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61、谢家宅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家宅
      谢家宅(一排巷4号·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清末建。原为官宦住宅,后转华侨谢氏所有。单进,单层,周以围墙,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式顶,双重大门朝东。临街两侧为马头墙。六扇大门是门头房,门头房的南侧有假山、鱼池。入石框大门为庭院。正座坐北向南,房前院庭,种有茶花、茉莉等,后有天井。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木构架(用30根大木柱),双坡顶,马鞍式山墙,驼峰、雀·斗拱及壁扇皆精雕细琢,工艺考究。厅前后廊地面铺大石板,青石柱础四周浮雕八骏马、十二生肖等。门(插屏门、石框大门扇)、窗、壁扇、灯杠等全部用楠木制成。后厅的粉墙正中,有一悬塑的“福”字,字径1米,字圈四角种有三只蝙蝠,相映成趣。墙檐下有泥灰彩塑“八仙过海”、“双狮戏球”等花边纹饰。西侧有门可通花厅,花厅小巧玲珑,也是家族书斋,为课读子弟的地方。房……[详细]
    宦溪窑址
      宦溪窑址位于福州市宦溪镇硋、板桥村一带,数量36窑,主要分布在板桥的新厝山,硋(ài)石由(yòu)村的后门山、城里坪及附近的几个山头。南北长约1.7公里,相传有36窑。《侯官乡土志》记载:“硋石由,有碗窑古迹,居民约百余户,分何、邓、池等姓。”1956年,修建简易公路时曾发现窑址,证实志书中有关碗窑的记载。窑址堆积层高1~5.8米,宽30米。已发现两个拱形窑床残址,窑床为砖质结构,砖的体积为28×18×5厘米。历年来,出土的遗物主要有匣钵、垫饼、垫柱、支圈等窑具和各种日用器皿。采集到的标本有碗、壶、钵、罐、瓶、碟、炉、盒、盖和灯盏、托杯、注子,而以碗居多。釉色以青釉为主,辅以黄釉,有部分白釉,还有少量的黑釉;装饰技法有刻花、印花和划花。纹饰有荷花、菊花、弦纹、划纹、莲花瓣等。经鉴定,主要为……[详细]
    集奎功德祠
      集奎功德祠位于涵江区白塘镇集奎村集奎古街内,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光绪七年(1881)重修,近年再修,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保护较为完整,为一进廊院建筑,由前殿、拜亭、主殿组成。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9.27米,通进深20.1米,建筑面积186.33平方米,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明代僧慧性曾在此募修新桥,存《重修涵江新桥记》碑两通,其一2.42米×0.85米,另一1.70米×0.56米;另有清代八卦图形石刻两块,均为0.88米×0.77米。祀三一教主林龙江,并祀民族抗倭英雄戚继光。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南外延1米至集奎小街外沿;东北外延1米至陈元富屋边小……[详细]
    64、皇帝井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帝井
      皇帝井皇帝井位于后溪镇苏营村东边,系清代建造。《同安县志》载:“皇帝井在仁德里苏营相传唐宣宗到此掬饮因名,泉极甘,酿酒瀹茗俱佳,经时不汲泉从石缝0,大旱不涸。”两口带井围的水井分南北,相距六米,两井中间有六平方米的贮水池,四周用柱式石桥栏杆围成,栏杆高0.5米,长8米,宽6米。井口直径0.6米,水深约1米,井水清甜,长流不断。两井后边各竖有一同样大小的石碑,两旁有护碑石栏杆。碑高1.40米,宽0.45米,厚0.15米。右井碑上镌行楷“龙泉井”,落款“道光庚子年重修”。左井碑上镌行楷“古唐皇帝井”,落款“道光庚子年重修”其左侧有一方高0.5米,宽0.3米的小诗碑,上用楷书勒刻七律一首:闲寻佳酿访前皇,好并龙泉次第尝,向日凌云堪比洁,新澜旧井只同芳。千家挹注晨昏闹,百亩扰锄灌溉常,峡水调符终有羡……[详细]
    林祖密故居宫保第
      鼓浪屿,林祖密故居,林祖密故居现在改造成了酒店,酒店名字叫做宫保第。鼓新路“宫保第”闽南军司令府第循迹至鼓新路67号“宫保第”,这里曾经是林祖密将军的府第。他曾在这里建立中华革命党在福建的领导机关,谋划反对袁世凯窃国,反对陈炯明叛变,建立闽南军,支持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被孙中山任命为闽南军司令。宫保第真可谓叱咤风云,历史深厚,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院里依然翠绿的林木不同,林祖密故居墙体外表的第一层基本脱落,红砖毕露、青苔四处蔓延,二楼楼板成了杂草生长的沃土。这里曾经是中华革命党的活动据点,如今却只呈一副破败景象。两栋欧式别墅已经没了当时的气魄,墙面剥落,线脚断残,地面墙根苔痕漫漶,已成危房。就连一方钉在龙眼树上写着“林祖密故居”的木板现在也不知所终。景点位置福建厦门思明区内厝澳路林祖密故……[详细]
    前屿阮公祠
