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怀安接官道码头位于仓山区怀安村东南面乌龙江边,包括古接官道及码头,是“海上丝绸之路”曾经兴盛的重要见证。接官道为突堤式结构,占地约380平方米;西面三块巨石伸入江面形成码头,是怀安唯一保留下来的接官道古码头。码头石板道宽约5米,条石铺就,上有百余条横向凿槽,便于上下船时防滑;此外还有用于拴绳、方便船舶停靠的石槽遗存。2005年开始,三环路从怀安附近通过,怀安沿江一带进行了绿化改造,老码头得到简单整修,在码头端部设置送别石雕像一组。2015年1月,作为“怀安衙署遗址与接官道”的一部分,公布为福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62、正极殿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极殿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保尾社区西60米,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又称“五帝庙”。始建于明代中期,清代重建。20世纪50、60年代曾作小学校址,90年代因旧城改造,在原址偏后处迁建,并缩小规模。坐北朝南偏西,单进合院式建筑。通面阔16米,通进深20.3米,占地面积325平方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近年在天井处建拜亭。主祀玄天上帝。为研究清代宫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旧城改造套房外小道,西至大地房地产基地外小道,南至大地房地产基地外大道,北至宫口河边通道。……[详细]
  东甲镇海堤纪念馆位于荔城区黄石镇东甲村西船96号,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名曰“功臣祠”,清代更名为“报功祠”。坐东北朝西南,面阔15.3米,通进深11.8米,建筑面积180.54米。由馆门、大厅组成。纪念历代水利先贤及有功人士。1996年,莆田县人民政府将其更名为“莆田镇海堤纪念馆”。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南至主殿前廊滴水外延2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登文道码头位于长乐市潭头镇文石村北侧海边,为郑和到长乐修建天妃庙时登陆的地方。码头由条石铺成,长约99.73米,最宽处有3.44米。登文道码头也是古代长乐客商出远洋的始发地,也是本地读书人进京赶考的出发港。读书人若中举返乡,便捐一块石头,并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就是“登文道码头”名字的由来。……[详细]
  万寿桥位于仓山区、台江区之间的闽江上,北起台江中亭街,中至中洲岛,南接仓前观井路,是世界跨越最大江河的古桥。福州本地俗称“大桥”。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竣工。明天顺间、成化间多次重修;清初,江南桥改建为万寿桥同样的全石结构桥梁。乾隆年间重修时,惠安石雕宗师李周特地为桥栏柱雕18只形态各异的石狮。民国十九年(1930)福建省建设厅通行汽车,对万寿桥桥面进行改造;因工程质量不佳,民国三十四年(1945)再次大修。1971年为闽江上游通航,拆除了一个桥墩,改建两个,并将桥面抬高,架设于原桥面之上,同时将桥改名为“解放大桥”。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洪水冲毁一座桥墩,遭拆除重建为联拱悬索桥。万寿桥是世界跨越最大江河的古桥,呈南北走向,北起楞严洲,南到中洲,长一百七十丈有奇。桥……[详细]
  陈宝琛墓位于马尾区君竹村西北。墓建于1923年,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如意形,四层墓埕。……[详细]
  广东会馆位于仓山区六一南路52号仓山第二中心小学校内,是清代旅居福州的广东籍商人筹建的、带有同乡会性质的会馆。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1245平方米,共二进,前厅、天井、后厅(聚议厅)、廊房。前厅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天井占地约270平方米,中间有一棵榕树直径2平方米,高7米,约150年历史。聚议厅左右两边有硬木桩直径1.46平方米,高7米,是全国少有的保存着南国独特的建筑风格的大会馆。馆后有一棵百年大木棉树是福州木棉树之冠。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在“广东会馆”接受旅闽广东同乡会热情款待;吃过午餐后,孙中山先生在广东会馆的聚议厅发表演说,并为会馆题写“戮力同心”四字匾额;又受同乡会邀请,选择下榻广东会馆。“戮力同心”牌匾在文革时被毁。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清光……[详细]
  琼河七桥、河七桥(1992年公布名),位于安泰河上,是唐五代罗城护城河上的桥梁。包括金斗桥、馆驿桥、双抛桥、高峰桥、板桥(老佛殿桥)、安泰桥、观音桥等(该名单已核实),均为石构平梁桥或单孔拱桥,栏板上有建造年代和桥名等题刻。古时西水关潮水经此分南北交流,与东潮汇合,为古时福州的特-一。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安泰桥、板桥(老佛殿桥)、馆驿桥、金斗桥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详细]
