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 > 浏阳市旅游

浏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新算学馆旧址——奎文阁
  新算学馆旧址——奎文阁公布时代:清代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编号:430181—0004公布地址: 浏阳市淮川街道办事处联城社区圭斋东路81号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6.01简要说明新算学馆又名“奎文阁”,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系扩建浏阳文庙时所建,是文庙的附属建筑。位于浏阳文庙后山腰上(在浏阳第一中学内),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为纪念供奉先人之场所,清光绪二十三年谭嗣同、欧阳中鹄等人在此设立了“算艺学堂”,后改名为“致用学堂”,又称“新算学馆”。1996年元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文庙建筑群左后侧山坡的绿树丛林之中,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面阔七间,进深二间,正中五间为重檐歇山顶,其前檐下共设格窗30……[详细]
浏阳王震故居
  原国家副主席王震故居位于浏阳市北盛镇马战村,风景秀丽,九曲溪绕村而过,不远处有杨梅岭等山峦绵延起伏。故居为土木结构,面阔三间,后搭披棚作厨房等用。1908年4月王震诞生于此,1927年加入共产党,1930年率部离乡,一生南征北战,1955年授上将衔,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副主席等职,1993年逝世。故居始建于清末,坐南朝北,小青瓦,砖木结构。原为当地中立局的公房,后为王震同志的祖上租住。1908年4月11日王震同志出生于此。上世纪40年代毁于洪水,后来文物工作人员对故居地基进行挖掘保护,2007年进行了复原重建,现故居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大小房屋共计19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多次回乡,均下榻于此,房屋未作过大的修缮,如今四周新房群立,故居更显陈旧简陋。1994年王震故居列为浏阳县文物……[详细]
六栋堂
  在“月落两省,鸡鸣三县”的浏阳市东陲金刚镇,有一片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民居,名为“六栋堂”。六栋堂——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由六栋房子组成的建筑群。来到“六栋堂”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边挂有“龙门世第”、“鹿洞家声”,门额书有“六栋堂”的大门。这就是门第标示吧。“龙门世第”,是说这家为皇家后裔。中国汉族有名的皇帝无非是刘、李、赵、朱等而已。这家果然姓李,是唐忠武西平王李晟之后。“鹿洞家声”,则让人有点费猜。南宋朱熹曾讲学于江西白鹿洞书院,以后朱氏子孙以“鹿洞”标示自家门第。六栋堂如此标示,是因为李家与朱家有着密切关系,还是从江西迁来的缘故?进得大门后,一溜六栋房子。厅堂、天井和两侧横屋、厢房构成相对独立的建筑单元。此单元与彼单元以厅相连,直通最后一栋,一栋比一栋高;打开厅与厅之间的隔断门,六个大厅……[详细]
浏阳围山书院
  “此地有围山高耸,溪水环绕,宅我校于其中。听鸟雀吱吱,水声潺潺,我们在此间乐也融融。努力求学业,造就优良国民,矢志救国,毋忘父老,作育热忱,我围山万古长青。”这是围山学校的老校歌,围山学校的前身就是浏阳八大书院之一的围山书院。围山书院坐落在浏阳市大围山镇东门市,今为大围山镇中心完小和中学。正如歌词中所言,在“岗峦围绕,盘踞四县”的大围山山麓,在东门集镇东隅,左依虎行岭、右傍浏阳河的围山书院秀然而出,在经受100多年的风雨历练后,依然翰墨留香。围山书院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占地面积3039平方米,建筑面积1635平方米,由谭嗣同的老师涂启光领衔捐建,为当时浏阳八大书院之一。书院坐北朝南,青砖、石柱、木梁结构,今存建筑面阔五间,沿中轴线五单元对称排列,有春满堂、大成殿、嘉惠祠等。三进……[详细]
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旧址——刘家祠堂
  刘家祠堂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小南京社区上街,西去五十米为大溪河,坐东朝西,面积为1044.26平方米。风格样式及形势:面阔三开间为34.67米,二进深为30.12米。四级台基高60公分,八角方形石柱有阴刻长联上联为:“白沙踞浏东上游数百年占于斯聚族至今为著姓”,下联为:“大围当祠南一面两三峰秀翘特出钟灵有自借名山”。四级抬梁架,檐口内装饰为卷棚,大厅内原有四根木柱,两根为圆柱,两根四方形柱,2002年当地政府重修时换成了水泥圆、方柱。有长方形天井边缘用麻石砌成,地面为烟砖。外墙左右各有引墙一扇,后栋山墙为卷形,门为木质,窗原来只有引墙各一个,后来在一楼引墙上各开三个窗口,在左边二楼房间里,留有秋收起义部队写下的标语:“暴-动胜利万岁。”刘家祠堂始建于清末年间,为旧式祠堂。1927年9月11日,……[详细]
陈昌墓
