的双耳罐、壶、盆、瓮及少量的彩绘回纹双耳罐残片。遗址在平整土地时覆盖土及上层文化层略有扰动。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尕山遗址
  尕山遗址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大寺路村西南。尕山系纵横相列的几个小土包,遗址处于西部3个土包之中,面积约200×100米,文化堆积厚100-150厘米。地面散布有较多的陶片、杂骨及零星的石器,断崖处暴露有灰层和不规则的灰坑,灰层及灰坑中夹有杂骨、河卵石及陶片。所见陶片皆为卡约文化时期加砂陶双耳罐、盆、无耳罐、鬲等残片。土包的断崖处还暴露多座汉晋时期的砖室墓葬。此地既是一处卡约文化遗址,又是汉、晋时期的墓葬群。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土庄遗址
  白土庄遗址 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德加乡白土庄村。遗址面积约80×80米文化堆积厚30×150厘米,遗址部分被压在村庄之下,地面散布有陶片,断崖处暴露有灰坑。遗址东部有一条长20余米、宽1.5 米的“V”字形灰沟,灰坑中及灰沟内有大量的陶片、碎石块、杂骨及零星石器。所见陶片皆为卡约文化遗物,可看出器形的陶片有加砂陶素面双耳罐、腹耳罐、大口瓮、 豆、鬲等,石器有石磨盘、盘状器、石斧等。此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旦麻古塔
  旦--塔又名安多天然佛塔,据《安多政教史》载,此塔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或道光年间,塔基长宽各18米,高2.5米,塔身为一小山丘匀称规范,却非人力所为,高18.8米,上镶巨型日月金顶。天然佛塔现有旦麻尼姑寺经管,该寺有27名尼姑修行,早晚颂经,青灯金钟,体验着人生的因果业缘,相传印度国王阿肖嘎(法王聂俺美)时代,由五百罗汉一夜间通力施法完成佛塔的施工,塔内有一千位先知先觉者的舍利子。……[详细]
丰台遗址
  丰台遗址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红崖村,丰台遗址又名丰台(甲)遗址,面积约100×90米,遗址靠红崖村,东临沙塘川河,北有一条沙沟,原系一处缓坡地,后改为梯田。对上层覆盖土及文化层略有改动,地面散布有被改动的灰土、杂骨、陶片及零星石器,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层厚达到厘米,内夹较多的陶片。陶片都系卡约文化上孙类型加砂红陶的双耳罐、盆、鬲等碎片。该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村遗址
  东村遗址 位于平安县三合乡东村东北。遗址西南边缘压在村庄之下,现存面积约130×100米,文化堆积厚30-120厘米。耕地及水渠崖坎处暴露有灰层、灰坑遗迹,灰层、灰坑内夹 有较多的杂骨、陶片及零星石器,地面散布有灰土与陶片、杂骨等遗物。从陶器的残留口沿与器底看,陶器器形存有泥质红陶双耳罐及加砂陶绳纹双耳罐、鬲等。此遗址为齐家文化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8、杨宗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宗寺
  杨宗寺(1)如来殿保护范围:以本体为准,四周向外延3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外延5米。(2)仙家殿保护范围:以本体为准,向外延3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外延5米。(3)神仙洞保护范围:以本体为准,向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外延8米。……[详细]
乐都城隍庙
  城隍庙后寝宫、百子宫、歇马殿保护范围:以本体为准,向外延1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外延2米。……[详细]
山城村娘娘庙
  山城村娘娘庙保护范围:以娘娘庙围墙和照壁为界,各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外延5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