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萧山白龙寺
  航坞山上有一座白龙寺,坐北朝南,三进神殿,为北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所建。白龙寺几经沧桑,时毁时建,现存后殿是明代建筑,最后一次修建为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正殿内有“暗龙湫”(又称龙井、隐泉),活水清冽,常年不干,堪称一奇。寺后有一白龙潭,潭水旱涝不枯不溢。到庙里来顶礼膜拜者,多借签筒、签书,求子求学求婚姻,求财谋事问病延寿消灾之类。香客曰:求此庙之签可预告凶吉祸福,甚是灵验。现白龙寺的“航坞听梵”已被列为与“湘湖云影”齐名的“萧山十景”之一。若想体验一种静穆,那就去航坞山上的白龙寺。僧人唱经的时候,随着众人盘膝而坐,遁空一切听经,寻求的是一份内心的宁静。梵语虽无惊世之句,但却有包罗万象的人生哲理,教人旷达行善,达到忘我的境界。透过心灵的安定和净化,能跃入一个宽广……[详细]
章鸿钊故居(荻港三瑞堂)
  三瑞堂系章氏第八支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集镇荻港西南,座北朝南,北临市河,屋宇达64间,总占地3200多平方米。章氏在荻港是书香门第,名门望族。章鸿钊(1877年3月11日-1951年9月6日),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学创始人,湖州荻港三瑞堂人。字演群,号演存、爱存,笔名半票。幼年就读于积川书塾,21岁东渡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地质系,并获理学学士学位。1911年9月,京师学部举行留学生考试,他赴京参考,最优等成绩而得“格致科进士”。章鸿钊是国人在北京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讲授地质学的第一人。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实业部矿务司地质科科长,后任北洋政府农林部技正。1913年我国地质研究所正式在北京成立,章鸿钊任所长。1916年出任地质调查所地质股股长,从事地质矿产的综合研究……[详细]
万松书院
  杭州万松书院位于西湖南线景区万松岭。万松书院充分挖掘杭州历史文化内涵,集中展现明代书院文化和科举制度场景,演绎中国四大明间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杭同窗三年的绝美爱情故事,完整凸现孔家山石林自然秀逸风貌,打造西湖历史文化景观廊道。梁祝书房大门——正面展现梁祝同窗三载的场景,左边“拜师”体现了尊师重教的中国传统美德,右边“日课”是教者诲人不倦、学者孜孜以求的写照。品字型石牌楼——中间石牌坊正面书“万松书院”,背面书“太和元气”;左牌坊正面书“敷文书院”,背面书“道冠古今”;右牌坊正面书“太和书院”,背面书“德侔天地”。万松书院、太和书院、敷文书院代表了书院的三个时期。书院三座石牌坊呈品字排列意为:做人要有品,为官要有官品。牌楼上祥云环绕,正面雕着双龙戏珠和梅兰竹菊,背面雕刻福禄寿图案。当时……[详细]
揽秀园——嘉兴碑林
  揽秀园坐落在嘉兴南湖西岸文星桥畔,是嘉兴市近年兴建的一座文物碑刻公园。揽秀园以碑廊为中心,西为古建筑,内设著名画家蒲华(又名蒲竹英,嘉兴人,晚清书画家,海上画派创始人)纪念室。揽秀园以“文星桥”、“仿古街”为中心,分南、北两园,北园于1994年5月竣工并对外开放,南园正在规划中。北园西侧以中轴线对称,四进庭院式风格,东侧为自由开放式园林布局。全园建有碑廊270米,镶嵌历代大小碑刻95块。揽秀园两侧长廊上嵌有“清仪阁”、“停云馆”、“小灵鹫山馆图咏”刻石。其中包括嘉兴历代碑刻84块及唐代吴道子手绘“出海观音”石刻、元代重修嘉兴路总管府学碑记等,这些均出自历代著名的书画家如文徵明、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任伯年之手。在五曲长廊东首八角亭中,还有一座高2.8米、阔1.3米的董其昌“嘉兴府学重修明伦……[详细]
嘉兴文星桥
