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黄山五福庙
      五福庙位于黄山区永丰乡,时代为明清。五福庙为宗教纪念建筑物,位于黄山市黄山区城西50余公里的永丰乡岭下村必吉岭头黄山市黄山区城西50余公里的永丰乡岭下村必吉岭头(必吉岭是历史上泾县至青阳的交通要道)。庙建于元末,民国14年(1925年)永丰乡岭下村苏建芳重修。据乾隆时《太平县志》记载:“元末遭兵乱,神有奇验,苏氏托庇焉。固建庙奉为土主。”因此,每逢节日,当地和周围的善男信女来此烧香敬神。五福庙,上下四旁均用花岗岩石建造,不用寸木片瓦,故称“石屋”,3间硬山式。庙宽5.55米,深5.2米,檐水高3.25米,脊高4.95米,庙内有圆石柱4根,柱围1.16米,建有神像基座,高0.75米,宽0.9米、长5米的神像“文革”中拆除,石香炉等保存完好。五福庙为全石结构建筑,这在安徽省是极为少见。五福庙被公……[详细]
    竦口瓷窑址
      竦口瓷窑址位于歙县竦口村外,东临扬之水,北襟双竦水,窑址在两水汇合处的小山丘上,主要产青瓷,胎色乌黑或深蓝,产品主要为碗、盏、盘,亦有壶、盅等,釉色多系青灰,深浅不一,部分有碎裂纹。早期瓷釉呈酱储色。部分釉浸全身,部分釉不及圈脚。碗、盏多系正叠烧,以大套小,有多达十数个一叠者,用支钉分隔。支钉四至十三个不等。每叠用一匣钵,也有一器用一匣钵者。器式多样,大小不一。碗口径小的14厘米,大的19.5厘米;碗口有厚唇、五瓣葵花;碗内底有球面和太平底等多种形式。碟口径一般11一15厘米,高3.5一4厘米,平底折腹或双折腹。窑具除匣钵外,还有垫柱、墩子、窑砖等。该窑属龙窑,约存在于唐朝后期至北宋,以五代时为盛。后期产品壁薄釉匀,晶莹银亮,工艺精湛。窑址1985年3月发现,后经安徽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所派……[详细]
    屯溪老街古建筑群
      屯溪老街古建筑群位于屯溪区老街,时代为清、民国。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由新安江、横江、率水河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明弘治《休宁县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清康熙《休宁县志》记载:“屯溪街,县东三十里,镇长四里”。可见当时屯溪老街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屯溪老街古建筑群被公布为黄山……[详细]
    黄土岭恐龙蛋遗址
      黄土岭恐龙蛋遗址位于黄山区太平湖镇,黄山区城西40公里的广阳乡黄土岭,遗址南面紧靠太平湖。该遗址是1995年初,铜黄公路(铜陵至黄山)黄土岭路段施工时发现。出土蛋化石的面积有近百平方米。出土的恐龙蛋化石,经省考古专业人员现场发掘和国家古生物研究专家鉴定,属于7500万年以前,恐龙中鸭嘴龙类的蛋化石。出土地的蛋化石有扁圆形、橄榄形两种,扁圆形直径为10—12厘米,橄榄形长18厘米,径6—7厘米。据公路施工人员介绍,总共出土有5—6窝,数十枚,大部分被毁,省、区二级仅收藏20余枚。恐龙蛋化石遗址在我省是首次出土,因此,被列入1995年安徽省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黄土岭恐龙蛋化石的出土,为研究我省皖南地区的古气候、古生物、古代地质、水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黄土岭恐龙蛋遗址被公布……[详细]
    古岩寺遗址
      古岩寺遗址位于徽州区岩寺镇,时代为唐至明。“东汉末及两晋时期,佛教传入古徽州,最初的活动场所之一就在小岩村,该村东南山坡处有一较大岩洞,峰峦峭立,岩石突兀,清泉涓涓,岩形如覆屋,为佛家修身炼形之所。”从事徽文化研究的吴先生介绍,这就是当年的古岩寺,又称古岩院。据乾隆刻本《岩镇志草》记载,丰乐河南五里处的山坡上有前贤开凿的岩洞10余处,人称小岩寺、古岩寺。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名僧径山蕴禅师奉代宗手诏,集四方参学者结厦于此,始创三摩圣地,建有东西两序寺庙无数,殿堂鳞次栉比、错落其间,当时曾驻僧侣500人之多。因寺庙建在石壁岩洞前,故朝廷赐“岩寺”为名。黄山市文物管理部门表示,该遗址文化遗存富集,将为进一步研究这一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形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古岩寺遗址被公布为黄山市文……[详细]
    46、云门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门塔
