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201、馆驿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驿桥位于福州市鼓楼区衣锦坊西口,原五代罗城大壕上。为单孔石拱桥。桥长7.00米,宽5.05米,桥面由六块石板连成。北侧桥栏板刻“馆驿桥”,南侧刻“道光戊戌年建”,有仰莲望柱4对。五代时桥跨罗城大濠。原名车-桥,先为木桥。明成化十四年(西元1478年)改为石桥。因桥可通三山驿,故名馆驿桥,俗名驿前桥。清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春,七十叟里人雨村重建,再改为石拱桥。1985年修建道路,桥面覆盖混凝土。1992年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关水闸位于福州市环城路北段。元至元三十年(1294年)建。福建省--局北侧桥旁。闸高4.45米,宽0.6米,闸槽旁刻“时大元至元三十岁次甲午十一月丁丑吉日福建行省宫高兴等亲造。”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03、独立厅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立厅位于仓山区梅坞路9号,为桥南公益社、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旧址,又名“独立厅”,是福州辛亥革命的重要见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刘杰、林雨时、陈毓鑫和王鸿滋等人向清政府注册成立桥南公益社,举郑祖荫为社长,名义上办理劝葬、戒烟、施医、救火等公益事业,暗中进行组织和宣传革命;该社成立时先设在仓前山冯巷铺(今巷下路)的古榕书院,后因成员增多,移至梅坞路本建筑内,对外称“丙午俱乐部”,实为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并创办《建言报》,鼓吹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先生来闽,由马尾乘船抵福州码头,首先到此接受福建同盟会欢迎,在发表演说后亲笔题写“独立厅”三字,后制成匾额悬于社内。建筑占地约100平方米,为风格朴素的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详细]
204、安泰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泰桥唐天复元年(901),王审知筑罗城,南扩至利涉门,在门外护城壕建利涉门桥,后名安泰桥。石拱桥,单孔,跨11米,宽6米。桥岸均用规整条石砌建。《榕城景物考》载:“唐天复初,利涉门为罗城南关,人烟锈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萧管从柳阴榕叶0-。”宋宣和年间(1119-1125),陆藻任福州太守时,在桥上建一亭,不久圮。今桥面拓宽10米,用水泥覆盖,石桥原构仍在其下。1992年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喉、狮石台崖刻位于崇武镇大岞村,年代为明,类别为石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喉与狮石台摩崖石刻位于崇武镇大岞村大岞山上,其东侧为大岞海,风景秀丽,距崇武风景区约2公里,上有明代题刻6段。……[详细]
  苍霞洲基督教堂位于台江区苍霞洲文通弄17号,1924年由英国圣公会重建,占地面积805平方米,为哥特式三层砖木结构,坐西南朝东北,呈十字形排列。该堂是福州地区现存的具有典型英国风格的建筑,其规格宏大,保存较为完好。 2020年1月2日,苍霞洲基督教堂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围墙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鲁贻图书馆位于仓山区麦园路13号(麦园路、立新路口),建于民国33年(1944年),占地369.2平方米;为前半部分一层、后半部分二层、带有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近代建筑。建筑原为二层砖木结构民居。民国33年(1944年),江秀清等人为纪念黄展云而创设图书馆;当年10月,福州二次沦陷,至民国34年(1945年)5月光复,建馆工作停滞。民国34年(1945年)7月,鲁贻图书馆才正式落成开馆。图书馆在1960年代为“华侨幼儿园”使用;“文革-”期间被占用作为仓山邮电局。1991年维修,转为仓山烟台画院和仓山区文联办公用地。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鲁贻图书馆隔立新路对望的福州名校麦顶小学,其前身即为1926年黄展云创立的“独青小学”。小学内尚存石碑一块,为江秀清等人纪念黄展云所立。建筑坐南……[详细]