  文星桥,俗称哑巴桥,位于南湖区鸳湖路仿古街东端,东西向跨长生河口,连接揽秀园和南湖生态保护区。长生河与南湖水域贯通成片,文星桥轻盈秀美,横卧湖面,波光桥影,景色宜人。桥为三孔半圆形驼峰式石拱桥,全长三十四点六米,桥顶宽0二六米,中孔净跨十点四米,两边孔净跨均为五点二米。拱券采用连锁分节并列法砌筑,中孔拱肩处设有横系石(亦称龙头石)一对,用以联系加固两侧山花墙,拱券上方有阳刻楷书“重修文星桥”桥额。文星桥桥面陡峻,两侧设长条石护栏,中间有望柱八根,桥顶为方形平台,正中雕刻“轮回”图案,东西两端各有石阶十九级,每级石阶都由两块条石并列铺成。桥两侧拱券间和边孔旁各设有对联石四条,联石顶置遮雨石,镌有阳文楷书楹联四副。北侧中孔主联:“鸳水龙渊锁西南之巨浸,马场渔溆接东北之安澜。”边孔副联:“焕文光上……[详细]
大资福庙
  杭州民间传说,岳飞爱将张宪遇害后,尸体被秦桧切成72块,分别丢在杭州72个不同的地方。当时百姓念着岳家军和张宪的好,自发筹资分别在这72个地方建起了72座庙宇。因为不敢公开纪念张宪,大家把这些庙叫做资福庙,一时形成了“十里八乡拜张宪,求福祉、保平安”的风潮。以前在众安桥、祖庙巷、东山弄等地方,都曾有过资福庙,不过时至今日,杭州留存下来的资福庙只剩下玉皇山南这一座了。2010年,在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大资福庙修缮一新。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大资福庙由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在原有大资福庙的基础上,配置了东西厢房、两廊及天井。恢复后的大资福庙总建筑面积1000余㎡,其中主殿360㎡,其余近690㎡。修缮部分尽可能保留旧有建筑的原始风貌,辅之以落地门、花格窗,凸显南宋民风南……[详细]
陶店何氏民居群
  陶店何氏民居群,清代,包括何氏宗祠、慎修堂、继善堂、十三间何氏宗祠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陶店村路北66号,又称小宗祠,坐西朝东,前面有小溪盘旋,似襟带绕流。建筑分前后两院,分三进五开间左右厢庑,建筑面积641平米,耗工4年完成,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何懋宰发起建造。道光十二年(1832),其子孙又对宗祠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现存青石门楼系道光时期建筑的原物,上面记载了落成的年代。清咸丰十一年(1861)被太平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修复。建筑采用木梁石柱,冬瓜月梁,彻上明造,梁架结体粗壮,木雕精美,门面的青石牌楼有很精美的石雕,曾办过私塾,义乌乡贤何菁曾就读于私塾,由其祖父任教。何氏宗祠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有准确的纪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何氏宗祠周围由慎修堂、继善堂……[详细]
天封塔
  天封塔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郡庙东南侧的大沙泥街,建于“唐武后天册万岁及万丰纪元时(公元695——696年)并建有天封寺,天封寺亦称“天封塔院”,始建于后汉乾祜三年(公元950年),一说建于后汉乾祜五年(公元952年)现尚存天王殿寺的西侧建有工匠们聚会的鲁班殿。天封塔因其建筑年代而命名。宋建炎间,毁子兵火,绍兴十四年(1144年)年重建。元泰定元年(1324年)又废圮,至顺元年又重修,明永乐十年(1412年)雷火击毁三层,同年重修。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巨风刮跑了塔顶,三十八年(1559年)又重修、屡圮屡治,到了清嘉庆三年(1798年)12月修塔时因灯失火,塔檐,平座拦干俱被焚毁,只剩砖砌的塔身。经过二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到近年塔身损坏严重,且发生倾斜,岌岌可危。为保护这一千年古塔,1984年落……[详细]
朱生豪故居
