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旅游

辽宁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前砬山烽火台
  前砬山烽火台位于大石桥市金桥镇前砬山村南,建在海拔22米的砬砬山顶。砬砬山为一缓坡小山丘,其四周为黄土平地,烽火台目标十分明显,远处可观。此处为建造烽火台的最佳选地。台保存的基本完好,可为我市境内同时代烽火台的参考,根据结构、特点和建筑材料综合分析,此台应为明代所建。台基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其上是大块青砖建造的台身,白灰勾缝,最上部分的垛口仍可见。方形台通高12米,底边长为10米,由底向上逐渐内敛。烽火台遍布我市境内,其遗址、遗迹如今仍可寻。整体布局为两大体系,一是沿海岸线走势南北相连,形成了辽东半岛没有边墙的边墙之军事防御体系,烽火台顺海岸贯通半岛南北,并与关内沿海烽火台相连,是我国烽火台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地区由南至北依次建在:盖州市归州乡三台子、熊岳仙人岛、鲅鱼圈区墩台山、沙岗子望……[详细]
海龙川山城
  海龙川山城位于大石桥市周家镇冯家堡村,在村东海龙川山上,为高句丽时期的一座重要山城。周围皆为山,城内亦有两条山梁,东大背居东,庙后山居西,山泉形成的一条溪水由城内向西流出。现山城内有庙宇建筑,山城西门外即为东金村民住宅区。 山城平面基本呈圆形,周长6200米左右,占地面积78.5万平方米。山城整体东高西低,沿山脊走势修筑石头墙体,墙体约有1米至1.5米残存宽度,长、高不等,约高出山体0.1米左右,部分墙体残存清晰可见,北门至东门大部已山险为墙,不设石头墙体,山城西门到北门沿山势现城墙,东门向南过南门依山势可见城墙。在山城内庙后山西侧,平坦台地上,有泉眼一个,应为当时城内饮用水源,南门外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土堆。根据山势和墙体综合分析,此山城应设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和一个水门, 2012年营口市……[详细]
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
  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位于大石桥市青花街道办事处站前社区蟠龙山南坡上,是纪念为解放营口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们。 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的前身是日本人修造的神社,二战日本投降后,他们的神社也随之灰飞烟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在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里将永远得到人民的敬仰。 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面南的大门两侧,在门柱上敬题这样的联语: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花岗岩铺设的台阶直通馆前。馆内前为陈列室,后是灵堂。陈列室内有步枪、手枪、手表、纪念章和名章等革命遗物三十余种,墙上悬挂着宋光、丁隽一、那学、李旭、张福聚等烈士的遗像。2004年,大石桥市民政局将馆内烈士遗像和实物迁到烈士陵园。 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84]108号)公布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为市级文物……[详细]
山海钞关旧址
  山海钞关旧址位于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西大庙社区西大庙里40号,北距辽河约30米,是一处近现代海关建筑,代表了营口开港后海关设立的史实。因其地处营口埠内西部,又被称作“西海关”。西海关的管辖范围包括奉天府、锦州府和山海关地区,因此设有多处分局、分卡,管辖区西起喜峰口、东至皇姑屯、南到庄河(不包括日本侵占的旅大地区)。民国元年(1912),民国政府财政部在营口设立专职山海关监督,由民国大总统任命,主管西海关、监督东海关关务,到1930年12月,山海常关下设税局15处、稽查局3处、分局7处、分卡47处。铁路开通后,沿线增设若干常关税局。1900年俄军占据营口,俄国民政厅接管营口东、西海关,日俄战争后,日军占领营口期间攫取东、西海关的管理权,直到1906年12月6日日军撤离后,两个海关才交还中国。1……[详细]
正金银行宿舍旧址
  正金银行宿舍旧址位于站前区八田地街道办事处三楼社区,为营口近现代时期日本人修建的建筑物。 该建筑南北长28.6米,东西宽26米,分布面积为744平方米,其略呈凹字型的建筑,占地面积约为519平方米。据资料记载,日本人第二次占领营口后,建成新建筑用作军政署,军政署撤废又用作军政署残务委员会,后来才作了正金银行,那是一栋俄国古典式建筑,青砖砌筑再抹面,这个建筑就是正金银行的办公楼。小川义和《营口年代要录》记载1909年10月2日正金银行新屋开业,这个正金银行新楼(即今文联办公楼)在正金银行旧楼的西面,是日本建筑师妻木赖黄设计,该建筑用红砖砌筑,立面简洁明快,没有多余的装饰,有点美国近代建筑的味道。 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2]173号)公布正金银行宿舍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详细]
