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河东道台衙门
  河东道台衙门占地面积392.83平方米。原有的大部分建筑早已被毁,现仅存谯楼和大堂。谯楼,坐北朝南,城楼置式,雄伟高大,砖砌拱券基座。基座东西长19.21米,南北宽11.86米,台基高4米,占地面积227.83平方米。上建楼阁1座,面宽五间,进深四椽,重檐歇山顶,上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七攒。梁记记载,建于清道光丙申年(1836)。大堂距谯楼约70米,东西长15米,南北宽11米,占地面积165平方米,面宽各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柱头均施一大斗。由于现代装饰天花,看不到梁记,从外观看,应晚于谯楼年代,为民国时建筑。2004年被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时代:清至民国地址:盐湖区西大街108号保护范围:北自大堂后檐下向北50米,西自大堂西山墙起向西50米,东自大堂东墙起……[详细]
魏家院魏氏祠堂
  魏家院魏氏祠堂位于河津市樊村镇魏家院村,整体建筑呈四合院形式,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55平方米。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南房、牌坊门、北房及两侧东西厢房。据北房内东山墙碑碣记载,1830年购置院落及建造北房,又据东厢房前檐墙碑碣记载,1914年建造东西厢房。2012年12月28日,魏家院魏氏祠堂被公布为河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21日,魏家院魏氏祠堂被公布为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魏家院魏氏祠堂是河津市保存最完整的祠堂,对研究河津及晋南地区祭祀文化和祠堂建筑形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时代:清道光九年(1829)、民国三年(1914)地址:河津市樊村镇魏家院村保护范围:东至东厢房后檐下,南自南房后檐墙外皮向南3 米,西自西厢房后檐下向西 4 米,北自正房后檐墙外皮向北2 米。建设控制地带:自……[详细]
43、曹玠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玠墓
  曹玠墓位于介休市义安镇北盐场村东20米。曹玠,介休义安人,北宋景祐二年(1035)进士,仕仁宗朝,与金人接触屡积有功,敕封总理兵马大元帅,庆历三年(1043)卒,敕赐立坟。2008年修缮扩建为曹玠陵园。陵园南北长77.3米,东西宽20.9米,分布面积约1615平方米。园内北部存元帅墓冢1座,底径约6.9米,高约1.5米。墓前存碑亭1座,碑亭仿木结构单檐歇山顶。亭内存民国壬戌(1922)重立碑1通,青石质,螭首,高2.3米,宽0.78米,厚0.16米,额正中楷书题“恩旨”,碑体楷书“庆历三年奉大宋诰封总理兵马大元帅曹公讳玠字帝锡之墓”,背面额正中楷书题“流芳百世”,碑文楷书,记载元帅简历。亭前及神道两侧存石桌1张、石香炉1个、石人1对,石狮2个(其中1件残)、石羊1个、拴马石2根,墓冢后存“本……[详细]
南崖上遗址
  南崖上遗址位于阳曲县黄寨镇大屯庄村南约1.5千米的南崖上。遗址东西长约230米,南北宽约220米,分布面积约5.06万平方米。在遗址断面上发现2处文化层,1座灰坑。文化层1位于遗址西北侧断崖,长约29米,厚1~1.5米,由于雨水冲刷断为数段,采集有夏代的泥质、夹砂灰陶绳纹罐残片。文化层2位于遗址东北侧断崖上,长约7米,厚1.2米,采集有夏代夹砂灰陶绳纹罐残片。灰坑位于遗址北侧断崖,口宽3.5米,底宽2米,厚1.1米,采集有夏代泥质、夹砂灰陶绳纹罐残片。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灰陶篮纹罐残片及鋬耳,以及夏代夹砂灰陶鬲足。遗址位于中社河南岸的台地上,西为东寨沟。遗址地表主要为耕地,东、西两侧有较大冲沟,台地边缘雨水冲刷严重。当地位于黄寨镇北部平川地带,西望棋子山,东眺红峗山,属暖温带大陆性季……[详细]
结义庙过殿
  结义庙原名五安王祠,始建年代不详,后人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时的英雄义气,便扩大了建筑,增塑了刘关张塑像,随改名结义庙。据现存碑刻记载,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明永乐六年(1408年)、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十三年(1534年)均有重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地震大部分建筑损毁,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重修,明隆庆五年(1571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又重修。结义庙原有山门、脚门、过殿、献殿、乐楼、正殿以及配殿,庙后还有数十座道士墓塔,建筑规模宏达。原有建筑抗日战争期间损毁,仅存过殿一座和碑刻三方。过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梁架为四架椽屋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前檐柱头施通长额枋,明、次、稍间均施粗圆木通面额,上施单昂斗拱十一朵。从其梁架结……[详细]
五台山黛螺顶