  往南湖大桥边上步行时路过的这处旧址著名翻译家朱生豪故居。故居的旧址是在原南大街东米棚下14号,现属梅湾街历史街区东片,2006年嘉兴市城投集团出资修建新址,现址具体为:嘉兴市南湖区禾兴南路73号。故居为具有浙北风格的传统民居,坐东朝西,建筑现存两层的楼屋五间、南北偏屋各两间和东北侧的小偏房(灶披间)两间,东西有前后院。故居参观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楼为陈列厅,从左往右参观,分为三部分,从幼时到青年到离世前;二楼为旧时卧室朱生豪,浙江嘉兴人,生于1912年2月,病逝于1944年12月,终年32岁的文学巨匠!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我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在当时,他用行云流水的语言功底,和文辞华丽的译笔风格,翻译了莎士比亚的31个剧本!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详细]
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
  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反映杭州历史变迁和历史风貌的街区之一,街区历史风貌以近代历史建筑为主要特色。“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例如浙江兴业银行旧址、盐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地方银行旧址、四拐角之万隆火腿店、四拐角之张允升百货店、四拐角之孔凤春、四拐角之宓大昌、叶种德堂、万源绸庄旧址等,有的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有的是仿西方古典和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等。这些风格各异的老房子都已得到保护性的修缮维护。中山中路是一条杭州老字号最集中、历史建筑最原汁原味的步行街。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叶种德堂叶种德堂在中山中路最南端,靠近鼓楼处,清末民国初杭州的著名中医馆,现建筑为民国时所建,上世纪五十年代被胡庆余堂所并,我当年大三时在胡庆余堂财务部实习,就是在这里面,黑漆漆不见阳光的老房子里办公。现在恢复叶种德堂的名号,……[详细]
萧山地藏寺
  地藏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航坞山,始建于宋熙宁六年(一○七三年),有高僧无能大师觅居到此,观看宝地,结草为庵,独来独往苦修三年。当时闽南佛教衰退,僧人无居修持,十方丛林高僧大德云游四海,寻觅宝地定居。明朝初年有天台圆通大和尚及法徒寂照,来此又建茅庵供奉地藏王菩萨,取名为地藏庵。每逢七月香客颇多,当时名播杭、绍、萧等地,挂单僧人越来越多,香火旺盛。历史清乾隆五年七月三十日,有天台方光寺法本、法忠二位高僧寻觅到此,见茅庵清静而定居修持当年改为地藏寺,为正宗第二十二世、二十三世,现石碑存记。乾隆九年七月三十日地藏显圣,大放慈光,进香者达千人之多,随即大兴土木,建起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齐堂等殿堂殿宇九十多间,使地藏寺盛极一时。同治六年为洪杨所毁,当年复兴。至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毁……[详细]
12、南雅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雅桥
  南雅桥。位于鹿城区藤桥镇上埠头村,始建于清晚期,1948年重修。该桥东西横跨戌浦江,为11孔梁柱式石桥,用花岗岩建造;全长48.6米,宽1.2米。桥身平直,各孔平铺3根桥面板。桥墩以2根方形石柱直立,向内倾斜。2000年列为瓯海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南雅桥东接上埠头村,西临藤泽公路,现公路面高出桥面约10米。下游约100米处为藤泽公路跨戍浦江的公路桥。桥梁处在田园郊外,没有高大建筑物影响。东西横跨戍浦江,为11孔梁柱式石桥,用花岗岩建造。全长48.41米,宽1.2米,桥面距正常水面约1.9米。桥身平直,桥面系直接于桥墩立柱上开卯口,各孔平铺3根桥面板,板宽0.39米,厚约0.25米,两端做榫头同桥墩立柱搭接,北侧桥板自西向东阳刻有铭文“民国戊子南雅桥夏姓首事”。桥各跨长度不一,中央数跨跨度较……[详细]