熊岳城北门
  熊岳城北门位于鲅鱼圈区熊岳镇光华社区,坐落在熊岳河北岸,河由东向西流入渤海。东3.5公里是望儿山,西7.5公里是渤海辽东湾。熊岳城北门是明代熊岳城的残存,对研究考证明时的建筑、城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门当时称“绥德门”,城墙现残存东西长39.24米、宽12.19米、高8.53米。城基高0.55米,用石条垒砌,其上为青砖砌成的城墙面,白灰勾缝,墙心由黄沙土筑成。该门为券顶式,高5.3米,长12.19米,宽4.3米。门外设瓮城。《辽史.地理志》载:“熊岳县,西至海一十五里。傍海有熊岳山,是辽始建之卢州”。《奉天通志》卷八十七,建置一,城堡载:“熊岳城,《盛京通志》:县城(盖州城)西南六十里,即熊岳县故地。周围三里九十九步。南、北二门,初置城守章京。雍正五年,移盛京副都统一员镇守,兼辖复州、宁海……[详细]
牌坊石棚群
  牌坊石棚群位于盖州市什字街镇牌坊村南团山上,共20座,依次排列,向西南方向延伸。 石棚群分地上、地下两种。地上石棚坐落在团山顶向下排列,编号为石棚1处在最高点,东西向。盖石、东壁石已缺失,北壁石上部断毁,西壁石长2米、高0.75米、厚0.35米,南壁石长2.3米、高0.75米、厚0.2米。石棚底石长2.7米、宽1.7米、厚0.2米,石棚整体的长宽与底石相当,高与壁石高度一样。出土遗物包括:人骨、青铜短剑、剑把头、纺轮、角针、角锥、陶罐及串珠等。 地下石棚仍为东西向,但没有底石,编号为石棚2的长2.3米、宽1.74米、高0.8米。经过加工的壁石薄厚一致,盖石恰与山岗在同一平面。清理石棚,发现与黄沙土相伴有红褐色夹砂厚叠唇小平底筒形罐口沿、腹部残片及器底等遗物。 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详细]
营口老监狱旧址
  营口老监狱旧址位于西市区清华街道办事处永强社区,是营口近代衙署建筑的代表。 1909年,锦新等处分巡兵备道在营口设立罪犯习艺所,1915年建造老监狱,沙石混凝土构筑,十分坚固。关押犯人的近代司法建筑营口市内并不多见,仅此一处,是营口近代社会司法文明的象征,1916年改为奉天第四监狱。房舍平面呈十字形,分四翼,用“严”、“正”、“公”、“平”分别代表四翼加以区别,内设分房间、杂居间及工厂等,另有把角楼一座。现在所遗存的“L”形状的二层楼房,就是建于1915年的把角楼一部分遗存,为二层红砖砌筑,高9米,建筑面积为544平方米。 据《营口大事记》记载:“1915年(民国4年)7月,奉天监狱营口分监建成,恩麟任分监长,后为地方法院、检察院办公址。”该建筑风格独特,是营口历史沿革佐证。 1998年营……[详细]
南关明清一条街
  南关明清一条街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前进社区,是盖州市的优秀近现代建筑群。 南关明清一条街在盖州钟鼓楼以南,长约265米的辰州路两侧,其中东侧为17栋古建,西侧为8座古建,两侧共有9座江南二层0式建筑,占地面积约为4800平方米。结构为大木架砖石,有石制或木制挑檐,青瓦顶。据文献记载,历史上的盖州是东北第一个港口城市,河船可溯大清河直达盖州的南关外,南方商贾云集盖州,城内商铺相连,会馆兴建,成为辽东最繁华的城市,南关明清一条街就是当时最兴盛街道之一。 2004年盖州市人民政府(盖政[2004]15号)公布南关明清一条街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2]173号)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3]185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详细]
五美房遗址
  五美房遗址位于盖州市九寨镇五美房村东的一块临河台地上,也叫东甲石地,其上建数处民宅,南部被河水冲刷成断崖,所存遗物散落遗址各处。 遗址呈方形,分布面积约有25万平方米,在遗址南河岸断崖处可看到1.5米厚文化层,内有滴水瓦、布纹板瓦、陶器残片等。据村民介绍在耕田时曾挖出灰坑、烧土、沟纹砖、陶罐、马下额骨等,还发现约有1米多宽的墙基等。该处遗物丰富,有辽代白釉米黄色胎质的瓷器口沿、碗底等残片,定窑白釉瓷片,辽金时期灰色泥质陶器大卷口沿,灰色夹砂陶器器耳及泥质灰色陶兽耳等。据此分析,该处为辽金时期的城址,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盖州市辽金时期人类活动的真实反映。 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2]173号)公布五美房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3]185号)公布的……[详细]
营口土城子遗址