      云门塔位于黟县城西北郊碧山南麓。俗称三都宝塔,因塔旁先有云门书屋而得名。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塔身五层,全高36.4米,系筒形楼阁式砖体木檐结构。塔平面继承宋塔六角形制,底部为六角形台阶,每边长5.2米。塔身六角形每边长2.4米,墙厚1.2米。砖砌斗拱,飞檐翘角,檐下饰以砖雕,角端悬挂铁马、每当微风吹拂,叮当之声悠扬。塔刹为宝珠顶,下有国光、宝盖、相轮、承露盘、复体等,共高6.4米,宏伟奇峻。塔内壁龛彩绘,淡雅别致。塔身内部为空心式,有折转攀登的阶梯,梯宽0.5米,可拾级而上。各层均有门窗,既能采光通风,又可供游人眺望。置身于塔的最上层,极目黟城,环城皆山,漳水如练,田野葱绿,村居鳞比,山清水秀,令人陶醉。该塔结构稳固,施工精巧,至今仍巍然屹立.气势雄伟。……[详细]
    宝兴面粉厂
      宝兴面粉厂位于蚌山区朝阳路公路桥东侧淮河南堤边,始建于1928年。为该年在徐州经营面粉厂的河北省盐山县人杨树诚,投资60万银元来蚌兴建的第二宝兴面粉厂,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9430平方米,动力设备和机械设备采用国外产品,1931年工厂投产。宝兴面粉厂的兴建、发展史也是一部蚌埠发展的历史。1982年8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蚌讲授“统筹法”和“优选法”时,专门视察了宝兴面粉厂。宝兴面粉厂现存建厂之初建造的厂房4间(约4200平方米)、阁楼一处(约100平方米),另有百年古朱藤一棵。厂房及阁楼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具有典型的时代印记,是全市硕果仅存的民国时期工业遗址。新时代对宝兴面粉厂片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将使工业遗产文脉得以延续,工业精神得到弘扬,活化成蚌埠的文化地标。……[详细]
    仁里下祠堂
      仁里下祠堂坐落在绩溪县瀛洲乡仁里村村中,建于清代,坐西北朝东南,祠堂名为“敬爱堂”。分前、中、后三进,占地面积687平方米,前进门楼,面阔五间。歇山屋顶,砌封火墙,抬梁式构架,设拱轩顶,中开仪门。斗拱承挑出檐,三合土地坪。门楼后是庭院,条石地坪,东西两侧是廊,享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屋顶,抬梁构架,三合土地坪,寝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屋顶,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前檐及东西稍间有石雕栏板11组,条石踏步登上寝楼,有天井。祠堂内的额枋、雀替、驼峰雕刻非常精美,艺术价值较高。2011年6月21日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县保单位,批准文号为绩政【2011】46号;2016年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6】219号。……[详细]
    49、胭脂井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胭脂井
      胭脂井位于梅城镇彰法山居委会王湾组内,建筑座落在潜山县城东3公里处的乔公故址上。《安庆府志》、《天柱山志》、《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均有对胭脂井的故事描写。在东汉末年,乔玄公的二女大乔与小乔,分别被东吴将领孙策、周瑜看中并娶为妾室。因二乔常到井傍梳妆打扮,……胭脂粉落入井中,使井水变成了粉红色,故后人将此井称曰为“胭脂井”。该井于1993年发掘修复,现建在一座方形的台基上,为一口石质竖向圆形筒井,四周用铁杆勾围。井壁纯为石质、厚2.4米;井口直径约0.7米,井圈深0.4米,占地面积约16平方米。井内水枯,有许多杂物。鉴于胭脂井被许多历史典籍记载,以及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借古抒怀的历史事实,潜山县人民政府于1986年10月将其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章恒悰宅
      章恒悰宅位于县城内西街秦家巷18号,占地面积为357平方米。此宅坐西北朝东南,硬山屋顶,四围封火墙,抬梁穿斗并用,三进三开间建筑法式。前进明间人字轩顶,大门开在前檐墙中部。设五飞砖门罩,大门内有木板影壁,后为厢房二间与厅堂,有天井。中进明间设人字轩,后部有木板影壁,由其两侧入后进。后进前檐设天井,方砖地坪,明间前檐设拱轩,露面立柱方形,后部原为人字轩,现已改为半阁,后檐设有天井。此宅装饰木构件有撑拱、雀替、驼峰、平盘斗、木鬲扇、窗门等。此宅为清代早中前期建筑,内饰带有苏式风格,是研究苏州、徽州文化交融的重要依据。200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绩政【2000】31号。2017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7】45号。……[详细]
