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五通渡头是厦门现存为数不多的几座古渡头之一,位于禾山镇五通村凤头社北面300米海岬,隔海与同安刘五店遥遥相对,自古以来是厦门岛东北部的交通要津和海防汛地。五通地名因此地旧祀五通神而得名。相传800年前元兵南侵时,南宋幼帝赵昺与丞相张世杰、陆秀夫南逃,经同安渡海从五通渡头登岸,然后取道东渡、嵩屿进入漳州,并由此在当地留下了“圣迹”、“圣泉”、“金带水”等民间传说。五通渡也叫五通铺。古时候,官方使用的道路称官道,沿途设站,大站设驿,驿与驿之间每十里设一铺,配备夫役,以便递送文书,接送官吏。宋朝时,在同安大轮山下设大同驿,元代改在县西门,称同安驿,并延用到近代。同安驿经过下尾店、圣林到刘五店,从刘五店过渡,经海程三十里就是五通,再经过蛟塘、莲坂而至厦门城外的和凤宫,共有七个铺,五通渡头是其中之一。……[详细]
      许厝古窑址位于海沧区海沧镇霞阳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唐至五代。保护范围:以文物保护碑为中心,半径20米。……[详细]
      陈黯隐居石室位于思明区梧村金榜山北面山腰。陈黯,字希孺,号昌晦,生卒年约为805-876年,系晚唐时期厦门的知名文人。据《南陈世系》载,陈黯系南院派陈氏十世祖。他十岁能诗,十三岁即携诗作谒见清源牧(唐时泉州为清源军,牧即清源军的最高行政长官)。十七岁作《苏武谒汉武帝陵庙赋》,为士人推服。黯父早逝,事母甚孝,直至四十岁后,方离家赴京应试,并游历中原和吴楚等地。一生共十八次应试,因屡举不第,遂自号“场老”。晚年曾在陕西终南山隐居数年。唐乾符元年(874年)春,因子孙婚嫁事,陈黯回到厦门。时其年已近七旬,事毕,遂入金榜山隐居,读书垂钓,聊度余生。二年后,陈黯去世。金榜山因此又称场老山。陈黯曾在金榜山顶建造迎仙阁。迎仙阁现已毁,仅存其读书的石室。石室系一天然巨石横覆形成的岩洞。洞口朝向西北,面宽6.……[详细]
      莆田县国民政府机关及门楼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荔城区政府机关大院,年代为1949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49年。坐北朝南,通面阔26.8米,通进深13.6米,总建筑面积364.48平方米。为和风式建筑,歇山顶,土木结构。面阔九间,进深二间,上下两层,基础石砌,主体角砖。前廊大门石雕雕刻较精美。该建筑处于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现作为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使用。为研究莆田民国建筑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南至主厅前廊滴水外延30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后黄碉楼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年代为民国,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民国,由黄福志建,以防地方土匪抢劫。坐南朝北,通面阔4.5米,通进深4米,总面积18平方米。四方形四层,第四层为半楼,可做观察台。一至三层设枪眼。钢筋水泥结构。为研究民国时期碉楼建造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0.5米,西至外墙滴水外延0.5米,南至主楼滴水外延2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云峰庵位于崇武镇靖江村,年代为明-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峰庵位于崇武镇靖江村庵山顶,背靠古城墙灯塔,右侧为庵山路,前约100米处为靖江小学,其余各面皆为民宅。庵坐东向西,东西长30米,南北宽9米,分前后两个院落。前落由门楼、天井、正殿组成。正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后落由天井、正厅组成。……[详细]
      集奎万寿桥位于涵江区白塘镇集奎村,年代为宋,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初,由南宋李富募捐而建。东北至西南走向,为传统平梁石桥,8墩9孔梁桥,跨于白塘湖汊上。全长47.35米,宽2.1米,桥墩高约5米。方型墩,桥面以石板做梁,大小不一的石块铺设成八卦形状,桥栏杆用条石以榫卯相接。桥东北端有桥亭1座,清代建,现代重修,二层,面阔4.9米,进深7.6米,高7米,歇山顶,内立修桥志铭。该桥是莆田兴化平原南北洋现存的同年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石桥之一,至今仍保持行人交通作用。为研究莆田宋代桥梁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北至桥头二层桥亭;西南至桥头小路外延6米;东南、西北以桥梁本体外沿各外延20米。……[详细]