      前屿阮公祠在福州东郊鼓山镇前屿村,祀晋安郡太宁(守?)阮弥之。祠坐南向北,土木结构,前后二进,由门房、回廊、大厅、前后天井组成,占地面积575平方米。门墙洞开三门,中门横额楷书:“乾隆旨重建忠惠阮公祠。”一进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风火墙,厅前原悬有“闽瓯师表”横匾。二进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斗拱雕花,装饰华丽,厅前置游廊,两边设风火墙。阮弥之,江左人,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任晋安郡太守,治郡间“倡文明、正风俗、振士风”,有善政。后因忧仿国事病故,溢忠惠,赐祭葬。郡人在乌石山南麓建阮公祠,望其像以祭祀。明万历七年(1579年)阮公祠倒塌,遂迁建于今址。清乾隆年间重建,光绪年间重修,民国间改为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福建人民革命大学第一分……[详细]
    泉州铜佛寺
      泉州铜佛寺历史悠久,寺宇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清朝施琅曾孙施国宝重修时易今名。现存大殿为三开间宽18米,五进深19米的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内供奉清顺治十二年至十六年期间铸造的铜佛十六尊,佛像高四、五尺,佛相庄严,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可谓雕技精湛,以此著名。近年又于大殿之后新建双层楼阁式歇山顶弥陀殿一座。大殿前露庭曲栏、东侧曲桥跨池,紧接百源川池,绿木成荫,风光绮秀。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曾于1941年冬至1942年3月在此挂锡-,为寺门撰联曰:“教门干百喻如梵网,佛道本源其唯戒光”,百源寺名藏于联中。近几年来香火日趋兴盛,来此观览参拜的游客信士络绎不绝,每逢初一、十五为「绕佛日」,各地香客齐聚寺中,梵呗之声不绝于耳,钟鼓之音响彻云霄。为泉州市的佛教胜地。(图片来源:中国寺庙……[详细]
    68、鲤江庙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鲤江庙
      鲤江庙涵江鲤江庙,亦称城隍庙,创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秋。座落在涵江鉴前路(古地名称凤岭),坐南朝北。鲤江庙南高北低,整体建筑依地形而建:殿堂节节升高,瞻之弥高,更显气势雄伟。1985年由侨胞捐资重修后,妈祖及其部属千里眼、顺风耳也成为涵江鲤江庙的重要神像。现为市、区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鲤江庙整体造型为单檐歇山顶,抬梁穿斗结构,大门内二进,有门厅、前殿,正殿面阔三间三进。每年的正月十九,鲤江庙举行一年一度的元宵庙会,庙内外点灯结彩,帷幕如云,雍容肃穆,中堂摆列斋菜供品,荤素兼备,制成飞禽走兽花样。中厅巧匠采撷百花制成百碟斋品,姹紫嫣红,好像一幅百花怒放图,春意盎然,雅俗共赏。庙内点亮重五斤以上的巨大红烛数百对,红烛描金龙凤,辉煌耀眼,插在古色古香的红铜烛台上,层次排列,雅称“烛山”,通……[详细]
    69、石梯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梯寺
      石梯寺位于城厢区东海镇坪洋村,类别为古建筑。坪洋石梯寺位于东海镇坪洋村东南2.5公里,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始建,后荒废。清末重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面阔五间,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中殿面阔七间21.7米,进深四柱13.2米,建筑面积325平方米,后殿面阔七间,均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前殿至中殿隔有大坪并有东西厢房,为僧舍和功德堂。寺内存有宋代石槽2口,石臼1只;明代鼓形柱础,明嘉靖钦赐“肇顺辅王”木匾额1方,明代状元柯潜书“凤巢有鸟皆成凤,龙潭何鱼不化龙”石楹联1对;清代石狮1对(长0.6米,宽0.26米,高0.38米),方形石柱1对,清光绪十八年(1892)铜香炉1只。石梯寺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北-各外延10米,……[详细]
    涌泉寺大雄宝殿
      涌泉寺大雄宝殿位于晋安区鼓山的涌泉寺内,为涌泉寺的核心建筑,供奉三世佛(泥塑,明天启年间)、十八罗汉和观音三大士(铸铁,清康熙年间)。1992年作为涌泉寺的一部分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大雄宝殿是全寺的核心。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九柱,穿斗式构架,彩绘天花板,重檐歇山顶。殿中祀有三尊释迦牟尼塑像,称为“三世佛”,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佛,塑于明朝天启元年。佛像造形细腻,慈眉善目,十分传神,身披唐代服装,金碧辉煌。殿内两尊1米多高的铜铸小仙童,头上打双结,两颊留酒窝,一手抱仙桃,一手扛荷花,神态天真,是本世纪初福州铜绿艺术杰作。殿两侧祀十八罗汉,三世佛的背面祀观世音三大士。观音三大士为清康熙年间铁铸,外表贴金,每尊重2300斤。三圣像前安放着一张铁丝木供桌,据说遇火不着,入水不腐,遇阴则潮。……[详细]
    大贤汤氏祠堂
