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1、菽庄花园 AAAA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位于鼓浪屿岛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花园,1955年献作公园。菽庄花园利用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全园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大部分,各景错落有序,园在海上,海在园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又有海鸥飞翔的雄浑壮观,动静对比,相得益彰。园内还有四十四桥和十二洞天等景点。林尔嘉对花园精心设计,力求再现板桥别墅的风貌,又具江南园林的韵采,利用不大的一湾坡地,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每春秋佳日,登高望远,海天一色,杳乎无极”,把四周能看到的景物全部纳入花园怀抱。他在园内设置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观潮楼、小兰亭等10景,并把台北板桥别墅里的小板桥也搬了来,小巧别致,独具一格。……[详细]
南安凤山寺
  凤山寺,原名郭山庙,又名将军庙、威镇庙,位于泉州南安诗山镇西北角凤山麓,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初年(公元936-947年),供奉郭圣王。郭圣王,俗名郭忠福,诗山郭山人,生于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八月十二日。传说郭忠福长工出身,7岁丧父,牧牛俸母,乡邻郭孝子。由于他自小辛勤劳动,身体不支死于荒野。后人念其孝,立庙奉为神明,四时祈卜吉凶于神,以将军礼祀之,故郭山庙又称将军庙。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敕封为“威镇广泽侯”,并赐庙额“威镇庙”。到了宋宁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乡邻增修庙宇,使之殿寝、廊庑、门庭、层阶齐全。直至宋理宗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加封“威武英烈广泽尊王”,并赐建寺宇以祀。因郭山地形类凤盘舞,从此改名为“凤山寺”。此后三百年,风荡雨淋,栋宇虽有……[详细]
3、净峰寺 AAA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峰寺
  净峰寺位于惠安县净峰镇,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1年),净峰寺由观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宝殿等组成系列建筑群体。弘一法师曾在此研究佛学。门票/开放时间10元邻近景点洛阳桥崇武古城净峰寺位于净峰镇山透村北100米处的净峰山上。其山圆丰端秀,上多怪石,如水啮射状,并产有红丹石,而且地处海滨,三面环水,一面负陆,别具秀丽的山光海色。寺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现存系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修及近年依旧貌全面重加修葺。坐西朝东,在同一水平线上,由观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宝殿一字排列而成冠山寺景,旁侧辅有海月楼、禅房、醒园等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因山头圆缩,寺构皆小筑,唯三宝殿为面阔、进深各三间,其余皆一间,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式或悬山式屋顶。山中有清代及民国摩崖石刻4处。地址:……[详细]
陈文龙纪念馆
  陈文龙纪念馆位于台江区下杭路,总占地1200平方米,恢复了“海神”陈文龙尚书庙原有的亲水性特点,保持明清建筑形制和风格;有康熙、嘉庆、道光皇帝的三方御碑和9方总督、巡抚等褒扬陈文龙的牌匾;有乾隆到民国时期的14方石碑刻;有41斤重的乾隆年间铸制的镇庙狮钮铁印等,形成了集民俗、宗教、旅游活动为一体的新景观。陈文龙(公元1232-1277年)原名子龙,字君贲、德刚,福州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宋咸淳五年(1269)戊辰科状元,宋度宗赐名文龙。因丞相贾似道爱其文,对其极为赏识器重,但陈文龙并不以为然。后由于陈文龙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洁、处处以社稷为重、正直敢言。(1260年)忽心烈被拥立为大汗,此后元军开始攻宋,从(1267年)元军主帅阿术开始进攻襄阳直至(1273年)襄阳失守后,陈文龙上 书痛责贾……[详细]
天云洞风景区
  天云洞风景区天云洞风景区位于秀屿区埭头镇境内的大蚶山东南部。天云洞四周岩群砌迭,虬松遍野,四时山茶烂漫,异草丛生,以峰奇、石怪、洞幽、林秀、径幽称奇于兴化大地。莆仙的四大祈梦胜地“春莆禧、夏天云、秋仙女、冬九鲤”,其中“夏天云”就是指天云洞。春夏之交,云雾缭绕,岩峰隐约,亭榭依稀,山岚奇幻,人在云幔之中,俨若置身仙境。唐朝诗人罗隐曾来此尽兴游玩,赞曰“满山皆秀”。天云洞共有景点60多处,即九仙洞、观音亭、罗隐庙、恒山草堂、三十六石碟、第一山、淌水岩、致雨龙池等,还有风动石、骆驼石、覆船石、龟蛇石、双鳌石等尉为奇观。……[详细]