    天子门水库
      天子门水库位于十字镇天子门村东湾村民组,年代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天子门水库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南部山区,跨姚村、十字二乡。因水库大坝坐落在十字乡南6公里处的东湾村上方,附近有天子门村,故名。水库兴建于1959年冬,竣工于1966年冬。1976年冬,大坝工程进行了翻修。大坝系粘土心墙砂壳结构,全长180米,最大坝高21.7米,坝顶宽6米。建有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各1条。灌溉渠系建筑物共116座。水库水源来自姚村乡山区,汇水面积35.5平方公里,库容量43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量2140万立方米。正常水深14米,水面面积3.5平方公里,可养鱼4.67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3000公顷。天子门水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鞍山三台阁
      三台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长江名阁,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后毁于战火。20世纪末得以重建。建成后的三台阁高五层约3O米,阁体呈方形,琉璃覆项,飞檐翘角,气势恢弘。登临三台阁,可南望天门中断,西眺大江奔流,东睹古镇采石,北看九华风光。三台阁已成为采石砚风景区乃至马鞍山的新亮点。三台阁,现马鞍山市人民悉心重建。气胜当年。此阁居高临下,俯瞰苍茫,应该比别处更能读懂万里长江。请看我们脚下这默默江流,千百年穿越过战火和霸业,浸润过富庶和贫瘠,营造过美景和灾象,谁能想到,它最终刻画在大地上的,竟然是一个伟大民族人格深处的诗性秘藏。三台阁是采石矶的制高点,采石矶是万里长江的结穴处。此阁景观,尽在游人眼底,无须描述;此矶历史,已有碑联如林。……[详细]
    神山铸剑遗址
      神山铸剑遗址位于芜湖市东北郊,与神山、火炉山、马鞍山连绵一体,山势逶迤,充满历史古韵,相传春秋时期,干将、莫邪在此设炉造剑,经三年铸成雌雄二剑,其剑青光闪烁,锋利无比,刚柔相济。《图经》云:“干将淬剑于此”。至今山上仍存“淬剑池”、“砥剑石”、“铁门槛”等古遗址,淬剑池位于山颠,池不大,水不深,但终年不枯,水清鉴人。颇为神奇。史载干将死后亦墓葬此山,唐代名将李靖曾在附近平叛,后人在神山建李卫公祠以奉祀;宋时芜湖县令沈端节率民众在神山祈雨,因为喜得天降大雨,故又建有“志喜亭”,1987年,芜湖市人民政府重建志喜亭。神山以其特有的古韵和秀色,最近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将“赤铸青峰”命名为“芜湖十景”之一。……[详细]
    张秉文墓
      张秉文墓位于黄甲镇汪河村张家坂组牌坊山,坐西朝东,前临牯牛背水库。麻石墓圹,靠山立碑,文曰:“明显考钟阳张公、妣张门方氏之墓”。文革中,张秉文墓遭到破坏,墓冢被炸,墓地牌坊被拆,墓区石狮、供桌等移往他处。2007年11月,桐城市委、市政府为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专项资金由市文物管理所主持修复了张秉文墓。张秉文,字含之,号钟阳,桐城人。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官江西抚州知府、湖广荆湘道、建宁兵巡道、广东按察使、山东左布政使。崇祯十二年正月,抗击清军殉难济南城。妻方孟式亦殉节大明湖。事闻,赠太常寺卿,崇祀忠孝祠,载《明史》。清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忠节”,妻方氏赠一品夫人。济南大明湖立有张公祠。……[详细]
    胡元龙故居
      胡元龙故居,位于平里镇贵溪村文桥组34号,系祁红鼻祖胡元龙故居,该建筑为两层砖木徽派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2017年8月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胡元龙(1836—1924),字仰儒,祁南乡贵溪人。自幼才能出众,文武双全,其祖因功被朝廷封赏三代,但元龙18岁时,认为“书可读,官不可做”,毅然辞去世袭把总官职,转而从事实业。他开垦荒山种植茶树、毛竹、松杉,创办茶厂,大胆探索,于光绪元年(1875)请来江西宁州茶师舒基立,改制红茶获得成功。他还兴办瓷土厂,发现了专供御窑使用的太和坑优质瓷土。胡元龙为人公道,乐善好施,他一生济困扶危,造福地方,威望很高。由于在祁红创制和早期发展中的突出贡献,胡元龙被后人尊为“祁红鼻祖”。……[详细]