      大贤汤氏祠堂位于涵江区新县镇大贤村旧厝村小组新三公路旁,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廿二年(1817),现存为原建筑,近年局部修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埕、前廊、下堂、天井、正堂组成。坐北朝南偏西,通面阔三间10.26米,通进深17.38米,建筑面积178.32平方米,下堂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正堂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保留清代建筑风格。前檐柱留有“嘉庆丁丑年仲冬吉旦”铭文,正堂檐柱留有“嘉庆廿二年孟冬”铭文,有明确的纪年和文字可考。为研究清代宗祠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南至埕前沿外延1米;西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2米;西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2米;东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2米。……[详细]
    万正色故宅
      万正色故宅位于泉州市区东街第三巷万厝埕。原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的府第,后卖给王姓,俗称其府第为“万厝埕王”。宅主万正色(1637—1691年)字惟高,一字中庵,福建晋江人。康熙三年,招降海盗陈灿有功,提为陕西兴安游击将军。从西安将军瓦尔喀平吴三桂,十五年,加太子少保衔,调任福建水师总兵,继而提升水师提督。十八年,追叙克阳平关功,加左都督。从康亲王杰书征战福建,降服耿精忠,驱逐郑锦,予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康熙三十年,卒,年五十五。著有《平岳疏议》、《平海疏议》及《师中纪绩》等书。因年少曾五年就读于姑姑的长兄卿相潘湖叟黄锡衮家仁颖书院习武,清初他改黄姓从军人称黄总兵。现存建筑部分还保留原貌,五开间,三进深,有双护厝、东厅,布局严谨合理,装饰精美,为清代宅第建筑珍……[详细]
    73、国欢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欢寺
      国欢寺唐名僧妙应禅师和他的俗家胞弟本寂禅师二兄弟都出家后,于其双亲墓西侧的旧居建庵奉佛,初名延福院,为囊山慈寿寺的属院。后梁开平元年(907),奏请赐额,适闽王王审知以孙王昶出生,因名国欢寺。明末清初,国欢寺住持超元(字道者,为雪峰亘信禅师弟子),于永历四年(1650)东渡日本-,住持长崎崇福寺,传“盘桂派”。今长崎、东京等寺法裔达数千人。回国后于清康熙元年(1662)圆寂于国欢寺,有《南山道者禅师语录》行世。他是莆田僧人出国传教的第一人。国欢寺坐落在松林掩映的国欢坡上,主殿重檐歇山式,抬梁结构,金柱高大,飞檐斗拱,古朴典雅。现有建筑系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黄起龙重建,曾奏请朝廷颁赐藏经。清康熙八年(1669)又重修。其建筑群基本保存完整,现被列为涵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光禄坊黄任故居
      光禄坊黄任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光禄坊早题巷西侧的早题巷4号(早题巷旧1号),原为明代诗、书、画名家许瓯香“墨斋”旧址;黄任为许瓯香外甥,少时读书其中,清雍正九年(1731年)从政归后,仍住此处,予以重修。原占地面积815平方米(现仅存200多平方米)。正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七柱。西侧披榭朝南,矮屋三椽,庭前环植兰蕙,花竹秀野,图史纵横,饮馔裙履间,具有雅人深致,因以“香草”额其斋,并以“香草”名其集;又因黄任酷好砚,尝购得古砚十枚,深藏其中之“冻井山房”,故又称“十砚斋”、“十砚轩”。嘉庆、道光间归进士林轩开所有。同治元年(1862年)何履亨之父购得,何履卯、履亨兄弟居此二十余年,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1992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具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详细]
    玉屏山庄
      玉屏山庄位于仓山区盖山乡阳岐下村,为清代邳州知州、诗人叶大庄的故居。环玉屏山而建,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原有20多座房屋,有鱼池假山,具有园林风貌。叶大庄死后,家道败落,山庄被分割,一些房子己毁坏,部分房屋己改建。现保存最完整的是山南的游氏家(木材商人,为冯宅游氏大厝主人游乐雍后裔)。该屋为砖木结构,由门廊、披榭、夭井、大厅、厢房、后庭等组成,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正座(大厅及两侧厢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式减木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封火墙。厢房为二层0-,厅前廊檐、柱均为楠木。门墙用青砖清水砌,上设女儿墙,形似城垛。后庭花园,园中假山峥嵘,怪石嶙峋,花木相映。整座房屋布局匀称,精巧典雅。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76、天安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安堂