闽王庙
  闽王庙在今福州市区中心的庆城路,历史上曾经甲第连云,规模很大,但在岁月流逝中庙产渐被侵蚀,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只剩下两路四进建筑。祠前东西有牌楼式跨街宫墙(俗称东西辕门),红墙青瓦;墙檐下有彩绘花边纹饰,均毁于“文革-”期间。祠占地面积1621多平方米,今祠坐北向南,依次有碑院、祠厅、后院。门墙为牌楼式,墙檐有宽幅彩画博古花边,红墙青瓦。辟三门。中门前有1对抱鼓石,是以前的门面装饰,象征房子的主人有较高的身份和地位。旁有石狮,门上嵌竖碑“奉旨祀典”,黄碑“忠懿闽王祠”。左右边门石额分别为“崇德”、“报国”。大殿木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构架,歇山顶尾脊,祠厅额挂一块木匾“功垂闽峤”,“峤”指的是山大而高,以此赞誉王审知治闽的功劳。中供闽王塑像。陈列王审知墓志一合及其妻任内明墓志1通。殿……[详细]
福州西禅寺
  西禅寺,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名列福州五大禅寺,位于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87年)。相传南北朝时炼丹士王霸居此“炼丹成药,点石为丹”。每逢饥岁,便靠卖药卖金换米救济穷苦百姓。后来王霸“服药仙蜕”人们便在他的故居建寺。隋末废圯。唐咸通八年重建,定名为“清禅寺”,后改为*延寿寺”、“怡山西禅长庆寺”俗称“西禅寺”。该古刹十分巍峨壮观,门坊名冠全国最大。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8座,占地7.7公顷,还有唐七星井《唐福州延寿禅院故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碑、五代慧棱禅师舍利塔、清康熙御笔《药师经》、清代壁画等。西禅寺在海外久负盛名,海外廨院有新加坡的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的双庆寺、越南的普陀寺等,至今与西禅寺仍有密切的联系。西禅寺又以盛产良种……[详细]
福州林阳寺
  林阳寺是福州五大禅寺之一,位于晋安区岭头石牌村瑞峰之麓,故又称“瑞峰林阳寺”、林洋院,又名瑞峰林洋寺、瑞峰院。宋梁克家纂《三山志》载:“怀安县遵化里瑞峰林洋院,长兴二年置”。“长兴二年”即公元93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后几经兴废,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时改称“林洋寺”。清光绪年间,鼓山涌泉寺高僧古月禅师来寺为方丈,发愿兴复此寺,分遣徒弟四出募化5年,足迹达于南洋,后按涌泉寺格局重建殿宇,将寺名改为“瑞峰林阳寺”。1930年,圆瑛法师曾担任住持。“文革”中,寺遭破坏,后逐渐修复。林阳寺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伽蓝殿、地藏殿、大悲殿、祖师殿、报恩堂、古月塔院、客堂、禅堂、斋堂及僧寮等。1981年,林阳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详细]
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
  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大洋村洋边自然村。闽中支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的一部分,是中共闽中地委直接领导下的一支正规武装队伍。闽中支队司令部于1949年2月在莆田大洋渡口小学成立,司令员兼政委黄国璋,副司令员陈亨源,副政委林汝楠。从此,大洋成为闽中地区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中心。闽中支队司令部成立后,针对所属各县游击队没有正式的建制序列、部队番号也较混乱的情况,决定一边开展斗争,一边进行集训、整编。至6月底,整编基本完成,各县区游击武装统一改编为游击大队,大队之下设中队,并任命了各县区武装领导人,至此,闽中支队司令部下辖的部队总兵力约6000人-,编外武装力量约2万人,斗争区域北起闽清、福州,南至同安、厦门近20个市县。通过整编,完善了闽中人民……[详细]
鼓山涌泉寺
  鼓山涌泉寺为“闽刹之冠”,又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为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寺建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之下,海拔455米处,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涌泉寺的故地原为“华严寺”。唐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闽王王审知延请国师神晏主持修建新寺,寺成立后赐名“国师馆”。因在天王殿前有罗汉泉,后梁乾化五年(公元915年),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称涌泉寺。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和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寺两次毁于火。万历、天启间相继修复。清顺治初僧元贤又主持重修。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颁赐的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涌泉寺占地约1.7公顷,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现存的主要……[详细]
