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土楼侍卫府
  前黄镇土楼自然村,有一座建于清朝光绪四年(公元1978年)的“二进五间张双护厝南接偏馆庭院”的皇宫式宏伟建筑群,名叫“侍卫府”。它坐东朝西,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屋盖铺瓦筒,燕尾式屋脊高翘欲飞;前面有一个偌大砖埕,两旁各置一个石砌的“旗杆座”;外面是一道高大的砖围墙……整座府宅建筑别致,气势恢宏,堂皇富丽。屋檐下,用白灰雕塑着许多山水人物、花卉树木和飞禽走兽等,还涂色绘彩,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凹入的大门两旁,用绿瓷棕砖等镶嵌出精美的“麒麟呈祥”、“花鸟闹春”等图案;大门顶端是浅黄底浮金字的“侍卫府”横匾,匾上的左下角,刻着蓝底红字的光绪御玺印钤。据说匾上的御玺印钤用法是很讲究的,只有那些达官显贵才能用蓝底红字的,其余的则用浅黄底或白底红字的。由此可见,土楼侍卫府的主人当年颇受光绪皇帝器……[详细]
泉郡接官亭
  泉郡接官亭,俗称观音大士亭,坐落于泉郡临漳门外黄甲街,亭古名盛,有“闽南--”之美誉,历来香火鼎盛。据郡志载,宋庆元四年(1198年)临漳门外有甘棠、棠阴、龟山三桥,三桥尽处有古接官亭,供奉观音菩萨,亦称观音大士亭。明万历辛丑夏,洪水泛溢入亭,水退不见菩萨佛像,里人称菩萨己驾波归南海普陀山。同年江水漂来旃檀巨木,滞亭边不去,拾入亭中,异香盈亭,夜灿毫光。里人异之,遂聘名师巧匠,依唐阎立本所绘之观音大士像雕就菩萨“三身”,一立二坐,庄严妙相,形神兼备。盖“三身”乃法身、报身、应身,系菩萨应众生之机缘而变化之佛身。观音亭建筑群造型奇特,由前后左右中五亭组成,占地面积5880平方米,建筑面积746平方米。中亭曰过街亭,左右为拜亭,前亭供奉十八罗汉,后亭中祀观音大士及善才龙女,左祀梵天圣母妈祖,右祀……[详细]
南安天心洞
  天心洞座落在南安水头镇的琼花山麓,始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是南安市四大古刹之一。天心洞原名天香寺,祀奉三宝佛祖,是南安独一无二的佛道两教合一的游览胜地,景区内有道观、龙潭、飞瀑、天香寺四大景观,被誉为“泉南胜迹”。天心洞始建于隋代,先称天香寺,为南安三大古刹之一,后改为道观,祀奉八仙,是南安唯一保存道观面貌的道教基地,其间有大量宗教文化传说。例如,八仙惩恶龙,观音与八仙交换寺观,观音在五里桥头建海潮庵镇潮,八仙用龙津配药驱瘟疫,八仙给杨仙公太乙真人仙杏等。这些传说大大丰富了宗教文化,许多景点和地名都与传说故事千丝万缕脉络相连,如龙潭、水阁、潭底八巨石、困龙山、海潮庵、狮子山碧云寺、仙迹岩、杏宅等。著名的佛寺天香禅寺与天心洞道观紧邻,道观与寺院互为依存,相映成趣,可谓“释道归一统,……[详细]
44、梅峰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峰寺
  梅峰寺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兴安社区,类别为古建筑。兴安梅峰寺创建于宋元丰八年(1085),崇宁二年(1103)赐“梅林佛国”匾,崇宁三年(1104)赐额“崇宁”,政和元年(1111)改天宁万寿寺,绍兴七年(1137)改极恩广孝寺,十二年(1142)改光孝。绍兴二十五年(1155)名匠蔡通铸钟,声闻20公里。明永乐年间(1403-1422)重修,嘉靖年间(1522-1566)焚于倭乱,万历年间(1573-1620)重建。清代屡修,文革-期间遭浩劫后陆续修复或重建、扩建。现寺总面积15450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65.8米,通进深234.8米,依次为山门牌坊、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法堂(上层中间为藏经楼),左侧为望海楼、卧云轩、大悲殿、钟楼、尊客堂、斋堂(楼上为库房、左为香积寮)、僧舍、功……[详细]
光禄吟台摩崖题刻
  光禄吟台光禄吟台又称“玉尺山”,福州名胜,位于鼓楼区光禄坊8号光禄坊东北口,宋代法祥院遗址。宋熙宁三年,光禄卿、福州太守程师孟常游此,篆“光禄吟台”。清时,林则徐在此放鹤,“同光派”福建代表人物陈衍、郑孝胥、林纾等也常在此聚会作诗。光禄坊内的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它集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保留有清代曲池、石桥、小亭等景观,并有宋至民国十余段摩崖题刻,为游客观览之地,文人雅士集聚之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物价值。光禄吟台原为宋代发祥院旧址,宋熙宁三年(1070)程师孟以光禄大夫知福州,公余到寺院中游览、吟诗。寺僧为此镌刻“光禄吟台”于岩壁上。现存摩崖石刻:(1)曾仰丰诗刻;(2)程师孟属记;(3)侯荫培题名;(4)光禄吟台榜书;(5)闽山榜书;(6)吴弦榜书;(7)胡□□榜书;(8)……[详细]
坝头龙凤宫
  坝头龙凤宫位于山腰至涂岭公路中段、坝头溪中游北岸凤山村下墩自然村,水陆交通方便。庙依坝头主山凤山建筑而成,位于依山走势急转直下的草埔尾坡下平原,背山面水,山上草木青青,溪中流水潺潺,交相辉映,景色宜人,是一旅游揽胜的极好去处。“龙游坝水神灵濯,凤舞阿山圣德高。”一语点出了附近群众对龙凤宫的敬仰。龙凤宫坐北向南,南北长21.7米,东西阔10米。顶厅长8.8米、阔8米;下厅连天井长9.7米,阔9米;顶下厅高度相差1.15米,两边通道建有5层石阶上下来往。天井中间有一块“鸡舌阶”(斜坡平面阶),烧香求神的善男信女,必须像朝拜皇上一般,沿鸡舌阶徐徐而上。顶厅正殿分内外殿,以木屏风隔开,神香案属外殿,神龛放在内殿,内殿深度达2.7米,顶厅高5.3米,下厅高4.6米;顶厅东西两宫壁在神龛稍南,画有东西两……[详细]