  在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寺庙集群区,有台内五峰”紧紧环抱:黛螺顶、菩萨顶、寿宁寺、灵应寺在四周的山脊、山顶上坐落,与腹地巍然高耸的大白塔相呼应,确实象雄伟壮阔的生座会预下面秀丽挺拔的“台内五峰”。简介黛螺顶,在台怀中心寺庙集群区东,位于陡峭的半山脊上。从山下仰望,只见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间又耸起一座小山。山顶寺宇的山门和牌楼围在树木之中,常有云雾缭绕。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故山顶寺宇名为大螺顶,又称黛螺顶。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峰,古寺名叫佛顶庵。这处寺庙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大螺顶,寺内还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制的大螺顶碑记。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才更名为黛螺顶。登黛螺顶的山路有两条,一条沿北端的山……[详细]
中社遗址
  中社遗址位于阳曲县黄寨镇中社村东北约500米。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70米,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断崖上暴露有一处厚约0.5~0.7米的文化层,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夹砂灰陶罐残片等,器表施绳纹、篮纹等。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夹砂灰陶片,纹饰有篮纹、绳纹等,可辨器形为罐。中社遗址所在的中社村位于阳曲县的中部平川地区,西望棋盘山,南望阪寺山,东、南邻中社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年平均降水量为450~500毫米,地下水位深,气候干燥。主要生长有松树、杨树、柳树。遗址位于村东北,南邻季节河,四周皆为平地。遗址所在台地现为耕地,种植有玉米、谷子、豆类等农作物。中社遗址,文化内涵清晰,分布规律,从采集的标本看,是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详细]
48、惠庵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庵寺
  惠庵寺位于阳曲县泥屯镇白家社村东南。坐北朝南,现仅存正殿,占地面积约117.61平方米。1996年7月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殿: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高0.7米。通面阔11.85米,通进深9.93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瓦屋面,五檩无廊式木构架。前檐柱头施五踩双昂里转五踩双翘斗栱,平身科明间二攒,次间一攒,栱眼壁上绘升龙图案。柱头施抹刹。五架梁通前后檐,前檐梁头插入斗栱内出耍头,后檐梁头搭于墙体之上;五架梁前后施角背支顶金檩,金檩下随檩枋插入三架梁内,三架梁上立脊瓜柱承脊檩,脊檩下设丁华抹颏栱,两侧施叉手稳固。梁架共设四缝,其中明间西缝及西山墙上梁架基本完好,其余两缝梁架因后檐屋面坍塌,梁架垮塌。殿内梁架保存明代彩绘一整两破龙形、花卉图案,西山墙残存佛传故事壁画约……[详细]
钟岗遗址
  钟岗遗址位于阳曲县黄寨镇官圪垛村北钟岗台地上。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约400米,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东周时期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灰陶篮纹陶片,东周时期泥质、夹砂灰陶绳纹罐、鬲残片。钟岗遗址所在的官圪垛村位于黄寨镇南部台地区,西望棋子山,东距杨兴河约2千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8℃,年均降水量458毫米,无霜期159天,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遗址位于钟岗上,北依三叶梁,东有西岔沟,西邻西沟,南有王老沟。钟岗遗址为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一处重要遗址,分布面积大,文化内涵比较丰富,从采集的标本来看,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和东周文化遗存。从文化内涵来看,时代跨度大,内涵丰富,为古代一处重要的聚落址。对研究古代聚落遗址的发展、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详细]
东关关帝庙
  东关关帝庙,位于原平市崞阳镇东关村,距崞阳城东门外100米。坐北向南,东西长24.5米,南北宽87米,占地面积221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 据正殿梁架题记载,清咸丰三年(1953)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影壁、大门、正殿和圣母殿,两侧为东西配殿。正殿砖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斗拱五踩重翘,平身科每间一攒,出45度斜栱,前檐各间均设四扇六抹卍字纹槅扇门,前设月台,其上三面设勾栏,望柱,栏上雕有各种花卉、如意及禽兽。圣母殿砖砌台基,殿身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四檩前廊式构架。明间四扇六抹卍字纹槅扇门,次间为格扇窗。庙内存清代重修关帝庙碑3通、残碑1通,石狮2对。1981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详细]