  文石登文道码头位于长乐区潭头镇文石村,登文道码头始建明永乐年间(1403-1424),明万历、清乾隆、光绪几度重修。登文道是明清时期长乐重要的码头渡口,是长乐学子进京考试的必经之路,也是长乐商客出远洋的始发地。登文道坐北向南,伸入江中,长百余米,每块条石长4米,宽1米,现存条石16块。登文道码头是研究长乐古代交通史、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载体。 2020年1月2日,文石登文道码头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附属文物文石天妃庙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清代重修,现仅存两堵残垣,庙墙嵌郭汝霖、肖崇世所撰《重修文石庙碑记》,共二通。据《长乐文石志》记载,郑和下西洋,四次经此设祭开船。2001年修复。。……[详细]
  文笔山崖刻位于涂寨镇文笔山,年代为明,类别为石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笔山摩崖石刻位于涂寨镇文峰村西北侧的文笔山上。明代因在山巅砌石如笔状,遥对县孔庙及笔架山,故称“文笔山”,现代书法家梁披云题有:“文笔峯”三个大字。此处距惠崇公路约3公里,山下有文笔中学、山尾小学、山尾村委会,山上有明代石刻2段。……[详细]
  鸳鸯三大门古厝位于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胜利自然村32、39、40、48号,年代为1909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09年,为邓氏先祖印尼归国所建。坐西朝东偏北,为单体建筑。通面阔47.1米,通进深19.6米。土木结构,悬山顶。由埕、上厅、厢房、两护厝组成。上厅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埕两侧为厢房,面阔三间,外隔一小巷为双层护厝。为研究清末民居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自墙外四周各外扩2米。……[详细]
  高氏文昌阁位于台江区双杭街道上杭路134号。大门面临上杭路,前部为高氏祠堂,建于清代早期。前后两进,依山势而升高,主座均为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第一进厅屏门阴刻描金朱子家训,文革期间被报纸糊盖,得以保存至今。后部文昌阁建于清嘉庆年间,原为高氏书斋,坐北向南,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6.5米,上层为卷棚顶,周围有楼部美人靠,穿斗式构架,重檐歇山顶,占地180平方米。文昌阁属重檐歇山顶的两层木楼,穿斗式构架。其中一楼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中为厅堂,两侧厢房。一层东、南、西三面檐下为三出梢斗拱承托雀替、檩木,两侧戗脊。二层面阔一间,进深一间,中为房间,周以通廊,通廊设有美人靠,屋面顶部两侧雀脊、翘角,表层卷草彩绘。主楼西侧跨越院内为厨房。文昌阁二楼原供奉有文昌帝君,相传为专司学问,文章之神,又为科举……[详细]
212、桂斋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斋在荷亭西北侧,原为皇华亭故址。新建的“桂斋”由前后两院组成,北院为桂斋正厅和“林文忠公读书处”组成,庭院西侧有游廊和碑亭。南院为假山鱼池,有六角亭及石拱桥各一。桂斋东面院外为禁烟亭,建于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六月,平面正方形,四角方形混凝土柱,西式叠涩檐口,攒尖顶,是1949年前留下的唯一建筑。清道光九年(西元1829年),福建布政使程含章见屏山原李纲祠破败不堪,“心窃伤之”,遂募集资金欲重建。时林则徐丁父忧在家守制,受托主持西湖疏浚工程,程含章与林则徐商议后,选西湖荷亭旧址,兴建新的李忠定公(李纲)祠,并附建纪念李纲读书处的“桂斋”。建成后留有程含章撰稿,林则徐手书《新建宋李忠定公祠堂记》。“桂斋”为李忠定公祠的花厅,取李纲晚年住所为名,并植桂花两株。林则徐曾语于亲故:不求身后立……[详细]
  试剑石崖刻位于辋川镇试剑村,年代为明,类别为石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试剑石摩崖石刻位于辋川镇试剑村北侧的古官道上,该处有巨石劈为二:一竖,高3.2米,底长4.2米;一卧,平面长5.7米、宽4.5米,作路面。二石面皆坦平,有如刀劈,但大小不同,痕迹也不能吻合。传系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经此,劈石以试剑锋,竖石面有石刻三段。……[详细]
214、白马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桥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义州街道白马河上,建于清末,为福州木帮商会集资建造。东西走向,石构平梁桥,三墩四孔,不等跨,墩船形,桥长74米,宽3米,望柱23对栏版22副,多次重修。民国33年(1944年),福州第二次沦陷,日军在此残酷屠杀百姓、污辱妇女,成为日本侵略福州的历史见证之一。……[详细]