  土城子遗址位于老边区二道镇土城子村,处于一望无尽碧波粼粼的盐场盐滩区内,经发掘出土的瓷器、钱币证明,此城为辽金时期人类居住址,亦为当时海盐交易场所,沿用至元代,明初渐废。营口临海盛产盐,盐业生产自两汉以来一直是本地区重要的经济命脉,在辽金时期更是手工业生产基地,金代设有辽东盐使司垄断盐制征收盐课,成为金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土城子”城址即是那时人类活动留下的重要遗迹。“土城子”城址位于市老边区二道沟乡二道沟村东约5公里处,这里原是土城子村旧址,近年来因修建盐池而被西迁至二道沟。据文物普查资料记载:城址坐落在高出地平面3米的一台地上,现被盐场盐池包围,城址南北长800米,东西宽450米,遗物丰富,在此范围内发现过大量的瓷器口沿多种,瓷碗、盘的圈足及白釉印花等北方瓷系的瓷片。货币有北宋时的“皇宋……[详细]
营口清真西寺
  营口清真西寺位于西市区胜利街道办事处平安社区平安街清真寺里12号,为伊斯兰教建筑风格。 建筑整体坐西向东,东面为正门门房,西为礼拜大殿,再西为望月楼,南为沐浴室等建筑,北面为殡仪室。该寺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为当时天津洋枪队驻营口统领马魁等人牵头集资兴建,光绪年间由左宝贵等人出资扩建,左宝贵还亲题楹联,并开设经书义学,对市区回族少年进行文化教育和教义启蒙。1905年建后殿五间,仿古琉璃瓦窑亭一座,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又进行三次扩建、修缮,1980年重修礼拜殿和前殿,该寺被列为全国百所著名清真寺之一。 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2]173号)公布营口清真西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3]185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以营口清真西寺围墙……[详细]
奉天中学公学堂旧址
  奉天中学公学堂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昌街5号,如今这里是和平一校。据记载,这座建筑的设计师是近代日本著名建筑师小野木孝治,也是近代早期砖混结构建筑的代表。老建筑平面对称,原本为主体3层、局部2层,现在已经加高和改造。这所学校是近代沈阳“满铁”附属地内首批教育建筑。1937年这里改为奉天新高国民优级学校,1945年又改为光复小学,1947年改为南昌小学。建筑平面对称规整,外廊式建筑,主体3层,局部2层,现加建部分为4层,原建筑入口为中间位置,红砖墙。现为抹水泥砂浆,窗户中间用构件分割,属现代式风格。该建筑是近代日本著名建筑师小野木孝治的作品,具有现代建筑风格,是近代早期砖混结构建筑的代表,在沈阳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保护范围:最远端墙基外东、南、西各6米,北至北二马路南侧规划道路红线……[详细]
宝泉山老爷阁
  宝泉山老爷阁位于盖州市九垄地镇正黄旗村宝泉山上,建在海拔82米的顶峰。老爷阁为正方形四柱式四角攒尖花岗岩建筑,高二层共10.52米,分基座、一层、二层和刹杆四部分组成。基座边长为530米,四根八楞形石柱立于台基之上,全部建筑便承在其上,基座四面各有四级石阶通往台座之上。一层檐盖斜坡无瓦垅雕琢,石板上抹水泥斜面,四角有龙首垂脊,龙首稍稍翘起,下挂惊雀铃(只存挂环)。二层四根八楞形柱坐于石梁之上,柱内侧琢石槽承阑额,阑上承交叉石梁,梁上有随梁枋,随梁枋中间石横又搭口字形枋的四角,上承半圆形瓜柱四个,承工子梁和石板屋顶。二层阁的四面有高89厘米石板围墙,正面有石门,宽94厘米,石板高16.5厘米,门柱高116厘米;北面有一石板牌位,高184厘米,宽107厘米,中间楷书阴刻大字“关圣帝君之位”,两侧……[详细]
曲茔汉墓地
  曲茔汉墓地位于盖州市九垄地镇九垄地村西北,占地面积达一百余万平方米。原为曲家墓地,故名。曲茔汉墓地原为较高的土岗,后因取土夷为平地。当地群众使用汉墓砖砌院墙、套猪圈。1972年秋辽宁省博物馆考古队曾来此地发掘,出土陶耳杯、陶盆、五铢钱、铜带勾、银杯及大量文字砖。砖文为小篆或汉隶,多是一些祈祷及怀念之词,纹饰为太阳纹、羽毛纹等。此处墓群时代大约从西汉中后期至东汉。两汉时期,受战争的影响,居于营口境内的汉族人民为了躲避战祸往来奔波于关内外,随着中原汉人的迁徙到来,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营口地区经过战国时期长达二百余年的开发,丰富的物产,肥美的土地,吸引了西汉政权的高度重视,为了更有效地掌管治理,西汉时在我地区设置平郭、安市、文、房四县。全国范围内的设郡置县规划布局合理,是汉政权通盘考虑的……[详细]
望海寺山城
  望海寺山城位于大石桥市周家镇张家堡村,在村东望海寺山顶,四周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该山城整体呈圆形,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城墙残存在东南部,残长15米,宽1米,高0.5米,外城墙残存在从东至西南,残长50米,宽1.5米,高1米。山城北面以自然陡峭的悬崖为屏障,现残存高约0.2米,长约10余米的一段土墙。地表采集有夹砂堆纹灰陶残片,此陶片为青铜时代典型器物残片,据此分析该山城为青铜时代山城,据当地群众介绍,此山顶曾有一座观音庙,在采集的标本中有早期陶瓦片,应为此庙宇建筑所用建筑材料遗物。 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2]173号)公布望海寺山城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3]185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望海寺山城城墙……[详细]