  陈昌烈士墓位于浏阳市西南部镇头镇土桥村炭坡塘山坡上,地势开阔,坐南朝北,故居在其东部300米处,附近有山塘一口,前为田垄和简易公路。墓冢建于1930年,1985年重修。墓地呈半圆形,墓冢直径3.8米,高0.6米,墓前地坪有石栏围护,左右置石华表,高2.8米,墓碑立后,高2.7米,宽1.25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保存较好。陈昌烈士于1930牺牲后即葬于此。1954年3月3日,为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浏阳县第十四区区委会、金江中学、第十四、十五区各完小和烈士后裔刻碑(汉白玉质地)两通立于墓区,一碑上刻:“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另一碑上刻:“父亲陈章甫烈士墓”,以示纪念。70年代,陈家后裔再次刻“立志做您的好后代”碑一通(汉白玉质地),慰籍烈士的在天之……[详细]
达浒孔氏家庙
  孔氏家庙位于浏阳市东部达浒镇金石村,明万历十四年(1586)由县府出资建造送于孔氏,坐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三进五开间。现残存建筑有大成殿、五王殿,大成殿为重檐山顶,小青瓦,穿斗与抬梁混合构架,四面设回廓;五王殿为封火墙,硬山顶,小青瓦;内原有五王牌位(现无存)。两建筑因年代久远,无人管理和修缮,现已倒塌大半,2005年8月,孔氏家庙被列为长沙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孔氏家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由县府出资为孔氏建造。家庙坐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三进五开间,建筑形制与宋元时的浏阳文庙大至相同。中轴线上有万仞宫墙,月池、大成门、大成殿、五王殿;中轴线两边有备荒仓、东、西庑、文昌厅、学堂和享堂等。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现残存建筑有大成殿、五王殿,其余建筑均毁。大成殿:重檐歇山顶,通高1……[详细]
宋任穷故居
  宋任穷故居位于长沙市浏阳市葛家乡乌石龙村。宋任穷(1909-2005),原名松韵琴,又名宋绍梧,湖南浏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时期任红28军政治委员,参加长征。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央局组织部部长,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1966年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是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详细]
李志民故居
  李志民故居位于长沙市浏阳市高坪镇志民村。李志民(1906-1987),湖南浏阳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游击队党代表,红军大队、团政委,师、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组织部长、二分校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副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历任冀中军区野战纵队、晋察冀野战军第2、第3纵队政治委员,第20兵团政治部主任,第19兵团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历任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还被当选为第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7年11月1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李志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共计房间6间,建筑面积14……[详细]
王首道故居
  王首道故居座落在素有湘东第一镇之称的浏阳市张坊镇上洪社区上洪片蟹形组,位于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东麓园下,距省会长沙148公里,路程3个小时,水泥公路直达故居。2007年7月10号,王首道故居作为清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为长沙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06年4月,王首道出生在张坊镇上洪村蟹形河排屋场(今上洪社区蟹形组)一个贫寒的农家,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在走上革命道路以后,他又曾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回到故乡搞革命,担任苏维埃浏阳县委书记、湘赣省委书记等职务。后来于1933年被调派赴中央苏区,此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1949年3月,王首道参加了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的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共湖南……[详细]