资圣教寺
  资圣教寺位于榆次区什贴镇北要店村北部。据碑记载,宋天禧三年(1019)、元至正十五年(1355)曾予修葺,明永乐年间(1403-1424)扩建。于2002年正殿东西各扩建耳殿一间,并把瓦顶全部换用为黄色琉璃瓦。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中轴线上仅存正殿,其他建筑已毁。正殿主体木构架为明代,房屋平面布局及石柱为元代。建筑面积124平方米,石砌台基,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六架椽屋,前后檐高廊,斗拱五铺作双下昂,廊柱、檐柱均为石质,檐柱下覆盆式柱础,前檐当心间置板门、门簪、门钉、铺首、门砧石、横披、立颊形制古朴,当为元代遗物,两次间为直棂窗。殿内正中供奉坐佛3尊,佛前立菩萨像2尊,为明代塑像。寺内存明正德六年所立《重修资圣教寺记碑》1通。2003年晋中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原平虸蚄庙
  虸蚄庙在大林乡的魏家庄,占地面积一亩多,正殿即为虸蚄殿,坐北朝南,东西长9米,南北宽5.9米,为元代遗构。其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前檐设廊,单檐悬山顶。斗拱五踩双下昂,平身科每间一攒,明间平身科出45°斜拱,装修不存。门楣正中悬立式匾额,上有“虸蚄殿”字样。廊柱上有漆写的楹联两副。其一为:“螟蝗咸远避群歌圣德,蟊贼尽潜藏共报神恩,”其二为:“借泥偶解瘟可扶吉庆,赖神灵逐疫能保平安。”正殿左侧为观音殿,虽然造型有些简陋,只是两米见方的一个砖砌窑洞,却透出一股朴拙之气。据《崞县志》载:“八蜡庙,一名虸蚄庙,在县治南十五里魏家庄。金大定初,邑人游完建,后圮,至正元年修复。明洪武、弘治间先后重修。崇祯五年,知县郑独复再新之,代有记石。”另记有:“刘猛将军庙,在魏家庄八蜡庙内,与八蜡神同日祭。”……[详细]
贾庄洪福寺
  贾庄洪福寺,位于原平市长梁沟镇贾庄村北山腰。坐北朝南,东西长46米,南北宽46米,占地面积2116平方米。寺庙始建年代不详。成化八年(1472)建罗汉殿,清代屡有重修,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二进院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大佛殿、关帝殿,两侧分别建有钟楼、罗汉殿、阎王殿、乐楼及观音殿等。山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重檐悬山顶;罗汉殿、阎王殿均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檐设廊,单檐悬山顶;大佛殿坐北向南,石台基,进深五椽,五踩斗栱,前檐设廊,单檐悬山顶,梁架题记大明万历十四年(1586)重修。寺内钟楼悬挂大明成化五年(1469)铸造铁钟1口。院内有万历二十四年(1596)重修佛殿碑和天启七年(1627)重修水陆圣像碑各一通。2005年,原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及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周玳官邸
  周玳官邸,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南街村周家巷11号。据《代县志》载,周玳(1887-1972),字子梁,代县马站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太原陆军小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保送到北京清河镇陆军第一中学,清宣统三年(1911),回太原与山西新军86标标统阎锡山商议起义。1927年任阎锡山部炮兵司令,1928 年任晋军总参议,1949年在北平投诚,1952年任林业部专员,1956年任山西省政协委员,1972年病故。官邸建于1930年。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996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南房、过厅和正房(二层为藏书楼),两侧为门楼、东西配房及耳房,均为硬山顶砖木结构。院西设花园,建六角亭1座。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慕容将军庙
  王家庄慕容将军庙位于襄垣县古韩镇王家庄村中。坐南朝北,南北长45米,东西宽24米,面积为1080平方米。据现存碑记载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现存建筑均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有戏台、献殿、正殿,两侧为东西妆楼、东西厢房、东西耳殿,庙内存碑一通。正殿位于高0.6米的石砌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柱头斗拱单翘单下昂,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群。清咸丰元年重修碑一通。2007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北魏太和十七年,魏孝文帝由大同迁都洛阳,路过襄垣九龙村,忽然天地昏暗不能行进,魏孝文帝大惊,慕容赤土官拜左金吾,乃剖心以祭天,天遂晴朗,继续前行。因慕容赤土有功,皇帝敕令立庙祀之。……[详细]
崞阳城址