八道河刺槐山遗址
  八道河刺槐山遗址位于盖州市杨运镇八道河村,在村南约460米的刺槐山东坡台阶地里。 该遗址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40米,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在遗址的土层里发现有新石器时代夹砂灰陶残片,夹砂红褐陶残片。据当地村民说,挖果树坑时,时常发现这样的陶片,并在几年前在此遗址里发现有磨制石刀、石斧等石器,遗址内丰富的遗存物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的历史特征,在本地区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亦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为研究此地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2]173号)公布八道河刺槐山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3]185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以八道河刺槐山遗址中心点为基点,东、西各外延120米,南、北各外延200米以内为保护范围……[详细]
鸭绿江断桥
  鸭绿江断桥是鸭绿江上的第一座铁路大桥。1905年由日本人勘探设计,1909年8月动工兴建,1911年10月建成通车。大桥全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从中方数第四孔采用了开闭梁,以-墩为轴可并行旋转90度,便于大型船只过往航行。1943年4月,日本侵略者在此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了第二座铁路大桥(即今日中朝友谊桥),遂将第一桥改为公路桥。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美军飞机多次轰炸,鸭绿江第一桥被彻底炸毁。中国一侧所剩四孔却依然屹立于鸭绿江上,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成为中国近百年历史的见证。鸭绿江断桥是一座民族的耻辱桥。1909年8月,日本侵略者为了战争和掠夺的需要,在未经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采取边施工边与清政府交涉的方针,开始从朝鲜新义州一侧施工,1910年4月在工程过半的情况……[详细]
中苏友谊宫旧址
  在沈阳和平区北五经街21号,就是中苏友谊宫旧址。始建于1952年,砖混结构,建筑规模为两层。一层为多功能厅,二层为演出大厅。该建筑在设计上体现了建筑民族风格的特点,是上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友好的象征。设计中苏友谊宫时,本着“清式营造则列的规定”,追求民族形式,是比较纯正的“大屋顶”建筑。友谊宫的设计,实际上已经-和复古主义的道路。当时苏联有关代表团来到沈阳,曾在这里举办相关的联谊活动。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以后,这里改为辽宁省团委青年宫。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这里曾经营过舞厅、西餐厅,开办了青少年书法、舞蹈等课程,成为了青少年教育培训基地。一直到了2012年,这里被沈阳市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最远端墙基外东、北各6米、南10米、西至北五经街东侧规划道路红线以内。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盖州西堡子遗址
  西堡子遗址位于盖州市万福镇西朝阳村西堡子屯,坐落在两条河流交汇处,高出地表的一个台地上,南500米为碧流河,西临西沙河。遗址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抱,为一盆地的中央,当地民居建在遗址之上。从古至今,这里是人类生存的风水宝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60米,分布面积3.2万平方米。文化层距离地表约1米左右,层位薄厚不均,在0.1~0.5米之间。遗址内遗物有红色夹砂陶片、红褐色夹砂陶片、褐色夹砂陶片及烧土块,各类刻划陶片居多,其次为素面,所见石器是磨制的石镞、棍棒头等,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84]108号)公布西堡子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90]38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即以遗址为中心,周围50米为保护范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