      郑成功读书处位于思明区开元街道万石植物园内太平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末清初。保护范围:“石笑”石刻、八角亭石刻及郑鹏云诗刻等所在岩石全体。……[详细]
      龙泉宫龙柱、碑刻、龙泉井位于螺城镇中山西路,年代为宋-清,类别为石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泉宫碑刻位于县城西北社区西街龙泉宫中。碑刻黑页岩,长33、宽48厘米,镶于宫之西壁上。清同治二年(1863)立,记明清间惠安在发生倭寇、洋寇犯境,邱二娘义军攻城,以及疫疠、亢旱等事件中,赖菩萨神功,御大灾、捍大患,有功于民,奉文部照准,予春秋佛诞特祭。楷书,阴刻,字径1厘米。另有龙柱1对,辉绿岩石质,透雕,通高2.23米,柱身高2米,圆径0.45米;柱础八角形浮雕花果吉祥物,高0.23米。龙泉宫始建于北宋初,宫中供奉观音菩萨。清末重修时立此对蟠龙石柱于观音殿拜亭前。井建于北宋初,太平兴国年间建龙泉宫时,造亭遮护。井以条石砌筑,长期蓄水2米左右,泉水甘冽,从未干涸。近年重砌井栏围护。……[详细]
      演武亭遗址位于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末清初。保护范围:厦门大学体育场全部。……[详细]
      溪龙寺石雕龙柱位于东桥镇梅庄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石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柱位于东桥镇梅庄村溪龙寺。龙柱,辉绿岩石质,透雕,通高2.28米。柱身高2.01米,径0.48米,东柱雕单龙,下端附麒麟尾随;西柱雕双龙抢珠,下端雕狮子仰观。龙之状态皆奋然跃起于波涛间,蟠绕于云间。柱础高0.27米,为圆墩鼓形,浮雕花草、走兽。……[详细]
      “八·六”反围剿纪念碑位于崇武镇港墘村,年代为1987年,类别为革命纪念建筑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港墘“八·六”反围剿纪念碑位于崇武镇港墘村西200米处。纪念碑建于1987年9月,系纪念1949年8月6日,港墘人民群众在中共港墘总支部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围剿革命根据地港墘进行坚决斗争的历史事件。碑坐北朝南,通高8.6米。碑台为八角形,围栏呈城垛式。碑三面临海,碑身六角形锥体,碑座六角形,顶端雕有腾飞的海燕,极为壮观。……[详细]
      霞徐顺济庙位于涵江区涵东街道霞徐社区大宫前路,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代,清重建,2003年修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前殿、天井、主殿组成,保存清代建筑风格,保留大量明代石构件。坐北朝南,通面阔10.68米,通进深22.26米,建筑面积237.74平方米。前殿面阔三间10.68米,进深四柱8.34米带前廊,主殿面阔三间10.68米,进深四柱9.84米,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庙祀妈祖,为涵江早期妈祖宫庙之一,为妈祖信仰的传播和发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2米至义德堂墙埕;西北至周天安共墙;西南外延16米至霞徐套房第三幢埕;东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1米。……[详细]
    234、葛山宫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葛山宫位于涂寨镇庄内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葛山宫位于涂寨镇庄内村,始建于宋代,原为儒师讲学授徒之所,称崧光精舍。宫在明、清均有重修,坐北朝南,两进,由山门、两廊、大殿组成。奉三宝佛,面积228平方米。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式屋顶,三川脊。石门楣上由三层斗拱承托,楣中刻明代著名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葛山故地”四字。门柱前置石鼓一对,壁堵镶饰有浮雕麒麟、鹿、虎及花鸟石刻。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抬梁式木结构,硬山式屋顶,燕尾脊。殿中立梭形石柱8根,其中四根的柱础雕莲瓣纹并与柱子连雕在一起。……[详细]