  位于原平市区20公里处的崞阳古城,设县治历史久远。从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开始建置崞城,一直到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八年止,历时长达1648年。其历史轨迹为,永嘉末(313)县废,为鲜卑族领地。东晋元兴二年(410)复置县,冠名石城县,隶属秀容郡。武定四年(457)置崞州于石城,领广安、永定、建安三郡。北周又复石城县。隋开皇十年(591)改为平寇县,属雁门郡。唐贞观初,崞县属河东道代州管,元初置崞山军。太祖十四年(1220)升为崞州,属冀宁路。至元三年(1266)属太原府。明洪武八年(1375)属太原府代州管。清雍正二年(1724)直隶代州,仍称崞县。民国属雁门道,亦称崞县。抗战时期,崞县曾按太同(太原——大同)公路分为东西崞县。解放后至1958年人民政府仍设县治于此,亦名崞县。……[详细]
西殿村遗址
  西殿村遗址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西殿村北台地上。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北侧断崖上暴露有一厚约0.5~1.8米的文化层,采集有仰韶文化的夹砂绳纹灰陶片等遗物。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红陶篮纹罐底和夹砂附加堆纹灰陶片等遗物。西殿村遗址所在西殿村,地处阳曲县中部平川,东望红峗山、两岭山,南眺阪寺山,村东500米有东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9℃,年均降雨量450毫米。遗址所在台地现为耕地,四周皆为平地。 西殿村遗址价值评定西殿村遗址,分布面积大,文化内涵比较丰富,从采集的标本来看,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遗存。分布特点清楚,遗迹、遗物埋藏丰富,是一处重要史前文化遗址。……[详细]
58、梵乘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梵乘寺
  梵乘寺位于昔阳县界都乡北界都村中一石砌高台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26.21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明天顺五年(1461)、嘉靖三十九年(1560)、万历六年(1578)、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均有修缮,现存为明代、民国建筑。除大门外其余均为明代建筑。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有民国大门、山门、梵王殿、大佛殿,东西为钟鼓楼、配殿。大佛殿石砌台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前檐门窗隔扇装修已改。梵王殿石砌台基,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檐下一斗二升斗拱7攒,明间设板门,两次间为槛墙、直棂窗。寺内现存明、清石碑5通。民国四年《昔阳县志》对该寺院有记载。200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9、白衣殿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衣殿
  白衣殿位于偏关县新关镇西关村百地坪。坐北朝南,南北长49.2米,东西宽36.5米,占地面积1795.8平方米。据庙内现存碑记载,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光绪六年(1880)多次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天王殿、白衣殿,两侧建有东西配殿、耳殿。白衣殿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底层窑洞加木结构前檐,东西两侧各有砖券耳窑二孔,上有木结构卷棚硬山顶楼阁各二间,东西两侧设有砖石砌台阶。东西配殿各五间,均为硬山顶。天王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悬山顶,两侧有砖券便门。东侧有配殿禅房六间,西侧有配殿禅房七间,均为硬山顶。东西有耳殿,前有石碑六通。2007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樊村堡古民居群
  樊村堡古村落是河津市目前为止发现的惟一一处建筑考究的四合院,整个院落雄伟壮观,具有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此外,院落内还有各种内容丰富的匾额,对于研究清代民俗建筑风格和当地民风民俗有重要指导作用。2017年11月21日,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樊村堡古民居群”为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6月6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列入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时代:清代地址:河津市樊村镇樊村堡村保护范围:东自1号民居东房后檐下向东52米,南自10号民居南房后檐下向南35米,西自9号民居西山墙外皮向西25米,北自樊村堡关帝庙正殿后檐下向北27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向东延伸45米,向南延伸80米,向西延伸195米,向北延伸21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