于山定光寺
  福州定光寺俗称白塔寺,是于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唐天佑二年(905年),是由闽王王审知创建,为宫殿式建筑。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为“万岁寺”(俗名塔寺),是当时福州最辉煌的名寺之一。……[详细]
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
  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陈平山,1904年出生于涂岭乡樟脚村犁壁岭一个穷苦的基督教徒家庭。1925年秋末,前往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于第五期步科。入校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他偕同学破狱而出,参加暴-动-。在激烈的战斗中,头部负伤,仍英勇杀敌。广州暴-动-失败后,起义部队转战到达海陆丰革命根据地。1928年2月,他奉命回福建,在漳州与中共福建省委接上关系。尔后于漳州、厦门两地,宣传、发动劳苦大众投身革命。6月,因叛徒的出卖,被敌逮捕,囚禁于漳州镇台街法院监狱。在狱中备受拷打,全身血肉模糊,因刑重罹病。他通过入狱治疗医师的协助,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党组织派人将他营救出狱。出狱后,福建省委改派他参……[详细]
闽中抗日办事处旧址
  闽中抗日办事处旧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田尾新村208号。抗日战争初期,闽中地区通过和平谈判,把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师独立大队,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9月,闽中工委在莆田城关西来寺设立抗日办事处,以便双方联系,负责人方子明。1938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背信弃义,悍然发动“泉州事变”,谋害了工委和部队负责人刘突军,并将独立大队包围缴械。后经我方据理力争,国民党方面被迫同意把闽中红军游击队交还新四军,开往皖南前线抗日。1939年,国民党又推行“溶共”、“防共”、“限共”政策,并陆续颁布所谓“限制异党活动”的一系列-法令。面临这种局面,闽中党组织一边在庄边宁里举办训练班培训抗日干部,一边派张伯庭等同志到莆田沿海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闽中抗日办事处迁移到沿海忠……[详细]
14、宝湖岩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湖岩
  宝湖岩英都历史悠久,山川俊秀,地灵人杰,名胜古迹殊多。古有七岩八院之盛,前人曾以七岩点缀成一首诗:“翁山夜闻滴水声,古迹岩前狮子亭。云从古室石佛在;水到湖内浊自清”。诗中咏出七岩的名称依次是英山岩、滴水岩、古迹岩、狮子岩、云从古室、石佛岩、湖内岩。由于年代久远,世事沦桑,几经兴废,七岩尚保存至今的仅有云从古室和宝湖岩两处。宝湖岩原名湖内岩,座落于英都芸林村龙湖山西麓,背南朝北.禧座丁山葵向兼午子方,地号为“真人坐禅”。岩内供奉如来、菩提祖师诸佛像,由于岩处高山,站在岩前,极目远眺,可阅尽无限风光,大有“举首千峰收眼底,回眸万象入岩前”之佳景。岩后山恋迭翠,万木争荣,一派“深山藏古寺”之画卷,正谓“深山寂寂藏仙阁,涧水涓涓伴梵音”。湖内岩始建于元末明初,后来湮废了,《明弘治,明崇及清康熙版<南……[详细]
魏杰故居
  魏杰故居原位于福州鼓楼区东门塔头街,坐北朝南,三面围墙,共四进,第四进早己倒坍,只留一片空地。“鹤山草庐”面积1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四面围墙。主座建筑祠厅辟左、中、右三门,大门六扇。入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斗拱、挂洛、檐、楣雕画精美,是奉祀魏杰生父富友之祠厅,帝建静修书屋、寿泉厅、泉石居(花亭)等,分别作为祭祀、课读、书画及住宿之所;泉石居是魏杰长住的宅院园林。魏杰故居现移建于金鸡山顶,只剩两进。前围墙中为石框门,上有多跳偷心式雨蓬,下悬“魏杰故居”匾,下为三步石台阶。门内为天井回廊,插屏门额曰“诗农债”,对联“布衣名士烟霞傲批好,农家诗人山水知音”。首进厅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间有插屏门隔为前后厅,前厅正中陈……[详细]
晋江福林寺