徐时栋故居(烟屿楼)
  徐时栋故居,坐落在宁波月湖西岸边桂井巷口旁,古屋坐西朝东,五间二弄,上下二层,书藏楼上,他家住月湖烟屿洲,其藏书片名,有藏书六万卷,他不但收集名家的著作,还留心收集乡帮文献,并立有:勿卷脑,勿折角,勿唾揭,勿夹别纸,勿作枕头,勿巧式装潢,勿率意涂沫,勿出示俗子,勿久借他人.之约.徐时栋(1814-1873),字定宇,同叔,号柳泉,鄞县人(现宁波鄞州区),是清代浙东著名的学者、方志学家和藏书家.平生酷爱读书,更喜藏书,藏书万余卷,在月湖烟屿洲建烟雨楼,为其读书,著书藏书之所.有人说他“资性通敏,委己于学”.烟屿楼是他从小到大的读书之地,大约先他一百年前,被后人誉为“万宝全书”,也是徐时栋非常景仰的一代先哲谢山先生全祖望,就出生这条桂花飘香的街巷深处.烟屿楼,初名叫做恋湖书楼.徐时栋在自己的笔记……[详细]
杭州绸业会馆旧址
  杭州绸业会馆旧址位于直大方伯92号,属于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其前身为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位于忠清里通圣庙侧的观成堂,是杭州最早的丝绸行会。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修。因场地狭小,不敷使用,自宣统年间起,杭州绸业商人集资在现址建造新馆,至1914年落成。杭州素有“丝绸之府”之美称,随着杭州丝绸业的发展,一种为满足行业聚议和解决纠纷需要的组织——行会,及其建筑——行业会馆,也应运而生。杭州最早的丝绸行会,出现在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并于忠清巷建立了行会议事之所——观成堂。光绪三十年(1904),因场地局促,无法满足丝绸从业者--、议事的需要,宋锡九等人提出“复创迁地改筑”方案,并获得众同业者赞成。此后,绸业巨贾王达甫、蒋延桂、徐吉生、丁立中等集资在保信巷(今直大方伯)内重建……[详细]
田塘头革命遗址
  田塘头革命遗址位于岙底乡田塘头村中部,至今尚存红十三军活动旧址和永嘉临时县委活动旧址。红十三军活动旧址建筑依山而建,原为五开间二层悬山石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416.4平方米,通面宽17.9米,通进深约11.63米,坐北朝南。后在北边梢间旁和次间后部新搭一开间和一厨房。建筑用材自然,做工粗糙,形制简朴、随意性较大。永嘉临时县委活动旧址依山而建,为五开间二层悬山石木结构,建筑面积422平方米,通面宽18.1米,通面深约11.58米,坐北朝南。田塘头在“二战”、“抗战”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浙南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的基本地区之一;有着漫长艰难、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历史。浙南特委、永嘉县委机关、武斗部队都曾在此隐蔽休整。1930-1949年期间,在该村一带发生过惨烈的战斗。自1927年被烧……[详细]
双潮西坑烈士墓
  双潮西坑烈士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双潮乡西坑村。烈士墓坐东南朝西北,依山而建。自上而下依次为纪念碑、纪念广场、烈士墓地、壮怀亭、百米长廊和题字岩。纪念碑高约15米,平面呈“回”字形,立面为暗红色大理石覆盖。西北侧立面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东南侧立面阴刻碑记。基座为四方形,高出地面约0.95米。表面由青石铺成斜方格式样,四方均设有台阶。纪念广场地面水泥覆盖,四周有青石栏杆围成。纪念广场西北侧为烈士墓地,墓地平面呈圆形。共安葬12位烈士,各有墓志。墓地外圈为花坛。墓地西侧为壮怀亭,平面为方形。四柱,青石砌成。顶部为四方顶,水泥砌成。亭子西侧及南侧设有坐椅。百米长廊依山而建,拾阶而下,青石砌成方柱栏杆。长廊靠山处岩壁上有两处题刻,分别为邹仲建题“革命胜地”及冯增荣同志题“英雄浩存”。双潮西坑……[详细]
