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卢戆章章墓
  卢戆章墓位于思明区鼓浪屿鸡母山西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1928年。保护范围:墓葬本体。……[详细]
叶十三郎墓
  叶十三郎墓位于思明区嘉莲花园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宋代。保护范围:墓围围墙范围内。……[详细]
陈化成祠
  陈化成祠位于思明区公园西路15号,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代。保护范围:祠堂本体。……[详细]
李恺、李慎乡贤祠
  李恺、李慎乡贤祠位于螺城镇西北街,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恺、李慎乡贤祠位于螺城镇西北社区君临世纪小区。该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系纪念李恺、李慎兄弟合力抗倭保全惠城之功。祠清代重修,坐西朝东,二进,由门厅、天井和祀厅组成,占地面积190多平方米。祀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屋顶。2006年,祠前砌筑围墙,围墙内存放1935年拆除牌坊的花岗岩石刻“科第联芳”、“天官大夫”等部分构件。……[详细]
灵瑞山寺
  灵瑞山寺位于涂寨镇灵山村,年代为宋-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灵瑞山寺位于涂寨镇灵山村灵瑞山上。该寺原名圆常寺,始建于五代后梁乾化二年(912),北宋治平二年(1065)改为今名。元元贞元年(1295),寺毁于兵火,仅余佛殿,后有重修。寺坐东朝西,由山门、两廊和主殿组成,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燕尾脊,祀奉三世尊佛、观音菩萨等。山门正对面有天然形成的酷似石香炉一座,石烛台一对,甚为奇观。……[详细]
后窑古窑址
  后窑古窑址位于螺阳镇东风村,年代为北宋,类别为古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窑古窑址位于螺阳镇霞光村后窑村下厝西模墩的丘陵地上,1976年考古调查发现,为北宋时期窑址。其范围约500平方米,有残存窑基及瓷片、窑具堆积层,厚薄在0.5~0.2米之间。采集的器物都已残缺,以壶为主,次为罐、钵、盏、瓮、洗、器盖、窑具等,器形较粗大厚重,技0-模并用。釉为黑色、黄褐色,多施半釉,纹饰简单,大多素面。……[详细]
187、岩峰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岩峰寺
  岩峰寺位于黄塘镇后郭村,年代为宋-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卢琦故居
  卢琦故居在峰尾镇诚平村卢厝自然村,乃卢琦登科后,为缅怀祖先、荣耀门庭所建。厝址背依圭峰塔,面对大小乳山(又名观音山),南濒大圭澳,北临五里沙滩,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至今六百余年。它坐东北朝西南,长60米,宽38米,三进七间张,两天井,硬山式屋顶,是一座颇富地方特色的宏伟建筑。故居四周筑有围墙,门前有宽阔埕地,两边有柴房(厨房和贮藏室)各两间;北边有两层绣花楼(卢氏小姐居室)一座;南边有文武馆(书馆)各一座;馆后有小花园,内设凉亭、石桌、石凳、假山等,幽雅别致,景色甚美?春夏之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莺飞蝶舞,燕语呢喃,是休闲、读书的好地方。围墙门前铺设石板路,直通大圭海滨并延伸约三华里。据古代传说,这条石板路是自大圭村通至东面一座古城——东京城的官路,此城系官衙和……[详细]
郑成功演武场遗址
  郑成功演武场遗址位于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前的大操场处,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年郑成功挥师北伐之前,曾在此选将练兵,训练出一支拥有万人的“铁人军”,后来成为收复台湾的主力。解放后在厦门大学同安楼后面的八角亭花园中发现一块长120厘米、宽48厘米的“练胆”石刻,现存于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陈嘉庚先生当年选择演武亭的遗址创办厦门大学,寓意秉承先辈遗志,爱国兴邦。……[详细]