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旧址
  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旧址余氏家祠位于三元区莘口镇西际村。自1933年起,在福建军区独立第7团、第9团的带动下,中共三元区西际村支部和农会的党员干部群众从大田、永安、泉州等处零散购买食盐等物资,存在余氏家祠内,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柳城村溪口渡口,沿西际——竹洲——楼源——忠山——星桥——明溪线路,转运到明溪、清流、宁化、瑞金等中央苏区。西际村余氏家祠逐渐成为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为护送物资,西际还成立了赤卫队,保卫重要物资的安全和运送。直到红军长征前后,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为中央苏区运送大量紧缺物资,为中央红军军事斗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旧址余氏家祠为明代建筑,现保存完好。该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为穿斗式硬山顶木构建筑。整座家……[详细]
泉州宝海庵
  宝海庵位于鲤城区厂口街后山,泉州大桥北侧,坐东朝西。该庵原称宝林院,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明崇祯年间被洪水冲倒,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鼓山僧莲西重建,改名为宝海庵。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黄觐光偕乡耆重修,光绪十年(1884年)乡老陈祥元等募新之。庵在清末以后长期失修,并被占用,濒临倒塌。1981年在贞女林现尊姑主持下,得到旅星广净、广安二位法师及各界人士的支持捐助,先后于1984年翻建后殿及宿舍;1989年重建前殿,1990年重建大雄宝殿,同时在泉州大桥下建厨房、贮藏间等设施;1995年翻建殿后三层宿舍楼;1998年重建大悲殿(后殿),始成今日之规模。庵分三进,建筑面积五百多平方米。第一进为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有廊。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悬山式,……[详细]
狮山林尚书家庙
  狮山林尚书家庙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狮山村,又名宫保祠,系明代南京兵部尚书林瀚建造的家族祠堂,为闽中望族林氏家族“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纪念物。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1987年再次重修。庙为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由门楼、厢房、戏台、回廊、大厅、天井组成,占地669平方米。门楼为牌楼式,檐下用如意斗拱出跳,重檐四坡顶。额匾书:“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门墙上嵌一碑石,上刻:“宫保祠,民国廿九年重修。”门楼内侧至天并设戏台,上覆以木构四角亭。大厅面阔五间,进深用七往,穿斗式木结构,两边设封火墙,门楼右墙嵌立一块高1.4米、宽1.2米的《林尚书家庙记》石碑,碑文记载:“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林文安公归且十稔,积有余禄,遂建祠堂于祖居之东。维正德十三年……[详细]
琉球墓园
  琉球墓园琉球墓园在福州市仓山白泉庵。1986年,在清代安葬琉球来华亡故人员的墓区范围内建造,墓园占地面积3120平方米,内有8座琉球墓。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和琉球便开始往来,福州被指定为中琉交通港口。凡琉球贡船及谢恩使、庆贺使、进香使和留学生等所乘船只,均须在福州登陆。据载,在此亡故的琉球人前后有578人,大多数就地埋葬。现福州地区的琉球墓除墓园内8座外,还有白泉庵周围4座、高盖山2座、福建建筑学校和上渡塔仔村、连江镇海镇各1座,还征集得出土琉球墓墓碑10多方。琉球墓多为单人葬,靠背椅形式,由供案、碑牌、侧屏、宝顶(龟甲形)、山墙等5部分组成,形制简朴。碑牌书汉文,内容包括国籍、姓名、职务、住址、生卒年月及墓地尺寸等,是反映中琉历史交往的珍贵实物资料。在福州市区第二开关厂旁有琉球馆……[详细]
宁洋文庙