西山青瓷窑址群
  西山窑址群,位于温州市城区西侧锦山东、北山麓(锦山因位于旧城之西,故名西山),跨鹿城、瓯海两区。范围包括护国岭、乌岩庙、小山儿、正和堂等4处为相对集中的窑址分布区,其中乌岩庙、小山儿、正和堂位于鹿城区。1986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处联合组队对西山窑进行过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后又经多次调查,证明该窑址群是晚唐至宋代典型的瓯窑窑址群。产品一般胎质细白或略显青灰,施淡青釉,釉汁匀净光洁。主要器形有碗、盘、盏、钵、罐、壶、器盖等。盘碗类器物多素面,壶、罐类器物则常施以装饰,装饰手法有刻、划、贴塑、镂孔等,装饰纹样主要有仰覆莲、牡丹、蕉叶、云气、S形曲线、短线条纹等。匣钵有钵形匣钵和凹底匣钵两种,垫具有泥点、垫饼、垫圈等,另有亚腰形支具、碾轮等。碗、盘、盏等多明火叠烧,罐、壶、杯等表面施有精……[详细]
18、颖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颖园
  颖园是南浔俗称“八牛”之一清朝陈熊的住宅花园,位于皇御河畔,占地11.07亩,它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经十三年,于光绪六年(1875)落成。现基本保存完好,系南浔镇文物保护单位。颖园内古术参天,有百年以上的广玉兰、香棒及紫藤等绿荫。楼、阁沿池而筑,太湖石假山堆垒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可拾级登临。“赏月楼”在池面一测,楼边有排紫红术的玻璃长窗,画梁雕柱,古色古香。池的北边筑有一幢乌瓦粉墙“养心钳”,过去是陈熊吟诗作画,奕模提琴之所。“玉香阁”也建于池西,砖瓦木结构的建筑,线条洗练,别具匠心。若登临楼上可饱览园中景色。颖园还以各种雕刻见长。在砖雕、石雕、木雕等,几乎是一座小型雕刻艺术馆。如“养心蹦”的门窗上是一幅幅刀法精湛、造型逼真的黄杨木雕,每幅均有名人书法。其小一幅《耕织图》,男耕女织……[详细]
温州中山纪念堂
  1927年2月,北伐军进抵浙江后,温州各界人民为纪念民主革命伟人、民国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发起在华盖山、积谷山之间建造中山公园,于1930年10月建成,占地面积5.46万平方米。1932年11月,中山纪念堂落成。自建成以来,中山纪念堂曾多次开辟展览。1952年改为中苏友谊馆,“文革时期”改为温州市少年活动室。因年久失修,损失严重,1987年6月在原台基上重新修建,仿原来形式,古式简瓦,双层屋檐,周体回廊,楼房典雅,气势壮观。为丰富展厅内容,曾派员专程到广东、中山、广州、南京等地孙中山纪念馆、堂、故居采集图文、图纸等中山先生一生事迹资料,陈列在纪念堂展厅内。在一楼展厅内,中厅为孙中山先生半身汉白玉雕像,西、北、东三面墙壁的镜框中,陈列着一批珍贵的照相,介绍了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分为少年求学……[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纪念馆,建于2011年6月,位于永康市舟山镇方山口村徐公祠内,占地990平方米,是永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徐公祠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成立的旧址。1930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县建立,后以浙江省内各地游击武装为基础,先后组建3个团。7月,中共永康中心县委将永康、缙云和仙居的游击队集中在徐公祠进行整编,宣布建立红三团,团长程仁谟、政委楼其团,下辖3个大队和1个独立中队。红三团主要活动于永康、缙云、仙居和东阳等县毗邻地区,频频出击,威震浙中,最盛时兵力达1600余人,有各式0900多支、土炮4门、手提机枪4挺,是红十三军3个团中武器装备最为精良的一个团,曾号称“红三师”。9月5日,红三团强攻壶镇失利,这是红三团规模最大、损失最严重的一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