  东关司马第位于长乐区吴航街道东关社区司马巷北侧,司马第为陈省居所,俗称官厅里。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陈省,长乐县古槐人,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历任浙江金华府推官、山西道御史、后巡按山海关、湖广、大理寺少卿、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后部右侍郎等职。司马第为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574平方米,并排三座,每座二进,各座隔封火墙。中轴线由前至后依次为:正门、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后座。门楼额“司马第”,柱联“礼乐常遵东鲁,衣冠实出南阳”。府第内尚存“三朝秉宪”匾和石槽等文物。2020年1月2日,东关司马第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向东延伸至牌坊以东14.5米,向西延伸7.8米,向南延伸至规划道路,向北延伸至规划道路。。……[详细]
  洋尾古坊群位于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李角自然村,年代为宋、明、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洋尾古坊群由佥判第坊、科第坊和栢府归荣坊三座古牌坊组成,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洋尾村灿烂的历史文化精髓。佥判第坊: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邑人广东惠州佥判李廷耀建,2001年矫正修缮。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5.2平方米,面阔一间3.95米,进深三柱3.85米,高4.8米,歇山顶,砖木结构。形制古朴,四角为门头阙。科第坊: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代重建,2001年修缮,保持明清风格,保存明清石柱、柱础。坐北朝南,建筑面积47平方米,单体建筑,面阔三间11.25米,进深四柱4.2米,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坊内记“自宋至清上科第者有监察御史以上官员及进士举人等计408人”。……[详细]
  钦赐祭葬石坊表位于思明区植物园内紫云岩樵溪西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代。保护范围:石牌坊建筑本体。……[详细]
  东山城遗址位于小岞镇东山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称小岞城,位于小岞镇东山村北隅,建于明洪武年间。它东对台湾海峡,北望湄洲湾,与东南崇武半岛的崇武城和西北净峰半岛的黄崎城,互为犄角,成为海防的要隘之一。该城平面近方形,城墙用花岗岩条石内外叠砌,现仅存北城拱门及其两侧残墙数十米。拱门高4.5、宽2.4、厚1.85米;残城墙高4.2、宽1.85米。城中尚存古水井一口,传为当时专供守城兵民所饮用,现仍为居民生活所用。南城门内莲花山下尚存修复过的明建观音宫(莲花寺)一座。……[详细]
  厦门万石植物园内的樵溪,源现狮山,由东北向西南汇入万石岩水库内,樵溪桥即横跨于紫云岩前樵溪上。因桥旁保留着“南明”时期摩崖石刻而具有文物价值。石桥以花岗岩石砌造,呈西南-东北走向,长14米,宽1.5米,为单墩双孔石梁桥。桥东北端架置于岸边巨石上,西南岸以石砌墩台为支体,桥中部以天然巨石为桥墩。桥面以7块长条石板并列铺成,桥两端各有3—5级石阶,东南岸桥边岩石上有南明永历七年(1653)岱州余宏所题“樵溪桥”石刻。过了石桥顺着樵溪向山间走去,步行不足百米,悠然间可见溪流上有一巨石覆盖叠涩而成的天然石洞,这就到了人们所说的“琴洞”。相传琴洞旁山麓为明末清初郑成功屯兵厦门时的读书处—高读岩,《厦门志》记载:“过樵溪其高处,即高读岩,相传为郑氏读书处,今俱废。”今高读岩已废,琴洞犹存。琴洞洞口宽、高……[详细]
  郑成功杀郑联处位于思明区开元街道万石植物园水库右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末清初。在厦门万石岩风景区,万石岩水库西侧。万石岩下,一石峰耸立,因其像大象朝天伸着长长的鼻子,清雍正时厦门海防同知李蟑题“象鼻峰”,在象鼻峰下有一块“锁云”石,立于溪涧之旁,“锁云”石刻,字体为行书,字幅约30×30厘米,为清康熙三十七年至四十三年(1698-1704年)厦门海防同知姚应凤题写,其意是云过此处,停止不前,像被锁住一样,故名“锁云”。云为何被锁,此乃因朝天的岩石挡住云的去路,使云停留在岩石之中的洼处岩窝而形成的。也隐指南明时期定远侯郑联于此被杀之历史典故故。《厦门志》云:“沿涧上行至一石门,镌‘锁云’二字,即郑成功刺郑联处也。”郑联,厦门高浦人,郑成功宗兄,清兵南下之际,拥护浙江鲁王监国,1647……[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