  福林寺坐落在晋江市龙湖镇檀林村东南,檀林旧称福林。据《福林移溪并建福林堂记》碑载:同治甲子年(1864年)兴工移溪于乡外,溪旁旧有福林堂,已废为墟基,于同治丙寅年(1866年)复建,后改为福林寺。 现寺占地面积3026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及护厝、园林等设施。前殿为大雄宝殿,古朴庄严,中祀三世尊佛,旁祀观世音、地藏王 菩萨,两边墙壁彩绘十八罗汉。后殿祗园楼原为二层楼宇,系1932年乡贤许经梨与开山祖师转伴和尚倡建,一楼祀千年千眼观音;二楼祀释迦文佛、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并设有禅房。后殿楼宇历经六十余载沧桑,屋盖梁木腐蛀,墙面脱落,有坍塌之危。1994年由福林村老人协会倡导,向海内外贤达募捐资金鼎新扩 建,改建后为三层楼宇,一、二楼依旧祀奉诸金尊,三楼为藏经阁,并勒碑纪……[详细]
林润故居(含林兰英故居)
  林润故居(含林兰英故居)位于城厢区霞林街道沟头村,类别为古建筑。林润故居也称为“御史大夫第”,原坐落于莆田城关下务巷,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当时宅第规模宏大,坐北朝南,临街有大门七个,小门二十一个。大门悬挂“谏臣世第”匾额;其门额枋板上就有楷书“御史大夫第”5个大字。大门联为“九牧家声大,谏臣世泽长”,宅内大厅4进,两旁依次为正房、厢厅、厢房及护厝等,为落檩品架本结构,间有天井,青砖大埕等。每厅形成一个单元,由一个大门出入,整体错落有致,又主次分明,布局十分严谨。采光、通风、排水等设备良好。整个建筑群原占地近6000平方米。400多年来,经过几个年代的修缮,其主体建筑迄今依然保持明代士大夫官宦第的特色。2002年,因旧城改造需要,故居最核心的建筑被整体易地搬迁至现在莆田一中新校园的东……[详细]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珠江村5组。1927年2月,莆田党组织在珠江开展活动,成立农会,进行抗捐抗税斗争。同年10月,建立了中共渚林(珠江)支部。1929年11月,中共莆田县委委员陈兆芳、吴承斌等在莆田沿海地区建立一支四五十人-的游击队,陈兆芳任队长、吴承斌任副队长。在游击队活动过程中,陈兆芳采取了“分散从事生产、集中打击敌人”的斗争方式,在当地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抗捐反霸斗争中起了良好的作用,有效地发动并锻炼了群众。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游击队在当地建立了月塘、濑垞、珠江等10多个革命基点村,从此,珠江村成为莆田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1946年,莆田党组织负责人杨杞松在忠门地区秘密串联发动,重建游击队。同年11月,中共闽中特委派林汝楠回到莆田沿海协助杨杞松恢复和扩大沿海地区的……[详细]
涌泉寺天王殿
  涌泉寺天王殿位于晋安区鼓山的涌泉寺内,为涌泉寺的核心建筑之一。殿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历代都有重修,今构基本保持了清代风貌,立面有改动。天王殿门额悬挂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御书“涌泉寺”匾额,门前庭院两侧耸立1972年由福州市郊龙瑞寺迁来的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制作的七层八角千佛陶塔(陶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对。据《鼓山志》载,天王殿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始建。宋绍兴七年(1137年)僧士珪重建,上为罗汉阁,下为金刚殿,当时天王殿结构可参考宋代福州知州程迈《重修涌泉寺碑》记载:“僧士珪修五百罗汉阁,下辟三门,傍通两廊,翼以随阁,俨然有飞走之状。”1542年涌泉寺毁于火,数十年间处于有山无寺的状态。1619年郡人曹学佺与僧道东智谛重建大雄宝殿,1629年林宏衍与僧……[详细]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莆田党团混合支部成立旧址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旧址哲理钟楼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仓后路7号。1925年底,中共中央派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回莆田进行建立地下党的工作,哲理钟楼就成为地下党的革命活动据点、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诞生地、闽中革命的摇篮。陈国柱奉中央指示回莆后,应聘在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母校哲理中学任教,住在哲理中学钟楼二层。1926年2月,陈国柱在钟楼宿舍内召集经过培养和考察的进步学生开会,宣布代表党组织接收他们加入青年团,同时成立莆田党团混合支部,书记陈国柱,组织委员陈天章,宣传委员陈德来,直属党中央领导,使闽中成为福建省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三个地区之一。同年6月,陈国柱将原发展的团员全部转为中-员,发展为中共莆田支部。支部改建后,积极向农村发展党员,在斗争中物色发展对象,吸收骨干分子入党,建立农村党支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