190、雪峰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雪峰寺
  雪峰寺位于康美镇杨梅山中,始建于唐代。史载为唐代高僧义存大师得道之处,为闽南名刹之一。由于山川景色,优美别致,使雪峰寺成为引人入胜的游览佳境。寺外素有秀丽奇特的四景八趣之称,饶幽趣而豁襟怀。“洗心泉”、“缓步径”、“芭蕉阪”、“山月楼”、称为四景;“晴窗晓日”、“花坞晓雾”、“萝薜凝烟”、“北牖凉风”、“苔阶邑露”、“山楼夜月”、“石窦呜泉”、“香庭蕉雨”即为八趣。历代诗人游山览寺题咏颇多,留有四景八趣诗篇。此外,还有“太虚洞”、“九洞空”和保存完好的唐代“白马坟”。石刻、亭榭以及各具风格的历代寺僧塔墓点缀在寺宇周围和葱翠林木之间,琳琅满日;福建泉州……[详细]
  萨镇冰附葬于其父萨怀良墓中,墓位于福州市西郊火峰山南麓(今172医院后山坡上),坐北向南,如意形,面宽5.65米,深11.3米。二层墓埕,三合土夯筑。墓碑为青石,高62厘米、宽84厘米。碑面镌刻:“雁门,清怀良萨公乔梓寿域,光绪乙酉年孟冬吉旦立。”楷书,字径9厘米。墓柱对联:“天留福地,世被恩泽。”墓镜镌刻:“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2011年、2012年福建省文物局两次拨款给福州鼓楼区文物部门,作为修复萨镇冰墓专款。修了萨镇冰墓及上山的路和护坡。萨镇冰的墓道碑立于600米外的山下,碑为花岗岩质,高3.08米,宽1.25米,厚0.18米。碑正面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首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萨镇冰先生墓道……[详细]
  平山寺石塔位于螺城镇小坪山,年代为元,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塔位于螺城北郊小坪山平山寺北侧岩石上,为平山寺附属建筑物。石塔西南侧为平山寺建筑群。塔始建于元朝元统三年(1335),原为两座,一座已废没。塔为石构楼阁式实心塔,八角六层,通高7.2米。每层有八角形飞檐翘角,并雕有瓦垄形状,出檐0.3米。第一、二、三、五层塔身的八面,分别雕刻佛像,或站立或正坐或盘坐,共32幅。第三层塔身镌有“元统三年岁次乙亥腊月庚申日立”字样;第四层刻有蓝蹉体梵文字。……[详细]
193、林瀚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瀚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狮山村九曲山半山腰,为林瀚之墓。林瀚(1434-1519),闽县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墓原在福州城北玉泉山(俗称山头角)东南麓,1988年因建设需要,迁葬濂浦玉屏山麓,1996年因建高速公路,再次迁往九曲山山腰。原墓坐北向南,面宽8.6米,进深12.3米。墓坪与神道碑、翁仲、石兽已毁,墓室被盗。墓丘下有六个砖砌墓室,每两个墓室并列相连,呈“品”字形,林瀚及妻黄氏的墓室居中,左前侧和右前侧的墓室葬林瀚的三位侧室魏、王、朱氏。墓顶用三层条石叠砌,并用双重三合土夯筑而成。封门前竖一块高1.53米、宽2.67米、厚0.28米的圆首墓碑。碑中部浮雕一亭,柱子、筒瓦、瓦当、滴水、斗拱,形态逼真。亭中央刻“尚书林泉山公寿域大明正德七年(1512)壬申九月二十四日造”。亭下又浮雕……[详细]
  三山会馆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洋中街道横街巷56号。建于清道光年间,木结构,为江、浙两省在福州市布帮商会造。根据《明清福州会馆概介》:江浙两省的绸布业公帮在福州城市内外各合建了一个会馆,因是跨省性的,不标“江苏”或“浙江”名称。城内的会馆在春育亭(俗呼“仓前河沿”,在通湖路和光禄坊交界处),邻近三山驿,故叫“三山会馆”,在南台的会馆也用此名,分别呼为“城三山馆”、“台三山馆”。三山会馆原有面积1000多平方米,坐东向西。现存春晖堂,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堂内石础、石柱、藻井等保存完好,存留楹联题刻多处,占地面积约308平方米。东面围墙嵌有“三山会馆”石匾额,堂正门两侧有石狮二尊,系汀州会馆移来。保护较完好。建国后三山会馆辟为金斗小学,文革期间更名向上小学,后又复名。1985年撤小学,改为台江区……[详细]