船仓贝氏家庙
  船仓贝氏家庙位于浏阳市高坪镇船仓村,是典型的晚清南方家庙建筑。明洪武年末,贝氏始祖贝万福自蜀入湘定居浏阳东区船仓村,至清乾隆年间家族极具规模,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贝氏家祠。清光绪年间,其家族发展到鼎盛时期,贝氏家祠改建为贝氏家庙,祠堂大门由一门改为三门,并在东侧厢房设贝氏家族私塾(现已倒塌,仅存墙基)。家庙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3进,合院式布局,小青瓦双坡硬山顶,封火山墙,建筑面积46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屋架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屋架结构,榫卯工艺,内部装饰丰富,运用了丰富的文化语义,其月梁、斗拱、础石、门窗等部位均有雕刻题材,如祥云斗座、如意斗拱等,第二进墙上分别保存有“忠廉、節孝”四字。土地革命时期,贝氏家族当时全族仅2000余人,跟随李贞、……[详细]
欧阳予倩故居
  欧阳予倩故居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人民中路人民医院,此为中国戏剧运动倡导人之一的欧阳予倩纪念建筑。故居始建于清代,占地355平方米,为四合院式结构,青瓦烟砖,坐西朝东,南向开门。庭院长方形,面积为130.6平方米,北墙下为一天井,东墙下为小花台,西面为二层结构的主楼,一楼为正房,二楼为0。主楼通高8.21米。南面为二层0,通高5.98米,主楼与南楼的一、二楼均有走廊相通。故居的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欧阳予倩(1889—1962),号南杰,浏阳人。他毕生从事戏剧艺术和戏剧教育工作,是中国话剧事业的开拓者,故与梅兰芳同享“南欧北梅”之称誉,在戏曲改革、电影创作和舞蹈艺术研究方面均有显著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故居公……[详细]
沈家大屋
  沈家大屋,位于浏阳市龙伏镇捞刀河畔的新开村,被市文物保护部门列入了长沙市文物保护范畴。经省市文物专家科考发现的沈家大屋,是一部镌刻着中国百年兴衰历史的生动画卷,是古城长沙历经战火涂炭后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晚清江南民居标本。沈家大屋,新开村清代流传下来的村落保存完整,古民居建筑达3万平方米以上,保存完好的居民建筑群以沈家大屋为核心与精华。正厅高约9米,给人以空旷舒畅的感觉,是一个大家族的公共生活空间,不时有人走进来歇脚。75岁的沈天育老人坐在那里歇凉,旁边燃起的谷壳是用来熏蚊子的。浏阳市龙伏镇的历史遗存――沈家大屋,被市文物保护部门列入了长沙市文物保护范畴。经省市文物专家科考发现的沈家大屋,是一部镌刻着中国百年兴衰历史的生动画卷,是古城长沙历经战火涂炭后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晚清江南民居标本。专家经系统……[详细]
玉泉蔺氏宗祠
  玉泉蔺氏宗祠位于浏阳市文家市镇玉泉村,是当地蔺氏家族为纪念祖先而建立的祠堂(该蔺氏乃战国名臣蔺相如之后),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后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建,现存建筑重修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1993年族人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修葺。整个祠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三进两天井连成一体,组成小厢房傍主体天井式院落,砖木结构,封火山墙式硬山顶,灰色柴窑瓦屋面,设有勾头滴水,墙体堆砌错落有致,三进房屋逐次加高,有“步步高升”之意。清光绪廿三年(1897年),湖南巡抚陈宝箴为玉泉蔺氏宗祠题赠匾额“锡类推仁”。清光绪廿七年(1901年),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李鸿章为兵部侍郎振威将军蔺树钏题赠金匾“德媲相如”。玉泉蔺氏宗祠是我国南方明清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作,先后经历九次保护性修缮,……[详细]
上新大屋
  上新大屋位于浏阳市社港镇社港村上新组观时塅,是一处清晚期建造的具有湖南湘中地区特色的天井式民居建筑组群。据考证:上新大屋是清代诰授奉政大夫周光佐(字位卿,号翼臣)与长子周开砺(字若金,号石农)于清光绪十年(1884)创建,据民国《周氏六修族谱》记载,光绪二十四年周家子孙才分居入住上新大屋。上新大屋坐西朝东,砖木土石混合结构,两进四列中轴对称布局,由槽门、庭院、前栋、后栋及两侧厢房、过亭、天井、巷道、横厅等建筑单元组成,建筑面积约2850平方米。现建筑群主体保存基本完好,集木雕、石作、堆塑、镶嵌、墨绘等精美技艺于一体。上新大屋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古朴庄重,有着湘中地区传统家族建筑和民居建筑的特色,为研究晚清湘中地区传统家族建筑的布局理念、建筑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详细]
焦达峰故居