    龙须湖风景区
      须湖风景区位于郎溪县城关东北部5公里,距南京市、溧阳市天目湖景区仅1小时路程。龙须湖水库丰水期水面面积可达266.8万平方米,水库总库容325万立方米,是一座具防洪、供水、灌溉、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中型水库。龙须湖风景区是以龙须湖水库为中心、四周丘岭环绕的景区。远看景区,烟波浩淼的龙须湖犹如一块翡翠镶嵌在蜿蜓起伏的峻岭之中。近看景区,湖边亭台楼阁让人感受分外惬意,特别是湖水荡漾的浪花、湖面吹起的清风,更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湖中心600平方米飞来岛如一叶漂浮湖面小舟。该区1998年被省政府定为省级名胜风景区。具体位置:龙须湖风景区位于郎溪县城关东北部5公里咨询电话:0563---7021002……[详细]
    界首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界首市向阳居委会教门街东首,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创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富商李和斋重建。全寺占地面积近7亩,砖瓦结构,5层院落,宏伟壮观。大门上方悬黑底金字大匾,-“清真古寺”4字。入门为一道长廊,两旁绿树成荫。二门内有“迎客松”巨大画面屏幅。过二门即进入天井院,为全寺主体建筑部分。迎面北屋5间,西面大殿10间,对殿5间,配称适当;大殿为一座宏伟古典式建筑,上方悬有“无像宝殿”、“浩荡难铭”、“道源无极”3块金字大匾。有五脊六兽,殿内抱厦明柱,油漆彩画绚丽夺目,宽敞明亮,可容200人礼拜。北屋两旁套房为满拉室。对殿两边套房为“讲经室”及“会议室”等。大殿后一小院建有沐浴室等。……[详细]
    龙潭筹备仓
      龙潭筹备仓,中华民国。位于桐城市新渡镇龙潭村黄畈村民组筹仓小学院内。建筑坐东南朝西北,前后两进,面阔各七开间,两进之间两侧设厢房,各三开间,两进与厢房建筑将筹备仓组成四合院。筹备仓大门设在西北前进明间,墙壁上嵌有“保捐碑”1通,“特捐碑”2通,“保捐碑”刻当时各保所捐建仓银元数额,“特捐碑”刻有“民国十二年岁次癸亥十二月”。筹备仓廊檐环绕,青石柱础,穿斗构架,小瓦覆顶,风格简洁大方,宽敞精致。从筹备仓内“特捐碑”和“保捐碑”所记,民国十二年,当地保、乡绅为筹备稻谷,赈济灾民以及修桥铺路所需而建该仓。龙潭筹备仓建筑规模较大,保存完好,是研究民国时期桐城经济、社会等状况的实物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详细]
    休龙古道
      休龙古道,由安徽休宁县城至浙江遂安县(旧县名,今属淳安的一部分)龙山街。从休宁县城至屯溪,东南行,经歙县横关、呈田、石门、啸天龙(歙县与遂安县交界处)至浙江原遂安县龙山街。穿过浙皖界山白际山脉主峰啸天龙,北可望黄山市,东可观千岛湖。横关至啸天龙31公里,全是石板路面;横关至石门段,路宽6至9尺,石门至啸天龙段,路宽3至4.5尺。沿途地势,由北至南,逐渐升高。啸天龙为白际山主脊,海拔1300余米。相传此道辟于元末明初,为朱元漳由浙入皖,经过此地,率军民辟成。号称有六十里石板路,上山二十里(已废弃),山上二十里(完整),下山二十里(部分中断)。当地人称休龙古道为“六十里路歪,上山二十里,岭上二十里,下山二十里”。……[详细]
    利辛县烈士陵园
      利辛县烈士陵园利辛烈士陵园原名路集烈士纪念碑,位于县城20公里处的路集。这里埋葬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祝聚民等七位烈士的遗骨。他们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1984年县人民0出资兴建,2003年12月县人民0出资重修扩建并命名为利辛县烈士陵园。整个陵园长110米,宽90米,纪念碑高10米,气势恢宏,古朴庄重,依“山”傍水,松柏掩翠,满园馨香。既有陵园之凝重肃穆,又有园林之秀丽清新,集瞻仰、游览两种功能于一体。原安徽省委副-、省人大主任王光宇为纪念碑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原省人大副主任郑锐为陵园题写了园名。是利辛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