195、丹井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井位于凤丘山下鹤林村桂溪自然村桂兜,位于鹤林宫遗址旁。井身为圆形,花岗石砌造,深5.1米。井栏用整块花岗石凿成圆圈状,高100厘米,内径58厘米,外径87厘米。井栏外壁镌刻“丹井”两个大字,楷书,字径18厘米,旁款“绍熙二年重建”(宋光宗绍熙二年为公元1191年)。……[详细]
  东乌垞黄氏民居位于莆田市山亭镇东乌垞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北向南,建筑面积823平方米。为二进合院式建筑,由下堂、前天井、中厅、后天井、正厅及天井两侧厢房组成。悬山顶,土木结构。下堂面阔五间,明间山墙搁檩结构,敞口作过厅;中厅面阔五间,明间山墙搁檩结构,敞口作过厅;正厅面阔五间,明间山墙搁檩结构,敞口作厅,后置福堂,设有公妈龛,左右次、梢间分上下房。前厢房面阔四间,后厢房面阔二间。廊檐雕刻精美。该建筑保存较好,规模较大,为研究莆田沿海清末古民居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墙外1米,西至古护厝旧墙基外1米,南至大埕围墙外,北至后墙外2米。……[详细]
  英国驻福州副领事馆位于马尾区马限山顶,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同治十一年(1872)竣工。包括副领事馆、监狱各一座,由英国工程处上海办公室的建筑师博伊斯设计。副领事馆实为娱乐场所,为单层砖木结构、带有殖民地风格的建筑。现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英国在福州除设有领事馆外,还建有一处“副领事馆”,形成一地两馆的奇观。这一“副领事馆”的设立与福建船政局的设立有关。同治间清廷议立船政,选址马江。廷议初定,英国便抢先购得马限山顶地面,待船政征地,契约已成,虽沈葆祯迭次抗争,终不相让。迄同治九年(1870)建成副领事馆及监狱各一座,并有围墙,独处荒山,与民人隔绝。监狱之设,因福省官府同情民众之抗争,英人不满乃私设公堂,绑架国民。初在仓山领事馆内,以押送人质须穿行国人区,恐众目睽睽影响声誉,乃迁马尾江边……[详细]
  林浦石塔位于仓山区城门的林浦村绍岐御码头旁,建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为花岗石砌造的实心楼阁式塔,高约7.5米。该塔是闽江水运的航标塔,见证了闽江航道往昔的繁荣。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花岗石砌造,实心仿楼阁式,高约七米半,底座周长八米,塔壁均浮雕佛翕、佛像,塔檐刻瓦当,滴水翅角,塔刹为半圆形复钵状,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宋代风格。石塔下有须弥座,须弥座身上有铭文:“绍熙四年仲(春夏秋冬?)重修”,保存较好。现须弥座被埋于地面之下。……[详细]
  螺洲尚书第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江墘埕3号,悬“尚书第”横匾,是陈若霖故居建筑群的一部分。该建筑原为陈若霖三子、九江知府陈景曾的住宅,与赐书轩(江墘埕2号)之间有小门相通,庭院中有活动戏台。由陈景曾的后裔出资修复。……[详细]
  苍霞洲基督堂位于苍霞洲文通弄17号,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为红砖砌筑,单层带地下室,立面呈英国维多利亚哥特式建筑风格(属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的一种)。教堂正面朝东,主体为礼拜大厅,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式平面,可容纳1000人礼拜,木三角屋架,小青瓦屋面。教堂主立面朝西,立面三开间,中开间外观为两层,一层为石质尖券门,上有石质牌匾书“基督堂”;二层为三个相连的尖券窗,没有玫瑰窗;再上为简单的山花,山尖立十字架。两侧开间为三层高的塔楼,每层可见墙面均为三联哥特式尖券窗。礼拜大厅下为英式地下室,东段(十字两翼以前)为石墙,西段为砖墙;正面左下角嵌有奠基石碑,文曰“荣归上帝·1924年11月1日诸圣日奠基者恒会督约翰”。此外另有“示我周行”等题刻。屋顶后期有改造,从老照片上看,原为英式锤式屋架。苍霞……[详细]