  宁洋文庙 位于宁洋县双洋镇,在双洋镇小学内。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创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同治六年(1867年)、2002年重修。现有大成殿,坐东朝西,面阔17.7米,进深14米,重檐歇山顶,招梁、穿斗式构架。文庙是研究宁洋县历史的实物。1989年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洋文庙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双洋镇,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创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同治六年(1867年)、2002年重修。原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现存大成殿坐东朝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面阔17.7米,进深14米。重檐歇山顶,招梁、穿斗式土木结构,彩绘一新,颇为壮观。大成殿后有崇圣祠,供奉孔子上辈先人,两厢称东、西庑,设诸先圣哲牌位等。……[详细]
涌泉寺回龙阁
  涌泉寺回龙阁位于晋安区鼓山涌泉寺东南侧,原为“澄心亭”,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光绪年间改建为“回龙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失火焚毁,1935年重建,由林天民设计,改建为三层砖混结构的仿古式建筑。现为涌泉寺素菜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年(1762年)仲春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季夏,兴隆遍照禅师募请郡人卢氏兄弟在放生池前建澄心亭,前后二座,并在其旁建成客寮三间,三方建有围墙以补巽方之缺;还在驻锡桥上建驻锡亭,与山门一道,用以截气。清末光绪年间涌泉寺住持妙莲禅师将澄心亭改建为迴龙阁,祀关羽,并建“万福来朝”牌坊,以强化青龙山对寺院的环抱。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九月,回龙阁失火,连同一边的亭、寮全部被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涌泉寺住持虚云和尚向陈……[详细]
汶石大王庙
  汶石大王庙在福州北峰日溪乡汶石村边。现庙宇为清代建筑,始建未详。庙坐北向南,土木结构,面宽16.6米,进深24米。庙宇由大殿、天并、戏台、左右厢楼等组成。大殿面阔四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风火墙,内设佛龛。大殿前面置天井。戏台建在门楼至天井之间,长7.1米,宽6.2卫米,高近2米;四边装饰精巧,刻有人物花卉浮雕;藻并美观华丽。戏台两侧的厢楼古朴简陋。厢楼的木板土留下的墨笔记载了部分戏班来此演出的时间和剧本。如:“光绪六年三月廿六日兴乐班一天。”“光绪二十六年古邑坝头班到此,开台大古。首本《赠宝塔》,次本《赠三宝》,叁本《三官堂》,四本《失玉环》,五本《仁》……。”“仙阳里吕兴剧社环号大中,日演《陈唐关》、《郑元和》、夜《高平关》、《济公传》,十五日《大天官》、《取象胆》、……[详细]
东阳明清民居建筑群
  东阳明清民居建筑群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东阳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明初,御史陈道潜于此定居始,渐次形成建筑群。御史第规模宏大,明代始建,清代重修,坐北向南,通面阔26.8米,通进深56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二进合院式建筑,由院门、砖埕、照墙、前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后厅组成。后厅面阔三间,进深两柱。悬山顶穿斗木构架结构。保存有明嘉靖六年(1527)丁亥正月立的陈俨庭训石碑,落款“嘉靖丁亥正月恩斋俨题”。东阳明清民居建筑群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1.瑞庆祠:东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2.5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0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2.5米;2.庆星祠:东至建筑外墙外延0.5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3.德基祠:东至建……[详细]
55、戚公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公祠
  戚公祠位于于山白塔寺东,在补山精舍之侧,为祭祀抗倭名将戚继光而设。浙江参将戚继光(1528~1587年),明代杰出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宁德横屿、福清牛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胜仗,给倭寇以沉重的打击。班师回浙江时,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接风,勒碑纪其功。后人在此建戚公祠,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祠厅建在石岗上,旁有五株苍松,前为平远台,岗台之间跨有天桥。厅东怪石迭垒,中有一石如榻,上镌“醉石”二字,相传为戚公醉卧处。石畔为醉石亭,亭北有蓬莱阁,又有榕寿岩、补山精舍诸胜。祠正厅塑戚公座像,厅两侧壁上悬挂“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四幅历史画卷,歌颂了戚公抗倭功绩。戚公祠厅建于民国七年(西元1918年),……[详细]