  焦达峰故居在浏阳龙伏镇达峰村,座东朝西,土砖瓦房。原为前后两进院落,现存前栋。焦达峰1887年1月16日生于槽门北侧厢房。他13岁入浏阳南台书院,1905年东渡日本,任同盟会联络部长。1908年回国,与孙武负责两湖军事暴-动-。1911年5月他与孙武等两湖革命党人订“约盟誓守”:“一省起义,另一省十日内响应”。10月10日武昌起义,焦即策划长沙起兵,10月22日光复湖南,被推举为“湖南首任都督”,给湖北有力支援。辛亥革命时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都督。10月31日,立宪派谭延阁策动兵变,焦遇害。其妻沈菁莪用孙中山所批的恤银在故居北侧建了“达峰纪念堂”,为二层小楼,现存。焦达峰墓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麓山寺东侧,有刘人熙所撰之碑文。2019年,焦达峰故居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详细]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江口陈家祠堂)
  江口陈家祠堂位于浏阳市张坊镇江口村七溪组,是当地陈氏家族祭祀先祖修建的祠宇建筑。据考证: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坐北朝南,门向165度,砖木结构,面阔三间,悬山顶,覆小青瓦,设槽门,内设中、后厅,共为三进,左右各列回廊、厢房、横厅等,建筑两侧有墙垣围护,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祠宇内设隔扇门、格窗,古朴典雅,后栋为穿斗木构架,前栋抬梁结构。梁架上小斗栱做工精巧,实属罕见。祠宇历经修葺,20世纪70年代,槽门被拆除,改建为七溪小学教室。2002年族人对祠宇进行修葺,将中栋正面格扇门处阶檐以及后栋糟朽的木间墙改造。该祠堂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木雕精美,是陈氏家族繁衍生息渊源历史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4年3月,江口陈家祠堂被公布为长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江廖氏民居
  清江廖氏民居位于浏阳市社港镇清江村双江组,是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现代画家徐悲鸿的妻子廖静文幼年成长的祖宅。清江廖氏民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原总占地面积约65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1个正厅、3个横厅以及11个天井组成,曾配有马厩、私塾、祠堂等其他附属建筑。现存建筑尚有槽门屋及正屋,占地面积约351平方米,建筑面积451平方米。正屋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由一个横厅、两个天井和十间厢房组成。入口处檐廊设卷棚装饰,当心间设有浏阳民居典型的“罩”厅,藻井装饰彩画。明间横厅与周边厢房设隔扇门,五间厢房环绕天井布置,前后四间厢房通过巷道与天井连接。整栋建筑布局紧凑,做工精致,处处雕梁画栋,门窗皆精镂细刻而成,图案色彩至今清晰不褪,具有鲜明的清代浏阳宅第的艺术特色,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详细]
新算学馆
  【新算学馆】浏阳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县城关镇圭斋路文庙后山坡上。原名魁文阁,为文庙附属建筑物,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进一步沦为外国列强的殖民地。时值一批救亡图存的志士仁人愤而发起维新变法活动。1897年,谭嗣同、唐才常、欧阳中鹄等人借魁文阁兴办起湖南近代第一所兼学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校--新算学馆,设立算艺学堂,以推动维新变法运动。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学堂被迫关闭。新算学馆虽开办一年,却起了为一邑风气的作用。该学堂坐西向东,砖木结构,二进五间,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封火山墙,三合土地面。房舍前坪开阔,有香梓大树多株,枝叶茂密,四周植有多种树木,环境幽静宜人。……[详细]
文华陈氏家庙
  文华陈氏家庙位于浏阳市文家市镇文华村苍柏组,是当地陈氏家族为纪念祖先而建立的祠宇建筑。据《陈氏家谱》载:陈氏支系后唐庄宗同光年间由江西九江徙浏。此家庙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后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是清代晚期典型的江南家庙建筑。家庙坐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二进,建筑面积476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石结构,青砖斗砌,硬山顶,封火山墙,二重马头墙,青瓦覆顶。文华陈氏家庙承载着独特的家祠文化、家风家训,并涌现出陈长橿、陈世计、陈世乔等一批优秀人才,是我们研究此类古建筑及古代人口迁徙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