      天安堂于咸丰六年(1856年)落成。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天安里15号,是美国美以美会福州创建的最早的教堂之一,是美以美会福州教区活动的中心。光绪三年,基督教福州年议会在该堂成立。清至民国期间,美以美会许多重要会议均在该堂举行。1966年“文革”开始后,教堂被占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退还教堂,1980年9月1日正式恢复活动。该堂恢复后,为各教派聚会的场所,参加礼拜的信徒上千人。每月第二个礼拜日,举行圣餐,参加者有300~400人。此外,该堂还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圣诞礼拜、感恩节礼拜、结婚礼拜、丧事礼拜、交通聚会、唱诗班、探访组、音乐会等活动。天安堂用红砖砌筑,石勒脚;教堂平面十字形,单层,高度较大,约相当于同时期的普通住宅两层,木桁架屋顶小青瓦屋面,立面窗户有两种形式:屋檐所在面开设……[详细]
    哆中李氏大宗祠
      哆中李氏大宗祠位于涵江区三江口镇哆中村火头顶75号,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清代重修,近年再修。为一进庭院式建筑,由砖埕、门厅、庭院、正厅组成。坐北朝南偏西,通面阔12.84米,通进深23.77米,建筑面积305.2平方米,门厅面阔三间10.25米,进深三柱4.9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用材较大,雕刻精美。正厅面阔三间10.25米,进深五柱带前廊11.92米,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保留清代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宗祠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北外延2米至李金明房;西南外延14米至埕外沿;西北外延1米至李秀英房外墙;东南外延3米至村道外沿。……[详细]
    洪塘张经祠
      洪塘张经祠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洪塘社区,为祭祀明代抗倭名将张经的祠堂。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总占地592平方米,由大厅、回廊、文昌阁、庭院等组成。大厅双坡顶,抬梁穿斗式减柱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四周游廊。左右厢房被改建为砖混结构,封火墙也已改造。该祠堂1949年后曾被占为粮食加工厂使用。“大跃进”等时期对建筑屡有改建,破坏严重。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1949年后,曾被占为粮食加工厂使用。“大跃进”等时期对建筑屡有改建,破坏严重。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79、黄冈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冈祠
      黄冈祠黄冈祠位于涵江梧塘公路黄巷坡西侧,这是纪念黄岸的祠堂。门楼是四柱三楼的花岗岩0式,黄色琉璃瓦顶,埕内列石马、石羊……。碑墙上嵌着十多块自唐代以降的历代碑碣,是黄巷历史的真实记载。埕前有一口幽深的千年古井,据传为由年已七十、精于地理的妙应禅师亲手勘定形势所开凿的古井。黄冈祠正面阔三间,二进,门厅与正厅以天井相隔。因天井宽大,正厅又是敞口厅,祠内显得明亮舒展。祠内梁楣上金匾耀眼,立柱楹联丰富。正厅的神龛上,悬挂着自唐至明黄氏列祖列代中功成名就的历史人物画像。有入莆始祖黄岸、“闽中文章初祖”黄滔、儒学名家黄璞、宰辅黄镛、状元黄公度、方志学家黄仲昭、良臣黄巩等。几案上还有两座髹金座像,是唐代高僧妙应祖师和本寂禅师。……[详细]
    陈文龙尚书庙
      陈文龙尚书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后洲坞尾街。坐北向南,双坡顶,封火围墙。正门横额“敕封水部尚书”,左右小门额“覆忠”、“蹈义”墙基堵石刻“民国十年东西社捐造石基全座”。殿堂面阔五间,深七柱,高6.5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厅正面石廊柱有林则徐手书楹联:“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噬,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东西墙尚有嘉庆、道光年间捐资修庙碑刻。戏台藻井移自宁德会馆。始建于明代,是纪念抗元忠烈陈文龙的祠堂。清道光年间“奉旨重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重修。1949年后,尚书庙被政府接收占用1986年达江路整体改造,尚书庙被改为大卖场。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