      黄宗旦墓位于涂寨镇文峰村,年代为宋,类别为古墓葬,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宗旦墓位于涂寨镇文峰村林前自然村东北300米处的东山上。黄宗旦(973—?),字叔才,张坂镇后边村人。北宋咸平元年(998),中进士甲科第二(榜眼),曾知苏州,晚年直史馆,后以刑部郎0-知襄州。为官清正,廉明,爱民如子,离任时民立德政碑以颂。墓系夫妻合葬,坐南朝北偏东,呈“凤”字形。封堆前竖半月形墓碑,两旁各附阴刻凤云纹略呈三角形的石刻;周边砌石,上堆封土,墓近似圆形。前有双层墓坪,后之中部有尖状突出如龟尾,形制古朴,尚存宋初风格。……[详细]
      吉云云峰宫大殿位于涵江区庄边镇吉云村云洋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重建。坐西朝东,大殿面阔五间11.66米,进深五柱带前廊11.71米,建筑面积136.54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柱、梁用材较大,柁墩、雀替等木雕精美古朴。门两边悬联板一对阴雕行书“云峰叠其乾坤大,庙貌重新日月光”,题款为“同治戊辰”。宫内存清同治三年重建捐资芳名石碑1通。比较完好保留清代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至宫外水泥埕外沿外延1米;西至后殿外墙外延3米;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3米;北至戏台水泥埕外沿外延3米。……[详细]
      青山庙碑刻、石狮位于螺城镇联珠巷,年代为宋,类别为石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山灵安王古迹”碑刻位于螺城镇西北社区西北街联珠巷青山庙内。“青山灵安王古迹”碑,花岗岩石质,长方形,长50厘米、宽22厘米,楷书阴刻“青山”二字横刻,“灵安王古迹”五字竖刻,字径9.5厘米。此外,青山庙内还保存一对石狮,由辉绿岩石雕成,高42厘米,系宋代置县建衙时或建青山寮、青山庙时所雕。……[详细]
      螺城天后宫位于螺城镇新亭尾,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螺城镇新亭尾村。宫可能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雍正六年(1728)由知县韩从玉鸠众重修,是惠邑唯一由知县主持修建并选定为官府定期祀典的妈祖庙。宫坐西朝东,两进五开间,由山门、两廊、天井和主殿组成,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主殿面阔五开间、进深三间,抬梁和穿斗式混合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燕尾脊;山门作三川脊。主殿南侧为龙王庙,北侧为文昌祠。……[详细]
      孝池陈氏民居位于涵江区大洋乡孝池村洋西12号,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中后期,为一进合院式建筑,坐南朝北,通面阔42.38米,通进深21.24米,建筑面积900.15平方米,面阔为十开间,上下进中间以走廊贯通,正厅中轴线上依次为砖埕、前廊、下厅、天井、正厅组成。悬山顶,山墙搁檩土木结构,为陈姓族居之所,正厅后设福堂,内神龛供奉陈氏列代先祖,为孝池村陈氏宗族“崇宗祀祖”之用,还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该建筑保留清代古民居的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莆田山区民居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2米,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3米,西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1米,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15米。……[详细]
      红卫水库“魁星像”位于螺城镇西北街,年代为清,类别为石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魁星浮雕石像位于螺城镇西郊的魁星庙中。魁星像,系长方形辉绿岩石浮雕而成。石高0.9、宽0.68、厚0.18米,外作长方形框,内浮雕魁星像。像取“魁”字造型:鬼斗偏右,脸斜翻朝左;右足前伸翘掌,左足大弯钩上托北斗七星,宛如“魁”字的鬼身翻足踢斗之状。像之上端还阴刻隶书“魁星像”三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