  石塔会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下殿里乌塔南侧,坐南向北,四面围墙。大门开西侧,正中门额为“石塔会馆”青石匾,门前有一对高一米余青石刻石狮。现有会馆主要的建筑是戏台,面对乌塔,面积约60平方米,台中四根方形石柱,刻有对联“集今古大观,时事各异;得管弦乐趣,情文相同”等。台顶藻并斗拱层层重叠,顶刻画有山水楼台、花卉树木,造型优美;台后为化妆室。戏台两侧为看楼,楼前栏板精雕细刻。戏台正面原有神翕,曾为居民占用。戏台对面为正厅已垮塌,仅存观音兜式封火山墙。石塔会馆始建不详,曾祀五帝。清道光、同治(西元1821-1874年)年间重修,光绪年间京果行商会捐资重修。石塔会馆1949年后沦为居民大杂院;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福州市政府(时任市委书记赵学敏,此后曾被“--”)为腾出土地招商开发……[详细]
  科山寺旧址位于螺城镇科山,年代为宋-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科山寺位于螺城西郊的科山上,面临城区,背负莲花峰,东侧有庄先生祠、刘望海报德祠。科山原名“登科山”,因宋代卢瞻曾结庐读书其上,后中举登科而名之,简称“科山”。寺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寺前后环境建设总范围3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格局严整,形成了包括佛刹、道庙、儒祠的释道儒三教同尊的胜地。……[详细]
371、真武坛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武坛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胜利路,类别为古建筑。明嘉靖年间(1522~1566)以前建,清代、近代重修。坐北向南,通面阔25米,通进深40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由照墙、山门、天井、正殿、后殿、两厢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柱,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梁架保持明清风格。祀玄天上帝。山门檐下1对透雕盘龙石柱为乾隆年间雕凿。庙中保存1方明代石龙陛。真武坛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围墙,东、西、北至通道各外延2米。……[详细]
372、三通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通桥原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亭街以西的小河上,建于清嘉庆十一年(西元1806年),石构,拱桥,二墩三孔,不等跨,墩船形,长36.70米,宽3.10米,跨长30米,桥梁石板有“嘉庆丙寅年仲秋吉旦造”题刻。三通桥于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利嘉集团中亭街项目拆迁时,于深夜用大型施工铲车将其铲断一孔。此事见报后,引起周边群众和文物专家的激烈反应,后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将三通桥迁移到后洲河道上,并将铲坏的桥孔修复。三通桥事件对后来的万寿头陀寺的拆迁安置造成了直接的影响。……[详细]
  峰山小学旧址位于涵江区梧塘镇九峰村旧厝房,年代为1941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1941年,是九峰村绅商方锦秀创建、众商贾募建的私立小学。1970年改为公办,更名“九峰小学”,1994年在右侧建新校,遂改作村部。坐东北朝西南,面阔七间25米,进深11.7米,建筑面积292.5平方米,砖木结构,上下层各七个拱形卷廊,中西结合的双层近代建筑,是研究近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保护范围:东至旧厝房村道内沿;西至现小学围墙;南至村道内沿;北至建筑外墙外延5米。……[详细]
374、悟本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悟本堂位于涵江区三江口镇鲸山村石山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为“三一教”悟本派创始人陈智达倡建,近代修。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27.6米,通进深17米,建筑面积470平方米,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前殿、天井、主殿及两侧钟鼓楼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前殿与两侧钟鼓楼之间各隔一天井,钟鼓楼前部为双层,歇山顶。堂内存有古经书近百本及印制经书木雕板百余块,是研究清代建筑和印刷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附属文物:陈智达墓,清同治十二年(1872)葬,现存墓为民国甲戍年(1934)冬从异地迁建。保护范围:东南至村道外沿;西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西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东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详细]