九峰摩崖石刻
  九峰摩崖石刻位于晋安区九峰山九峰寺后,共有四段石刻,均为楷书,其中有两段清代儒商魏杰的题刻。魏杰诗刻为南向,楷书,纵9行,字径10厘米。文:山号弥尼存,九峰环侍似儿孙。朝朝相见历相识,喜地欢天只不言。一十年前到此间,樵火毁名山。而今八十颓然老,笑看佛又还。拙夫魏杰,光绪元年岁次乙亥秋游九峰魏杰榜书亦南向。楷书,纵3行,正文字径48厘米,旁款字径9厘米。文:峻极于天拙夫魏杰在九峰寺山门遗址边尚存2段摩崖石刻,即龟蛇岭榜书和寒舍岩榜书。龟蛇岭榜书东向。摩崖高75厘米,宽50厘米。楷书,字高19厘米,宽15厘米。文:龟蛇岭寒舍岩榜书与龟蛇岭榜书同一岩侧,东向。摩崖高55厘米,宽40厘米。楷书,字径20厘米。文:寒舍岩岩上有纹刻,是否为岩画待考。乡人传说朱元璋到九峰寺时,在此岩石上睡觉,醒后持剑刻石……[详细]
怀安衙署
  怀安衙署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江边,宋咸平二年(999)至明武十二年(1379)为怀安县衙署;明万历八年(1580年)撤怀安县,县治废;清代改为怀安递运所,改建为悬山顶,穿斗架二进民居。建筑占地1092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庭院均用工整的条石铺地。衙署两边的围墙已毁,墙基尚存,高0.9米,厚0.75米,周长150米。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衙署是目前仓山区现存唯一的衙署遗址。县衙建筑现存三进,木构,面宽18.2米,进深60米,面积1092平方米。一进为前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悬山顶。首进庭院用工整的条石铺地,第二进为正堂,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间带廊,单檐悬山顶。中院以块石铺地,庭中有一古井。三进为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屋顶。后院紧靠石岊山,为后花园……[详细]
开福寺联络站旧址
  开福寺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岐山村顶隔自然村。开福寺处于莆田、仙游、永泰交界处,来往方便,有利于闽中游击队开展活动,1931年至解放前夕,成为闽中红军游击队秘密--场所和重要联络站。1931年,陈建新等同志向当时寺内住持琼章师父宣传党的政策,使其支持地下党组织以此为据点开展革命工作,发动农民组建农会,开展抗捐、抗税、抗租等斗争。解放前夕,黄国璋、易德及该村的胡文灼、林练、胡茂堂等人在寺内为游击队准备散发的传单、张贴的革命标语。开福寺始建于唐初,原名九座寺,占地10多亩,僧徒近千人,到南宋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再次修建,至元代毁灭于兵火,成为废墟,直到明成祖乙末年间在原址上重建,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现存有石牌、马槽、古钟、牌匾等文物。开福寺联络站旧址于1997年12月被莆田县人……[详细]
螺洲孔庙
  螺洲孔庙,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是福建省乃至全国少有的非府非县治理的乡镇一级孔庙,也是福州地区目前仅存的两座孔庙之一。螺洲孔庙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始建于南宋,明成化十年(1482年)吴叔和重建,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隆庆二年(1568年)两重修,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并塑孔子像及颜渊、曾参、孔*、孟轲四像,清道光辛巳(1810年)由刑部尚书陈若霖再次倡修。螺洲孔庙占地面积1048平方米,孔庙的主建筑有大殿、天井、厢房、门楼、水池、棂星门等,占地面积1048平方米。大殿为土木结构,面阔5间,进深7间,穿斗式加抬梁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殿内塑有孔子像。庙前的棂星门,由6根圆形石柱,11条石梁,12块石坊组成3个石门。高7米,面宽1……[详细]
60、广应庙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应庙
  广应庙位于鳝溪下游出口附近,庙木构,坐东向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内祀西汉闽越王郢第三子白马三郎。庙内尚存有清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重建《鳝溪白马尊王祖殿》石碑。因祀“白马三郎”,民间又称之为“白马王庙”。传说古代山间有巨鳝为恶,汉闽越王郢第三子白马三郎射杀之,己身亦陨,民感念其恩,遂建庙以祭。庙宇始建年间不详。目前最早的维修记录为唐贞元十年(西元794年)观察使王翊修饰庙貌,则必建于此前。唐咸通六年(西元865年)观察使李瓒奏封白马三郎为龙骧侯。宋庆历元年(西元1046年)蔡襄重修,庆历六年(西元1051年)又命江文秉重修。清乾隆年间重建,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又重建。1949年后,政府“破除迷信”,并在庙内设立鳝樟小学,至少到1980年仍为小学。1961年,鳝溪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