  吴承斌烈士墓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月埔村吴厝自然村。吴承斌(1908—1930),又名吴汝英,出生于莆田忠门镇月塘村一户比较富裕的农家。1922年考上蒲星中学,后转入哲理中学。在校期间,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爱国反帝斗争,逐渐成为莆田早期革命运动的骨干。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转为中共党员。-11月下旬,北伐军进入莆田后,与各区负责同志共同发动各界人士10万余人开展欢迎祝捷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的革命运动。12月,中共莆田特区委成立,当选为委员,负责笏石区的工作。1928年9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忠门一带开辟武装斗争据点。一回到家乡,就从自己的家庭入手开展革命,公开声明凡欠他家的债务一律免还,并当众烧毁家里的借据、帐簿、文书等,穷苦农民无不称道,参加农会的积极性空……[详细]
376、五福宫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福宫位于涵江区白塘镇陈桥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宋宁宗赵扩庆元、嘉定年间(1195-1224),由陈桥宋赐进士翰林院修撰陈宗起舍地鼎建,道光十七年(1837)修,近代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2.6米,通进深23米,建筑面积289.8平方米,由前殿、天井、主殿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存道光丁酉年(1837)匾额2块,长2.38米,宽0.93米。 附属文物:陈氏祠堂,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由钦差副使何乔新佥事督修祠,近代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4.2米,通进深18米,建筑面积255.6平方米,由门厅、天井、正厅组成,抬梁式木构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西至建筑外墙小巷外延1米;南……[详细]
  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办公遗址(中山公园内仰文楼)位于漳州市芗城区延安北路与新华西路交汇处中山公园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仰文楼历史上原是漳州府衙的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当时漳州知府魏荔彤为纪念朱熹任漳州知府时昌盛文风而将府衙后楼房改建而成,命名为“仰文楼”,此后成为漳州文人的活动场所。仰文楼原是二层0-式结构,占地900余平米,二楼东西两侧各有空中0-,十分精致。1938年毁于日本飞机的轰炸,1942年重建为一层的结构,占地面积不变。这里距东坂后基督教堂只有80余米,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即在此办公。5月1日,王占春在仰文楼北侧主持召开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军民万人大会,热烈庆祝红军攻占漳州取得胜利。在庆祝大会上,东路军和省委负责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同时,审判了国民党张……[详细]
  莆禧城城隍庙位于莆田市山亭镇莆禧村内东隅,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宋代,称鲤江庙。明洪武间创建莆禧城时改为城隍庙,清顺治年间下令“堕海滨诸城”实行封界,城隍庙迁移涵江。康熙复界后迁回。现存建筑为歇山顶土木结构,面阔三间,前后三进为:门厅、拜殿、天井、正殿及两庑。整座建筑严密,屋面做法特殊,使用全瓦筒铺就。平面呈前窄后宽形状,形制特殊,充分体现闽中沿海地区建筑特色,是研究莆田社会历史、政治、宗教史、军事史、建筑史等重要实物资料。保护范围:东至武玉水宅(相距8米),西至武世林车库(相距8米)、梁文荣宅(相距12米),南至上埕、下埕、柯金琰等各户菜地(相距73.5米),北至村道、停车场、太极殿(相距35米)。……[详细]
  冬卿旧第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街东里巷,类别为古建筑。又称黄廷用宅,明嘉靖年间(1522~1566)建。黄廷用,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终工部侍郎。坐北向南,通面阔10.1米,通进深43米,占地面积775.78平方米。为二进合院式建筑,依次是大门、石埕、主厅、后座。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厅用材特大,屏门用锛砍,厅通高6.67米,厅前部阑额直径0.4米,厅跨度11.30米,最长檩达11米。建筑均不施油漆,地面铺设“京砖”,椽条用原木。楼、厅隔扇窗花皆明代原件。冬卿旧第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北至本体建筑-墙,南至通道外延2米。……[详细]
  治山治水纪念碑位于螺城镇科山东麓,年代为现代,类别为革命纪念建筑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治山治水纪念碑位于螺城镇西北社区科山公园大门处西侧。纪念碑为花岗岩五角形实心柱,高2.55米,碑座高0.80米,雕以四时花卉。碑身每边各镶辉绿岩石的《治山治水纪念碑记》五方:正面东向的一方碑阴刻竖排楷书“治山治水纪念碑”七个大字,其余四面为阴刻横排楷书和拼音文字各二方;每方还配有花岗岩石雕对联一对,以歌颂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无畏精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